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by三六九龄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6

她在昆明府一惯是横着走的,年纪小,想的又少,说干就干:“我想把她买走,你开价吧。”
左氏土司境内有金矿,工部在那边开矿,给了他们彝族左氏土司不少好处,因而左当归出手非常的阔绰。
她不差钱。
李家的管家说道:“嫣容姑娘不在府里,跟着夫人回贾家去了。”
段怀慧是李府老夫人买回来的,带在身边使唤了几年,见她长开了之后清丽可人,又伶俐,便给了小儿子李即屋里,是打算过几年开了脸给他当通房生育,给李家开枝散叶的,不是一般的婢女。
左当归立在那里不走:“都这会儿了,想着贾夫人也该回来了,我就在这儿等她吧。”
她天真地想着:等贾氏带着段怀慧回来,她甩下几张银票,直接把人带走就是。
李府的管家没法子,家里还招待着几位姑爷呢,只好由着她在门外虎视眈眈地盯着。
不一会儿,贾氏和丈夫李即从娘家回来,和左当归迎面对上。她说她要用银子赎走段怀慧,贾氏听了心中十分愿意,眼瞧着身边的小婢子一天天长开,跟出水芙蓉似的,心中妒火熊熊,难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天天变着法子磋磨,巴不得赶紧拿了钱让她走人,但是丈夫不发话,她也不敢自作主张,还得充贤惠,悄声跟李即说道:“相公要是实在舍不得她,妾就跟左土司说,妾用习惯了,亲如姐妹,怎么能说放人就放人呢……”
李即本就打的是这个算盘,顺坡下驴道:“那就有劳夫人了。”李家又不缺这点儿银子。
贾氏遂跟左当归说道:“嫣容跟着我多年,亲如姊妹,我离了她实在不行,还请左土司高抬贵手,放过妾吧。”
“府里有的是婢女,除了嫣容,你随便挑,妾孝敬左土司一个怎样?”
左当归:“嫣……呸,怀慧是我堂姐,我要别人做什么?”
“她是拐子拐出来的,是良家女子,今日我好好跟你说,拿钱买她出来,若你不愿意,只有打官司了。”
她不过吓唬吓唬贾氏。
来李府要人之前她请教过京兆少尹林瑄,要是李家不放人,就算左当归打官司,京兆府也没办法把段怀慧判给她。
人牙子买人,只看人,并不问是不是拐来的,而李家光明正大从他们手里买人,过了契约,再怎么也追溯不到李府。
他们最多能寻个错处把人牙子抓起来打一顿,至于拐子,早没踪影了。
只是她哪里能吓唬到贾氏,她阴阳怪调地说道:“左土司何必因为一个婢女翻脸,妾以为,就算闹到沈相爷跟前,我们李家也是无辜的,你说是吧?”
好说歹说,就是不放人。
左当归气得撸起袖子扇了贾氏一巴掌。
一动手,事情便闹大了。李府的家丁尽数出动,要打左当归。左当归的手下也不示弱,冲上去就跟他们混战在一处。今日带着曹参在城内巡逻的林瑄听着风声飞快过来,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劝住双方,又磨破嘴皮子才把左当归送回进奏院。
进奏院中。
史玉展方才没有出面,这会儿一筹莫展地安抚左当归:“姐夫定能想法子把人要出来的,咱们等着就是了。”
“京城这地方,盘根错节,比不得左氏土司,”他循循善诱:“人情世故,你得给他一些时间。”
左当归红了眼:“我好想家。”
史玉展说道:“等赎出你堂姐,咱们就走。”
左当归想抓他的袖子擦眼泪,他忙不迭躲开:“当归,京城礼多,男女授受不亲,你……我怕坏了你的名声。”
将来别人指指点点的。
“我再也不要来了。”左当归赌气地说道。
史玉展:“就算不为我来,你还是左氏的土司,万一哪天圣山召你进京,你能不来吗?”
可以浑不吝,可以纨绔,只不能失了礼数,礼数不周全,那要被人笑话死的。
这边,林瑄去找沈持:“你说这事怎么办?按照我朝的律例,李家确实无过。”左当归这般去要人是无理取闹。
“李家扬言就算你去了也得守住我大昭朝的律例,没有放人一说。”那意思就是不会给沈持面子了。
沈持:“……”他也没打算出面。
“你打发个人去跟左土司说一声,”他说道:“让她再等等,下个月吧。”
林瑄:“……下个月?”
沈持:“嗯,这事儿急不得。”
林瑄:“……行吧。”又到进奏院当说客去了。
几天的春假转瞬即逝,到了正月初七,各衙门开印——文武百官开始上值上朝这日,沈持抽空去了吏部,问文选司要了冯遂历年的考核档案,正如程己所说,回回是“上佳”,已积攒二十多个春秋。
沈持心里略有些底儿。
又过了几日,各地赶考的学子开始陆续进京后,沈持去了一趟甘肃会馆,他运气不错,正巧碰到一名早早赶到的会宁县举子,王立清,才抵京,板凳还没坐热呢。
沈持:“打搅了王举人,在下沈持,想跟你打听打听会宁县令冯遂冯大人,方便吗?”
他早已名满四海,王立清躬身行了个大礼:“沈相爷请问,在下定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冯大人在会宁为官二十几载,”沈持开门见山:“治下百姓过得怎样?”
“说起冯大人,”王立清不假思索便打开了话匣子:“他在会宁当县太爷的这些年,重视农耕,兴办学堂,如今是仓廪实,文风昌盛,举子辈出啊。”
粗略估算,今年大比,大约会有二十多名会宁县的举子进京赶考,这对于一个西北边陲小县来说,是不得了的事了。
沈持:“多谢告知。”又说了几句别的,他从甘肃会馆告辞出来,转头去了獬豸书肆,潘掌柜见着他眯眼笑起来:“哟,沈相爷,稀客呀。”
沈持:“不知你这里有没有书收录过二十四年前榜眼冯遂的文章,要是有的话,拿来我瞧瞧。”
“谁?”潘掌柜对冯遂这个名字十分陌生:“冯遂?”
沈持:“嗯,冯遂。”
潘掌柜想了又想:“实在记不得了,只能碰运气给相爷找找看。”说完翻箱倒柜找了起来。
好在沈持运气不差,等了一盏茶的工夫,潘掌柜给他翻出一本旧书来:“这本里头收集了二十多年前春闱一甲的文章,相爷找找,看有没有这位冯大人的。”
一股发霉的虫蛀的气息扑来,钻进鼻子,沈持拿到窗边,打开窗户让风吹了吹才翻开,竟一眼就看到了冯遂当年会试、殿试所作的两篇文章。
这两篇文章通篇来看议论透辟,笔锋犀利,但修辞不多,透着一股紧凑和狠劲,看完后劲很大。
沈持下了决心:向皇帝举荐冯遂。
举荐他出任大理寺少卿,这个职位已空缺多年。
从獬豸书肆出来,回到家中,他关在书房写一封举荐信,字斟句酌后,定稿,打算明日早朝提出来。
次日在早朝上,当他提出并呈上举荐信之后,群臣一片哗然。
冯遂,是哪个?
御史大夫管聃冷声提出质疑:“陛下,臣听说年前那个拉皮条的程己去过沈相家中,莫不是为冯遂牵线要官的?”
皇帝瞟一眼沈持:“有这事吗?”
沈持回道:“管大人所言属实。”
“不过,”他看了一眼管聃:“臣未收受程己一文钱,臣之所以举荐冯遂,是惜才怜才,并无半分私心。”
音落,那个病怏怏的户部右侍郎董寻帮腔说道:“臣可为沈相作证,程己带的东西,一面汉代铜镜、一台歙砚,一幅怀素真迹,皆又原封不动带了回去。”
皇帝听到此处眼眸一动:“怀素的真迹?”
董寻:“是,是他传世的《自叙帖》。”
皇帝来了兴致:“丁吉,叫人去程己家将怀素的真迹借来,朕想一观。”他心想:宫里头也珍藏了一份怀素的《自叙贴》,那是很多年前帝师王渊从一名古画商人手中买来增给他的,要是民间也有一份,那么,哪份是真的呢?
丁吉忙遣两名太监去了。
一炷香不到的工夫,将怀素的真迹取来了。
就在朝堂上展开一看,皇帝傻眼了:这……竟与宫中珍藏的一模一样。他命人去将另一幅拿来,摊开之后,两幅字的字迹一模一样,群臣之中擅书法的不少,但都分不出那份是真哪份是假……
皇帝笑道:“速召冯遂进京出任大理寺少卿。”又说:“把这两幅字收起来,等他来了,朕让他分辨分辨。”
御史大夫管聃又进言:“陛下,这……是不是过于儿戏了?”
皇帝看都没看他一眼,直接对吏部尚书穆一勉说道:“拟旨吧。”冯遂的事就这么定了。
沈持:“……”该说不说,这有点戏剧了啊。
十来天之后,冯遂携带家眷抵京到大理寺上任。
安顿好之后,他来拜见沈持。起初收到吏部的调令,得知让他出任大理寺少卿,冯遂一开始的反应是呆若木鸡,接下来欣喜若狂,此刻他伫立在沈家门外,凝望着胡同里来往的行人,神情不免微微紧绷。
得知他来,沈持亲自迎出来。
冯遂今年四十六岁,面相看上去有些苍老,只有眼神锐利如鹰,残存几分当年榜眼的风采,他见了沈持说道:“下官冯遂,拜见沈相爷。”他先是惊讶沈持的年少,又见他轩然霞举,心中暗想:那些事情,开矿,征服大理段氏,招安李虎……竟是他办的。
更叫人臣服了。
沈持请他到家中的书房叙话,宾主落座后他笑着说道:“你先前托程己来走本相的门路,就不怕那些东西打水漂吗?”
冯遂挺直身板,音调略带悲凉:“已是下官的全部家当了,下官想赌一赌。”
当年曹汝平为左相的时候他不敢,他是看中了沈持这个人,才敢赌的。
“昆明府同知唐注就是相爷拔擢上来的……”
沈持:“多谢你看得起我。”
“不过,”他继续说道:“你既知本相是如何晋升上来的,当知道,走本想的门路,要的不是金也不是银子,要的是政绩,要办事。”
冯遂:“下官知晓,沈相爷需要一个会办事的人。”
沈持:“那本相问你,这次召你进京升官,所为何事?”
“下官来京城打听了一番,”冯遂说道:“是略买略卖人的事。”
沈持微惊:“冯大人是如何得知的?”
冯遂:“听闻大年初二,西南的左氏土司到鸿胪寺卿李大人府上想要赎个婢女出来,李家不放人,好一通闹腾呢。”
沈持点头:“嗯,有这么回事。”
擅于收集信息,是能办成事的前提。
沈持又问:“会宁县,是否也有拐子猖獗的问题?”
冯遂:“在下官的地界,没有拐子。”拐子都不去。
沈持惊讶:“为何?”
京兆府这么多衙役日夜巡逻,上官家还丢过女儿呢。
冯遂说道:“笨法子,会宁县二十多年来半年查一次户籍,所有人口必须报官府知晓,谁家人口走失,谁家添了奴仆,都要在官府记录在册。”
“且下官在会宁县时施行严刑峻法,一旦拐子在下官的地盘上抓获就是个死。”
这样一来,拐子不敢在他的地盘上拐人,大户人家也不敢随意买卖人口,是以县中十分清净。
沈持:果真是治理的一把好手。
“吏部对冯大人的考核中,”沈持又问:“年年都是优,却为何不升迁?”难道吏部官员都眼瞎看不见吗。
冯遂说道:“只因无人愿意去当地做这个县令。”
沈持:怪不得。
就这样,他像是被人遗忘了一般,在会宁县当了二十多年的县令。
沈持唏嘘道:“我朝的七品县令俸禄微薄,冯大人手中却积攒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收藏,这个怎么说?”
且还有怀素的真迹,少说也值个上千两银子。
冯遂答道:“笔耕砚田,临池不辍。①下官靠卖字卖画给人写碑文,攒下了一点儿家业,让沈相爷见笑了。”
“这是本事,本相十分佩服,”沈持说道:“何来见笑,冯大人过谦了。”
冯遂:“沈相爷,方才下官来的时候,宫中的太监宣下官明日旁晚进宫面圣,却不知是何事啊?”
他忐忑得不行。
沈持边沉思边道:“一来嘛,陛下想要见见冯大人,二来,宫中珍藏一幅怀素的真迹《自叙帖》,冯大人手上也有一幅,群臣分辨不出真伪,陛下想请冯大人去辨别辨别哪张是真,哪张又是临摹之作。”
“沈相,”冯遂的眼神忽然飘忽:“这……实话跟你说了吧,程己手里的那幅,原本打算赠给相爷的是真迹,而宫里头的那张,多半是假的……且出自下官之手。”
他二十多年前临摹过一幅,以三百两的银子卖了出去,谁知道层层转手后到了天子手里,这……这叫他该如何说才好呢。
沈持:“……”猛一下,他也属实不知该怎么办了。
要怪只能怪这哥们儿书法练得太出神入化了吧。不过想来皇帝没那么小心眼,并不会因此事将罪于冯遂。
“事已至此,”他说道:“本相以为,冯大人还是对陛下如实说了吧。”
冯遂缓缓说道:“是。”

第223章
正月十九的黄昏时分, 冯遂换上崭新的大理寺少卿的四品官袍,揣着一肚子治国平天下的话,容光焕发地进宫面圣。当他来到皇宫的东华门外, 抬眼看见壮美矜贵的殿堂楼阁,他恍惚想起二十四年前高中榜眼的那日, 也是这样的时节,传胪大殿后, 他意气风发地跨出这道门,心中憧憬着平步青云, 带金佩紫……谁知后来时运不济, 年复一年被困在会宁县县衙的县令位子上, 多年来无人问津……
想起往事,他一时又有些眼眶湿润, 恍惚中好似做了一场大梦。
递进名帖后, 一个瘦小如猴的太监出来把他领进去:“冯大人请。”
冯遂跟着他穿着曲廊,来到上书房。太监通报之后, 里头传来一声“宣”, 他理了理衣袖趋步入内:“臣冯遂叩见陛下。”
他是皇帝登基之后的头一届新科进士, 萧敏对他模模糊糊还有些印象,声调温和:“平身,赐坐。”
起身后又发现左右丞相沈、曹二人皆在,看样子是来陪着皇帝见他的, 又忙和他们见了礼。
御案上摆着两幅怀素的《自叙贴》, 皇帝的视线在它们与冯遂身上来换切换。高背椅子放到了离皇帝的御案很近的地方, 冯遂有些犹豫,这要是换成脾气不好的君王,得知手里拿的是仿品, 不得治他个欺君之罪啊,他看了看沈持,那人给他一个“放心吧”的眼神,才毕恭毕敬地坐过来:“陛下,臣……臣罪该万死。”
皇帝却说道:“冯爱卿的书艺出神入化,竟骗过了朕的老师王大儒,着实叫朕吃惊,”说着他呵呵笑起来:“恕你无罪。”
冯遂微觉窘迫:“雕虫小技,臣惭愧。”
“冯爱卿学的是谁?”皇帝问他:“怀素?”
“臣最初学柳公权,”冯遂说道:“后来临过历朝各大家的帖子。”
书法是他的一大嗜好。
“这么说,”皇帝问他:“冯爱卿也会魏碑体了?”
与当今士子写的秀润华美,正雅圆融的馆阁题不同,魏碑体点画方折峻利,有种雄奇之美。他格外偏爱。
冯遂没想到此次面圣上来就问他书法,怔了瞬息:“魏碑体么……臣略有几分心得。”
皇帝命人取来笔墨纸砚:“冯爱卿写一幅魏碑体来,让朕与沈、曹两位丞相欣赏一二。”
冯遂:“……臣献丑了。”
他提起笔,垂笔作悬针,横画侧锋斜入,落笔沉稳刚毅,写成之后,笔下的魏碑体如同刀劈剑削,一点儿都不像出于柔软的狼毫笔,叫人眼睛都看直了。
沈持与曹慈赞不绝口。
皇帝也十分高兴,说道:“冯爱卿自己的字体一如其人,风骨铮铮。”
他的魏碑体苍凉但也不乏明丽的情调,风格独特。
冯遂再次叩谢:“多谢陛下称赞。”
“大理寺颇闲,冯爱卿,”皇帝说道:“你以后进宫来教皇子们习书法吧。”
又下旨让他任翰林院侍书一职。
冯遂如深埋于泥中的一块璞玉,终于受到皇帝的赏识,结束了做冷板凳的孤寂日子,他险些喜极而泣:“臣谢陛下隆恩。”
皇帝又例行公事般殷切嘱咐了几句后命他们退下:“沈相、曹相、冯爱卿,不早了,你们回去吧。”
三人一起施礼告退。
冯遂正式在大理寺上值后,左当归递了一份诉状过去,将李府告了官,请求将段怀慧赎还。
当然,这条路子肯定是沈持授意的。
然而,冯遂并没有受理她的案子,而是让人把左当归轰了出去。
“这个姓冯的狗官一丁点儿人情味都没有……”左当归在大理寺门口气得跺着脚骂他,骂得很难听。
冯遂任凭她骂,躲在里头一声不吭。
左当归拿他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好又去找沈持,带着哭腔道:“我和玉展二月初就要离京回西南了,赎不出我堂姐该怎么办呢?”
沈持:“再等等。”
左当归抹干眼泪:“哼,到月底李府再不放人,我就带着人冲进他家去抢。”
沈持:“……”这话,他得生法子传到冯遂的耳朵里。
“阿池,”史玉皎见沈持对左当归的事袖手旁观,问他:“冯遂当真可靠吗?”
“当然可靠,”沈持说道:“他还有抱负,他憋着一股劲呢。”
就算冯遂不靠谱,不还有董寻呢么。一个状元外加一个榜眼,想干什么事干不成呢。
史玉皎:“你还是管管吧。”她担忧事情闹大了不好收场。
“我不管他们,”沈持轻揽着她的腰:“我只守着你。”
守着他们的孩儿。
沈持煽情地想。
史玉皎被他这话给矫情到了,嫌弃地皱了皱鼻子:“我只想赶紧出了正月到宫里去教两位皇子习武,在家真闷。”
天子家讲究,皇子们正月里不能碰刀枪剑戟,是以她一直歇在家中,整个人都蔫蔫的。
沈持:“……”她本想说要她辞了这份差事,听她这么说,知她不愿意在家中呆着,于是说道:“没几天了,要不,我散值后陪你去郊外跑马?”
史玉皎:“算了。”他那叫跑马吗?慢得跟老龟爬行似的,骑马还差不多。不过瘾。
不过她可以跟史家几个还未出阁的堂妹一块儿去。
到了正月二十九,京城出了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鸿胪寺卿李颂的长房大孙子,李熹,因“禁马众中”,也就是在街肆上骑马时跑太快了,飙车,被大理寺少卿冯遂亲自带着衙役们给抓了,投在大牢中关押着。
当是时,目击的行人众多,你不能说大理寺枉法,胡乱判他罪名。
“哎呦,我听说啊,这个冯大人先前在会宁县当县令的时候,那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落在他手里的,多半没命出来。”
“说不定又是个酷吏啊……”
京中议论纷纷。
话头很快传到鸿胪寺卿李府。
李颂深深地皱着眉头:“冯遂才入大理寺,怎么单单找李家的麻烦呢?”
昭朝的律例是有规定不能“禁马众中”,可不论是大理寺还是京兆府,只要未伤及人,从未有过拿此做文章抓人定罪的,这明摆着是要找李家的麻烦。
冯遂不过刚从会宁县偏远的地方调进京城,一个乡巴佬,地皮还没踩热呢就敢下手抓人,哼,没眼色。
不过长子嫡孙,得捞。
李即也坐不住了,听说大侄子身陷囹圄,也是四处奔走。父子二人一打听,这才发现新上任的大理寺少卿是沈持一力举荐的,他们绕不过他啊。
先前说沈持去了都没用的话,早了。口气大了。
贾氏及时吹上枕头风:“相公,瞒不住了,爹生气了,要不……咱们把嫣容送走,再寻个绝色女子就是了。”
李既六神无主,只好烦躁地说道:“算了,那就打发出去吧。”
唉,好不容易看上个丫头,煮熟的鸭子到嘴边,飞了。
心不甘情不愿地甩甩袖子:“把嫣容那丫头给她送去。”先把大侄子捞出来再说。
贾氏心花怒放,面上却不敢露出半分:“夫君要是实在舍不得她,今儿就让他服侍夫君吧。”
让他得到了就没那么念想了。
李既摆摆手:“算了,她既然要出这个门,我就不做那样下作的事了。”
何况那婢女年纪还小。
贾氏这才算正经松了口气,她赶紧去把段怀慧找来,语调从所未有的和蔼:“我跟你两身新衣裳,走吧,虽说出了李家大门,以后还要记得我对你的好啊。”
段怀慧早被打的唯唯诺诺:“谢夫人。”拜谢了她,这才跟着管家去进奏院找左当归。
“左土司——”李家的管家在进奏院门外扯着嗓子吆喝:“你要的人,我们给你送来了。”
段怀慧从马车上下来,立即跑进来:“阿湘……”哽咽着哭起来:“谢谢你阿湘。”
史玉展跟段怀慧打过照面:“你们先说着话,我明儿再来。”
他一出门就碰到了冯遂,从会宁县令一跃升为大理寺少卿,又跟个二愣子似的一上任就很虎地抓了李府的大孙子,近来在京城可谓是风头正盛。
左当归:“冯大人来了?”
冯遂:“本官是来问问段女郎,还记得当初拐你出来的拐子吗?”
沈持年前曾给黔州知府俞驯写信,询问西南人口买卖是否猖獗之事,不久前得到回复,说当地“略贩人口之风甚炽①”,他也十分头疼。转呈给皇帝后,批曰:当尽法处之,务令此风尽息。
命打拐。
段怀慧想了想说道:“我记得。”便一边回忆一边仔仔细细地跟冯遂说了当年的许多事情。
“你是拐子跟当地官府有勾结?”冯遂问。
段怀慧:“是的,当时段氏败落,族中很多姊妹被人盯上,按说以我们的身份,流棍没本事拐走,出了昆明府后,有人一路官船运输,将我带到京城来的。”
冯遂:“多谢段女郎,本官知晓了。”
那帮拐子跟京城人氏勾结,闹不好还是权贵之家。“和你一起来的,你还知道有谁吗?”
段怀慧说道:“有个四岁的小女郎,是白氏的,耳朵后有一颗红痣,如今在观月楼当花魁。”
冯遂:“观月楼的花魁?夏灵?”
“是她。”段怀慧说道:“比我小了一岁,算起来,我同她还是姨娘姊妹。”
冯遂倒吸一口凉气:“这么说,当年朝廷收服大理段氏之后,皇族和贵族年幼的女郎就被人盯上了?”
“我想是这样的,”段怀慧说道:“这里面我是最大的,记得许多事情,夏灵大约不会记得她是白氏的人了。”
一起上京的时候夏灵才四岁,还发了高烧,醒来后连她都不认得了。
冯遂听后皱起了眉头,沟壑深深,显得一脸沧桑。
一时想不出从哪里下手。
从进奏院离开后,他去了观月楼,见到了花魁夏灵,正如段怀慧说的那般,她对自己的身世一点儿都不记得了。
不过她已经攒够了给自己赎身的银子,说是再过一年半载的就要离开观月楼了。
冯遂从她身上得不到有用的线索,微皱着眉头离开。
左当归赎出段怀慧后,恰好史玉展的省亲假也休完了,二人一道离京,返回西南去了。
临走之前,左当归去给史家老夫人磕了个头:“这段时间多谢老夫人的照顾,等回去了,我会投桃报李,照看好玉展哥哥的。”
这阵子史老夫人算是看明白了,他二人拆不散的,也知道史玉展此后多半留在西南了,心中虽痛却也通情达理:“你二人此去路上小心些,得空,多来看看我这个老婆子。”
这是松口了。
左当归应了她,噙着泪又乖乖磕了个头。临行之前她跟沈持道别,小声说道:“等史将军生了,记得给我送信告诉一声啊,姐夫。”
听到这句话,沈持有点不舍,哑声道:“嗯。路上当心。”
她又拉着史玉皎,口气很稳重地说道:“你舞刀弄枪的时候千万小心些。”
史玉皎抚了抚她的鬓发:“嗯,我知道轻重。”
左当归骑到大象身上,看了一眼翻身上马的史玉展,说道:“我们走啦,后会有期。”
沈持夫妇俩一直把他们送出城门,看着两个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于视线才折回去。
左、史俩人离京后,京城进入湖水清,春鸟鸣的二月天。
史玉皎总算能进宫给皇子们当师傅了,登时精神焕发,生机勃□□来,一气叫人来做了五六套窄袖合身的短衫,穿上去英武利索,馋得沈持都想去做一套来穿:“你那件鼠背灰的不错,哪里做的?明儿我也去裁一身。”

第224章
史玉皎笑道:“你穿鼠背灰的?”这件是薄皮袄子面料做的, 只有劲瘦的女子穿身上勒出腰身才好看,但凡稍微胖一点儿,上身后都像披了张鼠皮。
“就不怕谁看你不顺眼, 画幅画来嘲讽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你知道, 文人之中有一些刻薄之人专门以讽刺别人为乐。
说完,她把那件鼠背灰的短衫套在身上, 低头弯腰转了一圈问他:“像不像只大灰耗子?”
沈持笑得声音很大:“你别说,猛一看还真像——耗子成精变成了标致的女郎。”
“你穿更像, ”史玉皎哼了声, 脱下就往沈持身上套, 他不敢反抗,生怕磕着碰着她, 等歪歪扭扭挎上, 看着他滑稽的模样,她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出来了:“我觉得真可以给你裁一身哟……”
沈持脱下来重新披到她身上:“也就夫人驾驭得住这料子这色儿, 我就不献丑了。”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替嫁高门后死  月光予她温柔  白昼妄念by云  再嫁花娉婷b  我的学长是吸  西方女巫,但  甜妹在哨向世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