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清穿同人)娘娘福星高照by岳月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01

主要一般的盐矿都在表面,最多挖开半人高就能看见了。
这次的盐矿太深,还是士兵的运气不错,正好挖到一块难得比较浅的盐矿,不然压根没人发现了。
土地刚到手,罗刹国要知道的话就麻烦了。
皇帝让北边驻地的人往外扩一下,原本挖的沟壑放弃,前边加一面围墙挡住,然后在围墙建好后再挖盐矿,这样就不会被人发现了。
围墙建好后,驻地一边派人假装在前边挖沟河和围墙,一边秘密让人在后边挖盐矿。
除了最浅的那一块盐矿,其他的足足挖上三人高才能看见。因为太坚固,只能一点点凿开,弄成小块装起来,再送回来炼制。
白得了一块盐矿,皇帝心情极好。
尤其是他只给罗刹国送那么一点点粮食换来的,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
如果被罗刹国知道,那国王估计要气死,自己千挑万挑的不毛之地,居然有盐矿,还就这样双手送出去了。
郭珍珠看皇帝乐呵了几天,连四格格种不出东西的事都抛诸脑后,都快想不起来了。
只是皇帝没乐多久,就收到了一封于成龙送来的密折。
折子上说明珠和余国柱把官都要卖完了,叫他看过后大为光火。
余国柱是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寒门子弟,年少时早早丧父,家境贫困,却天资聪慧,有神童的美誉,在先帝的时候中举,后来进入户部。
他知识渊博,皇帝这几年对余国柱颇为重用,只觉得余国柱是清明正派之人。
如今被于成龙告知,余国柱和明珠联手卖官,叫皇帝如何不生气,这不是自己眼光不好被打脸了吗?
皇帝也没有偏听偏信,派人私下查探了一番。就跟于成龙告密的那样,此事在外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朝堂不少人知道,只有皇帝不知道,这就叫他更生气了。
一个个都瞒着他,不告发明珠,莫都是跟着明珠混的,视自己这个皇帝于无物吗?
尤其皇帝想到,当初提拔余国柱,也是因为明珠的推荐。
他那时候还觉得明珠推荐的人选相当合适,如今才发现这两人早就勾搭上了!
之前有索额图在,还能遏制明珠一派。但是索额图被皇帝撸掉官职后,朝廷就成了明珠一派独大。
尤其这次跟罗刹国谈判,明珠是首功,更是让明珠一派的势力变得如日中天。
若非于成龙不怕死上了密折,只怕皇帝还被蒙在鼓里。
皇帝越想越生气,忍不住跑来永寿宫跟郭珍珠吐槽了一番:“朕一手提拔明珠和余国柱,视他们为朝廷栋梁,谁想到两人竟然沆瀣一气?”
尤其两人卖官后,不知道多少蛀虫成为官员,一上任不是治理当地,而是先大肆敛财。
因为这些人买官花费巨大,都是给明珠和余国柱的打点。
给出去的钱财,上任后当然要尽快敛回来,受苦的就只有当地百姓了。
皇帝气得都快喷火了,郭珍珠只能给他斟茶,安抚道:“皇上消消气,可别气坏自个了,后边的事还需要皇上处理才是。”
皇帝喝了一口茶,这才叹气道:“是啊,朕还得收拾后边的烂摊子,光是想想就更生气了。”
买官的人实在不少,把这些人全部去掉,还得找适合的人重新上任,这就是个不小的麻烦了。
各地那么多人,光是皇帝一个人选,也不知道要选到什么时候去。
让底下官员举荐的话,皇帝如今都不大相信他们会选合适的人,大多会是他们的自己人而已。
这些自己人可能没什么本事,反而拖后腿,倒不如皇帝亲自挑了。
皇帝让吏部送来名册,看了半天,如今是看得头都大了。
卖官就必然有空出的位子来,有些原本的人被顶掉了,有些品级莫名下降,不得不下放,空出原本的官职来。
下放的人暂时不可能再调回来,不然又空出官职来了。
他最后只能暂时把顶掉的人叫回来考核一番,没问题就先上任,再派人盯着,不行就换人。
还有顶掉的人受不住打击,不是病了就疯了,那就只能再另外选人过去。
皇帝忙疯了的同时,也不忘罢黜明珠所有的官职,跟索额图一样,还圈起来禁足。
他还得收拾明珠一派,剪除明珠庞大的党羽,主打的是一个都不放过。
惠妃收到风声,派人让大阿哥最近小心谨慎一些,自己也跟鹌鹑一样躲在延禧宫不出来走动了。
免得她被皇帝见了,会被迁怒。
当然皇帝不至于为难大阿哥,因为明珠的事迁怒到自己儿子身上。
不过大阿哥却能感觉出不同来,比如他以前身边的宫人总会送来很多有趣好玩的东西,如今却是一个都不见了。
宫人再不能随意进出,只能猫在南三所里头。
大阿哥如今的功课比以前重了,也没那么爱玩乐,只是忽然少了,不由有些奇怪。
没等他问出什么,身边这些宫人就通通被皇帝全换掉了,还一个不留。
大阿哥习惯这些人伺候,一时全部换了生面孔,只感觉浑身不自在。
但是他又不敢忤逆皇帝的安排,只想着能不能留下那么一两个熟悉的宫人。
小太子却敏锐察觉到大阿哥的想法,嗤笑道:“大哥还是别乱动为好,不然皇阿玛的心情就要更不好了。迁怒到大哥身上就算了,气坏皇阿玛的话,大哥罪过就大了。”
大阿哥听不得小太子这阴阳怪气的,捏着拳头都想揍人了。
恰好太傅进尚书房上课,大阿哥才忍下来了。
回头他一打听,才得知明珠出事了。
大阿哥也才得知,自己身边这些宫人都是明珠收买过的,才会一个劲给他送来好玩的东西,各种讨好。
如今明珠倒台了
,这些宫人自然被皇帝清算,一个都无法留在自己身边。
大阿哥虽然不喜欢小太子,但是不得不说,要不是小太子拦着,自己就要倒霉了,指不定要被皇帝训斥一顿。
他叹了一口气,心里很不是滋味。
以前大阿哥被身边的宫人巴结讨好,只以为是因为他的身份。
惠妃以前也经常告诉大阿哥,他是皇帝的长子,身份尊贵,多的是人想到自己身边侍奉。
如今大阿哥才发现,那些宫人谄媚讨好自己,不全是因为他的身份,更多的居然是因为明珠,就不由沮丧了起来。
郭珍珠没在意朝廷的纷纷扰扰,只知道皇帝生气了几天,很快就冷静下来,开始收拾这个烂摊子。
明珠到底立功在前,皇帝暂时没有弄死他的意思,只圈起来禁足。
但是明珠一派其他人的待遇就没那么好了,单说余国柱就被革职,勒令立刻离京思过。
明珠被皇帝圈起来了,摆明他这边暂时算是处理完了。
但是余国柱却不一样,直接打发出京,说明皇帝是不会再用他。
于是御史们就跟雨后春笋一样全蹦跶出来,一个劲弹劾余国柱。
大事小事,反正是个事都弹劾,折子跟雪花一样送进御书房。
皇帝正在气头上,一看就更生气,于是让人把余国柱赶出京城还不够,直接将人撵回原籍。
言下之意,把余国柱打回老家去思过,这辈子就别想出来了不说,还要一张老脸丢到熟悉的乡亲父老跟前。
余国柱当年离乡的时候有多风光,如今回去就有多丢人和狼狈。
皇帝气得不行,对余国柱这个老臣是一点情面都不给了。
当然郭珍珠觉得皇帝这是杀鸡儆猴了,余国柱就是那只鸡,震慑其他朝臣,以后不敢这样胡来。
余国柱回乡后关起门来不敢出外,也可能受不了打击,很快就病重去世了。
皇帝得知消息后只沉默了一下,然后神色颇为惋惜。
明明余国柱前边几十年都刚正不阿,能够流芳百世。后边这几年却忽然跟明珠联手卖官,一世清明全毁于一旦。
原本他是寒门出身,就该更明白寒门的不易。如今这一手卖官,不知道让多少寒门子弟因此失去了好不容易努力得来的机会。
郭珍珠却能明白余国柱的选择,他的根基太浅,明珠出手打压,余国柱自己尚可,后辈的前程就不好说了。
余国柱打不过,最后就只好加入,跟着明珠同流合污,保住家族的风光。
只能说这是他的选择,后果也得自己承受了。
唯独郭珍珠没料到的是,余国柱这个工部尚书死了,于是三官保自然而然就成了新的工部尚书。
三官保:好突然,他这个工部侍郎没当多久就升官了!

第105章
按理说这工部尚书怎么都轮不到三官保,毕竟皇帝喜欢用聪明人,而且工部尚书这个位子十分重要。
三官保不够聪明就算了,其他方面都不尽人意。虽然他已经努力改进了,尤其在人际关系方面改善了很多,在皇帝看来却还是不够。
问题在于,皇帝刚被两个聪明人背刺了,还是两个长袖善舞的聪明人。
于是三官保这个不怎么聪明,有点傻乎乎的实诚人,反而入了皇帝的眼。
不说余国柱从小就被誉为是神童,就明珠一开始也只是个普通的侍卫,最后成为大学士,被皇帝重用,说是权倾朝堂也不为过了。
这么两个聪明人,要是走正路的话,以后也是能流芳百世,子孙后代都要敬仰之人。
可惜他们两人后边走上歪路,奋斗了几十年,最后直接什么都没有了,子孙后代还要跟着背骂名。
尤其得了皇帝的厌恶,起码后代的两代之内就别想出什么人才了。
哪怕出了,皇帝也是不敢用的,谁知道这子孙会不会跟他们二人一样?
可以说他们两个凭一己之力,愣是把子孙后代,起码三代内的前程给提前玩完了。
皇帝被背刺后十分生气又郁闷,一时半会也不敢用聪明人。
三官保虽然各方面不够好,唯独他对皇帝十分忠心,也够勤奋努力。
他清楚自己有很多短处,于是努力学习,又约束几个儿子不说,皇帝听说三官保还开了祠堂敲打族人,连旁支一个也没落下。
据说三官保还拿出了祖先留下的大鞭子,以后谁犯错了就抽谁,把旁支老的小的吓坏了。
皇帝当时只当个笑话听,如今却觉得三官保其实有点大智若愚。
他是不够聪明,却足够清醒,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还知道警醒族人,以后不至于知错犯错,这就很足够了。
毕竟很多人身居高位之后就开始忘本,开始骄傲自满,肆意妄为。
明珠和余国柱就是典型,得势后就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
明明他们自己那么努力和艰难才爬上来,清楚其中的艰辛,但是上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拆了别人的梯子,不让其他寒门子弟再有机会上来。
皇帝心里叹气,却越看三官保越顺眼,麻溜就把人提拔了。
朝廷中不知道多少大臣羡慕三官保,只觉得他有两个好女儿不说,如今这运气实在不一般。
换做平常,皇帝压根不会看上三官保,工部尚书这个位子又是个香饽饽,不知道多少人明里暗里要抢。
工部的油水比户部还多,谁不想进工部呢?
三官保进去当工部侍郎已经是皇帝破例了,当初多少人暗地里也惋惜,却也不敢对三官保做什么。
毕竟皇帝直接说是破例了,其他人再说不符合规矩,三官保不合适什么的,就没什么意思了。
再就是三官保这人以前不会说话,还抠门,容易得罪人。
如今他倒是会笑了,说话虽然噎死人,却说得都是实话,表情还特别真诚,叫人想骂都不好意思骂回去。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三官保这是学会了,逢人就笑。
只要不招惹他,三官保说话比以前要客气妥当得多了。
一般人也没必要非要跟三官保过不去,说话总是夹枪带棒的也没意思,索性三官保跟同僚之间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这次出了明珠和余国柱的事,御
史们没有第一时间禀报皇帝,皇帝让这些御史都回家吃自己,直接把人都罢免了,换一批新的来。
要是新的御史还跟原来那样,鸡毛蒜皮的事就叽歪,重要的事不提,就不是只回家吃自己那么简单了。
这打发回家就算了,打发回原籍,那就是没脸面对乡亲。
新御史们就老实多了,知道皇帝要用三官保,一个个都不敢上折子再说什么不合适的话,只纷纷夸赞皇帝有眼光!
于是三官保就这样顺顺利利当上了工部尚书,他还感觉挺不真实的,因为全朝堂就没一个人反对。
御史们都乖得不行,甚至还捂着良心夸三官保是当工部尚书最适合的人选。
三官保回去后跟自家夫人嘀咕:“这些御史是脑子被门夹了吗?居然开始给我说好话了,我听着都尴尬。”
他就不知道这些新上来的御史尴不尴尬了,反正三官保尴尬得脚趾抠地。
郭络罗夫人听后,没好气道:“老爷如今升官了,可就要比之前更谨慎行事才是。”
三官保连连点头道:“夫人放心,我估计就是暂时上任。过阵子皇上找到更适合的人,想必就会换掉我了。”
反正他这个工部尚书就跟吉祥物一样,以前当工部侍郎的时候做什么,如今还做什么,只是比之前的活计少了。
三官保这一升官,自然空出位子来,多了个工部侍郎。
这位新来的工部侍郎年纪不大,却很会来事,干活也麻利,算数尤其好,省下三官保不少事。
他就能乐呵呵当个甩手掌柜,只最后查查账,看看成果就行。
但是三官保担心有人做手脚,最后背黑锅的变成他自己。于是三官保特地写了折子跟皇帝说了,他对工部的业务还不够熟练,所以打算让底下人的账本写得更具体清楚一点。
然后工程款分两次打,工程过半后准备派人去去当地考核。要是没什么问题,第二次工程款才会打。不然这些人偷工减料的,回头还是三官保的错了。
三官保人在京城,也不可能事事盯着,只能用这个方法约束一番。
至于去考核的人,他建议不要让工部的人去,最好是皇帝的人,那样谁都挑不出错来,也不会包庇对方了。
皇帝看过折子,三官保努力练字后,字迹勉强还过得去,能看得没那么眼疼了。
他笑着夸赞道:“三官保倒是个实诚人,以前的工部尚书可从来没人提出这样的法子来。”
以前的尚书不是想不到,而是不可能提出来。毕竟这样一来,他们到手的油水不就少了吗?
也就三官保这样的实诚人压根不管,直接摊开来让皇帝去考核。
不行就罚,要偷工减料就让对方加倍还回来,再押下大牢,换一个新的负责人。
要说三官保一点都不贪,那也不可能。毕竟工部要选材料,多的是人想走三官保的路子,给他送东西。
三官保也不至于两袖清风什么都不收,但是收下后会记下来,然后在折子里告诉皇帝。
当然他也不会收得太过分,意思意思收一点,还要看对方的材料确实过关了才行。
毕竟再贪心,这工程却是人命关天的事。底下人也得有点油水才能干活,皇帝很清楚水至清则无鱼,根本找不到完全不贪图一点的人。
唯独三官保这人实在坦然得很,收多少都写明白了,送一套珠宝首饰要写,送一车瓜果蔬菜也写,叫皇帝心里有数。
材料这一关,三官保却卡得很紧。对方要是给的又贵又不好的料子,他直接就换人,哪怕送东西走了门路,依旧一点情面都不说。
几次下来,这些材料商人也明白三官保的做派。价钱稍微高一点点还可以,太多就不行。
材料质量不过关,或者给的时候是好的,回头送过去却是次品,通通都要被三官保拍回来。
他们也乖觉了,给合适的价钱,好的材料,这样商人有赚头,三官保能交差,两边算是皆大欢喜。
也有御史察觉此事,觉得三官保这个上峰主动收礼,下边的人岂不是更过分吗?
但是三官保居然收一次就给皇帝写一次折子,然后皇帝点头后才收,这让新御史们怎么弹劾,这操作也太骚了!
新御史:三官保你做个人吧!
三官保打了好几个喷嚏,只觉得有人在背后念叨自己。
他越发感觉自己太聪明了,不收点什么,就跟同僚们格格不入了。
可是收了,被皇帝知道后也不好。回头那些御史一个个跑来弹劾,三官保就感觉更麻烦了。
索性三官保就想了个法子,对方非要送,自己就收下,然后记在折子上送去给皇帝。
皇帝要是说不能收,三官保就把东西退了。如果皇帝没异议,那他就收下来,等过年的时候换成钱给皇帝送礼物。
三官保这骚操作,皇帝也是第一次见,简直叹为观止,转头跟郭珍珠提起来的时候不由感慨道:“朕还是第一次见有臣子收了好处,却写进折子里告诉朕的。”
要所有的大臣都这么干,哪里还有贪官了,收多少皇帝都一清二楚!
郭珍珠沉默了一下,她也没想到三官保还能这么干。
但是不得不说,这么做确实干得漂亮。
皇帝经过明珠和余国柱之后,对贪污和隐瞒两个词简直是有心理阴影了。
三官保如此敞亮,倒是深得皇帝的心。
郭珍珠只能说自家阿玛也算是误打误撞,行事颇为离谱,居然愣是叫皇帝相当满意。
之前是说三官保不会做官,这不就做得挺好的吗?
皇帝撤换掉明珠一党的官员,发现还有人试图渗透到军中。幸好发现得早,渗透并不多,却依旧叫他不放心。
于是皇帝下了个决定,让各个驻地的统领和副统领轮流到京城来值班。
其他驻地的统领也每年换一次,那就不会让人渗透进去,叫谁都有机可乘了。
皇帝因为三官保的关系,钦点了道保作为第一个到京城轮班的人。
那道保就能回京一年,郭珍珠得知是嫂子有孕,在驻地不太方便,正准备回京来。
恰好皇帝让道保也一并回京值班,估计是得知这个消息,给了个方便。
郭珍珠对皇帝十分感激,这样一来,大哥和大嫂就不用分居两地。
道保也能更好的照顾夫人,下班后也能多陪陪怀孕的她了。
郭络罗夫人原本得知自家大媳妇要独自一人回京,还有点担心。
后来她得知道保也被调派回京一年,两夫妻一起回来,这才放心了。
郭珍珠让琉璃带了不少温和滋补的药材回去送给大嫂,另外还送了两箱适合孩子穿的柔软布料。
都是比较实在的东西,外头是有钱都不容易买到的。
大嫂收到礼物后也很高兴,特地让琉璃带了回信,里头全是对郭珍珠的感谢。
郭珍珠看着信笺,觉得大嫂估计误会了,以为道保能这时候调回京城是她跟皇帝提议的。
不过这点误会要澄清也麻烦,郭珍珠索性放下了。
她刚放下信笺,就见四格格下学回来了,凑过来笑眯眯说道:“额娘,我想中午的时候跟着大哥一起听课。”
郭珍珠听后疑惑道:“中午吗?是跟着大阿哥听传教士说算数的课?你怎么忽然想听这个了?”
四格格就说道:“大哥说算数特别难,听课后还要做功课。他一个人上课看着有点可怜,大哥想让太子二哥一起听,但是太子二哥对算数不太感兴趣。”
郭珍珠懂了,大阿哥想拉着小太子一起听算数课,然后失败了,于是大阿哥就想拉着对什么都好奇的四格格一起去听。
然后四格格陪着大阿哥听了一会课,感觉挺有意思的,于是回来问郭珍珠的意思:她能不能跟着大阿哥一起上课了?
郭珍珠沉吟道:“大阿哥上算术课是皇上的意思,这事你得问问你皇阿玛才行。皇上要是允了,你才能跟着一起听课。”
“而且听课后,还得做功课,对你来说可能太难了。你要不等两年,再跟着大阿哥一起听课?”
四格格听着就摇头道:“额娘,我听着不太难,传教士上课说得挺有意思的。”
虽然传教士学了汉文,还算流利,只是说话的腔调有点奇怪,确实也能听懂。
郭珍珠见四格格感兴趣,于是等皇帝过来的时候就问了起来。
皇帝意外四格格对算数感兴趣,也挺高兴道:“四格格要喜欢,跟着老大一起听课也没什么。不过四格格年纪小,算数的功课做不做都可以。”
郭珍珠听着就想笑,合着大阿哥好不容易让四格格一起听课,到头来还是只有大阿哥一个人做功课吗?
大阿哥这倒霉孩子,郭珍珠都忍不住有点同情他了。
皇帝发了话,四格格就跟着大阿哥在中午的时候一起听课了。
学习搭子四阿哥见了,也想跟着一块听课,皇帝就点头允了。
小太子见四格格和四阿哥都陪着大阿哥去听课,自己不去好像也不好,于是跟皇帝提议一起去,也能帮着照顾弟弟妹妹。
皇帝也没拒绝,索性上午太傅上完课,陪着几个小阿哥和四格格在中午的时候上课。
传教士之前收到消息,说中午的时候来听课的学生要多一些,进来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
实在是他以为来一个,没想到来了好两个小阿哥,甚至还有个小格格。
四格格年纪还小,所以没弄屏风,跟哥哥们一起坐着听课。
传教士想了想,还是从简单的说起,给大阿哥说过,也算是给他温故而知新了。
大阿哥当然乐意啊,之前学的还没吃透,他巴不得传教士没那么快教新的,功课就不会越来越难了。
他一想到除了自己之外,多了几个人一起做功课,就忍不住高兴。
除了大阿哥听过一遍,这时候有点心不在焉的,其他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就连对算数不怎么感兴趣的小太子,这回认真听课后,都感觉算数其实有点意思。
今天的算学课很快结束了,大家听得意犹未尽。
传教士给大阿哥布置功课后就准备走了,大阿哥不由诧异道:“其他人不用留功课了吗?”
这话叫传教士疑惑道:“皇上发话,其他人只是来旁听的。”
既然是旁听,那自然就不用留功课做了。
这话把大阿哥整懵了,到头来他就是多了几个上课搭子,最后只有自己苦哈哈要写功课吗?
大阿哥这眼泪当时都快要下来了,好在四格格开口道:“我刚听了一会,想做一点简单的功课。”
她这么一提,四阿哥也跟着附和。
传教士很欣慰小格格和小阿哥都喜欢自己教的算数,于是就当场写了几个简单的题目,让他们两个回去做了。
“要是不会,明天可以来问。”
四格格点着头,收下功课,抬头就见大阿哥目光灼灼盯着她,不由纳闷道:“大哥,怎么了?”
大阿哥感慨道:“还是四妹妹最好了。”
他还以为又得继续一个人做功课,四格格居然主动提出要功课,果然妹妹才是最体贴的!
四格格被夸得一头雾水,还是点头应道:“多谢大哥夸我。”
大阿哥又积极说道:“四妹妹要是这些题目不会,也可以来问我。”
他瞅了一眼传教士刚给四格格的题目,确实很简单,那些题目自己都会!
大阿哥骄傲挺起胸膛来,他总算有比四格格学得更快更好的了,以后四格格想问,自己也能立刻回答出来!
四格格乖巧笑道:“好,我不会就来问大哥。”
她带着题目回去,很快就写好了,拿过来给郭珍珠看。
郭珍珠看了一眼,传教士留下的是加、减、乘法的题目,数字都不大,显然是对年纪小的四格格颇为照顾。
传教士倒是小看了四格格,以及其他小阿哥了,他们从小第一个学的就是九九歌,也就是现代的九九乘法表。
这个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有了,一直继承下来,几乎每个学童第一个学的都是这个。
不过西方在现代的时候依旧没有九九歌这个东西,所以如今这些传教士不知道,郭珍珠似乎也不意外了。
西洋人故步自封,觉得他们的算数是顶尖的,也就不屑于打听和学习这边多年继承下来的一些知识了。
郭珍珠记得在现代的时候,国外有学校想引入九九歌,却遭到国外家长的反对。
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说这个九九歌对他们的孩子来说太难了。
当时看见新闻的郭珍珠一头问号:哪里难了?
只能说西洋人的算数居然一代比一代差,其实也是有缘由的。
他们太傲慢了,根本就不接受其它新知识,尤其是发展暂时不如西洋的国家。
郭珍珠就问四格格道:“这些题目不难吧?传教士怎么忽然给你留题目了,不是说要旁听吗?”
四格格解释道:“我想着听课后有功课的话,能记得更深一点。”
她就是没想到,传教士最后留的功课会那么简单,顿时有点失望了。
郭珍珠笑着揉了揉四格格的小脑袋:“简单点也没什么不好,学习都是从浅到深的。今天上课,传教士说的是什么?”
她一问才知道,传教士今天说的居然是几何。
看来传教士还是用心想给大阿哥教点什么,连皇帝都喜欢学这个,于是就教了。
问题在于皇帝一听就懂了,大阿哥听了一段时间,依旧弄不清楚。
传教士又不好说大阿哥听不懂,免得大阿哥恼羞成怒,叫皇帝知道后不高兴。
于是他借着几个小阿哥和四格格新进来听课,就有理由从头开始说一遍了。
大阿哥再听一遍,应该就能听明白了吧?
郭珍珠:这题她会!哪怕大阿哥把这课背下来,还倒背如流,不懂还是不懂的啊!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我好像住进了  我为囤货狂b  转生成奇美拉  中世纪女领主  闺蜜成敌蜜?  重生后,我靠  (历史同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