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敬如冰by宁寗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3
太子的嗓音里亦带着淡淡笑意,离开前,还不忘道:“六月初一,孤来你殿里,赔你衣裳……还有小衣。”
太子走后,裴芸依然双颊绯红如霞,回头见书砚书墨咬唇强忍着笑,不禁狠狠剜了两人一眼。
只恨自己话那么快做什么。
当真丢死人了。
五月末,裴芸带着书砚书墨去了淑妃的漪兰殿。
打太后回宫至今,淑妃已卧病在榻足达半月之久。裴芸与淑妃算不上太熟稔,但因得淑妃和高贵妃一样,打她入宫就一直待她和善,裴芸便生了前去探望的心思。
更重要的是,裴芸知晓,淑妃的日子已然不多了,前世,就在次年,即庆贞二十五年秋,淑妃因病而陨。
淑妃似也没想到她会前来探望,裴芸入内殿时,便见淑妃正被扶着坐起来,靠在床头的引枕上,面色略有些苍白。
“太子妃怎突然来了?”淑妃示意身侧的宫婢奉茶。
裴芸在床畔的圆杌上坐下,“听闻淑妃娘娘久病不愈,特来瞧瞧您。”
说着,她看向书墨,书墨上前一步,呈上手中之物。
“来便来吧,怎还带了东西来。”
裴芸命书墨将东西交给淑妃的宫婢,笑道:“都是些疗养的药材,也不知娘娘用不用得上。”
“你有心了。”
淑妃细细打量着裴芸,见她双颊白里透红,乌发如墨,不由得目露艳羡,“我瞧着,太子妃打生下三皇孙,这气色是愈发好了,想来太子定是十分疼爱太子妃的。前几日,高贵妃也来看我,还说起那日御花园宴上,太子特求了玉镯赠予太子妃,夫妻琴瑟和鸣,也是件难得的事。可惜我这一辈子,便没有这个福气了……”
裴芸晓得淑妃指的是什么,这后宫的女人都一样,围绕着庆贞帝一人转,可庆贞帝的心和宠爱却没有偏落在一人身上。
都说帝王无情,这四个字在庆贞帝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后宫除了未登基前就生了两个孩子的先皇后,凡是诞下过子嗣的妃嫔,便极少再会被宠幸,她们似只是为给皇家传宗接代而存在,而一旦实现了价值,也就失去了价值。
裴芸不知如何安慰,只能转而道:“娘娘还有五皇子啊,五皇子听话孝顺,亦聪慧过人,娘娘有五皇子这样的孩子,何尝不是一种幸呢……”
前世淑妃死后,五皇子为完成母亲遗愿,恳请庆贞帝将淑妃遗体葬于汝钧。
汝钧是淑妃的母家所在,可按祖制,嫔妃薨逝,当葬于皇陵,断断没有另葬的先例,五皇子在御书房前跪了一夜,才终求得庆贞帝松口。
甚至为给淑妃守孝,五皇子亲自送淑妃棺柩回去后,便留在了汝钧,庆贞帝感念他这片孝心,下旨封五皇子为宣王,甚至特将汝钧划为其封地,直至前世裴芸死,五皇子都未从汝钧回来。
听裴芸提及五皇子,淑妃面上这才生了些许笑意,“小五的确是个好孩子,他前几日还来信,说这几天当就能回到京城了。”
淑妃此次卧病,并非染疾,而是悲恸过度,因着淑妃一母同胞的亲妹妹,突然病故。
她那妹妹还是而今的孟家家主孟翊,即那位最年轻的内阁大学士的正妻,这位孟夫人前一阵回孟大人的老家耀州伺候婆母,不想没过几日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或是太过突然,淑妃得知消息后,竟是直接昏了过去。
这厢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得一声“母妃”自外头传来。
裴芸转头一看,便见五皇子和李姝棠快步往殿内而来。
“三嫂?”
见着坐在里头的她,两人皆面露诧异。
李姝棠同五皇子年岁相仿,只差了一岁,听闻五皇子要代淑妃远赴耀州,参加孟夫人的丧礼,李姝棠担忧兄长,又想出京瞧瞧,便提出与他一道去,故而这段日子,两人都不在京中。
五皇子坐在淑妃跟前,先担忧地问了淑妃的病情,才道:“姨母的丧事,姨夫都已一手料理妥当,孩儿帮不上什么忙,但也代替母妃好生送了姨母最后一程。”
淑妃点了点头,眸中含泪,“好,此番辛苦你,还有棠儿了……”
母子俩许久未见,想必定有不少话想说,裴芸极有眼色地起身告辞,同李姝棠一道离开了漪兰殿。
行在冗长的宫道上,裴芸忍不住问道:“说来,这还是棠儿你还是头一回出京,去那么远的地方吧?”
“是啊。”李姝棠挽住裴芸的手臂,已然迫不及待同裴芸分享,“三嫂,出了京,我才发现,这么多年,我便如同井底之蛙,大昭原那么大,原有那么多好看的风景……”
说这话时,李姝棠双眸璀璨如星,她脑中闪过的风景似乎也映现在她一双潋滟的眼眸里,而今的李姝棠明媚开朗,若舒展的花蕊,亦如破云的霞光。
再不是谁背后黯淡的影子。
“不过三嫂,那孟家可着实奇怪……”话至半晌,李姝棠倏然将话锋一转。
“怎的了?”
李姝棠秀眉蹙着,“那孟大人失了发妻,却好似一点也不伤心,丧仪上,是一滴眼泪也未流。不仅如此,生母逝世,孟大人的长子竟都未到场,只说是身子不好,不便过来。”
裴芸却并未奇怪,但她也不了解那孟家之事,只道:“那孟大人身为内阁大学士,在众位前来吊唁的同僚长辈面前哭哭啼啼,到底有伤体面,指不定他表面毫不伤心,其实内心悲恸万分,而那位孟大公子,或正是因着孟夫人突然离世,伤心过度才倒下的,就如同淑妃娘娘一样……”
李姝棠觉得颇为有理,或也寻不到旁的解释,讷讷地点了点头。
裴芸邀李姝棠去她那厢坐坐,李姝棠拒绝了,她出京许久,自也惦念着月嫔娘娘,想早些回去了,只道日后有闲,再来寻她。
裴芸便回了琳琅殿。
方坐下喝了口茶水,她抬首便见书墨立在她面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毕竟是在她身边伺候了十几年的人,裴芸哪看不出她的心思,直截了当道:“有话便说吧,眼下这殿内只你我二人。”
书墨抿了抿唇,却是更为慎重,行至外殿闭了门,方才低声开口。
“娘娘,先头您让我给那溺死内侍的家人送钱银,奴婢去了,但奴婢在那儿遇到了一人……”
裴芸搁下茶盏,“谁?”
“奴婢先头只觉得眼熟,并未认出来,直到适才才发现……”书墨顿了顿,“那人正是淑妃娘娘身边的小桃。”
裴芸面色登时凝重了几分,目光死死盯着书墨,“可有错认?”
“应是没有。”书墨回忆着,“那小桃腰上挂着一枚蝴蝶香囊,奴婢方才仔细辨认过,和奴婢上回见着她时她挂在身上的一模一样。”
裴芸双眸微张。
一些零碎的记忆自她脑海深处涌上,她记得,前世蓉姐儿出事痴傻后,嘴上常喃喃着“蝴蝶,蝴蝶”。
那些曾不被她留意的小事,穿越两世的时光,突然完美契合。
一股恶寒陡然自裴芸脚底窜上,蔓延至四肢百骸。
两世,淑妃都因病缺席御花园宴会,难不成,前世蓉姐儿之事及这一世的内侍之死都与淑妃有关。
看起来那般温柔良善的淑妃,竟也会……
裴芸猛然抓住书墨,急急问道:“那个叫小桃的婢女可有发现你?”
书墨被吓了一跳,好一会儿,才缓缓摇头,“当是没有,奴婢谨慎,待她走了许久,方才出去的,适才她见着奴婢也未有任何反应。”
裴芸心下的大石还未落,忽又想起什么,“那那内侍的家人,你给钱时又是如何说的?”
书墨复述道:“奴婢只说,从前与那内侍交情不错,而今他死的突然,奴婢心下难过,便送些钱来,希望能给他买副好的棺椁,安稳入葬。”
裴芸颔首。
与书砚的活泼性子不同,书墨办事更加沉稳慎重,幸得此回,她是派书墨去办的此事。
她稍缓了口气,正色道:“书墨,此事莫要同任何人道,便是书砚也不可,就这样彻彻底底烂在肚子里,明白了吗?”
虽不知缘何她家娘娘听闻此事惊慌成这般,但书墨做事向来知轻重,也知不要问的别问,她重重点了点头,“娘娘放心,奴婢知道了。”
虽得并未有暴露的风险,可自那日得知淑妃与前世蓉姐儿之事有关后,裴芸就变得有些惴惴不安。
甚至夜间她开始频频发梦,她梦见自己站在那井檐之上,被人一把推入其中,井水漫过她的口鼻,那股窒息感与她前世死前感受到的一模一样。
她挣扎着欲探出水面,却有一双手死死按着她的脑袋,将她压得越来越深,直至她慢慢失去气力,再不得动弹,裴芸便尖叫着惊醒,寝衣已然被汗透。
如此两三日,裴芸才知,原她胆子是这般小的,分明前世自尽时她那么干脆,可这一世,她的孩子们,她的家人,或是可留恋的东西实在太多,她根本不想死。
她也突然意识到,前世的她,被囿于东宫这片小小的天地,似被障了目堵了耳,面对的从来是层层迷雾,而这一世,迷雾随风掀开一角,她方知,原周遭谜团重重,亦危险重重。
尽是前世的她所不知晓的事。
而她冒冒然的举止,险些害了书墨的性命,指不定也会害了她自己的性命。
重生后,这是裴芸第一次真真感受到害怕。
她无精打采了几日,连太子原先说好的合房日她都给忘了,幸得那夜太子临时有要事,派盛喜前来通禀,让她早些歇下。
她确实歇得早,第二日也只草草用了几口晚膳,就睡下了,可躺在榻上又无甚睡意。
大抵到亥时前后,迷迷糊糊间,她只觉似有什么落在她的额头上,她费力地睁开眼,入目是太子剑眉紧蹙的面容。
“殿下。”
裴芸坐起身子。
太子收回探她额温的手,语气里掺着几分担忧,“怎么看起来气色不好,可是病了?”
裴芸自不能同他说实话,只摇了摇头,“想到兄长很快便要成婚,心下高兴,这几夜便有些睡不着。”
说罢,她似是想起什么,今儿当也是合房日。
她朱唇微抿,询问道:“殿下可要去沐浴?”
太子闻言,眸色浓了几分,“孤是沐浴罢,才来的你这厢。”
两人静静对视着,虽是无言,却是有什么在空气中默默流转。
太子突然道:“都下去吧。”
殿内宫人鱼贯而出,熟练地闭上了殿门。
殿门合拢的那一刻,裴芸几乎是立刻伸手,去解太子的蹀躞带。
然手才落在上头,就被大掌给阻了,她听见太子疑惑道:“今日,怎的……”
能怎的,是她突然想要了。
可既得他不愿,她也不讨这个没趣,裴芸正欲收回手,却一下被男人握住了。
她抬眸看去,便见男人眸光灼灼似火,隐隐蕴着一股燎原之势。
“这事儿,怎能由你来。”
黛蓝床帐无风而拂,因着不住地有衣衫裤袜被丢至床榻外,直到一件棠红绣牡丹纹的小衣飘落在那宽大的钴蓝男子外衫上,帐幔方才静了下来。
可帐内却并不安静。
低沉的粗喘与娇吟声交缠不息,尤是那娇吟,没了昔日的忍耐克制,竟是变得格外放肆大胆,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吱呀作响的床榻在那半个时辰里几乎一刻也不得歇。
一番酣畅淋漓后,裴芸像是被抽走了周身的气力,没有骨头般软绵绵趴伏在太子怀里。
或是紧贴着的胸膛太过坚实炙热,这几日间被不安环绕着的裴芸终是得了些许安全感,加之适才狠狠放纵过,浓烈的倦意上涌,所有烦恼好似被抛却,她任由自己阖上双眼,沉沉睡去。
听到怀中人绵长均匀的呼吸时,李长晔微怔了一下。
今日的裴氏很不一样,她从未这般热情主动过,就好像在刻意借此发泄一般。
李长晔轻柔地抚摸着裴芸若绸缎般的一头青丝,见她自顾自睡得香甜,忽而皱了皱眉。
他怎觉得。
自己今日好似那被用完即丢的工具呢……
先头那些个烦恼好似都消散了许多。
她从前怕极了那事,而今尝到了滋味,才知原那事竟还有如此妙处。
谁说只有男子需要那事儿,女子也一样,没来由只让他们男人快活。
书砚取了衣裳欲给裴芸换上,裴芸扫了一眼,疑惑道:“这衣裳怎从未见过。”
茶红的织花对襟湖绸衫子,槿紫银丝百花裙,裴芸鲜有这般颜色的衣裙,故一眼便知这套应是新的。
书砚忍不住笑,“娘娘怎忘了,这是殿下先头承诺赔给娘娘您的,还有……”
说着,她将衣裳掀开些,露出里头的一件雪青绣紫藤纹的小衣。
裴芸面上闪过一丝尴尬,不由得又想起上回那桩窘事。
她没想到太子真的送来了衣裳。
今日是她兄长裴栩安成婚的日子,但这一身颜色艳丽未免太过招摇,裴芸并不打算穿。
“寻套我平常穿的衣裳就好。”她对书砚道。
书砚虽不理解,这般好看的衣裙她家娘娘为何不穿,但还是应声,取了套云水蓝的给裴芸换上。
裴芸还特意命人往耕拙轩那厢告了一日假,待拾掇完,便带着李谨一道,出宫赶往镇国公府。
今日的镇国公府红绫飘飞,一片喜气,她那母亲周氏亦换了一身颜色喜庆的衣裳。
裴栩安已出门迎亲去了。
因得江澜清的娘家远在绩县,故而周氏特意在京城寻了处宅子,让江澜清自那儿出嫁。
江澜清的父亲身为绩县县令,不好擅离职守,并未前来,来的是江澜清的外祖父及舅舅一家。
但“不好前来”这个说法是说给外人听的,实则是江澜清已私下与她那父亲断了关系。
裴芸曾听江澜清提起过,她那爹是个宠妾灭妻的,她娘因而被活活气死,那妾身份低微,虽多年无法扶正,但常是对她这个嫡女针锋相对。
她爹将她迷晕献给她兄长裴栩安,亦是这个妾室出的馊主意。
她原想着事成了,江澜清顶多也就是个妾,不想却因此成就了两人一段良缘。
这人还未迎来,周氏就已有些迫不及待了,朝着府门的方向频频望着,惹得裴芸忍不住打趣,“母亲,您怕什么,难不成还担心嫂嫂不肯上花轿不成。”
周氏横她一眼,“我哪是怕呀,我是太高兴,这些年我一直惦念着你兄长的婚事,而今你兄长终于成了家,我就算死了,也能对你父亲有个交代。”
“什么死不死的。”裴芸最是听不得周氏提这个字,当即道,“今日这般大喜日子,母亲说这些做什么。”
“对对对,你瞧我。”周氏忙自拍了拍嘴,呸了两声,试图去了这脱口而出的晦气。
“要说这娶媳妇和嫁女儿,当真是两个样。”周氏看着与裴薇一道挤在府门口张望的李谨,又蓦然感慨起来,“这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你入东宫都第八年了,谨儿已然七岁,谌儿也已九个月大,离周晬亦不远了,先头我总也担忧你过得不好,近来倒觉你似是自在了许多,我便放心了……”
裴芸笑了笑。
的确自在了。
死过一遭,内心通透了,这许多烦心事都作视而不见,哪里会过得不好。
除却整日与太子虚以委蛇,稍有些累。
这一世,她所求并不多,只想这般好好的,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思至此处,裴芸笑意浅了几分。
只这日子真能平淡地过下去才行。
喧天的锣鼓声越来越近,府外人群中也不知是谁高喊了声“来了”,鞭炮点燃,在一阵噼里啪啦中,迎亲的队伍在府门前停下。
新妇手拽红绫一头被喜婆扶下轿子,好热闹的众人起着哄跟着新郎新妇一道入门去。
裴芸站在堂中,一眼就自人群中瞧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容。
是邵铎。
她那妹妹裴薇前世的夫君。
此番她兄长成婚,几乎向大半个京城的高门贵胄递了请柬,故而邵铎在,裴芸毫不意外。
只那邵铎并未看这厢的热闹,视线反凝在人群中,裴芸不禁蹙了蹙眉,顺着那邵铎的目光看去,果真落在了裴薇那边。
她一下攥紧了手中的丝帕,眉间愁绪浓了几分,然很快,裴芸发觉,邵铎看的似乎并不是裴薇,而是裴薇身侧的裴芊,裴芊也察觉到了他的目光,飞快地朝他看了一眼,却是垂下脑袋避退到了后头。
见她躲闪,邵铎面上生了几分急切,踮起脚眸光不住追随着她的身影。
裴芸长舒了一口气,但看了这么一出,心下倒是佩服起裴芊来,这丫头,分明是在同邵铎玩“欲擒故纵”呢。
可怜那邵铎是个“傻子”,跳进了圈套却还不自知,将来还不得被裴芊这丫头拿捏得死死的。
这所谓晨迎昏行,新妇虽是迎来了,但要至暮色四合方才举行婚仪。
裴芸告诉周氏,她有些物什要买,欲出去一趟,便趁着这个工夫,悄然自镇国公府后门离开,往西街的方向而去。
马车停在了一家医馆门口,下车前,裴芸特意戴上了幕篱。
相对于对面医馆的宾客如云,这家医馆可谓门可罗雀,裴芸踏进去时,便见那大夫正坐在柜台前,一个三四岁的稚儿攥着大夫的衣袂道:“爹爹,涣哥儿想吃饴糖。”
朱大夫闻言将孩子抱起来,不由得长叹了口气,别说饴糖了,这店内几乎半个月没有生意,家中都快揭不开锅了。
正当他惆怅之际,忽见几人迈进来,为首的妇人虽以幕篱遮住面容,但看这料子不菲衣裙及通身透出的矜贵,便知不是普通人家的夫人。
他忙迎上去,“几位是来看诊的?”
“可是此店的朱大夫?”
“正是在下。”朱大夫生怕错过这个难得的客人,“不知夫人哪里不适,还请夫人坐下,让在下好生诊断一番。”
“我并未有所不适。”见就是自己要寻的人,裴芸直截了当道,“我欲买下朱大夫这店,朱大夫意下如何?”
朱大夫怔了一瞬,面色骤然沉了下来,“夫人打错主意了,我这店不卖!”
裴芸倒也不急,自顾自在一旁坐下,“价格都好商量,主要是这店若再不出手,怕也坚持不下多久了。”
她抬眸看向对面医馆,“何况就算我不买,也自会有人趁火打劫,到那时,恐也卖不了太高的价钱。”
朱大夫似被这话戳到了痛处,面露苦涩。
他又怎能想到,他家这百年老店,有口皆碑,不知多少人曾听闻他朱家医术,慕名而来,而今传到他手上,竟会沦落成这样。
起因便是一月前,对面突然开了家新的医馆,原这医馆并不影响他这店的生意,可谁知没过几日,竟是出了大事。
有户才来他这儿瞧过病的人家,抬着他家男人的尸首,同他索命,道是他这庸医害死了人。
他记得这个病患,也分明嘱咐过他这病不可再碰酒,不然恐伤及性命,可他分明嗅得那人身上一股子酒气,他是自个儿喝死的,根本与他无关。
无奈那婆娘是个不讲理的,仍是不依不饶,甚至说要拉他去见官,他家娘子唯恐事情闹大,只得劝他赔钱了事,自此他这店的声誉一落千丈,无论他怎么解释,只消一听说他治死过人,再没人敢登门让他瞧病。
而对面那医馆因得治好了一个奄奄一息的病患,得了个妙手回春的名声,生意反一日好过一日。
朱大夫原先只叹自己时运不济,直到有一日,他一好友私下告诉他,他曾看见那医馆的伙计拉着那暴毙的病患去酒馆喝酒,此事,怕是他们蓄意而为。
他虽心下愤愤难平,可听闻那医馆背后有一朝中的大人物撑腰,若还想一家太平,他只得继续忍气吞声。
这位夫人说的不错,医馆若长久没有收入,只得出卖,对面那医馆早已对他这位置极好的铺面虎视眈眈,只怕届时定会趁机压价。
见这朱大夫似有所动摇,裴芸接着道:“这铺面买下后,我仍会用作医馆,也打算请朱大夫继续做这坐堂大夫,每月给你月钱,你觉着如何?”
朱大夫愣了一瞬,这个条件他怎会不心动,不然卖了铺子,他又在京中坏了声名,只能带着一家五口远走他乡,但思索片刻,他试探道:“夫人难道不知在下这店里近来发生之事吗?”
“我知道。”裴芸定定道。
“那您还……”朱大夫实在不明白,“请我坐堂,这店里又哪里来的生意,恐怕您只有亏损的份。”
“谁说的。”裴芸笑起来,竟是一点不愁,“我敢说朱大夫这医馆往后定是整个京城,不,是整个大昭最出名的医馆。”
她转头看向书砚,书砚会意自怀中探出一叠银票递给朱大夫。
“这些钱可够?”裴芸问道。
岂止够了。
朱大夫攥着这厚厚一叠银票,颇有些不知所措,但他也知这种机会若错过了恐不会再有,但他还是忍不住问道:“夫人缘何要帮我?”
裴芸沉默了片刻,娓娓道:“几十年前,我的祖父曾得了痼症,常年受此折磨,痛苦不堪,正是幸得遇到了朱大夫的祖父,才得以痊愈。这份恩情,祖父牢记于心,我幼时便常讲予我听,近日听闻朱大夫的事,我忆起祖父,不忍这医馆就此消失,这才出手相助。”
“原是如此。”朱大夫心下疑惑得到解答,感叹道:“祖父生前救人万千,也算是让我这后代子孙得了福报。”
临走前,裴芸最后嘱咐了一句,“这医馆往后会有人代我来管,但请朱大夫谨记,绝不可对外说此医馆已换了东家。”
朱大夫虽心生纳罕,但还是颔首应下了。
回到马车上,书砚疑惑地问道:“娘娘,您的祖父还曾来过京城呢。”
裴芸看她一眼,却是笑而不语。
怎么可能呢。
她裴家自他父亲一代才开始发迹,她祖父不过是个寻常农户罢了,且她祖父去得早,她一出生就没见过祖父,适才她对朱大夫说的尽是谎话。
可有一句却是极真。
那便是不止医馆,他朱大夫有朝一日也定会扬名整个大昭。
而她之所以买下医馆,就是为了将朱大夫留在京城。
前世,朱大夫确如她所说的那般,被迫贱卖了医馆,带着家人背井离乡。不料,庆贞二十五年春,朱大夫所至之处爆发了疫疾,病死者无数。
朱大夫的家人亦染上了疫疾,彼时城中诸大夫束手无策,是朱大夫翻看家传医谱,几番钻研之下才终得了治疗疫病的药方。
裴芸掀开车帘,入目是京城的一片繁华。
这场疫疾扩散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久,甚至连京城都有所波及。
她的谌儿,前世便是夭于这一场疫病。
且就在药方抵达京城的前三天。
第41章 前世谌儿之死
上一世谌儿死的场景似还在裴芸眼前盘旋,她不由得心口一阵刺痛,只得佯作去看窗外的风景,唯恐书砚察觉。
前世,她欠谌儿的实在太多,她未给他足够的关心,连说话走路都是乳娘教他的,她不曾见证他说出第一句话,亦不曾看着他从无数次跌倒到能稳稳站立。
谌儿也曾奶声奶气地唤着“母妃”,伸手欲亲近于她,却常被她一个冰冷的眼神吓得缩起小小的身子。
对太子的怨怪,与祖母的不和,及厌烦周遭人对她的看低,她似乎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了谌儿身上。
或是老天都知道,她不爱她的孩子,于是便带走了他。
可直到谌儿死的那一刻,裴芸似乎才醒转过来,这是她的孩子,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亲生骨肉。
她抱着谌儿已然冰凉的尸首,嚎啕大哭,怎也不肯放开。
她也不知自己抱了多久,直到眼泪都哭干了,她才听到太子的声儿,他蹲在她身侧,告诉她谌儿已经走了,且让他走得安心些。
她似乎才终于慢慢松开了手,瘫坐在地,任由太子抱走了谌儿。
谌儿的遗体是太子亲手入殓的,可也只是入殓而已。
入殓罢,他便匆匆离去,转而去处理京城的疫灾,直至停灵七日后,谌儿出殡的那天方才再次出现。
也是那坐在灵堂的七日里,面对那小小的棺椁和随风飘飞的魂帛,裴芸对太子的怨念一点点加深。
她只心疼谌儿,这一世命苦,竟有如此冷漠的母亲和心硬的父亲。
太子的确心怀大昭百姓,为万民敬仰,可在裴芸眼里,却只是个彻彻底底失败的丈夫和父亲。
马车抵达镇国公府时,裴芸已然平复了心情。
书砚先行下了车,裴芸掀帘正欲下车时,却有一只粗粝的大掌握住了她。
“回来了?”
乍一听得这声,裴芸身子僵了一僵,抬首便望进那双漆黑深邃的眼眸里,她忙扯出一丝笑,“殿下怎么来了?”
太子将裴芸扶下车,“今日你兄长大婚,孤怎能不来的。”
他上下打量了裴芸一眼,微一颦眉,“今日怎没穿孤送你的衣裳?”
裴芸几乎是不假思索道:“殿下难得赠臣妾衣裳,臣妾舍不得穿。”
她说着,垂下眼睫,竟显出几分羞涩的姿态。
可哪是因着那个缘由啊,不过是她要去朱大夫的医馆,唯恐衣裙颜色鲜艳太过惹眼罢了。
她而今可真是越来越会说谎了。
太子果然舒展了眉眼,“一件衣裳罢了,你若喜欢,孤命人多做几件。”
裴芸福了福身,“多谢殿下。”
时入焦月,赤日炎炎,尤是午后在那毒辣辣的日头底下一晒,都能晒脱下一层皮来,甚至坐于殿内,都若罩于蒸笼之中,又闷又热。
幸得琳琅殿院内种了几棵高大的槐树,遮蔽了烈日,才算得了几分阴凉。
裴芸只能每日待在殿内逗弄爱在小榻上爬来爬去的谌儿,吃些冰镇的饮子和果子,躲了大半个月,才迎来了她这寝殿的第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