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婿的科举路by三六九龄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6
嚯,真是互利双赢的好事情啊。
沈持在心中想了又想,说道:“郭兄,在下年少侥幸得志难免日夜诚惶诚恐怕辜负昔日师恩,实不敢湎溺金屋美色,叫您错爱了。”
他拒绝得直接又彻底,不给郭大乡绅抱丝毫幻想的余地。
郭意的那张方脸看上去微微扭曲,他的笑不达眼底:“难得解元郎高洁,是在下唐突了。”
“您言重了, ”沈持站在解元匾额下淡声说道:“叫在下惭愧。”
郭大乡绅的笑也是极淡的:“解元郎才回乡想来还有很多事要办,在下就不打扰了,告辞。”
沈持送走他返回屋中。
“听了一耳朵, 郭大乡绅来给你送宅子了?”江载雪笑道:“阿池要发达了。”
裴惟:“你省省吧,没听见他想把家中的田产挂到阿池名下。”
像郭家这样的大乡绅家中至少几百亩田产, 一年要缴纳的田税折合成银子过百两,谁不肉疼, 没有不想方设法少缴或不缴的。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个举人给人家好处把田产挂在其名下,所以他们要巴结举人, 还有一劳永逸的, 干脆招个举人当女婿, 成为一家人就再不用交田税了。
江载雪:“县中的举子,除了书院的孟夫子和程夫子他俩, 其余谁名下不是挂了上千亩的田产?”
全富得流油。
裴惟笑道:“我的江大公子, 如今各地都钻这个空子,朝廷年景好的时候国库充盈不追究, 若是万一……”他打住了话头:“倒查起来还不晓得怎么倒霉呢。”
沈持坐下来喝茶:“天下没有免费的……晌午饭。”
江、裴二人起初听不太懂:“怎么没有, 书院的晌午饭什么时候收过你的钱?”
沈持笑道:“我就打个比方。”你俩憨憨。
江载雪回味了下:“阿池说的我懂了, 诸如说郭大乡绅赠你一座宅子,你明面上没花一文钱,实则要给他省更多的田税,是用你举人功名的好处交换来的, 对吧?”
那宅子可不是白拿的。
沈持笑着点头:“孺子可教也。”
裴惟看看天色不早了:“阿池, 我们这就回城去了。”回去读书以待三年后的乡试。
“我得空去找你们。”沈持把二人送到村头。
沈家白日里的熙攘喧嚣终于被黑夜送走, 沈持沐浴之后,坐在书桌前看他前一阵子写的《雅虫》手稿,该写的差不多已经点到了, 再对其删减扩充,增添些趣味便可以成书了。
沈持不觉得累,便提起笔又修改了会儿书。
沈月看见他屋中的灯亮着,端了一盘果子进来:“得,吃。”
沈持:“阿月怎么还不睡?”她明天不还要早起去县城上学吗?
沈月从他手里要过去笔,在纸上写道:哥,你是不是明年开春就去京城赶考啊?
她黑亮的圆眸子里写满担忧,沈持一去京城日后再难回家来了。
沈持还是那句话:“哥哥还没想好。”
在退思园求学的时候,他见过要下场春闱的一批京城优秀的举子,自问与他们的差距很大。
他要是明年开春仓促赴京应试,只怕结果不太遂人意。
沈月又写道:哥,你才十六岁,不如等三年后才下场会试,一来再读三年书增加杏榜的胜券,二来这两日来咱家给你说亲的媒婆很多,爹娘说你都十六了,该相看起来了。
沈持笑了:“不急,哥哥等考完杏榜求取了功名再说不迟。”
他想起之前沈莹的事,问:“阿莹的亲事怎么说?”
沈月眉头紧蹙,她手里的笔颤了下:虞家太不像话,告吹了。她用三言两语便把虞唤才买梳子被打的事写清楚。
沈持看完:“……”
虞唤才这狗东西,黄的好。
兄妹二人又说了些别的,到深夜方才各自回房睡下。
次日沈持想睡到自然醒,可五更天才亮,沈家的大门前就热闹上了。沈山一开门,一张描眉画眼,鬓插大红花的媒婆脸挤进来了,这是县中有名的马媒婆,她甩了甩手里的帕子,扭着水桶腰:“沈老爷大喜。”
沈山咧嘴:“昨儿解元郎归家已经大喜过了。”
马媒婆:“知道知道,我今儿又来送一桩大喜事,您猜猜,这回我要给沈老爷说的媒是哪家的姑娘?”
“……解元郎说了‘他功不成名不就,不敢耽误佳人。’”沈山把早年听说书人说过的话摁到沈持头上:“暂时没有娶妻的打算,马媒婆不必费心给他作媒了。”
“您老千万别这么说,您先听听我要做的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媒,”马媒婆信心满满:“保管您听了……”
沈山打断了她:“马媒婆,您知道我们家长孙阿大还没娶媳妇儿,这么富贵的事儿得兄什么弟什么来着,要不这桩亲事说跟我家阿大吧?”
马媒婆脸上的笑意一下子砸地上去了:“沈大哥,这……”
“马媒婆您回去跟富贵人家吱一声,”沈山笑呵呵地道:“要是他们看上我们家阿大的,您再来。”
马媒婆吃了个闭门羹,气鼓鼓地从沈家走了。
她前脚走,后脚又来了个王媒婆。
沈山招架不住,让老刘氏去:“管她说哪家的闺女,咱一口咬死这媒只说给阿大,阿池……叫她们不用想了。”
老刘氏:“这就奇了,阿池也到了说亲的岁数,怎么你把媒人一个个往外推呢?”
沈山:“哎老婆子你不知道,有人说阿池在省城被一个什么大官的孙女相中了,要榜下捉婿,阿池不干。”
“我看这孩子心思不在这上面,何必叫人烦他。”
老刘氏单手叉腰:“行的老头子,来两个我打发走一双。”
至晌午禄县县令文丛带着本县官吏们来贺喜,沈持不得不招待一回,到晚间又去县中参宴,散席后回到家中已是子夜时分。
沈持看着书案上的手稿,他本该在家中写书的,只觉得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回家的第四天,沈持终于抽出身来去了趟青瓦书院,孟度看见他先审视了半天,而后大笑:“解元郎是个大忙人哟。”
沈持:“……”孟夫子,求不笑话。
“过这阵子就好了,”孟度说道:“明年春天赴春闱吗?”
“夫子,虽然很想去但是没有什么信心考中,”沈持说道:“我在退思园的同窗明年多半是要下场的,以他们的实力,必是要包揽前十的,再加上各地的解元亚元,我能不能博个同进士都不好说啊。”
孟度:“我虽没考过春闱,但还从未听说有哪一省的解元考不中进士的,你这是自己唬自己。”
沈持:“……”
怎么没有,唐伯虎啊。
“如今王大儒不在京城为官了, ”他问孟度:“夫子不打算考进士吗?”
一起呀。
孟度语调平平:“不了,早已过热衷仕途的年纪了。”他更享受眼下闲云野鹤般当教书先生的日子。
沈持:“……”
拉不到同伙,不开心。
“你今日不必到紫云观去了,”孟度见他往紫云观的方向瞟了眼,说道:“邱道长又云游去了,昨晚走的。”
沈持:“……”
对不住他来晚了。
“夫子……”沈持举棋不定,声调低下去:“我想,我想过一阵子到京城去,或许明年开春头脑一热就下场了。”
或许到时候反悔了不敢下场试试的,在京城游学三年后再考,反正那里遍地的举子进士,谁都不会把他当回事,自在些。
不像禄县,一县中统共没几个举人,虽说地位高些,但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让他总觉得自己像被耍的猴儿,有如履薄冰之感。
孟度:“这就对了,考不中三年后再考就是了。”
沈持:“嗯。”
孟度:“你既拿定主意便不要犹豫,过了年同秦州府赴考的举子一道,进京去吧。”
“我也这么想。”沈持说道。
孟度:“你坐在这儿喝口茶等我一会儿。”
他去去就来,手里抱了个匣子,打开来里面放着好多张面额不等的银票,他拿出六十两给沈持:“这几年食堂的生意不错,每个月多少都有赚头,这是给你攒的进京赴考的银子,拿去吧。”
沈持连忙道:“孟夫子,这……”他离开青瓦书院之后,沈全和沈知秋又来这里念书,在书院吃的用的,没少占便宜,更何况以往他每次应试,孟度都送路资,怎好意思再拿。
孟度:“听夫子的话,拿着吧。”
不容沈持拒绝。
沈持只得收下。
回到家中,他以明年开春要赴京赶考为由闭门谢客,在家中读书、写书。这段时间,沈知秋明年要下场县试,日日在练八股文,时常来找他讨教,沈持看他所作的文章比以前饱满不少,很是欣慰。
十月底,秦州府入了冬。
沈持在江南求学三年,那里十月的天气很好,冬景似春华,让他一时没适应来得这么快的寒风凛冽,淅淅沥沥头疼脑热了一阵子,病中不敢伤神读书,只好每日有一搭没一搭修改他的《雅虫》,到了十一月底竟不知不觉完稿了。
《雅虫》的手稿有四万字,里面风趣地记录着蝈蝈、蟋蟀、油葫芦三大鸣虫,还收集了大量关于鸣虫和名人的趣事,读来比市面上那些围绕情之一字写情天恨海的话本爽多了。当然这是沈持自以为的,沈月就不认同,她说这书里没有故事,赚不到看书人的眼泪不说,看完还得花钱去买鸣虫,败家。
沈持:“哼罗卜白菜各有所爱,定有不喜恨海晴天的,等付梓后你瞧瞧。”
兄妹俩正争执呢,他们的娘朱氏找过来:“阿月你出去玩会儿,娘有话跟你哥哥说。”
朱氏的话让沈月莫名地头皮一紧,不知家中发生了什么事。
她出去关上门,趴在门缝上仔细听娘和兄长说话。
朱氏:“阿池,你还记得先前来咱们家见你的郭家家主郭老爷吗?”
那个想把田产挂他名下的鸡贼乡绅。
沈持:“我记得,怎么了娘?”
“他找了媒人来给他小儿子作媒,”朱氏说道:“想求娶阿月。”
沈持:“……”沈月才十二岁!
郭家这他娘的哪里是诚心求娶阿月,是盯紧了他这块肥肉。
“阿娘是怎么想的?”沈持问。
朱氏:“郭家那小儿子娘向媒婆打听过了, 今年十四,在私塾念书,斯文有礼是个很不错的后生小子, 只是……他不是郭大乡绅的正室夫人生的,是个妾生的, 他上头还有正室夫人生的四位兄长……”
想来正室夫人的儿子也不会向沈月提亲,门不当户不对的。
“阿娘, ”沈持沉思:“阿月还小不急着相看女婿,要不咱们推了吧?”
郭家显然是冲着他的举人身份来的, 眼看以利易利不行, 便想着拿出个儿子来与他家结亲, 势利之心可见一斑,并非良缘。
“你上回驳了他面子, ”朱氏担忧地说道:“这回要是再回绝他, 显得咱们家太不识好歹,就彻底把郭家给得罪了啊。”
沈家小门小户的, 虽说出了个举人但到底没有根基, 她怕啊。
沈持:“阿娘, ”他起身去关上窗户:“我如今已有举人身份,他不敢明着怎样,或许背后使坏也难说,阿娘咱们还是防着些的好。”
“我跟你爹说, 咱们日后行事要万般小心。”朱氏说道。
“嗯, ”沈持点头:“阿娘, 我决定了,明年过了年去京城应试。”
“我尽快考取进士的功名,好打消他们染指咱家的念头。”除了让自家强大到旁人不敢打主意之外, 似乎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
“阿池……”一听很快又要母子分离,朱氏的眼泪不争气地落出来,她强忍着道:“去京城那么远,要多带些东西,阿娘明日就开始为你准备。”
沈持拉着她的衣袖:“阿娘,去京城路远,我带不了什么东西,我自己收拾就行。”
他把赵蟾桂的事说了:“有赵大哥照顾我,娘放心好了。”
朱氏唏嘘道:“那孩子肯跟着你是你的福气,你要好好待人家。”
沈持:“知道了娘。”
母子二人说完话,次日,沈家拒绝了郭家的提亲,据说大乡绅郭意得知后脸都黑了。
不过,这一下子进入腊月了,家家户户都在囤年货准备过年,还有谁在乎他呢。
腊月初七,朱氏买了两匹布回去给全家人裁制新衣裳,这是沈持的意思,三房的张氏摸了摸说道:“这料子好,颜色也亮,以前我去布铺里看好几回都舍不得买,今年竟能穿身上了。”
“还有新式样的,更贵,”朱氏说道:“我没舍得买,等明年吧,明年再买。”
沈家的日子在餐桌的白馒头上,在祭拜祖宗用的猪头肉上,在媳妇儿们穿的衣裳上……一天年比一年好。
除夕守了岁,次日换上新衣打开大门,便是贞丰十七年,丙辰年的元日。
今年的元日来沈家拜年的人更多,家里的年礼堆满了整整一间屋子,馋坏了街里街坊的孩童们,也让旺财一直流口水……
沈持拆开了拿出去给孩子们吃,旺财在后面一直瞪他,心里骂他是败家子,可当他把点心递到它爪上时,它又乐上了,多好的侄子啊。
沈家的正月就在它咔嚓咔嚓吃点心的声音中过去了。
二月初六,沈持带着赵蟾桂离开禄县,北上去往京城。
离家前,沈月抱着沈持的手臂不放他走,沈持附在她耳边轻声说道:“哥哥若是考中进士,回乡省亲祭祖时接你一起去京城。”
沈月点点头这才放开了他。
因路途遥远,骑马会过于疲累,沈持雇车先去省城,到了再做其他的打算。
秦州府的多数举子也是择的这天启程赴京的,他到了省城之后,遇到了汪季行和黄彦霖。
三人相互贺了新春,与同是赴考的秦州府举子们结伴雇马车同行。
两日后出了秦州府,又三日过了豫州府,再往被便是通州府。大约要三四日才能路过通州府抵达京城。
夜里要在通州府的地界上住宿几晚。
同行的一名老举人王皓说道:“以前通州府有一帮蟊贼,专门夜里去客栈偷窃或打劫住宿的行人,尤其是上京赶考的,举子们身上都带着银子。”
而且还带的不少,全是肥羊。
三年前他进京赶考夜里住客栈就被打劫过一回。
“通州官府不管啊?”黄彦霖傻愣愣地问。
老举人说道:“这帮蟊贼就是通州府衙官爷纵容的,他们只劫财,不杀人,路过这里的举子都要被扒个精光。”
“这里的知府大人是谁?”沈持问。
老举人王皓说道:“当年的知府叫周六河。”他摇摇头:“是个同进士出身,他是宫里头周贵妃的外甥靠着裙带关系当上四品知府的大官,不知如今调到京城中去了没有。”
每三年一次春闱,一波一波的举人路过通州府都要被扒层皮,他们气不过到了京城到处投诉,甚至联名状告通州府治下不太平,蟊贼横行。
结果很快又有一封信送到朝廷,是周六河的,说府衙经常被蟊贼洗劫一空,请求在通州府内追捕蟊贼。
朝廷自然不再怪罪,让周六河去办这件事。
他又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堆死囚顶罪,就这样,不仅没被怪罪,还立了功,愈发嚣张。
如果周六河还在通州府,他们就遭殃了。罢罢罢,在头发里藏一块银子,能活着到京城再说吧。
沈持想着自己身上带了七八十两银子,心中不服气:凭什么给他。
蟊贼的背后竟然是官府,简直令人不齿。
“咱们从通州府绕过去如何?”他提议。无非是多走几天的事情。
老举人拿出地图给他看:“也不是不行,只是挨着通州府的官道不多,要走小路过去,路上遇到打劫的也不少,更不可以预知。”
沈持:翻山越岭,对于书生们来说的确没有走官道安全。
“要是把书籍托人送往京城,”他说道:“咱们扮做普通百姓路过也不行吗?”
老举人噎了一噎。
“扮作乞丐?”一个年轻的举子提议。
沈持看看一个个功名加身镶了金边的举人大老爷,说道:“不像。”汪富贵儿,黄富贵儿,沈富贵儿的……一看就出戏啊。
同行的人一筹莫展。
沈持眼下也没有万全之计,越往通州府走,行程越慢。遥遥看见通州府城门的时候,都走不动了。
“先找个客栈住下来。“沈持说道。
再冷静琢磨进城的事情。
傍晚,沈持和黄彦霖说道:“我俩扮做探亲的人先混进通州府打探消息怎样?”
万一蟊贼正忙着打肥鱼呢,不能只有他们秦州府的一家考生吧,江南岭南的那些考生,哪个省的不比他们富有。
万一蟊贼没把他们当目标呢。
死道友不死贫道,只要他们能脱险,管别人做什么。
他们拿着官凭路引进了城,守门的小吏用“肥羊来了”的眼神瞟着他们,黄彦霖拿袖子抹鼻子哭得眼睛通红:“沈兄,你说咱们能找到发善心的大老爷资助盘缠进京赶考吗?”
都是提前商量好的苦情戏。
沈持故意压低声音,又隐隐能让门吏听见:“大老爷不好找,咱俩家中没有订亲,万一遇到谁家的小姐看中我们愿意资助的……”
门吏“啊呸”了声,冷嗤道:“当我们通州府是冤大头呢,千金小姐没有,乞丐婆子领走得了您嘞举人小老爷……”
沈持和黄彦霖进城后四处打听,还真去找街上的流浪儿了,他买了一屉肉包子,给他们连着吃了两顿,套出各种话来——上百条广撒网的信息之中筛出一条有用的,那便是:五日后,平西将军史玉皎要率副将等人经过此地,回京探亲。
二月十六是武信侯府老夫人七十岁大寿,西南暂无战事,天子特地恩准她回京为祖母贺寿。
“唉,别看封了平西将军,”一个小乞丐吃完肉包子后嗦着手指头上的油腥说道:“听说才十八岁。”
“戍边五年了。”
“真是少年有为啊。”黄彦霖说道。跟他们差不多的年纪,人家都封侯为将了。
小乞丐瘪瘪嘴:“你们还不清楚京城史家的事情吧?”
京城史家。
小乞丐卖弄地说道:“你们秦州府离京城远,也难怪你们不知晓,史家太惨了。”
沈持:“怎么个惨法?”
“几代人奉旨戍守西南,”小乞丐的同伙继续说道:“那地方打仗死人,山里的瘴气熏死人,林子里的毒蛇也会咬死人……唉,一来二去的,这史家填进去好几代武将了,如今啊,平西将军守了五年了,什么时候……”
说不定就又死在那边喽。
“唉她要是再没了,”小乞丐嗦得手指头发白:“史家真就没人去了。”
沈持听得心里很窝火:“……”
才过来年就不能多说吉利话吗。
他迅速拉着黄彦霖往成外走:“我有办法了,咱们等史小将军进城那天跟上跟着她。”
黄彦霖:“可是咱们跟她没有交情,就算遇到蟊贼,她也不会出手帮咱们的吧。”
沈持说道:“那是自然。”
黄彦霖:“……”
沈持:“可是如果我们跟她住同一客栈,或许蟊贼夜里不敢靠近呢。”
他心想:史玉皎怎么也得随身带一二十兵士吧。
武将们耳朵灵,夜里稍稍有点动静就抄家伙出去了。他不信蟊贼这么没有眼色,敢来惹打杀惯了的武将。
如果兰翠兰副将跟着史玉皎一道回京探亲,他还能厚着脸皮上前搭话呢。
雪后新晴,天边浮着一道彩虹,冬日的空中一片澄明。
次日,他又进城去。门吏歪眉斜眼冷笑:“又来碰千金小姐啊?你小子可真能想美事。”
“是美事,”沈持笑道:“成了给官爷敬喜糖。”
门吏放声大笑:这傻举子虽然有些异想天开懒□□想吃天鹅肉,但还是很有意思的。
沈持并不理会他,在城里踩了踩点,大概知道哪里都有哪些客栈。
他们在城外等了四日,得到史玉皎次日的消息后,一行人全都收拾好包袱,只等城门一开就进城,确保遇上她们一行。
沈持紧张地捏紧手指,也不知兰翠兰副将还记不记得他。
第71章
次日天亮后, 寒随一夜去,初春的暖意拂来,五更天一到, 通州府的城门缓缓打开,等候进城的人们拿着身份文书, 排队依次核验后通过城门去往城中的八街九巷。
秦州府一行举子走过来后,门吏瞥一眼沈持, 这次他们终于背上了包袱,看样子是要宿在城里了, 当下笑道:“小老爷快些的吧, 一拨一拨的举人大老爷早过去了, 您可千万别误了会试哟。”
秦州府举子:被扒了层皮走的吧,呵。
沈持眸中略带笑意:“多谢操心。”
门吏爽利放行, 不怀好意地说道:“快进城吧。”
今夜就让你们留下买路财。
沈持收了文书往里面走, 心道:也不知史将军她们什么时候来。
他们为了能跟着史玉皎走,拟定了两种方案。
头一种是:要是史玉皎白日里进城, 不会一进城就找客栈宿下, 必然还要策马北上再走一程, 到天黑才有可能投宿。
万一是这种情况,他们会骑马的买马匹骑马跟上她,不会骑马的雇马车跟紧,总之是想尽办法竭力跟上她。
还有一种可能是她黄昏时进城, 来不及赶路就宿在这里, 那么他们只要跟她投宿同一家客栈就好。
进到城里, 举人们先去打听买马、雇马车等事宜,近来进京的举子多,这里有许多做这样生意的, 早市上倒不难找。
他们预先也看得七七八八了。
很快,沈持和会骑马的汪、黄二人买好了马,其他举人们雇好了马车,出行的万事俱备。
此时距离城门打开不过一个时辰。
“先找个饭铺吃早点吧。”沈持说道:“史将军入了城定然要和此地的知州大人见面打过招呼再走,咱们来得及。”
这是秦州府的南大门,辖下的燕山府。
汪季行悄声说道:“早点铺最好是临街的,万一平西将军进城,咱们也好看得到。”
能考中举的都不傻,立刻同意了他的提议,寻了个视野开阔的早点摊子。坐下后他们一边吃着饭填肚子,眼睛一边瞟着四面八方,生怕错过了史玉皎这个“护身符”。
沈持:大老爷们,你们偷感有点重啊。
秦州府举子们三心二意地吃着早点,左等没动静,右等还是没动静,快到午时的时候,终于听见一个骄横的声音说道:“快点快点,把城门口的人清走,别耽误平西将军入城。”
沈持远远望见一个穿青色官袍的男子坐在马车里,打起门帘,对马车夫颐指气使地呼道。
看来是燕山府的知州了,听说此人叫夏先,是秦州知府周六河的连襟。
他拿起手帕擦擦脸,又擦擦手,擦完没那好险些掉在地上,沈持深吸口气,给众举子们使了个眼色。
“平西将军乃圣上亲封正三品的武将,”举子们各自拎好包袱,凑在一块儿议论:“怪不得夏知州要亲自去迎接她。”
老举人王皓撅撅胡子:“走个场面罢了,自古文官哪有真正瞧得武官的,心里只叫他们‘莽夫’是了。”
呸,秦州府的知府周六河不过同进士出身,算什么正经文官,更别提跟他沆瀣一气的连襟夏先了。
多半也是个狗官。
另一名四十来岁的举子欧阳新上回进京赶考行至通州府时也被打劫过,心中骂道:这样的人竟忝列知府、知州之位,皇帝糊涂啊!
沈持看着夏先的马车发了片刻的呆,交待赵蟾桂:“你去悄悄跟上,盯紧平西将军她们进城后和夏大人寒暄多久,对了,千万别惹麻烦,实在无法靠近就算了。”
“好的沈老爷,”赵蟾桂:“放心吧我够机灵。”
沈持和举人们商议待会儿怎么跟上史玉皎:他和汪季行、黄彦霖会骑马,待会儿等她们一开拨跟在后头,乘马车的则先行往前头走,他们很快会追上去……
史玉皎这会儿进的城,小半天时间,到天黑根本走不出去通州府境内,沈持算着战马的速度,差不多能走到紧挨京城的昌平府,宿在哪里。
到时候她投宿哪家客栈,他们就跟着去哪家客栈过夜。
推演几遍计划,自觉计划没有漏洞后,举子们依计行事。
正如沈持预料的那样,史玉皎进入城后和当地知州夏先打了个招呼,便继续赶路。
赵蟾桂大老远看见那背着长矛的女将翻身上马后,立刻奔跑来告诉沈持。
沈持他们牵着马等着路旁。
不一会儿。
“平西将军车驾行经,闲人避让——”有衙役开始敲铜锣驱散路上的行人了。
沈持牵紧了马。
马蹄声越来越重,大抵是看到有百姓,史玉皎一行十来个人掣住马缓缓而行。
沈持想绕到她们队伍后面。
这时候他眼前飞驰而过一位骑马的女将,未等他反应过来她已经跑到前头去了。
沈持只看到了她的背影。史玉皎这次没有穿铠甲,而是一身武将窄袖便装,头戴帷帽,她双手牵着马缰,玄黑色的披风在春风中恣意飞扬。
马上惊鸿一瞥。
看背影她应当比五年前见长,因为她背上的长矛好似短了一截,多半是她长高了衬的。
跟在史玉皎身边的是她的副将兰翠,沈持一眼便认出了她,但是相隔太远,他无法贸然上前打招呼。
出了长街,沈持骑在马上,用目光远远地追着她们。
行人少时,他打马快速前行,终于跟上了史玉皎一行人。
大概感受到有人跟着她们后头,史玉皎忽然勒住马,扭头精准地瞧了过来,目光对视的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