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by决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7
某些扔孩子的父母,是存着让孤儿院白白帮他们养孩子的心思的,若是知道孩子来了孤儿院后,往后再也见不着,肯定就不扔了。
若是明知道往后再也见不着孩子,依然把孩子扔过来,那就说明他们是当真不要这孩子了,孤儿院收了也无妨。
就说钱表姑怀里的这个女婴,若是孤儿院不收她,她只有死路一条。
这年头,被遗弃的女婴真的很多。
想到这里,桑景云又道:“谭少,你还可以找些活儿给孤儿院的孩子做,让他们多多少少挣点钱,贴补孤儿院的开销。”
谭峥泓听完,终于从地上站起:“桑小姐,把他们送去南洋确实可行!南洋那边一直缺人,只是他们愿意吗?”
桑景云道:“你就先这么说,往后等他们长大了,愿意去的就去,不愿意去南洋的,就让他们自谋生路。”
也对!谭峥泓出去安排这件事了。
而他一说,江来立刻道:“谭少,你对我们有大恩,我们愿意去你老家种地!”
江来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谭峥泓竟然要把他们养大!
至于去南洋工作……他对南洋没概念,但既然谭峥泓是从南洋来的,那么南洋就是谭峥泓老家。
在江来的理解里,那就是谭峥泓把他们养大后,他们要给谭峥泓当长工,做佃农。
这完全没问题!
他以前,都不觉得自己能长大!
至于做佃农当长工,这确实很辛苦,但地主老爷人好的话,日子还是好过的。
谭峥泓一看就是个好人,他愿意给谭峥泓当一辈子长工。
一辈子啊……他以前都不敢想那么远!
谭峥泓听了江来的话,开口:“你们去了以后 ,也不见得就是种地,若是你们能学会认字,还可以做管事。”
保镖把谭峥泓话翻译成吴语,江来听完立刻道:“谭少,我一定好好学,将来做个管事!”
谭峥泓已经能听懂一些吴语,笑道:“对,江来你做个管事。”
跟孤儿们聊过,谭峥泓就让保镖把这件事宣扬出去,顺便雇个奶娘回来。
钱表姑已经给那个女婴喂了点米汤,但只喝米汤,孩子是长不大的,得有奶娘才行,奶娘还得吃好点。
既然孤儿院有了奶娘,之前那个被寄养在别人家的女婴,也可以带回来……
想到又要增加一笔开销,谭峥泓头都大了。
幸好他有个爹!
今儿个晚上,他就去跟他爹要钱。
孤儿院渐渐走上正轨,而这时,《新小说报》连载的《双面魔君》,终于迎来完结。
《双面魔君》在《新小说报》地位特殊,一直都有单独的一张报纸来刊登。
黄培成之前很是发愁,若是云景在写完《双面魔君》之后,没有新作品问世,那这多印的一张报纸,会不好处理。
他手上有一些别的书,但那些书论质量,是比不上《双面魔君》的。
幸好,云景写了新书!
《真假千金》这本书,黄培成手上已经有五万字稿件。
他很看好这个故事,觉得这个故事,会比《双面魔君》更受欢迎。
《双面魔君》是一部武侠小说,并非所有人都喜欢看,但《真假千金》不同。
这部小说的背景就是这个时代的上海,云景不仅写得很真实,人物之间冲突还多。
虽然主角的一些行为,可能会被老学究说,但只要看了开头,读者肯定想知道金月季后来的遭遇。
他就特别期待后续,看这部小说,他感觉自己的情绪,全都被调动起来。
金芍药给金月季挖坑的时候,金老板看不起金月季的时候,金夫人对金月季表达她敷衍的关心的时候,金家下人不把金月季当回事的时候,他甚至恨不得冲进书里,打这些人一顿!
他一个男人,竟然共情金月季,简直不可思议。
云景写得太好了,不仅背景真实,里面的人物也都被她写活。
这还只是从故事层面去评价这本书,若是往深了看,云景分明就是借着金月季,在写女性受到的压迫,在反对包办婚姻。
里面还有一些他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
黄培成让报社的人,将报纸送去各地。
仓库里的这些报纸,会在明天早上,送到读者手上。
这上面有一千字《双面魔君》的结尾,外加三千字《真假千金》的开头。
第二天起床后,黄培成并未去报社,而是前往附近的一个茶馆。
那茶馆的说书先生,每天都会第一时间给人念《双面魔君》,今天,应该也会念《真假千金》。
他想知道,在茶馆喝茶的人,会如何看待《真假千金》这个故事。
凌晨四点多,上海就有很多人离开家, 出去喝早茶。
黄包车车夫、码头工人、家境普通的老人,他们会聚集在价格便宜的茶水铺, 而那些家境好,手里有些余钱的人, 则会去收费贵的茶楼。
黄培成去的茶馆,收费就不便宜。
他进去后, 就瞧见好几个眼熟的人, 他们有开酒楼的, 有在银行工作的,也有颇有名气的老中医。
此时, 那老中医就在跟周围人聊养生:“如今入了冬, 早上就不宜喝绿茶,应喝红茶, 最好喝姜茶……”
正说着, 一个留着长须, 瞧着约莫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子,领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男子从外面进来。
正聊得起劲的老中医不再说话,正襟危坐看向那中年男子:“李先生来了!”
其他人闻言,也都看向那中年男人, 同时小声议论起来:“那《双面魔君》, 我听着已经快要讲完, 着实有些舍不得。”
“应当不会那么快完结,即便孟佑已经将仇人一网打尽,也可写他行走江湖, 除暴安良!”
“还可写他娶妻生子,将名剑山庄发扬光大!”
“也是,还有许多东西能写。”
这些人低声议论,都不想这本书完结。
但当那个姓李的说书先生上了台,却告知众人一个噩耗:“诸位客官,今日,我要给大家讲《双面魔君》最后的内容。”
立刻就有人问:“李先生,《双面魔君》登完了?”
“对,登完了。”李先生拿着《新小说报》开口。
众人失望不已:“怎么就不写下去了?”
“莫不是报社稿费没给够?”
“这消息让我心里空落落的。”
《双面魔君》的结尾,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孟佑神功盖世,无人能敌,还已经得到诸多小势力的投诚,直接碾压了正魔双方诸多高手。
就这么完结确实很好,但也让人不舍。
李先生这时又道:“不过,诸位不用伤心,云景先生写了新书,等我念完《双面魔君》,便给大家念新书。”
得知有新书,众人很是高兴,期待不已。
李先生这时,拿出报纸开始念《双面魔君》的结尾。
他念的时候抑扬顿挫,有时还停顿一下,吊听众胃口。
他念书时,茶楼很安静,他念完后,各种声音才猛然爆发,大家都议论起来。
李先生趁此机会,喝了一盏茶。
等茶馆里的声音渐渐消失,李先生这时道:“接下来,我便为大家讲云景先生的新书,这书名为《真假千金》。”
茶楼里的听众闻言,好奇万分。
他们知道真假美猴王,这真假千金又是什么?
而这时,李先生已经开始读《真假千金》这个故事。
他一读,众人便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
三千字不算长,即便李先生读得很慢,偶尔还停顿一下,也在半小时后读完。
他刚读完时,酒楼里一点声音都没有,过了一会儿,才有人问:“读完了?”
“读完了,我要歇歇了。”李先生又开始喝茶。
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清,他念书的声音很响亮,念久了嗓子会不舒服。
听到李先生这话,来喝茶的人,都不再压着声音,议论起来。
“那农妇太过狠毒,竟然调换别人的女儿!”
“她还虐待真千金!”
“这小姑娘着实可怜,自幼被打骂就算了,还被逼着嫁给一个傻子。”
普通读者看小说时,不会想太多,就只简单看个故事。
就像很多人在看《双面魔君》的时候,只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看,从没想过他表达了什么新思想一样。
现在他们听《真假千金》,也是这样的。
大部分人只觉得真千金可怜:“幸好金老板把她认了出来,等回到家,她的日子就好过了!”
“一定要把那个鸠占鹊巢的假千金赶走!”
“一定要好好教训这个换孩子的毒妇!”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想到了别的。
那老中医就叹气:“农村女子当真不容易,我以前去农村义诊,就看到有产妇怕弄脏被褥,在柴房生产,若生了女儿,被夫家嫌弃,还连月子都坐不好。”
这书里调换孩子妇人确实可恨,但她也可怜。
那金夫人生完孩子有一群人伺候,她呢?因怕夫家害死自己的女儿,竟是忍着各种不适,大老远回娘家。
书里没多写,但以他对农村的了解,这女子的娘家人瞧见她,肯定不会欢迎,只会嫌弃。
即便她丈夫没来找她,她娘家人,也会把她连带着孩子一起送回去。
她应该也是知道这一点,才会铤而走险,换了孩子。
又有人跟金老板有共鸣:“这真千金的脾性不好,在乡下都被养坏了。”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普通读者,对后续剧情充满期待。
黄培成见他们喜欢,便松了一口气。
他报纸的销量,看来不会跌!
此时已经六点,天慢慢亮了。
租界的大街上,报童拿着报纸,已经在吆喝:“卖报卖报!《新小说报》刊登了《双面魔君》的结局,快来买啊快来看!”
有人闻言,驻足买了一份报纸。
他先看的,自然是《双面魔君》,而他刚看完,就注意到紧随其后的,云景的新书《真假千金》。
这人下意识,就看下去。
《真假千金》这部书,跟《双面魔君》一样,非常容易看进去,而一看进去,就对后续好奇万分。
“这云景写的小说,着实抓人。”这人忍不住感叹。
很多书,要看上许久,才觉得好看,云景的书,却总是一上来,便让人迫不及待想知道后续。
也不知道这真千金,接下来命运如何。
普通读者只觉得好看,但也有一些读者,想法与众不同。
某个文人早上起来后,裹上厚厚的棉袄,哆嗦着离开自己租住的亭子间,来到外面。
他顶着寒风找了一家早餐店,要了一碗咸豆浆,两个咸菜包子,吃完后总算暖和了一些,就去买了一份《新小说报》。
他对小说兴趣不大,原本是不看小说报的,会看这份报纸,是因为《双面魔君》这部小说。
近来,他反复看这部小说,越看,越喜欢孟佑。
如今这世道,军阀割据,百姓苦不堪言,像极了书里的武侠世界。
若有人能带领百姓,推翻军阀……
不说这些,书里孟佑的思想,也让他惊叹。
他特地拿了个本子,抄下孟佑的一些想法,越抄越觉得作者不简单。
就在昨日,他特地给自己的老友写了一封信,或者说一篇文章。
那篇文章,写得就是他从《双面魔君》里,看出来的革命新道路。
今天报纸上,《双面魔君》只有一千字,他很快看完,有些不舍。
他很想跟云景商讨一番,可惜云景的身份没人知道,《新小说报》那边,更是守口如瓶。
这人继续往下看,然后就看到了《真假千金》。
云景先生竟然写了新书,也不知道他打算在新书里写什么!
看着看着,这人恍然大悟。
这书的主角金小花,分明就是在反抗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那些劝金小花的村里人,乃至金老板,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可实际上,他们就是一座座封建大山。
众人都以为是对的东西,它不一定是对的!
让女性做主角,确实更能揭露社会的残酷,云景这次的题材,选得非常好。
谭峥泓,也已经看到《真假千金》这个故事。
他早上五点半准时醒来,下楼时,《新小说报》已经摆在餐桌上。
他打开看了一会儿,热腾腾的早餐就被端了上来。
今天吃的是肉骨茶和炒面,谭大盛很喜欢肉骨茶,但谭峥泓兴趣不大。
他专门挑里面的肉吃,顺便看《新小说报》。
看着看着,他就忘了吃东西。
《双面魔君》的完结让他有些难受,但《真假千金》这本书,第一时间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虽然只有短短三千字,但已经让他抓心挠肝一般,想知道后续。
吃过早饭,匆匆赶到孤儿院的谭峥泓,在看到桑景云的一瞬间,就问:“桑小姐,云景先生写新书了,你看了吗?”
“我奶奶还没回来。”桑景云没有正面回答。
谭峥泓知道桑钱氏每次去县城,都会买几份《新小说报》回来,听桑景云这么说,便觉得桑景云一定没看过。
他拿出一份《新小说报》给桑景云看,同时滔滔不绝地夸奖起云景的这部新小说。
“这书题材新颖,写得也好,开篇就很吸引人,小花她太惨了,我希望她以后,可以生活幸福。”谭峥泓道。
“她会的。”桑景云笑了笑。
她写的书,主角前期再惨,以后也一定能过得很好。
见谭峥泓这么喜欢这部小说,桑景云心情不错。
这部小说,读者应该不会少。
说起来,她第一次接触真假千金相关的作品,是上辈子年少时看的一部韩剧,叫《蓝色生死恋》。
这部剧在当年,收视率非常高,虽然她不是很喜欢,但她的一些同学很喜欢。
这个题材,真的是经久不衰。
桑景云拿着谭峥泓带来的《新小说报》,去给孤儿院的孩子念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里的金月季,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她在意识到父母不爱自己之后,还接受了这一切,放弃讨好父母,专注自身。
孤儿院的孩子都是没有父母,或者被父母放弃的,他们应该学习金月季,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
孤儿院现在, 一共有三十八个孩子,其中五个是被遗弃的女婴。
为了照顾这五个女婴,谭峥泓花钱雇了两个奶娘, 还买了两只奶羊。
刚出生的女婴只让奶娘喂,其中两个稍微大点的, 就喝煮过的羊奶。
至于另外那三十三个孩子,有二十五个, 是跟江来一样,早早在外流浪的孤儿, 剩下的八个, 都是被父母扔在孤儿院门口的。
被父母扔在门口的孩子, 原本还要多一点,最初时, 就连几个在孤儿院当过小工的人, 都把自家孩子扔在孤儿院门口,让谭峥泓哭笑不得。
毕竟这些孩子当初曾跟着父母在孤儿院这边吃喝, 他是认识的。
不过, 在谭峥泓传出会把这些孩子送去南洋的消息后, 有些父母就将孩子接走了。
剩下的这八个孩子,五个是女孩,这些女孩没什么大毛病,只是其中一个孩子脸上有胎记, 又有一个孩子是兔唇。
那三个男孩, 却都有不小的问题。
一个是跛子, 一个聋哑,还有一个先天脊柱侧弯。
桑景云给他们念完故事,让江来教他们算算数, 自己则是拿着英文课本,去跟谭峥泓学英文。
现如今,农历已经进入腊月,今天是腊月初三。
阳历则已经走到12月底,很快,他们就会迎来1917年,也就是民国六年。
桑景云不是学历史的,虽然她知道很多历史事件,但绝大多数事情事件,她已经记不清具体时间。
1917年发生的事情里,她唯一有印象的,是俄国十月革命。
那对现在的她来说非常遥远。
桑景云又跟着谭峥泓学了一篇英语课文,并默默背诵。
她上辈子不爱开口说英文,是因为觉得自己说的英文 ,跟录音里不太一样。
这辈子倒是好多了,这也跟谭峥泓有关,谭峥泓非常擅长夸人。
“桑小姐,你的英文说得真好!”
“你学东西也太快了,英文还一点口音都没有!”
“你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人!”
桑景云其实不太喜欢英语,她知道学会英文后,对她有好处,应该学。
但真开始学了,她不可避免会觉得无聊,想要放弃。
但谭峥泓太会夸人了!
桑景云知道夸奖别人可以让人有动力改变自己,之前,她就会刻意夸奖桑学文。
但她那么做,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并没有多少真心,谭峥泓的夸奖,却真心实意。
见谭峥泓那么崇拜自己,那么崇拜云景先生,她默默增加了学英文的时间,对开口这事儿,也不再排斥。
学了一会儿英文,眼瞅着快到中午,桑景云就跟谭峥泓告辞,准备回家。
离开前,她又听到谭峥泓在夸江来:“江来,你算数学得特别快,一点不像以前没读过书的。我相信你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江来能听懂一些北京话,就算听不懂,他也能从谭峥泓的神情,看出谭峥泓在夸奖自己。
他是一个小乞丐。
以前哪有人夸他?从来都只有人骂他嫌弃他。
江来眼睛亮晶晶的,打定主意要好好学算数,以后给谭峥泓当账房。
他跟谭峥泓身边的保镖打听过,账房先生一个月至少能拿六元的薪水,有些还能拿十几元!
若他能当上账房先生,以后说不定还能娶个老婆,生几个孩子。
这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真假千金》这本书,今天只刊登了三千字。
虽然有很多读者喜欢,但仅止于此。
毕竟三千字真的很少,剧情还未展开。
不过,他们是愿意为这个故事,继续购买《新小说报》的。
此后三天,《新小说报》的销量并未下降。
黄培成这下,彻底放了心。
而讨论《真假千金》这部小说的人,也越来越多。
阳历12月30日这天,桑景英一大早,就来到学校。
昨天下了雪,今天特别冷,路也不好走,学校的同学,都是穿着木屐上学的。
桑景英也穿了木屐。
来到教室后,他将脚上套着的木屐取下,穿着棉鞋往教室走。
他脚上的棉鞋是桑景云买了送他的,橡胶底的鞋不仅穿着暖和舒服,还不像布鞋那样容易坏。
他不仅有棉鞋,还有新做的棉衣,虽然最外面的长袍是用便宜的布料做的,还很旧,但他一点都不会冻着。
几个月过去,桑景英长高了一些,还胖了一些。
他在学校里吃得很简单,连荤菜都不买,但早上和晚上在家时吃得很好,心情也好,也就长了肉。
“景英,你总算来了!”桑景英的几个同学见到桑景英,立刻围上来,冲着桑景英笑。
桑景英看到他们,就知道他们想要什么。
他取出一份报纸给他们:“今天的《新小说报》,快拿去看吧!”
“景英你真大气!”
“多谢桑哥!桑哥发大财!”
“幸亏有你啊景英!”
这些人一边说,一边凑到一起读报。
他们很喜欢《新小说报》上的故事,但他们的家境普遍不好,每天拿出几个铜元买报纸,对他们来说压力有点大。
幸好有桑景英每天带报纸给他们看。
桑景英笑了笑,又拿出《水浒传》看起来。
报纸只有一份,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第一时间看到。一个没能挤进去看《真假千金》最新内容的学生,瞧见桑景英又开始看《水浒传》,忍不住问:“景英,你怎么天天看这书?这书就这么好看?”
桑景英道:“是很好看。”
这个同学闻言感叹:“你真厉害,这样的书也能看完。”
他们这些人,很多只读了初小,大部头还没有标点的《水浒传》,也就看不下去。
他之前跟桑景英借来看过一点,就记得开篇是朝中在商量事情,然后好像是有个官员出去办事,遇到一只老虎。
具体如何他已经记不清,反正不像《真假千金》那样容易看懂。
都已经看不太懂,他自然不想再看下去。
“这本书写得很好,非常好。”桑景英道。
他知道自己姐姐写的小说很好看,但要论对文字的运用,是绝对比不上《水浒传》的。
他姐就不止一次说,《水浒传》和《西游记》的作者的文学功底非常强,是他们拍马都比不上的。
他在看书的过程中,还发现作者的人生阅历,远超他的想象。
比如,作者对杀人场景的描写,就格外真实,跟《新小说报》上某些武侠小说的描写截然不同。
桑景英怀疑这部小说的作者真的杀过人,至少见过很多杀人场面。
不过他看这部小说,主要还是为了赚钱。
如今他姐赚得很多,但他身为家中长子,赚钱应该是他的责任!
“故事肯定是好的,我也听人讲过一些,但实在看不动,还是《真假千金》更好看,”这个同学叹气,“我的国文不够好。”
桑景英笑起来:“我也更喜欢《真假千金》。”
这可是他姐写的小说!
两人说话时,第一批人已经将《真假千金》今天刊登的内容看完。
于是,第二批人开始看。
而第一批人,则聚在一起聊天。
“金老板夫妇还有金芍药,他们实在可恶!”
“月季真可怜,好不容易回家,还要被人怠慢。”
“月季也真厉害,很多女子,遇到不公只会垂泪,她却会努力争取。”
还有人道:“我父母在我年幼时,就给我和表妹订了婚,但我只把我表妹当妹妹,不想跟她成亲。我真的很想退婚,但那样会毁了我表妹的一辈子……唉!”
桑景英闻言道:“事已至此,你只能好好对你表妹,女子在这世间,活得比男子要艰难许多。”
这人点头:“我知道,她到底是我表妹,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不会辜负她,就是有些难受。若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会像我父母一样,完全无视孩子的意愿。”
“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桑景英道。
这人重重点头。
桑景英转而说起别的:“明天是周日,后天是元旦,接下来我们有两天假,真是想想就开心!”
桑景英那个同学眼睛一亮:“对,有两天假!我攒了点钱,想去租界看看,你们有要一起去的吗?”
“我不去,我攒着钱,想买一套《双面魔君》。”
“我去!”
“我没钱,就不去了……”
桑景英也不去。
他是会去租界的,但他跟自己的姐姐一起去,不跟同学一起去。
桑景英的学校里,大家在看报,张庄茂的学校里也一样。
张庄茂是厌恶云景的,也不喜欢《双面魔君》。
但《真假千金》这本书,他在听人说了些剧情后,就特别想看,而等看了之后,更是非常喜欢。
他在金月季身上,看到了自己。
他的母亲,全然不顾他的想法;他的父亲,眼里只有利益;他的两个兄长,对他不闻不问。
他和金月季一样,不被家人重视。
张庄茂从金月季身上,除了看到自己以外,还看到了桑景云。
桑景云一点不给他脸面,他原本是很生气的,但看了这小说,想想桑景云的处境,便气不起来了。
他们都是可怜人。
桑景云并不知道张庄茂把自己当成了可怜人。
她正在看桑钱氏切年糕。
这年糕是桑钱氏从附近一个打年糕卖的农家买的。
他们这里的人,若是家里宽裕,入了冬,是定要买点年糕回家,放水里泡着,慢慢吃的。
桑景云上辈子,从小就不爱吃年糕,尤其不喜欢奶奶做的年糕粥,但她奶奶特别喜欢吃年糕。
年幼的她不理解,现在倒是能理解了。
年糕是糯米做的,特别管饱,还是细粮,这样的食物,那些平日里吃不饱的人,哪能不喜欢?
对他们来说,水煮年糕已经是绝顶美味。
就像她刚穿来那会儿,每天只能喝粥,那时如果有年糕给她吃,她肯定喜欢。
桑钱氏将年糕切成小块,说是中午要给谭峥泓他们,做一盘糖炒年糕。
将年糕用猪油煎一煎,再将白糖熬化,将年糕放进去拌一下,最后撒上芝麻,这样做出来的糖炒年糕,很多人都爱吃。
谭峥泓口味偏甜,爱吃甜食,应该会喜欢。
至于其他人……这样高热量的食物,没人会拒绝。
“明儿个早上,我们还可以吃年糕粥。”桑钱氏又道。
桑景云连忙道:“奶奶,别做年糕粥,做青菜年糕吧。”
她不爱吃年糕粥,若是青菜和年糕一起煮,倒是喜欢的。
桑钱氏答应下来,她就是想吃年糕,怎么煮的倒是无所谓。
两人说完话,桑景云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又拿着英文课本去隔壁。
桑钱氏瞧见这一幕,有些担忧,然后回头瞪了桑学文一眼。
在桑钱氏看来,自己的孙女儿,已经到了找婆家的年纪。
因此,她看到桑景云身边出现年轻男子,就会忍不住多想一想。
张庄茂那家伙,她是看不上的,洪永祥倒是不错,谭峥泓那就更好了。
桑钱氏能看出来,谭峥泓喜欢自己孙女儿。
若桑家没有败落,这会儿她孙女完全可以挑拣一番。
然而桑家已经败落,纵然谭峥泓喜欢她孙女儿,两人也不太可能在一起。
都怪桑学文!
“娘……”桑学文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