福书网.Top

中世纪女领主by三春景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2-28

雇人也是不可能雇人的,凡是会养蚕的地区,基本上就家家户户养蚕了。取茧最忙的时候,一家忙就是家家忙,到哪里去雇熟手?这个活儿也不是不懂行的人随便做的。
这有点儿类似于大家都知道经济作物,比如说染色用的红花靛青很值钱,但谁也无法将自家的地全种上这些经济作物。除了一些经济作物本身不适合连续耕种,十分耗费水肥外,最重要的就是经济作物在几个关键期需要大量人手!
相比起来,粮食作物的耕种要‘粗放’的多!
所以,历史上为了解决摘蚕茧时间有限,但一年到头都对蚕丝有需求这一矛盾,一般都选择延长蚕茧的保存时间。
在这一点上,华夏古代很早就有一番尝试了,汉代时采用的是阴摊和暴晒两种办法,这两种办法延长保存的时间有限,可能就是多几天而已,同时对蚕丝品质的损害却很大。在历史上使用这两种办法,纯粹是不得已!
但即使是这样,还是用了。由此可见,丝织业对保存蚕茧有着怎样的需求!
技术在进步,之后南北朝时期流行的是盐腌法。一般是以盐腌蚕茧,密封瓮藏于地下。蚕蛹死在了蚕茧中,同时又不会污染蚕茧,而且还保证了蚕茧始终如新,使用的时候和鲜蚕茧没有什么两样。
不过盐腌法的缺点也很多,操作繁琐、失败之后损失很大、成本高……十斤蚕茧要二两盐,看着不多,实际上积少成多就是一个大数字了。事实上,在华夏后来的一些封建王朝,确实出现了专门的‘茧盐’。
是朝廷为了官方的纺织机构保存蚕茧,专门向盐场征收的盐!
盐腌法相比原始的阴摊、暴晒进步了很多,但本身的缺陷依旧非常明显,所以再后来盐腌法就被蒸茧法取代了。蒸茧法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细节很多,不过最主体的工艺确实是是顾名思义,在一个‘蒸’字。利用蒸法将蚕杀死,然后再进行干燥处理、保存。
至于说烘茧法,只比蒸茧法晚一点儿,很长时间和蒸茧法并存,但相对来说更先进(古代信息传播很慢,先进的生产方法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推广到全国。如果还有一些人特意保密,以做家传手艺,这个过程会更加漫长)。
烘茧法相比蒸茧法更不需要在意天气,蒸茧法要求蒸过之后必须干燥处理,而这是很考验天时的,而烘茧法就不用干燥了(‘烘茧’本身就是一种干燥)。
直到养蚕缫丝进入到工业时代,烘茧法才被取代,但在一些家庭式的生产中依旧非常常见——而且烘茧法也不是被取代了,因为工业时代这一道工序的本质还是烘茧,只不过烘茧由烘茧灶变成了更好用、更有效率的机器而已。
有了烘茧法,就可以让人可着劲儿养蚕了!到时候不用担心处理不及。而且鲜蚕茧经由烘茧灶变成可储存的状态并不需要多少人手,成本也不高。
这样一来,就可以春夏两季养大量的蚕,蚕的多少只看桑叶等‘饲料’能提供多少。到时候,烘茧处理完毕的蚕茧可以在比较富裕的时间里慢慢缫丝,然后纺成纱线,供丝织工坊一年到头使用……这说起来是能极大提高生产的!
至于说此时的近东地区,还有罗兰西有没有烘茧法,或者类似的技术,那肯定是没有的。
从东方学到养蚕缫丝方面的技术,应该是唐代以前的时候,那时候可没有烘茧法。甚至因为是偷学的,应该学得不全面,那时流行的盐腌法都不知道呢!至于本土发明类似技术,说实话,除非是偶然的灵光一闪,不然以近东和罗兰西的丝织业规模、普及程度,是很难从劳动人民中自然诞生那样的技术——就路易莎看到的,‘灵光一闪’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出现。
路易莎相信,到时候手握‘烘茧法’这个黑科技,阿乌尼奥丝织业可以迅速壮大,纺织成本也可以做到比罗兰西的同行更低……这样一来,竞争力就上来了。
而且‘烘茧法’这个事对路易莎也是一个提醒,路易莎想起了自己做的蚕丝被。又想了想说:“现在我不会将这门技术教给你们,要看你们接下来做的怎么样,是不是值得扶持的。如果不行,还可以在别的合适的城市建立丝织业中心……接下来这段时间,你们还是尽可能多种植桑树吧。不然我担心养蚕业开始之后,很长时间都会有桑树不足的困扰。”
“不过,这门技术不能教你们,有一个不错的路子却可以介绍给你们,能够让之后养蚕业多一个下游产业……吉娜,去拿一床丝绵被来好吗?不要带被套的,只要里面的绵胎。”路易莎扭头吩咐吉娜去取来丝绵被,觉得有个实物给夏彭捷看,会比较直观、有说服力。
吉娜抱来了一床没有套着被套的丝绵被,外表倒是看不到蚕丝丝绵,而是本白色的亚麻布包着丝绵,绗缝出菱形格。路易莎干脆用剪刀剪开了亚麻布边缘,让夏彭捷可以看到里面蓬松柔软的绵胎。
“很轻、很软,保暖性也一流,是比毯子或者裘皮褥子更好的寝具。”路易莎以一种肯定的口吻说道。这可不是她一个人的体验感觉,而是身边用过丝绵被的人都这么说,所以她是真有底气!
夏彭捷小心地摸了摸被亚麻布包在里面的绵胎,又掂量了一下一床被褥的重量,承认路易莎说的‘很轻’是一点儿不掺假。另外,他也是经常和‘丝’打交道的了,所以看到摸到后,就知道绵胎居然是用丝绵做的,这就有些明白路易莎的意思了。
他心里忍不住估计,一床被褥多重,要用多少个蚕茧才能做得,这样的丝绵被要卖多少钱才能挣到钱……怎么想都有些不划算,因为蚕丝用来防止成丝布都嫌不够,要制作丝绵被的话,除非是能更挣钱,不然根本没动力这样做。
而以他经商多年的经验,并不觉得丝绵被正常情况下能卖到那么高的价格。
路易莎看他的神情就猜到了他在想什么,让人收起丝绵被,慢悠悠地说:“制作丝绵被并不是用的生丝,而是直接用蚕茧,一般来说都是品质不好的蚕茧,或者废茧、脏污茧。那些蚕茧占总蚕茧的比例可不低,丝国听说能比例低些,可近东地区能有1/3的蚕茧属于这类,罗兰西应该也差不多。”
“丝国有办法利用那些蚕茧中的大部分,用来织一些品质相对低的丝绸。据说近东地区和罗兰西就不会这门技术了,那些蚕茧要么打碎了塞进布套里做被褥,虽然是一样原料,但和丝绵被可不是一类东西。要么会被卖给造纸厂,制作一些特殊的纸张。”
“我虽然不会丝国人的技术,能够将那些蚕茧利用起来缫丝织布,但可以教你们制作丝绵被——这门生意你们甚至可以先做起来,从近东地区和罗兰西收购他们无法用来织布的蚕茧,我想价格会很低。”
“弄回阿乌尼奥后就制作成高档的被褥,将其放到市场上销售……这不需要我来教您了吧?”路易莎见夏彭捷听得认真,微微一笑问道。
夏彭捷又不是傻瓜,路易莎都把康庄大道摆出来了还不知道走?立刻回答道:“是,殿下!小人完全明白了!”
回答之后得夏彭捷也是有些兴奋,他多少也知道一些缫丝过程中蚕茧废料的存在。过去没当回事,生产过程中有一些边角料太正常了,想的是今后养蚕缫丝发展起来了,近东地区和罗兰西的同行怎么处理那些废料,照样做就是了。
却没有想到,还有丝绵被这种东西,不需要学习丝国的高深技术,也可以比较好地利用丝绵——或许还是不如织成低端丝绸来的利用率高,但这样的简单做法却是更适合阿乌尼奥这样丝织业初步发展,还没有那个能力去够新技术的生产地的。
是的,‘简单做法’,他刚刚也算仔细看过绵胎样子了,就算一时想不到蚕茧怎么变成那样轻盈蓬松的丝绵的,但看也知道应该没有经过特别精细的处置——这让他想到了毛纺织产业中,为了使羊毛蓬松,更好做成绵条,有时会用弓弦一类的工具去弹松羊毛。
是不是精细的加工,凭直觉是能知道的。
之后路易莎为他说明了丝绵被的制作方法,也证明他的直觉没错:制作蚕丝被,就是煮过的蚕茧清洗干净、割破蚕茧,从中拿掉没有破茧机会的蚕蛾,再将很多蚕茧用楦子套一起撑大,撑成西瓜大小的绵兜子,最后就是拉抻这些绵兜子了。
直到剪开成平面的一个绵兜被拉伸成一片透明的薄絮,扣在一个平台上,再用一层层薄絮叠起来,叠到一床被褥需要的厚度和重量就行了——加工方式怎么都谈不上精细,做多就是刚上手时会拉抻得不均匀,甚至拉破。不过做的次数多了,很容易就熟能生巧了。

第156章 穿越中世纪156
路易莎和纪尧姆不可能在阿乌尼奥长期驻跸, 也就是十来天吧,他们就离开了阿乌尼奥,去往了巡视领地的下一站。
他们走了, 阿乌尼奥的丝织业从业者就要加快发展丝织业的速度了。毕竟能得到的扶持都得到了,而从路易莎给他们的感觉来说,路易莎似乎是希望他们的速度能快一些。
这也算是路易莎作为现代人的习惯了,非常讲究效率, 一件事总是希望最快看到成果。至于古典社会下,那种缓慢的发展方式——说实在的, 她已经算是受环境影响, 有一些‘妥协’了,不然还会要求更快!
也就是在路易莎、纪尧姆他们的队伍走了没有半个月吧,几个风尘仆仆、行商模样的人回到了阿乌尼奥。比较特殊的是,他们其中领头的并不是常见的男性,而是一个年约三四十,生的颇为高大结实的女性。
他们就是阿乌尼奥派去罗兰西和近东, 偷取养蚕缫丝技术的‘商业间谍’。不过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商业间谍,这倒不是夏彭捷他们在阿乌尼奥就找不到几个专业的商业间谍了,这上头他们其实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说到底,养蚕缫丝很少有大工坊,尤其是养蚕部分,作为一个季节性的工作,更适合、也更常见的做法还是家庭经营。尤其是乡间家庭,他们便于获得养蚕必须的桑叶, 也更方便在从事农业的空闲时间,兼职做这个补贴家用。
在罗兰西已经有好几个丝织业重镇的情况下,当地养蚕业发展的很快, 家庭养蚕缫丝遍地开花,根本无法做到‘保密’。
所以,要弄到养蚕缫丝的各种技术,难度并不在越过重重阻碍去‘偷’。而在于看到人家做,能记住多少,能观察到哪些工序是重点难点,理解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操作,到底是个人习惯,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因此派去的商业间谍,相比起做‘间谍’的素质、经验,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养蚕缫丝本来就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理解、融会贯通自己看到的东西——譬如这些商业间谍中为首的这位女士,她的夫家姓勒布伦,即使丈夫已经死了,大家还是尊敬地称呼她‘勒布伦夫人’。
她原本只是阿乌尼奥众多普通的纺线女之一,后来算是有一些机遇吧,再加上她聪明好学,嫁给身为织绸工的丈夫后,也学会了织丝绸,甚至成为了一位女师父——她的纺织技术高超,织出来的丝绸又快又好,迅速超过了她早逝的丈夫。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丝织业是新兴行业,即使挣钱,规模上也只能说是纺织业的‘边角料’,女性成为‘师父’并没有引起男性纺织工的‘警惕’……总之,结果就是,阿乌尼奥的丝绸纺织业是允许女性加入,甚至占据优势地位的。
而且好像不只是阿乌尼奥这样,罗兰西的丝绸纺织也是这个业态……很难说,阿乌尼奥的女性丝织工人,在争取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平等劳动权的时候,没有援引罗兰西那边的‘惯例’。毕竟这年头‘惯例’就和法律一样,说出来就很有分量,哪怕这是别的国家的‘惯例’呢。
勒布伦夫人就是这种业态下的受益者之一,即使是女性,那也是阿乌尼奥最好的织绸工,在行内受人尊敬。过去试着养蚕时,她也参与了,而且摸索过程中,她养的蚕算是情况好的了。这次要派人去东方和罗兰西‘偷’养蚕缫丝的技术,夏彭捷等人也一下想到了她。
“夫人,欢迎回来……真是辛苦你们了。”见到回归的勒布伦夫人等人,夏彭捷立刻迫不及待地进入正题:“那么,你们这次收获怎么样呢?我真希望能得到一个好消息——事实上,我们也有好消息要告诉你们,不久之前王太子夫妇驻跸在阿乌尼奥,承诺了会扶持阿乌尼奥丝织业。”
勒布伦夫人得知这个消息也很高兴:“那可太好了!早就应该如此了!这次我们在东方和罗兰西可算是见识到了……实际上,他们的丝织业能够兴旺发达,一开始也离不开一些扶持,只靠从业者自己是很难做大的。”
“至于说‘好消息’,这我可不能给您打包票。我们这一趟虽然见到了罗兰西人春秋两季是怎么养蚕缫丝的,东方的纺织工坊又是如何运作的。但看到和做到,这是两回事,这一点您应该最清楚了吧?”
勒布伦夫人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之前阿乌尼奥摸索着养蚕,就是参考了夏彭捷等丝织业商人的说法——他们的说法则来自于他们在罗兰西和东方采购生丝时看到的部分,以及对一些当地合作者说辞的转述。
当时还觉得,养蚕缫丝不是复杂的事,有这些信息就够了,最多自己再摸索一下。结果真的用偷取来的蚕种摸索养殖,才发现之前想的太简单了。
“是的,我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选择了您去做这件事。”夏彭捷知道对方说的是实话,在没有养蚕缫丝成功之前,对方这一趟商业间谍之行是成功是失败,都是说不准的。不过他还是根据勒布伦夫人的精神面貌,猜她应该挺有信心的。
有信心不代表就能成功,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个好的信号。而且根据夏彭捷对勒布伦夫人的了解,她可不是个没有把握就显露出来的人。眼下她口头上是不肯打包票,可态度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这时候,勒布伦夫人也拿出了他们卷在丝绸里的蚕种,大家一起检查蚕种的情况——这次除了偷取技术,也有走私蚕种的任务。此前倒是也走私了不少,但摸索养蚕时损失了很多,而这种‘生产原材料’肯定是多少都不算多的。
他们走私蚕种的方式是,假装自己是丝绸商人,要采购他们的丝绸。然后再将偷偷弄到的蚕种卷在成卷的丝绸里,一般就算是收过路费,又或者检查出口商品,也不会把已经卷好的丝绸摊开——最多就是扯开一部分,看看是哪个档次的货色,方便根据其价格收钱。
蚕种是破茧的蚕交尾后,产在纸上的。这些纸会被避光存放,预备着来年保温催种、育蚕。现在,卷在丝绸里的蚕种当然也是一张张的小纸片,而这些纸片上的小黑点点,就是一颗颗的蚕种了。
一边检视这些蚕种,勒布伦夫人就一边说着此行了解到的春夏两季养蚕缫丝:“……其实应该最好记录下来的,但我们担心如果遇到检查,那会成为我们的罪证,所以只是记在了脑子里。还好,我们有几个人,互相印证,不太用担心记错。”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明了养蚕缫丝全过程,这次可比之前夏彭捷他们说的详细多了。基本上用的一些器具他们都记录了下来,不管那影不影响养蚕缫丝,打算先照着做就是了。至于说养蚕的时间节点、气候条件等,那更是重中之重,一点儿都不能有差!
夏彭捷等人听得很仔细,还一边听,一边拿出一本小册子,仔细对照——这个小册子就是当初记录路易莎所说养蚕缫丝技术的,现在对照勒布伦夫人他们在罗兰西和东方观察所得,相似度那是极高的!
夏彭捷为勒布伦夫人解释了这是什么:“太子妃殿下是一个对工商业抱着开放态度的贵族,很乐意帮助阿乌尼奥丝织业发展起来。更出乎意料的是,她居然知道养蚕缫丝的技术,不过她知道的似乎是丝国的方法,所以对我们不一定适用。”
“她将丝国养蚕缫丝的方法告诉了我们,让我们对照你们从罗兰西带回来的方法,参考使用。”
勒布伦夫人也非常惊讶,一个贵妇人会做针线活儿,会纺织,都不奇怪。但到了养蚕缫丝这一步,这就绝对不是她们的活儿了,就连要表现简朴的贵妇人,也不会做到那份上。而当勒布伦夫人听人读了小册子上的一条条,她就更惊讶了(她不识字,只能让别人读给她听)!
因为大部分都是能对上的,足以说明其准确性,真不是瞎说的啊!至于说不太一样的部分,也很容易看出,是因为丝国的气候等和罗兰西不一样,而罗兰西养蚕缫丝的农户在经年累月的实践后,根据经验做出了改变。
另外,还有一些不一样,想一想就知道了,充满了巧思,应该会比罗兰西的工艺更好用、更有效率!
“真了不起,太子妃殿下居然连这样的事儿也知道,就算是那些学者老爷,学到的、知道的也不会是养蚕缫丝什么的吧。”勒布伦夫人连声称赞,还说道:“有一些工序,其实我是不明白的,只不过看到了罗兰西的养蚕人是那样做的而已。但太子妃殿下完全解释了一些做法背后的原因,这就让我们更容易吃透这上面的技术了。”
换个地方后,就靠一比一还原,复制一地的某个技术是很难的,而且就算完全复制,结果也可能不如意。但如果了解了很多操作背后的原理,能够活学活用,那就算不是一比一还原,说不定也能达到同样,甚至更好的结果。
虽然之前就觉得路易莎说的都应该是真的,但现在和罗兰西的技术相互印证,并得到勒布伦夫人这样的‘专业人士’认可之后,夏彭捷这些人才真正放下心来——于是,这个时候,一些准备工作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做了。
首先就是种植桑树,过去阿乌尼奥已经种植了一些桑树,算上一些可以掺着喂养桑蚕的杂树,当时觉得起步阶段这些应该够了。
但经过路易莎的‘加油鼓劲’,大家对阿乌尼奥未来的丝织业更有信心了。索性植树的成本也不高(此时种树基本就是人力成本,而人力成本在古代,多数都是不值一提的),就决定抓紧时间多种一些。
明年试养桑蚕,规模肯定不大,不需要考虑桑叶不够的问题。如果一切顺利,试养成功,后年就可以扩大规模了。不过养蚕户的增加需要时间,预计后年,乃至大后年,过去成林的桑林都是够用。
至于再之后,现在大规模种植的桑苗至少是可以开始摘叶了,也不用担心桑叶成为养蚕的限制——正好,冬天天气冷的时候,就是种植桑苗的好时候呢!过去阿乌尼奥种了几年的桑树,对此也算是有经验了。
阿乌尼奥这个地方说起来倒还挺适合种桑树的,虽然桑树是那种不太挑土壤、气候的树种,适应性很强,但它还是有‘偏好’的。一般来说,桑树喜光,适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耐旱,但不能受涝。所以种植桑树的地区阳光充足,水源充沛,土地能排能灌,这是最适合的。
这不是巧了吗?阿乌尼奥就完美符合其种植要求。本身,阿乌尼奥就离地中海不远了(这里离地中海港口城市马萨利亚就八十多公里而已),属于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所以桑树生长旺盛期,阳光什么的完全不用担心!
其次,阿乌尼奥是一座山城,位于多姆山上,同时跟前还流经一条流量不低的罗纳河。
要知道,‘阿乌尼奥’这个城市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个是‘大风’,另一个是‘河神’,前者说得通是因为阿乌尼奥是山城,风很大这是事实。后者则是因为地处罗纳河边上,有这么一条重要河流,城市名和河流扯上关系,逻辑上也很通顺。
又因为阿乌尼奥历史悠久、地处要害,很早就开发出来了,人们从罗纳河引水灌溉,修建了遍布多姆山的灌溉设施——灌溉非常方便,而作为山地,排水就更简单了,根本不怕涝!
这大概也是之前阿乌尼奥种植桑树极为顺利的原因吧,好像随便种种就长成林了……种植业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再精细的打理,也比不过自然禀赋适合。
除了种桑树,夏彭捷等人还要自己准备养蚕缫丝需要的蚕房、设备等。毕竟一开始,农户是不可能自发养蚕的,他们并不具备养蚕缫丝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了解这个东西,根本不会费时费力到这种不明前景的东西上。只有证明这是能让他们挣到钱的东西,他们才会加入进来。
这样一番忙碌不必细说,等到来年春天,阿乌尼奥的丝织业这又兵分两路。一路就在本地,按照弄到的技术开始试养桑蚕。一路则去东方采购生丝,毕竟不能单指望试养桑蚕成功(其实就算成功,量也是不够的,试养能养多少?),要是不成功,还是得用东方来的生丝织绸的。
采购生丝那一队人马没什么可说的,这是每年都要做的事了。只有一件事不同于往年,今年他们还被要求收购一些废蚕茧、次等蚕茧,这是预备要生产制作丝绵被了——路易莎每年制作丝绵被,是让别人捎带来的绵兜子,量始终有限,不过本来就只要够用就可以了。
阿乌尼奥这边却是要把丝绵被当一个正经产业来做了,那量又不同了!
对此夏彭捷还蛮有想法的,他觉得废蚕茧、次等蚕茧除了运费,几乎不要钱,到时候丝绵被肯定能赚大钱!比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挣到大钱的丝绸,倒是丝绵被的前景更加确定……所以他是打算先赚这一波快钱的,而且是能赚多少就赚多少!
不只是让人在东方采购废蚕茧,次等蚕茧,还让在罗兰西采购——罗兰西的生丝自己都不够用,他们其实很少在罗兰西采购生丝,一般都是在东方采购。不过这次为了蚕茧,倒是罗兰西也有派人过去,就是专为了那些人家不要的蚕茧。
而相比起东行采购的人马,留下来试养桑蚕的人,责任就要重大的多了!大家都小心翼翼按照之前已经牢记于心的流程养蚕……
主持试养桑蚕一事的是勒布伦夫人,另外她还有几个助手,都是和她一起去做过商业间谍的人。而除了他们外,她还让自己的儿女们也加入进来帮忙——勒布伦夫人很有见识,认为阿乌尼奥养蚕缫丝应该能做起来。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当然是早入局,早掌握技术,后续更能得利!
她能从一个最贫苦的纺线女走到今天,靠自己收入不菲,还受尊敬,就是因为敢于早早加入新行业。
在这上面尝到甜头的人,当然也倾向于让自己的孩子走同样的路,这大概就是某种‘路径依赖’吧。当然,说的好听一些,就是成功者不改变。
从春暖花开起,他们就将带着蚕卵的纸片,也就是‘蚕纸’包在了毯子里放置起来,这就是保温催种,要花费一个多礼拜的时间。
再然后就可以将进入一龄阶段的幼蚕转移到蚕筐里了,这时蚕依旧是一颗颗的小黑点,仿佛是黑芝麻一样,被称作‘蚁蚕’。但已然从‘休眠’的蚕卵,变成了能动能吃的幼蚕……这样的一龄幼蚕要小心照料,喂养的桑叶得是擦干净露水和灰尘后,还切得碎碎的。
这个一龄阶段,大概有个三四天吧,之后就是二龄蚕了。二龄蚕就不再是‘颗粒’状了,至少有了细长的身子,就是浑身灰黑,没有一点儿洁白肥胖蚕宝宝的样子。这个阶段也有三四天,这个时候蚕都长得很快,能迅速胀满一个蚕筐,所以再二龄蚕末期就得分盘了。
即一盘蚕分成两盘,甚至更多盘。
二龄阶段过去,就是四五天的三龄阶段,这一阶段比较特殊,蚕宝宝会蜕皮休眠。也就是经过这次蜕皮,它们才会接近印象中蚕宝宝那洁白肥胖的样子。这期间,得记得在蚕筐中洒一定量的石灰粉,用来除湿。
蜕皮之后的四龄蚕阶段有五六天,这期间的蚕宝宝要特别注意给它们保持干净清爽的生活环境。基本两天要换一次蚕筐,之前蚕筐里吃剩下的桑叶梗。以及蚕宝宝本身排泄的蚕沙,却都得清理出去。
等到四龄阶段一过,就是‘大眠’了,这时蚕宝宝最后一次休眠。这次休眠和第一次休眠一样,也得要撒石灰粉,不过除湿的作用不大,更多是为了止叶——这时的蚕宝宝,吃桑叶不仅不怕湿,还要尽量选沾露水的呢!实在不行,可以给干燥的桑叶洒水。这时候只有吃了带水的桑叶,蚕丝质量才会更高。
这期间,还要制造好接下来‘蚕上山’要用的‘山’。这个可以因地取材,阿乌尼奥也不缺秸秆之类的玩意儿,用那些扎造就可以了。
也是很快的,蚕宝宝进入了老足阶段。老足阶段的蚕宝宝,胸下部位会变得有些半透明,而且时不时就会昂起头部,寻求支撑点方便吐丝。这种时候,就可以把它们挂到‘山’上了,而‘山’都要安置在干燥的房间里,房间里最好还要点上炭盆。
这主要是为了吐丝后立即干燥,提高丝的质量……毕竟地中海气候是夏季炎热干燥,而此时是春天,湿度也不算低了。
最后就是等结茧了,最短只要三四天,成功的话,‘山’上就会出现一个个大拇指粗细的洁白蚕茧。
这是鲜蚕茧,得抓紧时间处理,一个个摘取下来后要用最快的速度择茧,并去掉表面一层浮毛(这层浮毛又被叫做‘蚕衣’),不然耽搁时间长了就‘破茧成蝶’了!
择茧和去浮毛可是一个挺费时的活儿,因为得一个个看、一个个撕掉蚕茧表面那层并未紧密包裹的蚕丝——废蚕茧、次等蚕茧也是这时候择出来的(譬如双宫茧,沾染粪尿的黄斑茧),剩下来的就是去掉浮毛的紧密优质单宫茧,这才可以用来纺织丝绸。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重生后,我靠  (历史同人)  我能听到凶案  我真的不想赚  人下人by吴若  (红楼梦同人  厨神系统,但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