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by决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7
她觉得自己婚后,很难过得好。
因为这个原因,她曾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来,清点了一遍——她跟钱家订婚,钱家花了不少钱,若她想要退婚,这钱肯定要还给钱家,但她的家人,应该不愿意还。
她的资产,足够赔偿钱家,但洪玥考虑过后,还是没有这么做。
她真要这么干,她爹娘会被气坏,就连最疼爱她的爷爷,也肯定会大怒,不再认她。
她弟弟应该不会在意,但洪旭还只是个孩子,又能做什么?
最重要的是,是钱少爷不喜欢她,怎么最后后果全部由她来承担?
就在这时,《重生》开始连载。
这个故事,读者不少,反正那些喜欢看云景写的小说的人,都在看这个故事。
但这部小说并未引起轰动,毕竟比起之前那几个故事,《重生》显得有些普通。
可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让洪玥想通了。
“桑姐姐,宋文娘成了亲也能离婚,看到这个故事,我突然就不怕了。我已经决定,婚后就如现在这般,继续画画,若是钱少爷不愿意,我便闹一场,最糟糕的后果,也不过就是我赔偿他损失,离婚离开,不过我觉得,应该不会走到这一步。”
说完,洪玥笑了笑。
她跟钱大少的婚事定下后,见过钱大少,也听了许多跟钱大少有关的传闻。
钱大少为人有些市侩,喜欢赚钱,但为人其实不错,很讲信义。
若是钱大少品行不好,她爷爷也不会同意这门婚事。
婚后,钱大少对她画画一事,肯定会有意见,说不定会不让她画。
可要是她坚持,钱大少又能怎么样?难道还能拿刀架在她脖子上,逼着她停笔不成?
在她坚持要画的情况下,除非钱大少砍断她的胳膊,不然她总归是能画的。
钱大少并不是穷凶极恶的人,他干不出砍断别人胳膊这样的事情,钱家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
洪玥说:“桑姐姐,我看了这本书,就意识到,女子纵然成了亲,只要自己愿意,也是可以继续走自己的路的。”
她对钱大少其实并不讨厌,相比之下,可能钱大少更不喜欢她。
既然钱大少自己不去反对这门婚事,那就跟她成亲吧,她婚后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钱大少也得接受!
桑景云看着洪玥,这下是真的不担心洪玥了。
现在的洪玥意志坚定,桑景云相信她不管面对什么情况,都能把日子过好。
这个时代,女性先天处于弱势,很多女人因为自身所受教育的缘故,也不敢去反抗,习惯了顺从。
那样就会委屈自己,会过得不好。
但如果一个女人想通了,她还有钱,那么除非她遇到了对她进行□□伤害的恶棍,不然总能过好。
洪玥说:“桑姐姐,都说女人嫁人是第二次投胎,但现在我知道了,这不是,就算投错了胎,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生活。”
洪玥说到这里,眼睛都亮了。
桑景云也说:“确实!你婚后强硬些,能比婚前更自由,到时候想出门就出门,想逛街就逛街。”
此时上海县城,女子出门其实很常见,被管得最严的,往往是快到结婚年龄,但没有结婚的少女。
已婚妇人出门逛街,没人会说什么,钱家是做生意的人家,规矩更是不像某些旧文人家庭那么多。
如今的钱夫人,就很喜欢打麻雀,也就是麻将。
按照阿兰的说法,钱夫人有时一打一整天,钱老爷说她没用,渐渐地就不说了。
毕竟喜欢打麻将的,也不只钱夫人一个。
桑景云放下心来,又跟洪玥说了一些话才离开。
等桑景云走了,洪母立刻找到女儿:“桑姑娘跟你说了什么?阿玥,你可别学她,你看她写的书,都是什么东西,她竟然撺掇人离婚……”
洪玥听着母亲的话,突然有些期待钱大少跟她闹脾气了。
到时她就离婚,也不知道那时候,她娘会是个什么表情。
桑景云从洪家离开后, 就前往孤儿院。
她到达时,金福云正在给孤儿院的孩子上课,教他们念课文, 吕丽娘则在一旁拿着数学课本学习。
看到这一幕,桑景云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感动。
金福云虽然反抗了屠卫巷, 但之前,她的胆子一直很小, 她跟吕丽娘两人遇到事情,总是吕丽娘出面应对。
桑景云几次与她们见面, 若她不主动跟金福云说话, 金福云是不会主动跟她说话的。
来到孤儿院之后, 金福云也说自己什么都不会,以至于最后只做了最简单的保育员工作, 和一些农村妇人一起照顾年幼的孩子。
吕丽娘则不同, 她主动帮姚同丰做一些记账的工作,后来还跟着牡丹拍电影, 要活跃许多。
没想到一段时间没见, 金福云竟然做起了教导孩子们读书的工作, 着实让人惊喜。
桑景云没有打扰金福云上课,只与看到自己的吕丽娘交谈起来。
吕丽娘说道:“云景先生,福云是看了你新写的小说,才鼓起勇气去当老师的, 她觉得宋文娘跟她很像。”
宋文娘上辈子并没有反抗侯秀杰, 她是重生后才觉醒的。
金福云没有重生, 但她如今的年纪,跟宋文娘重生后的年纪差不多。
宋文娘离开了侯秀杰,而她早已离开屠卫巷。
她可以像宋文娘一样, 过自己的人生。
书里的宋文娘,靠着自己学了很多知识,当了老师,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桑景云闻言很高兴:“这样挺好。”
吕丽娘道:“是啊,这样很好。”
金福云的学识,不足以让她在外面的学校教书,但在孤儿院教导孩子是不成问题的。
更何况这段时间,她一直在学习。
正聊着,姚同丰走了过来。
桑景云笑着姚同丰打招呼,又跟姚同丰聊了聊。
聊着聊着,姚同丰突然开口:“桑小姐,过段时间,我应该会离开孤儿院,我打算培养一下金福云和吕丽娘,你觉得,孤儿院将来交给她们可以吗?”
姚同丰是谭峥泓从南城书局挖来的,他对孤儿院的工作很满意,但他不打算一直在孤儿院待着。
他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他要做的事情,可能会连累身边人,既然如此,还是离开孤儿院比较好。
不过现在不着急,他会先把吕丽娘和金福云培养出来。
“这自然是可以的。” 桑景云说道。
在桑景云看来,吕丽娘和金福云比姚同丰更适合管理孤儿院。
姚同丰是个很好的人,他对孤儿院的孩子很负责,中饱私囊的事情更是不存在,但他毕竟是个生活在民国的男人。
他会用心教导孩子们读书,但他与孩子们很少有情感交流。
这时候的男人连自己的孩子都很少抱,更别说拥抱别的孩子了,桑景云就从未见过洪永祥抱孤儿院的孩子。
但吕丽娘和金福云会抱孩子们。
尤其是金福云,她对孤儿院孩子的爱,都快从她的脸上、眼睛里还有行为上溢出来了!
姚同丰道:“金福云和吕丽娘都识字,我教导她们一段时间之后,她们肯定能胜任管理孤儿院,以及教导孤儿院孩子读书认字的工作。”
孤儿院只会教孩子们小学知识,那点知识,金福云和吕丽娘是能够学会的。
至于中学,孩子们可以自己去考,若是考上,谭家会资助他们。
桑景云和姚同丰聊过之后,又跟金福云聊了聊,给金福云加油鼓气:“《重生》这本书,其实是我看到了你做的种种之后,才想到要写的!你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当初你处境很糟糕,但依然愿意帮助吕丽娘,你跟宋文娘一样勇敢,不,你更加勇敢。”
桑景云构思《重生》这本书的时候,其实并未想到金福云。
但现在回头想想,她发现金福云和宋文娘有许多相似之处。
于是,她干脆就用宋文娘来给金福云鼓劲。
果然,金福云在听了她的话之后,脸上露出坚毅之色,声音也比往常大了许多:“云景先生,我一定会努力!”
“我相信你。” 桑景云笑道。
金福云想到《重生》这本书里,宋文娘是那么果断,那么勇敢,在离婚后,主动去找工作。
她也要那样!
她要像宋文娘一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孤儿院之行,对桑景云来说非常值得。
等她回到租界,便热情满满地继续开始写《重生》。
想到洪玥的事情,桑景云又在书里增添了一些内容,诸如女子年纪太小怀孕,孩子身体会比较弱,女子也容易难产之类。
跟洪玥聊天时,她想过直接跟洪玥说这些,但当时的气氛不太适合说这些,而且,洪玥其实是知道的。
类似的内容,她在《真假千金》和《穿成包身工》里都写过。
在《穿成包身工》这本书里,她更是写到,未来女子要年满二十岁才能结婚,因为太早结婚生育,心理上不够成熟,对身体也不好。
桑景云会将很多自己觉得是常识的东西写在书里,可惜有时候,别人专门会攻击她写的这些。
比如她说女子晚点结婚好这件事,就曾有人写文章辩驳,说什么南北朝时,女子十四岁还不嫁人父母都要被抓,又说晋代女子十七岁还不嫁人会被强制婚配,觉得女子到十四五岁就应该嫁人。
桑景云才不管他们。
这些人越是不让她写,她越是要写。
桑景云专心写《重生》,写了七八天,就得知《全球瘟疫》这本书开始出售了。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定价很贵,所以在上海,销量并不高。
上海地区,很多人已经在《新小说报》上看过这个故事,他们舍不得再花两个银元买书。
不过其他地方的书商进了很多书,所以这本书的整体销量依旧很好。
书贵,桑景云拿到的稿费分成也就比较多,所以从赚钱的角度来讲,桑景云靠这本书赚到的钱,比她之前的书都要多。
《穿成包身工》的销量不高,《全球瘟疫》这本书的销量却非常高。
没别的原因,实在是这本书太便宜了。
这本书只卖两角!
此时,鲜少有故事书卖这么便宜。
再加上《上海日报》的销量远不如《新小说报》,很多人并未看过《全球瘟疫》,也就有很多人购买此书。
这其实是正常情况,偏偏有看桑景云不顺眼的人,用 “云景新书销量低迷,远不如《全球瘟疫》” 这样的话来踩桑景云。
桑景云得知此事并不难受,毕竟《全球瘟疫》也是她写的。
倒是她身边的一些人,很不高兴。
最生气的当属黄培成。
《新小说报》编辑部,黄培成把高汉林骂了个狗血淋头,觉得高汉林一定是故意的,故意在《穿成包身工》热卖之时,出售《全球瘟疫》这本书。
“我看他就是想踩着云景先生宣传他的书,太过分了!” 黄培成说道。
《新小说报》的编辑们只当没听见。
《全球瘟疫》这本书早就开始印刷了,其实比《穿成包身工》更早印刷好,高汉林真要是故意的,应该会在《穿成包身工》出售前,先售卖这本书。
到时,读者看到这书只要两毛,而后续出来的《穿成包身工》要两元,肯定更加不乐意购买《穿成包身工》。
还有就是,据他们所知,印刷这本书,高汉林没要稿费。
也就是说,这书卖得再多,高汉林也拿不到钱。
高汉林应该没有针对云景先生的想法。
不过他们主编看高汉林不顺眼,有事没事都要骂几句,骂就骂吧。
“《全球瘟疫》这本书有什么好看的?最后所有人全部死光,这样的书太悲观了,我觉得大家应该少看点!” 黄培成继续说道,说了许多《全球瘟疫》这本书的缺点。
编辑们无言以对。
主编,你对这本书很了解啊!
黄培成不高兴的时候,在上海,又有许多人被《全球瘟疫》这本书吓到。
然后就去看《穿成包身工》开心一下。
他们觉得,这两本书可以搭配着看。
而在上海以外,人们确实把两本书放在一起出售。
因为《全球瘟疫》这本书早就印好了,所以南城书局跟外地书商做生意时,《穿成包身工》和《全球瘟疫》两本书是一起出售的。
那些书商自然也把两本书一起送到书店。
现如今,云景的名气很大,在全国各地都有她的读者,她的书不愁卖,至于《全球瘟疫》这本书……
南城书局在将这本书批发给外地书商时,价格自然不是两角一本,会更低一些。
但此时运输成本很高,因此这书到了外地,不可能依旧卖两角一本。
高汉林为了避免有人高价出售这本书,特地让南城书局在书上印了售价,写明这书三角一本。
如此一来,书商能赚钱,而这书的价格依旧便宜。
便宜的书肯定好卖,所以这本书,书商进了很多,和《穿成包身工》一起卖给各地书店,那些书店见状,便也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出售。
1917年12月2日, 农历十月十八,星期天。
这个时节,北京已然十分寒冷, 人们纷纷翻出厚厚的棉袄穿上,以此抵御凛冽的寒风。
在大街上行走的人, 更是低着头,来去匆匆。
上个月, 北京局势一直不太平,到了这个月, 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政府方面有些混乱, 西南地区的局势更是糟糕, 各地还爆发了不少农民起义。
这让北京的一些人心情沉重。
在一所学校里,几位教授忍不住唉声叹气。
“出兵西南一事, 也不知道他们商量得怎么样了。”
“西南那边, 真的不能不管。”
“我都没心思管西南的事情了,只希望他们能足额发薪水, 再这么下去, 我家都要揭不开锅了。”
正聊着, 其中一人说道:“我打算去外面走走,你们要不要一起去?”
另一人回应:“我也去走走,吹吹冷风,清醒一下。”
最终, 众人一同往外走去。
到了外面, 他们便聊起别的话题:“上海那本名叫《梦游莫斯科》的书, 你们可有看?”
“你有书稿?我听说过,也看过一点摘抄,但没看过全书。”
“我没有书稿, 但我知道有个人手上有,我们可以去找他借来看看。”
“那我们去借书!”
几人朝着那个拥有《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人的住处走去,他们到达的时候,这人正要出门。
拥有《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人姓赵,得知几人来意,赵先生开口说道:“诸位,有许多人跟我借这本书,我便花钱请人帮我誊抄了几份,现在我正要去取那誊抄的稿件,诸位可以和我一起去取,到时借你们一份。”
赵先生有个好友住在上海,早些时候,那人就给他寄了一份刊登了《梦游莫斯科》的报纸。
他自己看过之后,深受启发,就又推荐给一些朋友看,有人非常喜欢,也有人不喜欢。
时间一长,他对这个故事便也不那么在意了。
不想就在这时,俄罗斯爆发了革命。
最近这大半个月,有很多人跟他借书看。
那些报纸被翻看太多次,上面的字迹都模糊不清了,他心知不能再这样下去,就花钱请人帮忙誊抄。
在北京,有一些人专门靠帮人抄书维持生计。
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孤本,这些孤本受众少,但又有一些人愿意重金求购。
印刷是不划算的,那些手上有书的人干脆就花钱请人誊抄,再将抄本出售。
赵先生请的抄书先生住在一个书局里,他带着几位教授前往那个书局,路上,还跟几位教授聊起这本书。
“这本书里写了许多政策,若能实施,利国利民。倘若俄国今后如书中这般发展起来,定会变得强大,我们需要警惕俄国。” 赵先生说道。
清末,他们国家跟俄国打过很多次仗,他有些担心俄国会在发展起来之后侵略他们。
几位教授也同样担心,同时询问书里的内容。
赵先生便一样样详细说明。
正说着,书局到了。
也就是这时,他们发现书局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云景先生新书出售,欲购从速。”
赵先生瞧见这招牌,喜出望外:“我最喜欢云景先生的书,今日可真是赶巧了!”
那几位教授中的一位,也极为高兴:“我等了许久,总算等到云景先生的新书了,也不知道这次为何隔了这么久!”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书局,然后就瞧见书架上摆放着云景先生的新书,这书一套竟然有六本!
“怪不得过了这么久,云景先生才出新书,原来这书篇幅有点长!”
“这书装订得真不错!”
“这书多少钱一套?”
书局里,负责卖书的人开口说道:“云景先生的新书一共有六本,装订又精良,所以卖两元三角一套。几位,今日书店还新进了另一本书,也是从上海来的,据说在上海卖得极好,只需三角一本。你们若是两本一起买,本店便给你们打个折,只需两元五角。”
赵先生已经大致翻看过《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听了卖书人的话,便将目光落在《全球瘟疫》这本书上。
“竟是这本书!我听说过!这两本书我都要了。” 赵先生说道。
他有个好友住在上海,两人时常通信。
赵先生最初看云景的书,就是因为好友极力推荐。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他的好友之前跟他提过,所以他早已知晓,而《全球瘟疫》这本书,他的好友同样跟他提过。
现在两本书一起出现在眼前,赵先生毫不犹豫,就准备购买。
“这书是写什么的?” 那个和赵先生一样喜欢看云景的书的教授询问赵先生。
赵先生开口介绍道:“《全球瘟疫》这本书,跟《梦游莫斯科》一样,是刊登在《上海日报》上的。这书写的是有个研究所研究瘟疫,想用瘟疫来消灭敌对国家,结果研究出了一种可怕的瘟疫,那瘟疫还传播开了。”
那教授对瘟疫题材兴趣不大,也就不是很想买,而这时,赵先生低声说道:“听说这书里,那个研究瘟疫的国家,指的是日本,而他们想要对付的国家,就是中国。”
教授听闻此言,吃了一惊,随即决定将两本书都买下看一看。
就在这个时候,传来喊 “教授” 的声音。
几位教授看过去,才发现原来是他们的学生来这里买书。
这些学生都是冲着云景的新书来的,但经过店主的推销,很多人都顺带买了《全球瘟疫》。
毕竟《全球瘟疫》这本书的价格十分便宜。
这时,已经拿到书的赵先生,带着几位教授穿过书局,来到书局后面。
这里有一个院子,四周都是房子,而那些房子里摆放着很多书,还有一些人坐在里面,正奋笔疾书地抄书。
赵先生走进其中一个房间,询问自己的书抄得怎么样了,一个正在抄书的中年人便告诉他:“先生,你的书已经抄完两本,剩下的一本还剩一点点,稍等。”
赵先生便等待起来,同时翻开了手上的《穿成包身工》。
他早就想看这本书了!按照他朋友的说法,这书写的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女子,穿越到民国,然后女扮男装干出一番事业。
据说,这本书里,还详细描写了未来世界。
赵先生想知道云景笔下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而他一翻开,就被这本书的开头吸引住。
和赵先生一起买书的那个教授,也同样被这书的开头吸引。
但也有几位教授没有买书。
这套书要两个银元,这钱不算少,他们或是舍不得,或是出门时没带这么多钱。
这几个人,就从那个买书的教授手上借书看。
有人翻开了《全球瘟疫》这本书,也有人翻开了《穿成包身工》后面几册。
虽然从中间开始看虽然没头没尾,但也能消磨时间。
其中一个翻开了《穿成包身工》最后一册书的人,发现这书有个番外,似乎可以独立阅读,更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曹可欣在未来的日子,过得也太好了!
他身为大学教授,家里也不能日日吃肉,这曹可欣却顿顿有肉吃!
未来,当真这般美好?
几人一言不发,站着看了半小时书,那个负责抄书的人开口说已经把书抄好的时候,他们甚至觉得这人抄得太快了。
“云景的小说当真好看。”
“我是从中间开始看的,竟也被吸引住了。”
“《全球瘟疫》这本书,写得着实不错,我想去买书了!”
几人跟赵先生借了一册抄好的《梦游莫斯科》以后,便回到学校,然后聚在一起看书。
这三本书都有人看,而且都让人看得爱不释手,以至于到了晚饭时间,他们竟然都不回家吃饭。
教授都如此,那些学生就更不用说了。
《穿成包身工》这样的爽文,一旦拿起,就想一口气看完,而《全球瘟疫》这本书,虽然恐怖,却也让人迫切地想要知道结局……
“云景先生的小说当真好看!”
“看她的书,想到未来那般美好,我便充满希望。”
“我真的很喜欢曹可欣,她身上有股子不屈的精神。”
“我真的觉得,所有人都应该看一看云景先生的小说,学会不认命!”
“云景先生还将底层百姓的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每次看到曹可欣拿她生活的未来和这个时代作比较,我便心中羞愧。”
“我要为云景先生笔下的那个未来而努力!”
“《全球瘟疫》这本书太吓人了!”
“我就不该买这本书看!”
“这本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里面写了许多医学知识,还能教人防范瘟疫。”
“你们说,会不会有人想要用瘟疫来对付我们的国家?”
这个夜晚,在北京有很多人彻夜未眠。
他们看小说,也思考自己的未来,以及国家的未来。
如今局势风雨飘摇,也不知道未来是不是真能如云景写的那样美好。
他们心中生出疑惑,又很快坚定起来。
一定可以的!
曹可欣不止一次说,他们国家的人民能创造奇迹!
第206章 正文完
北京的读者看到《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的时候, 其他地区的人,也读到了这本书。
一些人把这本书当作普通的故事书来看,但也有很多人, 从这本书里,看到了别样的深意。
在天津, 就有人聊起云景。
“虽然有许多人告诉我,说云景是一个女子, 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子,但我依然觉得难以置信。”一个留着长须的中年男子开口说道。
这男子对面的年轻人回应道:“不说先生, 便是我, 也觉得难以相信。”
那中年男子接着说:“她以前写的书暂且不提, 单说这本《穿成包身工》,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曹可欣身上那股不屈的精神, 身为女子却从不认为自己比男人弱的自信, 这一切,都让人动容。
若是这世上的人, 都如曹可欣一般, 那他们的国家, 何愁发展不起来?
中年男子觉得,男人看了这本书之后,应当反思,而女人看了这本书之后, 应该向曹可欣学习。
甚至于, 男人在反思之余, 也不妨向曹可欣学习一二!
这是这本书的核心精神,书里其实还有诸多值得人深思之处。
曹可欣的思想,她不经意的感叹, 以及她提及的未来……书中有太多让人眼前一亮的闪光点!
比如,曹可欣一直认为,一个国家若想强大起来,必须发展工业。
这话说得太对了!
只有发展工业,才能制造武器装备,唯有制造了武器装备,才能有强大的军队,才能抵御侵略者。
曹可欣还提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是靠打出来的。
这同样非常在理!
这百年来的屈辱告诉他们,军事实力实在太重要了!
“我看了这书,觉得云景受《梦游莫斯科》一书的影响颇深,不过也许就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那中年人又道,“又或者,她并非受了《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影响,而是历经大起大落,目睹底层百姓的生活,因而悟出什么。”
那年轻人说:“不管是什么原因,《梦游莫斯科》和《穿成包身工》所描绘的未来,都令人神往。”
两人一边交谈,一边看书,还在书上做了许多记号。
他们打算先简单浏览一遍,之后再深入研读。
那年轻人抽空,还将书里写到的炸鸡配方抄录下来,让宅子里的厨子去烹制:“先生,听说这曹可欣炸鸡早已在上海风靡,今日咱们也尝尝鲜。”
两人没过多久就吃上了炸鸡,随后便如同北京的那几个教授一般,彻夜未眠地看小说。
杭州,也有一个女子彻夜未眠。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前几日就已经在杭州发售。
这女子在女校读书,她的一个同学的姐夫极为喜爱《新小说报》,订阅了这份报纸,她同学也就有幸读到了报纸上的故事。
这女子,便是从同学口中,知晓了《穿成包身工》这本书。
她很想看,于是在书出版后,用辛苦攒下的钱买了一套。
她花了几天时间,才将这本书读完,读完后,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女人原来也能那般生活?
这女子的父亲是做生意的,家中颇为富裕,正因如此,她得以进入女校读书。
但她父亲对她并不重视,送她去读书,也是想着读了书以后,她能嫁个好人家。
最近,她父亲就在帮她议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