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清穿同人)娘娘福星高照by岳月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1

于是郭珍珠快快乐乐长大,也想孩子们一样就行,放养得不要太熟练!
两个孩子的兴趣各有不同,四格格是对什么都好奇,都想去学一学。
六阿哥就不一样了,他比较专一,就喜欢种东西。
不管什么都想种一种,种好了就特别高兴又有成就感。
种过的花草和作物,六阿哥都能如数家珍。用什么土地,是日照多一点,是浇水多一点,还是得背阴,要少浇水,他都能立刻说得明明白白。
但是让六阿哥对其他事情就不大感兴趣了,尤其对读书这件事,他觉得自己识字就够了。
皇帝原本觉得有小太子在,其他阿哥的学习差不多就行了,不需要有那么大的压力。
所以他也不着急,等六阿哥到了年纪进尚书房就好了。
但是等皇帝跟六阿哥聊了一会好,感觉天都要塌了:什么?他的儿子居然只想识点字,能读懂农书就够了?
学渣能理解学渣,学霸却不能,皇帝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不行,六阿哥立刻给他进学,必须赶紧学起来!
再懒散下去,六阿哥岂不是真觉得自己会读一点书就够了?
那怎么行,哪怕以后六阿哥当个闲散王爷,跟书生们交流不起来……
皇帝丢不起这个脸!
于是皇帝心急火燎,把五阿哥和六阿哥一起扔进了尚书房。
五阿哥:等下,六阿哥进尚书房关我什么事啊!
他被皇帝拎去上算术课,每天写功课写得苦哈哈的。
不过上完算术课和武课,五阿哥还能去找戴梓玩儿,还是很高兴的。
然而六阿哥要进学,他比五阿哥还小。没道理六阿哥进尚书房了,五阿哥却还没进吧?
于是五阿哥就顺道也被皇帝弄进去了,他一脸郁闷,却又疑惑去问道:“皇阿玛,那儿子什么时候去跟戴先生学习?”
上午在尚书房听太傅上课,中午上算术课,下午上武课。
他请问呢,还有什么时间去戴梓那边学习啊?
皇帝想了想就道:“这样吧,休沐的时候,你去戴梓那边就好。”
五阿哥的表情逐渐呆滞:所以其他阿哥十天休息一天,他是休息那天去戴梓那边学习,变成除了过年休息那几天之外就全年无休了吗?
五阿哥:皇阿玛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皇帝当然不会痛,因为他自己就是全年无休学习的状态。
就连过年那几天,他早上起来依旧读书练字,从来没有停过。
唯一停的两天,估计就是皇帝生病的时候了。
他自己是这样,也觉得儿子应该这样过,于是麻溜把五阿哥和六阿哥赶去尚书房了。
郭珍珠:皇帝还说差不多就行了,除了小太子之外的阿哥们不用太努力。
皇帝的差不多,跟她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太傅多了两个学生,摸着胡子先探探底,看五阿哥和六阿哥的学习进度如何。
五阿哥还好,四书五经虽然不怎么读过,知道一点,也识字,算是有基础。
等太傅探底六阿哥的时候,差点把自己的胡子给揪下来了。
太傅:怎么回事?六阿哥怎么什么都不会?顺皇贵妃自己就是个聪慧的,难道没给六阿哥开小灶吗?
外头说顺皇贵妃放养六阿哥,太傅听后只觉得是谣言。
顺皇贵妃自己是博闻强识之人,小时候肯定勤奋读书,才能如此知识渊博。
她一个女子尚且如此,听闻四格格也十分聪慧,学习就努力,还学得很快。苏麻喇姑那边很快就教不了四格格什么,皇帝就另外请了苏澜这个女先生来教导四格格。
所以六阿哥必然也聪慧出色才对,太傅对那些传言只一笑置之。
如今六阿哥就在跟前,太傅问了又问,最后不得不认清事实,那就是六阿哥还真的被放养长大的。
六阿哥对种地的事是如数家珍,对农学也很熟悉,但是对四书五经就毫无印象了。
他去苏麻喇姑那边上课,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去的次数少了,学的还不如四格格多。
识字确实识字,六阿哥也不如五阿哥识得多。
太傅不由发愁,他要怎么教导六阿哥,从头开始吗?
从最基础开始也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六阿哥的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啊!
太傅只好在下学的时候留下六阿哥,语重心长劝道:“六阿哥的基础稍微有点薄弱,得从最基本的地方开始学习,才能赶上其他小阿哥。”
六阿哥歪着头看过来,不解道:“太傅,我为何要追上其他兄长呢?”
他以后就是当个闲散王爷,最大的心愿是拿到很多田地,然后种啊种很多东西,这就可以了。
太傅看出六阿哥的想法,只能继续劝道:“虽说六阿哥更擅长种地,以后可能会帮皇上分担农学方面的事。但是皇上手头的差事很多,有些并非农学的,那六阿哥如果不清楚其他的话,就不能给皇上分忧了。”
这话让六阿哥若有所思道:“太傅,我有五位兄长。”
太傅被他这话弄懵了,五个兄长怎么了?
接着六阿哥就叹气道:“五位兄长都不够给皇阿玛办差吗?还得我也加进来,一起给皇阿玛办事?”
太傅一时语塞,他能怎么回答,说五个阿哥不够皇帝用吗?
那是说皇帝自己办不了很多事,要儿子们帮忙办,还是说这些儿子都太无能,五个都办不完,要六阿哥也帮忙办了?
不管哪一种都不合适,太傅简直愁坏了:“这、这……”
六阿哥点着脑袋道:“太傅放心,我的五个兄长都很努力上进,以后肯定能为皇阿玛分忧,我只要不给皇阿玛添麻烦就行了!”
太傅彻底说不出话来,只好暂时结束了这次跟六阿哥的谈心。
他转头就去乾清宫找皇帝,转述了六阿哥的话,满脸发愁道:“皇上,六阿哥读书的意愿实在不高,微臣着实有些不知道如何是好。”
皇帝听得想笑,又觉得六阿哥的话不无道理。
他前边有五个兄长呢,五个人都没能为皇帝分忧,还得六阿哥来,六阿哥感觉困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六阿哥看来,五个兄长都很厉害,尤其大阿哥和太子最早入学,学习的进度是最快的,也是最早能为皇帝分忧的人。
两个兄长就能包揽很多差事了,更别提聪慧的四阿哥,努力跟上的三阿哥,对科学特别有天赋的五阿哥。
六阿哥怎么都想不到,有什么差事还
需要他来办,于是开始摆烂了。
皇帝虽然认为六阿哥的话不无道理,却听得也有点发愁。
于是他去跟郭珍珠提起此事,叹气道:“六阿哥擅长种地,但是朕总不能一直只让他种地,不做别的。”
这样一来,其他阿哥风风光光办别的差事,也就六阿哥每天跟个泥人一样,浑身脏兮兮的。
看着不够体面也不够风光,外人不知情的还以为皇帝不重视六阿哥这个孩子呢!
皇帝怎么都想让六阿哥以后也风风光光的,不叫人小看了,所以才把人提溜进尚书房。
可惜六阿哥对读书还是不太感兴趣,第一天上课就被太傅察觉到了。
太傅苦口婆心劝了一会,压根没劝住,还被六阿哥的话说得哑口无言,不知道如何反驳和继续劝,只好求到皇帝这边,看皇帝有没什么好办法劝说六阿哥了。
皇帝能怎么办,他也没什么好法子,于是来问一问郭珍珠,看她能不能劝住六阿哥好好读书了。
郭珍珠眨眨眼道:“皇上和太傅是想让六阿哥积极点读书?”
闻言,皇帝点头道:“六阿哥如今的态度就是读也行,不读也行,跟其他阿哥一起的时候显得格格不入。朕也不是非要六阿哥读书特别好,起码不能是文盲,以后跟同龄人沟通的时候被人看出来学识不足。”
这不止丢皇帝的脸,也让六阿哥跟同龄人玩不到一起,还可能被轻视。
这是皇帝不想看见的事,所以才想劝一劝六阿哥用心点读书。
郭珍珠了然道:“皇上是想让六阿哥读书的水平跟同龄人差不多,学识在一般人以上,对吗?”
皇帝点头道:“差不多,总之六阿哥如今这样是不行的。”
郭珍珠明白地再次点头道:“好,臣妾懂了,回头就劝一劝六阿哥。”
这话叫皇帝有点好奇道:“爱妃打算怎么劝?六阿哥看着能听进去,只是兴趣不大,所以很难跟其他阿哥一样那么积极学习。”
六阿哥其实也不是故意的,如果说的是农学方面的事,他就专心得多了,还能举一反三。
换做其他的,他不感兴趣,听是认真听了,但是记住多少就不好说了。
郭珍珠笑笑道:“皇上回头就知道了,臣妾先卖个关子,毕竟也不清楚能不能劝得动六阿哥。”
皇帝表示明白,让她尽力就好。实在不行,他再想想别的法子。
比如奖励点什么,六阿哥要是读书认真多了,每月考校有进步,皇帝就送六阿哥一亩地。
这样一点点加上去,过几年六阿哥就能拥有一大片的土地了,对他来说估计是个激励的好法子。
郭珍珠等六阿哥回来后,拉着他去长廊那边单独谈话。
六阿哥一坐下,抱着蜜水喝了一口就道:“额娘,皇阿玛是来过了,说我读书不够认真的事了吗?”
郭珍珠不意外六阿哥年纪小,其实什么都知道。
六阿哥放下杯子,小脸趴在桌上,压得一边脸颊扁扁的,嘟嘟囔囔道:“额娘,我不是不认真,而是觉得读四书五经没什么用。太傅说得太深了,我感觉平日根本用不上。”
“农学就不一样了,我看过后就知道怎么种东西。天时地利,什么时令种下去,什么时候能收获。”
四书五经学了,以后就是跟举人或者大臣聊天的时候才可能用上吧!
郭珍珠听得笑笑道:“你真这么觉得的?那其实学几何的话,平日也用不上,但是传教士和皇上都学了。”
六阿哥坐起身,小手托着脸,满脸疑惑道:“额娘,算数学简单的加减,平日看账能用上。几何的话,会用在什么地方?”
听罢,郭珍珠细心解释道:“你知道皇上派人去各地测量,用的其实就是几何吧?”
“一块地多大,需要可能是周长,也可能是面积。比如要挖个沟壑,要挖多长,多深。比如想在田地附近建个水龙车,那么建在什么位置最好,在水里的深度多少最合适,这些都需要测算。”
“几何除了周长和面积,还能测量体积,是不是看着平日用不上,但是对你喜欢的农学也有用?一块地多大,需要用多少种子,你用眼睛看是估算不出来的,就需要测量了。”
六阿哥听得两眼亮晶晶的,点着小脑袋道:“额娘说得对,算数好像能在农学上用,那我得跟着五哥一起去学一学才行。”
不然以后需要用上各种农学机械的时候,他却不懂几何,没能把机械用在最适合的位置,那就不妥了。
一块地要用多少种子才合适,估摸的面积不够清楚,种子可能多了可能少了,那就不好了。
六阿哥又继续问道:“那么四书五经呢,会对农学有用吗?”
郭珍珠微微一笑道:“农学大多是老农口述让人记下的,看着都是大白话。因为很多人觉得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其实里头有很多规律。”
“老农读书少,心里可能明白,却说不出来。记录的人不会种地,只会把老农说过的话写下来,再多却不会了。”
六阿哥听得眼睛更亮了,点头道:“那我好好读书的话,以后要写个农学的书,就能写得更仔细和明白了。后世其他人见了,也能参考一二。”
郭珍珠听见后就笑道:“何必以后,你写出这本书来,看过的人就能知道怎么种不同的作物。老农自己会说,不会写,只能口口相传。”
“但是你也明白,口口相传没有用纸笔记录那么详细和精准,传着传着可能就变成别的东西,有了差错。”
六阿哥连连点头道:“确实是这样,哪怕只是简单传话,多传几个人,可能就会出现变化。”
毕竟人又不可能每个都过耳不忘,听过后可能忘掉一点点,传得多了,掉的就越多,最后就会变得含混不清了。
农学这种事是不可能马虎的,少一点那就要出大差错了。
明明该是春天下种,初春和晚春却不一样。
当初皇帝让江南当地的官员种御稻,就是没弄清楚时令,第二茬晚下种了,叫后边的御稻收获就差了很多。
时间那么短,还不是口口相传,当地就能弄错时间,更别提是光靠上一辈教导,后辈不弄错才怪。
郭珍珠见他想明白了,笑着看了过去:“这下知道为何皇上让你好好读书,他也是个爱种地的人,御稻米能种出来,除了去跟老农请教之外,很多也是从农学书上摸索出来的。”
“如果有人把农学的书写得更详细精准,就不需要多费时间摸索,种地也变得更简单容易上手了。”
六阿哥煞有其事点头道:“额娘说得对,皇阿玛这么厉害,也是因为读书多。种地也是一门学问,得多学才行。”
“额娘放心,我以后会好好听课,好好读书,长大后努力写一本最好的农学书,然后流芳百世!”
郭珍珠笑眯眯道:“有志气,那我就等着你写的书了。到时候我叫人买下一座大书坊,给你的书印得漂漂亮亮的!”
她琢磨着宋代的时候就有活字印刷了,但是到这时候用起来还没特别多。
要是买个书坊,是不是能做活字印刷机,但是印刷机怎么做来着?
算了,郭珍珠想不明白的事,打算后边交给五阿哥。
不管如何,跟郭珍珠聊完后的六阿哥上课的时候就要积极多了。
他写功课也要用心很多,还跟皇帝请示,想要加入中午的算数课。
皇帝十分惊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五阿哥看见六阿哥过来陪着他一起上课,简直高兴坏了,一把抱住六阿哥问道:“六弟是来陪我上课的吗?好兄弟!”
六阿哥一头雾水道:“不是啊,五哥,我就是想来学一学,以后算数在很多地方能用上呢!”
听见这话,五阿哥一脑门的问号:算数?很多地方用上?用在哪里啊?
皇帝十分好奇郭珍珠究竟跟六阿哥说了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变化。
郭珍珠就把那天跟六阿哥聊天的话简单复述了一遍,皇帝听后忍不住感慨道:“六阿哥真有志气,还打算写一本关于农学的书,不愧是朕的儿子。”
这话叫郭珍珠才想起来,皇帝自个也开始写算数方面的书。
两父子确实一模一样,不但喜欢种地,还喜欢写书了!
反正郭珍珠忽悠住了,啊不,说服了六阿哥好好读书。
于是六阿哥每天精神抖擞去尚书房上课,别提多欢快了。
四格格看弟弟的变化太大,一时也有点反应不过来。
得知郭珍珠私下跟六阿哥聊过,鼓励他好好读书,以后写一本关于农学的书。
四格格就立刻懂了,六阿哥这是给额娘画大饼忽悠住了!
也是六阿哥年纪小,如果他年纪大一点,可能就会想到这些测量和机械建在什么地方之类的事,都有下属来办。
这些下属不但会读书,可能对农学也熟悉,根本不需要六阿哥事事躬亲。
不过六阿哥年纪还小,觉得自己会读书也会农学,以后就能更科学种地,还能记录下来给后人学习,确实是一件好事,就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但是六阿哥还小,他这个理想可以一点点达成,也有充分的时间慢慢做了。
四格格不由羡慕弟弟年纪小小就有了目标,还为了这个目标开始努力。
那么她的目标是什么,长大后又能做什么呢?
四格格一手托着腮,忽然说道:“额娘,苏先生今儿给我说了如何御下。要诱之以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郭珍珠听得诧异,抬头看了她一眼,苏澜上课居然说得这么深吗?
“你是觉得苏先生说得对,还是不对了?”
四格格眼巴巴看过来道:“我听到后,第一时间想到额娘,回想了一下,额娘好像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郭珍珠被四格格说得有点懵,自己一直这么做?她吗?
四格格径直掰着手指头说道:“额娘你看,当初于嬷嬷愿意留下来,是因为额娘重用她,相信她的医术,又愿意给她荣养送终。”
“林嬷嬷给我说过,宫里的老嬷嬷年纪大了,没个厉害的主子在,就只能凄凄惨惨死在后宫,一卷草席就扔出去了。要么就出宫去,亲人大多都不在了,也过得穷苦,可能哪天死了,都没个人出钱愿意好好给她下葬。”
“再有就是琉璃,她有一手活玉散的方子,去哪个主子身边都能活。也就额娘慧眼识人,一下就发现了琉璃,把人留下。”
“还愿意让琉璃出宫负责铺面的事,叫她跟勋贵夫人接触,另外又把红利分给她不少。琉璃得了面子又得了银钱,在永寿宫除了林嬷嬷、朝雨和晴雪之外,她就是额娘的左膀右臂了。”
郭珍珠:我要说都是无意中把人捡了,四格格会相信吗?
四格格这么夸,倒是叫郭珍珠有点不好意思道:“其实不是这样的……”
当时于嬷嬷一眼就看出五阿哥的问题,用了一点平常的药草就叫五阿哥好起来了。
她医术这么好,尤其儿科是最难的,一下就药到病除了,这么好的人才如何能不留下来呢?
人家都年纪那么大了,郭珍珠想要用人,总不能等于嬷嬷年迈不能动的时候就把人扔出宫那么不厚道吧!
光是于嬷嬷愿意出手救下五阿哥,哪怕不留下,郭珍珠都十分感激,愿意一直荣养她了。
至于琉璃,完全是永寿宫缺人手,皇帝为了省事直接打包送过来的宫人。
要不是琉璃想要在永寿宫站住脚跟,露了一手,郭珍珠压根不知道她手里头有活玉散的方子。
不过在四格格看来,就是郭珍珠慧眼识珠,还擅长御下,身边渐渐聚集了不少有才之人,又对她极为忠心,日子才能过得如此风生水起!
最后郭珍珠还是沉默收下了四格格的夸赞,没打破四格格对自己高达八百米的滤镜。
郭厚脸皮珍珠:还是维护住女儿心里对她的高大形象吧!

孩子们都去上学了,郭珍珠忽然发现自己开始有点无所事事。
她想着之前答应六阿哥,要给他印刷书,不如提前弄个书坊来印刷。
以后这书坊做起来了,再做六阿哥的书,也能更精美,不至于临时买的书坊,还得重新经营起来。
加上郭珍珠也担心自己穿越久了,对以前的事记得没那么清晰。
她苦思冥想好多天,琢磨活字印刷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郭珍珠最后想起,后世看到的一个叫古腾堡的西洋人做的活字印刷机。
这印刷机的原理其实就是活字印刷,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印刷的机器,不需要直接手工来制,要方便有效率得多。
机器中间有个能滑动的凹槽,专门放活字,排列好之后,在活字上刷了墨水,盖上白纸,右边还有个方形的薄板,用来压住白纸。
然后左边有个吊起的木板,压下去就能让整张白纸印刷上。
薄板的作用,就是固定了白纸和活字,不需要人手来固定,压下印刷的时候就不会歪了。
原理很简单,郭珍珠很快画了图纸。
画完后,她就觉得这图纸估计就自己能看明白了。
皇帝来的时候见郭珍珠认真在写写画画,还以为在作画,等他走近的时候才发现郭珍珠在画一种机器的图纸。
他凑近看了两眼,问道:“爱妃这是什么?看着似乎是个简单的机器。”
郭珍珠指着图纸大概说了起来,还道:“臣妾之前答应六阿哥,要给他买下一座书坊,回头帮着印刷书。如今的印刷还是雕版居多,臣妾想着用活字的话,这些字就能重复用了。”
“要是印刷别的书,也是可以的。换一换就行了,只这些活字不能用木头,不然太容易坏掉了。”
皇帝点头道:“木头做活字的缺点就是没用多久,不是发霉就是损坏了,用不了太长时间,实在十分浪费时间。不过也可以用铜,耐磨一点。”
他仔细看着郭珍珠这图纸,指着机器中间说道:“这活字放在中间固然不错,但是只有一张实在太少了。如果左右两个凹槽,同时刷磨,白纸覆盖在上面。一边印完,下一张就能印刷,能减少很多时间。”
一个个印,还得等上一张印完后挪回来重新刷墨,然后再印刷,那就该慢了。
还不如左边在印,右边继续刷。
然后左边印好挪回来,右边的就能挪过去印刷了。
郭珍珠听后恍然大悟,果然还是皇帝厉害,一眼就看出能改进的地方:“皇上果真金睛火眼,一下就看出这机器的缺点了。”
皇帝听后只笑笑道:“也是多得爱妃先画出了机器的图纸,朕看到后才能找到改善的地方。”
可以说没有郭珍珠这个机器作为基础,皇帝也不可能帮着改进了。
郭珍珠笑眯眯道:“皇上这样夸赞,臣妾都要害羞脸红了。”
皇帝没见郭珍珠多脸红的样子,还是忍不住伸手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爱妃这机器不错,六阿哥的农学书估计还得很多年后才能写出来,倒是朕的算数书,写得差不多了。”
郭珍珠懂了:皇帝这是打算在六阿哥之前,先用这个机器把他亲自写的算数书印刷出版了?
姜还是老的辣,这机器做出来了,六阿哥还没用,皇帝倒是先用上了!
不过皇帝说宫里有印刷局,也有专门的工匠,会做铜活字,会雕刻,可以说什么都不需要郭珍珠来操心。
既然如此,郭珍珠压根没有拒绝的理由。
回头六阿哥要印书,直接来找皇帝,宫里的印刷坊也能做得极好了。
皇帝把图纸交给戴梓,尽快做出机器来。
这机器不复杂,稍微改动了一下,戴梓几天功夫就做好了。
他拿着图纸和机器过来的时候,还跟皇帝感慨道:“皇上,这机器不难,却能增加印刷的速度,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实在妙极!”
皇帝笑笑道:“是皇贵妃为六阿哥想出来的机器,朕稍微改动了一部分。”
闻言,戴梓惊讶道:“原来是皇贵妃娘娘,微臣实在自愧不如。”
他是知道这位皇贵妃十分博学多才,没想到如今居然连活字印刷的机器都做出来了。
戴梓让人摆好机器,暂时还没做出活字来,只把以前用过的先添上,给皇帝看看印刷的情况如何。
是不是能印刷得整齐清晰,速度又怎么样。
皇帝不止改动了活字的凹槽数量,还把压纸的薄板做成了三边的凹槽。
里面能够放尺寸一样的白纸,印刷的时候直接把薄板压下,就能跟活字对齐。
每一张白纸印刷,都能让活字印在中间的地方,每一页都完全一样。
做成三边凹槽,印刷好后,手指从纸张边缘一划,就能把印刷好的纸张从没有边缘的凹槽划拉出来,非常迅速方便。
接着就能继续印刷新的白纸了,丝毫不耽误。要是之前郭珍珠设计的,就得把白纸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才好印刷,反而要慢一些了。
戴梓感觉这两处改动极好,机器开动后,是三个人一起用的。
一个人给活字刷墨,用的是用布包起来圆印章,旁边有墨盒,沾上就能飞快刷好。
另一人就把带白纸的薄板压下推到左边,再有第三个人放下木板把白纸整齐压在活字上。
印好后,掀开木板,继续刷墨和压下白纸,又能继续印刷了。
一来一回确实没花多少时间,转眼间就印刷了二百来页,戴梓才让几人停了下来,把划拉到筐子里的纸张都拿起来。
戴梓整理了一下印刷好的纸张递过来,皇帝仔细看了看,每一页确实印得都一样。
只是这墨水的深浅不好把握,跟工匠的沾墨的力度,以及这墨水也有关系。
水多一点,墨水就要浅一点,
印刷出来字迹也要浅。但是水多,字迹就容易糊成一团。
水少一点,墨水就要深一些,印刷出来的字迹也会深。
这方面工匠还得多练习来熟练,倒不是大问题。
印刷都在纸张的正中间,速度很快,印刷的清晰度相当不错,皇帝就点头道:“可以多做几架这样的机器,一本书印刷出来就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了。”
戴梓点头附和道:“皇上,确实如此。回头微臣就让工匠雕刻活字,很快就能开始印刷了。”
皇帝自然没意见,把手稿交给戴梓,只需要等一等,就能收到印好的书了。
约莫半个月后,戴梓就带着工匠做出第一册 书来。
皇帝拿到后,立刻带着来永寿宫,给郭珍珠看一看。
郭珍珠没想到皇帝如此雷厉风行,说要用机器印刷,立刻就做出机器,还马上印刷出第一册 书来。
她翻开来仔细看过,字迹印刷得很清晰,每一页都印在同一块地方,连连点头道:“皇上,这书印得真不错。”
皇帝笑着点头道:“确实,朕瞧着也可以,已经让戴梓多印刷一些,回头可以拿来送人。”
郭珍珠手上的动作一僵,疑惑道:“皇上打算多印书,然后把这些算数书都送给谁?”
皇帝笑笑道:“阿哥们自然得有一份,传教士那边送一些,另外勋贵子弟跟着看看也好。”
郭珍珠:皇帝你这是打算一网打尽啊?
给小阿哥们就算了,毕竟是亲阿玛写的书,当儿子的就该捧场。
传教士那边也是理所当然的,没得叫传教士以为他们才会算数,皇帝学一学也会了,还能写书。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好像住进了  我为囤货狂b  转生成奇美拉  中世纪女领主  闺蜜成敌蜜?  重生后,我靠  (历史同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