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by三六九龄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6

秦家也在四处搜罗名贵香料。
鸭池城的贵族们眼光很高。
沈持:“……”
起初王渊还不知这三大商行是沈持特意遣往鸭池城的, 以为是自发的商业行为, 听到这里他明白了, 看了沈持一眼说道:“为了消耗大理段氏的财力?”
“先生,”沈持诚实道:“正是这个打算。”
王渊说道:“是个好手段。”
“说到这个事儿了, ”沈持说道:“我正有一件事要麻烦先生呢。”
“你听听, ”王渊对杜不寒笑道:“我的这个学生,没给我交过一文束脩, 却总是来使唤我。”
杜不寒哈哈大笑:“先生一说, 我才知沈大人还有这使唤人的毛病, 我还当他是个好的呢。”
沈持等他们笑够了才一本正经说道:“我此次遣商行与鸭池城做买卖,一来为了引鸭池城的贵族挥霍,快速消耗大理段氏的财力,使他失去与朝廷戍军对抗的实力, 二来呢, 也是筹算着大兴此地的商业……”
王渊:“你说下去。”
杜不寒:“沈大人请接着往下说。”
“大理段氏已是强弩之末, 这片土地很快会纳入我朝的王治之下,”沈持说道:“我最近常常在想,日后该如何治理这片地方……”
“天下幅员辽阔, 从北到南物产风俗各异,此地盛产矿产药材茶叶山珍,但稻米布帛却很是欠缺,若能让各地商行来往,将这里的物产卖到北地,把北地的稻米布帛运进来,互利互济,长此以往,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两两有了商贾之利,或可让这里的土司部落与我朝百姓相融在一起,日后不因为山高皇帝远而再割据一方,又可减免大半兵燹之灾,先生和杜大人说是也不是?”
且西南这个地方,蛮夷杂居,各式各样的部落分散多如牛毛,都养着兵,一旦谁家没粮食过不下去了就去打仗,劫掠他人。
部落间也不大太平。
他想:要是能通商,或许他们可以拿自己丰裕的东西去换取粮食,这样就不用动不动就干一仗了。
“再往南去,也可与安南国通商,开边市……”
兴商贸,开边市。
“这是其一。”他低头饮了口茶又说道:“眼下朝廷在此地屯兵,兴学,哪一桩不需耗资费财?若兴了商,有大量的商税进账,可拿来作为官吏、将士的给养,此其二也。”
然而当朝和农耕时代的所有朝代一样,重农抑商,若想要在这里兴商,甚至开边市,要说服皇帝,还要让老大臣们点头答应。
他上奏提出肯定是没有份量的,王渊最是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呢,“重农抑商”一般被认为是儒家的正统观念,从《论语》中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①”引申而来,但实际上,儒家没有明确提出“抑商”,甚至也有提倡商业的说法,只不过没那么明显罢了,由王大儒来解读,可以说是权威,让别人反驳不得。
王渊几乎没有犹豫:“你拟奏折来,我看看。”
这是答应他了,沈持:“是,先生。”
杜不寒笑道:“方才先生还同我告状呢,说沈大人使唤你,这……沈大人连壶酒都没出,三两句话就把先生给说服了,甘愿供他使唤,你说说……”
王渊笑道:“我只说让归玉拟折子,还没最终答应他呢。”
杜不寒笑而不语。
沈持回去后思索几日,拟了份草稿:昔日孔子入卫,见卫都繁华,亦盛赞其富庶,何以如此?全赖通商之故。子思曾说“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②”,若无商贾运输让物品得以在各地交换,百工何以足财用,君子何以柔远人?先贤孟子更是提倡,
以我之余换他之多,皆各得其所,互利互惠,实有百利而无一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世间之人,谁不趋利,岂独商贾?一地,一国亦如此。臣奏请速开西南边市通商,早开一日,便早一日从中获利,晚开一日,弊患则多增一分。
你看看,儒家哪有说过“重农抑商”啊,是不是。
王渊看后说道:“嗯,句句务实。”
沈持:“那请以先生之名向朝廷提出?”
“哎呀,”王渊说道:“不急,我今儿亲自下厨,炖一锅豆腐肥肠招待你,咱们边吃边聊。”
沈持微愕:“怎好让先生动手,您坐着吧,想吃什么只管说来,我来就是。”
王渊:“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乐趣,你就不要跟我抢了。”
“这豆腐肥肠,还是当年在退思园的时候按照的办法,我改成了我自己的爱吃的口味。今日,你来尝尝。”
在里面放了风干的咸鱼来煲。
临近中秋,满城的野桂花弥散出浓浓花香,带着丝丝缕缕的香甜,配着刚从灶火上端下来的豆腐肥肠砂锅的醇香,让人食指大动。
“我今天收集了一些山上的桂花,”王渊兴致勃勃地说道:“拿来泡酒,明年这个时候,有桂花酒喝了。”
这次只能喝从酒肆里沽来的酒了。
沈持斟了酒,二人边品着美食边小酌美酒。酒至半酣时,王渊才说道:“归玉,这兴商开市的奏折即便以我的名义上奏,陛下也能瞧出是你的主意,若当真经营起来,陛下或许要你来主持,这么一来,你平定大理段氏之后又要接手此事,那么又要滞留在西南而无法返京回到朝廷……久久远离陛下身边,于你的仕途不利啊……”
“你还要上奏吗?”
“先生,”沈持说道:“此地虽远离京城,但山川锦绣,物产富饶不逊别处,我身处这里并不觉得委屈,再者我身披官袍,腹食朝廷俸禄,全赖陛下隆恩,愿意为朝廷治理一方,乐见物阜民丰,还请先生成全。”
王渊:“有你这番话,我就放心给陛下递这份奏折了。”
沈持再一次谢过他。
吃过饭,王渊收下了他草拟的奏折:“放这儿吧,我好好看看。”
因为王渊的名气,他来到鹤州府之后,不时有名儒才子跋山涉水慕名前来拜访,这两日恰好来的人还不少,他拿给他们看,士子们都说好,又提了些意见,酌情修一修更好。
定稿后,以王渊的名义上奏朝廷。
恰在八月中秋节之前到了朝廷。
这日,皇帝萧敏在早朝时拿出来让群臣议论,右丞相曹慈头一个反对,他说道:“诚如王大儒所言,骤开商贾,起初其利必厚,民必蜂拥而至前往经商,如此则田地抛荒难避免,日久恐难保生计所需的粮食棉麻,再者,开通西南各边市,行商来往必多,若心怀不轨之人效仿一次白衣渡江,遽然生变,何以应对。”
又质问,若一地发生灾荒,流民骤增,一旦酿成民变,如何处置。
皇帝萧敏,似乎在思考什么,良久才问道:“沈归玉履滇,已经快两年了吧?”
“滇”是当朝对西南一带的简称。
沈归玉?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不是王渊上的折子吗,关沈持什么事。
皇帝萧敏则在心里想着:这折子不会是王渊所写,必定是沈归玉的主意。
左丞相萧汝平说道:“陛下,沈大人是去年正月去的西南,到今日一年又七个月。”
皇帝萧敏“哦”了声:“接着说西南通商的事吧?”
群臣各持己见,大多数是反对的。总之,是看不上商业的。
半天没议论出来个结果。
皇帝萧敏不耐烦了:“再议。”
说完便让奏的事情,对此事暂且搁置不提。
他下了朝之后,除去冕旒衮服,换上一身锦袍,黄色的底子上,绣着金丝盘龙纹,金冠束发,腰系玉带,话语平和随意,像个平常人家的丈夫和父亲,踱四方步来到郑昭仪居住的临华殿。
郑琼忙出来迎他:“陛下来了?”
两岁多还在蹒跚学步的十皇子福满也跑了出来,嘴里咿咿呀呀:“……来,来了。”
他说话迟,放在古代叫“贵人语迟”,后世的话那是语言发育缓慢,还叫不清楚一声“父皇”,萧敏偏要逗他:“福满,叫父皇。”
十皇子扑上来用他的锦袍擦了下鼻子,稚嫩又娇憨地叫他:“爹。”
一个“爹”字比“父皇”两个字省事,反正都是一样的意思。
“偷奸耍滑,”皇帝把他抱起来亲了亲:“小机灵鬼。”
十皇子迈着小短腿咯咯笑着往临华殿外跑去,皇帝则不紧不慢地跟在他后头,看样子要自己带孩子。
一出临华殿,十皇子玩兴大发,跑的越来越远,而皇帝萧敏就那么在后头跟着,跟民间爱子心切的老父亲没什么两样。
“哇——”十皇子跑的太快,一下栽倒在修建整齐的草地上,皇帝大步流星走过去,站在一旁并不抱他:“男子汉自己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十皇子果然止住了哭声,爬起来又扑在他身上拉着锦袍擦脸上、手上的泥……
皇帝萧敏乐呵呵的:“这才像个小男人嘛。”
好巧不巧,庆春殿的周淑妃也出来散步,这一幕正好落在她眼里,她酸了。皇帝从来没有这样带过她的儿子萧承彧,小时候他跌了或者哭了,当父皇的只会将乳娘、宫女大骂一顿……从来没有亲自带过,更别说言传身教鼓励儿子做个男子汉了。
她心中蓦地一惊:这……这难道才是培养帝王的方式?而她儿子萧承彧之于皇帝,只是个承欢膝下解闷的小娇儿吗?
她心里怒火一片:万岁爷竟这么看重郑琼这个贱人所生的儿子。周淑妃没有和他们打照面,而是疾步悻悻回去,进门一阵眩晕,险些吐出一口血来。
她此刻对郑琼的恨意冲天,恨不得奔到临华殿掐死她,不,掐死她太便宜她了,要好好磋磨她一番,去手足,泡进酒缸……过几天再勒死她,拔去眼中钉,肉中刺……
大宫女周枚来扶她:“娘娘,日头这么大,您是中暑了吗?”京城今年的秋来得晚,都八月初了还热着呢。
周淑妃心说:郑琼那个小贱人生的儿子,万岁爷当宝贝,反倒彧儿退其次了。她意难平啊。
“没,没中暑……”她说道:“本宫路过临华殿……”
被那边的父慈子孝给气着了。但是这些话她不能宣之于口,说到一半就打住了。
“奴婢扶娘娘坐在凉席上歇歇吧,”周枚心中知晓是郑昭仪惹了她家主子不快:“有些贱人啊就是碍眼……
她跟周淑妃一样恨郑琼。
“阿枚,”周淑妃歪在象牙凉席上,对周枚轻摆了下手:“你出去站站,让本宫一个人静静。”
周枚道了声“是”,到外面的廊檐下逗雀儿去了。
先看到周淑妃失魂落魄地回来,又见周枚心事重重的样子,庆春殿一个洒扫的宫女惠芳凑过来,低声试探:“周姑姑,咱们娘娘对万岁爷一片痴情,万岁爷却眼里只有爱慕别人的郑娘娘,真是苦了咱们娘娘啊……”
周枚听了一巴掌甩到惠芳脸上:“你这贱婢,胡说什么?”
郑琼十六岁入宫,再后宫除了几位未成年的皇子,皇帝,连其他男子都没见过,她爱慕谁去。
纵然再恨郑琼也不能胡乱编排她。
清脆的一巴掌传到屋里,彼时,周淑妃已从气迷心窍中缓过神来,她说道:“惠芳好像话中有话,你进来,与本宫详细说说。”
惠芳这个宫女,虽然明面上是庆春殿的人,实则是庄王按插在宫里头的探子,她早想好了说辞,一经周淑妃问起,便添枝加叶地把当年郑琼与沈持曾有过的一面之缘说了出来。
周淑妃:“竟还有这么回事!”
“娘娘您想,郑娘娘自来都是一副冷清幽怨模样,”惠芳跪在地上说道:“怎知不是她心中另外有人呢,娘娘,万岁爷还蒙在鼓里呢,您千万告诉万岁爷,别让他白白宠郑娘娘一场。”
周淑妃微垂眼眸看着昨儿才用凤仙花新染的指甲,养得水葱般的手指微动,良久才说道:“本宫知道了,你退下吧。”
等惠芳出去后,周淑妃眼神一冷:“周枚,去查查这个惠芳,看她都与什么人有过来往。”
周枚一惊:“娘娘,您怀疑……”
周淑妃冷笑:“她一个深宫婢女,怎会外头之事,本宫怀疑,有人想假本宫的手,让本宫去当刀,对付郑昭仪或者还有沈持。”
惠芳凑上来的太巧了,专挑她正在气头上恨不得撕了郑琼的时候来挑唆。
这下作又愚蠢的手段。
她忽然很想知道是哪个蠢货指使的。

第185章
没过几日, 恰好到了八月十三,宫中在张罗中秋节,周枚悄声告诉周淑妃:“娘娘, 这个惠芳有可能是庄王殿下的人。”
庄王萧承钧。
“庄王?”周淑妃妩媚的眉尖微蹙,凉笑一声说道:“……他手伸得够长的啊。”都把狗放到她眼皮子底下来了。
“奴婢也只能查到个大概, ”周枚说道:“即便知道他是庄王的人,也没证据能一口咬死。”
周淑妃点点头:“庄王也不是个傻子, 没那么容易叫咱们抓住把柄。”说不准把惠芳打死了她都不会老实承认她是庄王萧承钧的人。
周枚说道:“娘娘,我们该怎么办?”
“你给我把庆春殿盯好了, 别让什么不干净的人夹杂在里头, 那些不是咱们的人都支使到殿外去做粗活儿, ”周淑妃说道:“再一个个寻个由头撵出去……”
“是,娘娘。”周枚应一声下去了。
周淑妃又懒懒地倚在贵妃榻上, 她面罩寒霜, 想着不让庄王用那件事膈应一下郑琼有点可惜,又想着这是个险招, 万一翻车了富贵求不来, 却要惹怒龙颜触霉头, 一时难以决断,纠结起来。
隔日八月十五中秋家宴,皇亲国戚都到宫中来赴宴,与皇帝一道以月饼和瓜果祭月, 祭完月之后又开家宴。这两年的中秋家宴都要吃螃蟹, 御膳房的厨子将螃蟹用蒲包蒸熟后, 众人列席品尝,一人一对,一公蟹一母蟹, 侍立的宫女用蟹八件将蟹膏蟹黄挑出来放在瓷盘里,贵人们佐以姜醋来吃。也就是一两口尝个味儿便搁下筷子了,饶是这样也怕蟹寒凉,吃完喝一碗紫苏汤,宫中的戏子们还会来演一出《嫦娥奔月》为他们助兴。
席间,庄王萧承钧待人接物远远在其他皇子之上,左右逢源很会装,皇帝几次夸奖赏赐他,周淑妃看在眼里,心想:他可比郑昭仪生的儿子威胁大多了,三两岁的娃儿能不能养大成人还另说呢……她忽然间改了主意,决定先对付庄王。
——或可借郑琼的手。
想到这儿周淑妃眉头微颦,嘴角带着一抹笑意瞟了坐在下首的郑琼一眼,双十年华的郑昭仪面如桃花目若秋水微带一丝愁绪,真是我见犹怜。
她心道:怨不得皇帝宠她,这娇媚模样哪个男子受得了。
等到郑昭仪来给她敬酒的时候,她伸出手,拉住郑琼如水葱一般的手指,低声耳语:“昭仪这般姿容,哪个男子见了不倾心,你独得万岁爷独宠我是心服口服,只是难免有些别有用心的说些闲话,昭仪日后要愈发当心一些才是。”
周淑妃说完,美目往庄王萧承钧那边浅浅一睐,很快又收了回来,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别有用心的”人就是庄王。
“闲话”——自然指的是郑琼和皇帝之位的其他男子的。
其他男子……听了周淑妃这一番遮遮掩掩又露骨的话,郑琼的心一下子坠进了冰窟窿,她心想:她是有个心心念念的人,但他们只有一面之缘,他从为与她说过话,难道……被窥出了深藏已久的心思?
郑琼低头饮酒,莞尔:“是妾不懂事多谢娘娘教导,妾以后会愈发用心服侍陛下,养育十皇子,不再叫娘娘为妾操心。”
敬了酒回到坐席,她越想越怕,去更了两次衣,每次都冷汗淋漓,湿透了贴身的亵衣。
熬到散席,郑琼回到临华殿,她自知周淑妃哪有那么好心为她好,必是挑唆她与庄王相斗,她在心里冷笑:她一个小小的昭仪,何德何能扳倒庄王,周淑妃高看她了。
不过,思前想后,她竭力说服自己不能沉浸在那点儿虚无缥缈的小心思里了,宫中险恶一个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为了她自己,为了十皇子,也为了沈持,她必须从此眼里心中只有皇帝,打起万分的精神来去争宠。
左右想了一夜,次日清晨,她把一同进宫的宋莲找来:“宋姐姐,我听说陛下曾下旨让绣娘们照着贤懿太后的画像为她做衣裳是吗?”
贤懿太后是皇帝的生母,死得早,活着的时候只是宫中最低位分的才人,没过过好日子,帝每每想起都要流泪,大哭“子欲养而亲不在。”之类的话,逢年过节都要叫宫中的绣娘做些华丽的衣裳送到太后的寝陵去祭祀,以示孝心。
“是,丁公公前几日捧了太后的画像来,”宋莲说道:“我斗胆端详了一下,太后娘娘真是个美人儿呢。”
鹅蛋脸儿,柳眉杏眼,脖颈修长,细高挑身段。皇帝萧敏猛一看跟他娘亲长得真像呢。
“娘娘,”她问:“你问这个做什么?”
郑琼说道:“我想为贤懿太后绣一幅像。”
宋莲愕然:“娘娘进宫之后连针都没粘过,这绣像的事儿可是个繁复的活儿,极伤眼睛,娘娘还是歇了这个心吧。”
“好姐姐,你帮我画下贤懿太后的头面,翟衣吧,”郑琼央求她道:“我得空绣一两针,不累着自个儿。”
宋莲便在纸上给她画了下来贤懿太后的头面和翟衣来:“不过我只见过一面,未必能记得清楚,你要是有心,还是问陛下去。或可让你观瞻一眼太后的肖像。”
郑琼谢过她,当日便找来绣花针绣起来。当朝皇太后所用的为龙凤花钗冠绣起来果然极为繁琐耗费精力,她才绣了半日便觉得眼睛酸痛干涩,手指也发僵,晚会儿宋莲过来,见了她的绣工惊叹道:“娘娘啊娘娘,你这是拿出了十二分的功夫啊。”
“多年没拿过针线,”郑琼笑道:“都快忘了。”
宋莲给她分绣线:“娘娘绣工精湛,哪怕嘴上说忘了,做出来也是一等一的绣活儿。”
郑琼笑了笑,和她一块儿刺绣位于凤冠上的一条龙口衔大珠。
皇帝萧敏这几日没来临华殿,他又和群臣商议了一回王渊上奏的在滇兴商之事,户部尚书秦冲和说道:“王大儒入滇半年,据所见所闻提出兴商之策,臣以为当有些许远见。”
他环顾其余几名大臣:“陛下请想,自从设置鹤州府之后,咱们京城是不是见到了来自滇地新鲜的三七等药材,这些,都是商旅带来的……”
“兴商,未必全无好处……”
刑部尚书刘渠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一步步兴商,至于在边境上开市,容许与更南的安南国通商之事,宜暂缓。”
他们担忧的是大理段氏尚未料理干净,再来个安南国,岂不更混乱难以治理。
又有几名大臣附和他,同意在滇地兴商,但反对开边市。
“那就这么答复老师,”皇帝萧敏说道:“你们户部也给杜爱卿和沈爱卿说一声,让他二人该怎么操办怎么操办。”
众臣齐声道了声“是”后,各自退下。
这日,皇帝萧敏来到临华殿,看见笸箩里头放着一幅鲜亮大气的绣活儿,问:“阿琼,你怎么亲自做起针线来了?”
“妾听说绣娘们近来在为母后绣衣裳,”郑琼说道:“也想为母后做点儿什么,想来想去的,妾不大会缝衣裳,只好绣一幅像,他日福满大了,妾可以告诉他,这是陛下的娘亲,他的亲祖母……”
“也好让太后的孙辈们寄托哀思……”
皇帝萧敏听了后大为动容,他拉着郑琼的手,握在手心里哑声道:“好。”
郑琼把头靠在他膝上,温柔地说道:“陛下,咱们的皇儿快三岁了,妾想着若有福气再为陛下生个孩子,陛下子嗣繁茂,母后在天上也会高兴的。”
这话真的说到了皇帝的心坎上,这些年来,他很是思念母亲,遂伸手抚着郑琼的青丝,说道:“阿琼,你这份心很难得,朕必不辜负你。”
之后待她更加上心。
郑琼也很知趣,还请太医院给她配了些暖宫助孕的药,以求早日怀上孩儿。
皇帝萧敏得知后跟丁吉说道:“后宫之中郑昭仪待朕最是真心。”
未几,他遣往儋州为郑琼寻亲的官吏回来了,说郑家原本是当地的一个小户人家,她父亲是个秀才,娶亲后不到半年就过世了,她母亲一个人生下她之后也撒手人寰,尚在襁褓之中的她唯一的亲人,她的叔父过活,四岁那年,她叔父竟一病不起,临死之前实在揭不开锅就把她卖了……也就是说,郑家的的确确是没人在世了。
皇帝让丁吉去翻本朝郑姓的显赫世家,还真给他找到了:开国黎阳公郑恩郑家,当年有一个儿子郑阳曾外出游历到过儋州,皇帝萧敏一拍御案,就靠这句记载编出一个故事来,说当地民风开放,郑阳与当地一女子一夜风流后留下子嗣,这孩子后来长大了在那里繁衍生息,就是郑琼的祖上……郑琼摇身一变,成了黎阳公郑恩的后人,这出身够看了。
只等寻个时机,便可封她为妃,连位妃都想好了,就封她为德妃。
封妃之前,他先命人放出口风试探群臣和后宫。
周淑妃听说后一连数日睡不着觉,眼睛四周忽然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片细纹,似乎一下子褪去了十几岁明艳娇俏的少女之姿,有了妇人的疲态。她清晨梳妆时揽镜一照,被镜中明显枯萎的容颜吓了一跳,惊呼:“阿枚,我怎么……怎么老成这样了?”
其实入宫十四载,她本已是三十岁的半老徐娘。只是从前她保养的好,瞧不出年纪罢了。
周枚惶恐地跪下来:“娘娘青春年少着呢,只是有些脸色不好,必是太医院没有用心为娘娘调制上好的玉容粉,奴婢这就去传他们来治罪……”
“罢了,”周淑默然片刻后妃灰心地说道:“给我上妆吧。”

第186章
在这场暗流涌动, 时急时缓的漫长而惊险的争储中,彼时失意的不只有周淑妃,还有庄王萧承钧。
他原本想借周淑妃的手除掉郑琼母子, 但宫中迟迟未有音信递出,还叫他等来了郑琼即将封妃的消息, 他有些焦躁,使了银子去打听, 才辗转得知周淑妃非常奸猾,她不接这个手, 看样子还把这件事捅给了郑昭仪, 让郑琼对他怀恨在心。
他神色凝重, 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丝丝恐惧。他想他不能再等下去了, 万一等到郑琼母子羽翼丰满, 到时候反过来对付他的时候,他或许没有招架之力。
庄王问谋士陈世仪:“派去鹤州的岑举人那边, 怎么说?”
“昨日回信了, 只是殿下有所不知, ”陈世仪回道:“沈大人不会作诗,至今没有人听过他做的诗,岑举人对此也束手无策啊……”
沈持从未有诗作传出,更不要说“一骑传笺朱邸晚, 临风递与缟衣人。①”之类的爱慕女子的诗句出自他手了, 用这一招在他身上未免太假了。
庄王听了气得心口疼:“……”谁会想到一个状元郎竟不会作诗。
其实, 岑稚以“沈持不会作诗,几乎从未作过诗。”这个理由回绝,既是实情, 也有他看不上庄王做事的原因所在,在他的想象中,庄王应该是用非常高明圆滑的手段,把沈持神不知鬼不觉地困在西南,不让其回朝,或者从高位上拉下来,谁知并没有,而是选了这样龌龊而愚蠢的办法,连他都不禁发出了竖子不足与谋的叹气,心中怫郁,此时才懊恼自己过于急功近利,投错了人。
然而上贼船易,下贼船却难。岑稚由是精神萎靡,心中时常惶惶不安。
“这个岑举人,”萧承钧说道:“对本王没什么用处了。”
陈世仪说道:“是,殿下,他日寻个错处打发他就是了。”没什么要紧的。
过了片刻,萧承钧眼珠子一转,起身背着手踱了两步说道:“人不狠,站不稳。宫中的御医,有咱们熟识的吗?”
宫里的探子说郑琼最近在吃滋补暖宫的药,想是要怀龙种了,好,很好,汉宫霍显趁皇后许平君产子时下毒除掉她的手段,正好拿来一用,定能万无一失。
“有个叫冯泛的御医,”陈世仪说道:“先前给殿下看过病。”
庄王:“嗯,这人的医术还算高明。”他想了想:“你替本王结交他,试探他能不能为本王所用。”
“是,殿下。”陈世仪去王府的账上支取银子,拉拢、贿赂宫中的御医去了。
鹤州府。
谏言在西南兴商开边市的折子送往朝廷之后,沈持便在等待皇帝的旨意。
一日,鹤州府先前做香料的秦家商行的秦掌柜来找沈持,满面愁容:“沈大人,鸭池城如今的香料生意被安南国的商人给垄断了,实在是不好做,我们商行已经亏了不少钱……那里粮食紧缺,小人想做稻米生意,可杜大人却说稻米不能往那边运……”
“秦掌柜,杜大人说的没错,”沈持说道:“对不住了秦掌柜,眼下你做别的什么生意都行,除了稻米。”
他前阵子下令一点点减少和鸭池城粮食生意的来往,就是为了让鸭池城大理段氏买不到粮食,粗略算着,他们撑不了多久,快要没有余粮了。
等他们断粮的时候,再让商行把粮食运进去,翻十倍的价格卖出,这样来回几次,不怕掏不空大理段氏的府库。
秦掌柜不敢再问,面色凝重,眼皮无力地耷拉着。
“秦掌柜稍等一等吧,”沈持顿了顿说道:“或者实在想做粮食生意的,先屯一些。”
“先屯一些。”听到他这话,秦掌柜眼睛倏然亮起来:“多谢沈大人指点,小的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听出来了:鸭池城粮食短缺,是沈持有意而为之,往后会一日比一日短缺,等他们开始饿肚子的时候,再到那边去做稻米生意,翻十倍二十倍的价格也有人买……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替嫁高门后死  月光予她温柔  白昼妄念by云  再嫁花娉婷b  我的学长是吸  西方女巫,但  甜妹在哨向世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