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墨染民国by决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7

女性在生产过程中,也很容易感染,患上产褥病。
现代女性顺产,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那是因为帮忙接生的医生护士,手都是经过了消毒的,各种用具,也经过了严格消毒。
但这个时代,在医院生产的女性少之又少,绝大多数人都在家里生产。
生产过程中,女性容易有撕裂伤,帮她接生的人又没有经过消毒,再加上很多地方的习俗是门窗必须紧闭……一些女性在生产后去世,是因为身体虚弱引发了感染。
若是有青霉素,真的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陆盈要是有足够的毅力,不怕疼,在有青霉素之后,还可以多动几次手术,将她扭曲的小脚复原。
青霉素的事情,不好跟人解释,桑景云也就没在家人面前提起。
她拿出纸笔,背着家里人将她知道的东西写在纸上,又将那张纸收好,打算找时间将之寄出,让那些科学家去研究。
她相信他们国家的科研人员。
哪怕科研环境非常糟糕,哪怕缺少很多东西,这些人,也一直在创造奇迹!

这天是周日, 也是立春。
这时候的人对节气挺重视,也因为今天过节,所以桑景云去租界送稿件时, 特地送了洪永祥一块白切羊肉。
今天晚上,他们餐桌上也有白切羊肉, 还有刚炸好的春卷。
桑景云挺喜欢吃春卷的,但等过了新年, 就很难吃到了,卖春卷皮的人, 一般只在新年的时候摆摊卖。
吃过饭, 桑景云就上了阁楼睡觉。
她刚穿来时, 就住在阁楼上,独占一个房间。
当时, 桑学文、陆盈和桑景丽一起住在底楼, 当然,桑景丽偶尔也会跟她这个姐姐睡。
但后来, 因为要专门留一个房间关桑学文, 因为她想给桑钱氏洗脑, 就让陆盈和桑景丽住到阁楼上,而她和桑钱氏一起住。
可现在,桑学文已经好多了。
过了年,阿兰离开之后, 陆盈就搬回去和桑学文住了, 桑景丽偶尔跟他们睡, 偶尔跟桑钱氏睡。
而桑景云,有了阁楼上一个单独的房间。
这房间有一扇小窗户用来采光,正好可以让她坐在窗边写小说。
上楼前, 桑景云看到桑学文在教陆盈和桑景丽认字,而桑景英正在教桑景雄数学。
桑景雄现在没上学,但桑景英告诉他,说等家里宽裕一点,会让他去考中学,因此他学得很认真。
桑景雄很聪明,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路走,现在有机会读书,自然会抓住机会。
就像这段时间,意识到在家里闹腾并不能像以前一样得到好处之后,他已经不再闹腾。
这个晚上,桑景云睡得很好。
因为新书暂时没法写,第二天她一早起来后,干脆与桑钱氏一起去县城买菜,顺便寄信。
南方的冬天主要是湿冷,尤其是下雨的日子,屋里潮湿,特别让人不适。
但今天阳光好,在外面散步,也就一点都不冷。
来到县城后,桑景云就去了一趟邮局,将那封写了她知道的,所有跟青霉素有关的信息的信寄出去。
她不知道《申报》副刊的编辑收到信后会如何处理,后续她若是有机会认识合适的医生或者科研人员,会再将这件事告知对方。
不过她并不着急。
主要是着急也没用,在历史上,国外有无数人研究青霉素的提取,但因为种种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起来的时候,这种药依然没有普及。
想要量产青霉素,用土法来提纯是不行的,而更好的提纯方法,以现在的科技不一定能做到。
桑景云把信寄出后,就去找桑钱氏。
桑钱氏已经买好猪肉,还去兰心衣帽店交了针线活。
陆盈现在每天上午都去孤儿院上学,但她依然会抽空做一些针线活,桑钱氏也会帮着做点,她们两个,一天下来能挣七八个铜元。
以前的陆盈其实有些傻,或者说对钱没概念,她嫁妆不算少,婚后桑家人还给她打了一些首饰,逢年过节也会给她钱,她手头很宽裕,
结果,桑学文一求,她就把这些钱给出去了。
如今,情况却大不相同。
怕桑学文惦记自己辛苦挣的钱,陆盈特地把钱藏在桑景云这里,让桑景云帮她保管。
每次她得了钱,就会交给桑景云,还会在桑景云这里反反复复数她的小金库,那数钱的样子,怪可爱的。
见桑景云回来,桑钱氏就带着桑景云往回走,顺便跟桑景云说她在县城听到的八卦。
比如张四爷家里,现在整日吵闹。
虽然现在是民国初年,很多人不觉得三妻四妾有问题,但张家不是很有钱,张夫人还是陪着张四爷慢慢变富的。
现在张四爷把外头的女人孩子带回去,就让人觉得他不厚道。
上海县城的普通商人,找姨太太的真的不多。
桑钱氏还打听了崔老三和汪大头的事情。
上海县城有个老中医比较心善,崔老三和汪大头就天天去堵人家,跟人家求药。
至于求的是什么药,想也知道。
“多亏了谭峥泓的保镖,不然这两个糟心玩意儿,说不定会缠上我们家。”桑钱氏道。
“是啊,多亏了他们。不然被缠多了,爹说不定又要开始惦记大烟。”桑景云道。
桑钱氏道:“还是不能让你爹去外头。”
桑景云深以为然。
虽然现在桑学文戒毒成功,但如今外面到处都能买到鸦片,吃饭的酒楼里,都有人聚众抽大烟,真要把他放出去,谁知道会怎么样?
她上辈子的父亲肺部有结节,肝也不好,年纪大了之后几次戒烟戒酒,但忍了几个月,出去遇上有人分烟喝酒,就又抽上喝上了。
戒烟戒酒都那么难,别说毒品了。
倒是让桑学文在家待着挺好的,桑学文帮她誊抄稿件,真的省了她很多事情,家里的各种活儿,现在也有人干。
桑景云回家后,直接去了孤儿院那边,看姚同丰给孩子们上课。
姚同丰的上课进度非常慢,但还是有三个孩子跟不上,十以内的加减法,掰着手指头都算不清楚。
他们明显是因为种种原因,智力方面存在问题。
再过几个月,如果他们一直跟不上,谭峥泓打算给他们安排别的工作,比如让他们去厨房帮忙。
在现代有义务教育,一些孩子即便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考不及格,也依旧能读书,但这个时代非常残酷。
读书需要的课本纸笔都很昂贵,外面还有很多孩子压根读不上书,谭峥泓不可能一直供他们读书。
对他们来说,读书的意义也不大,还不如学点生活技能来得实在。
所有孩子里,陆盈的成绩遥遥领先,抛开她,桑景丽和江来的进度遥遥领先。
江来成绩好是因为年纪大以及主动学,桑景丽成绩好,则是因为家里有人教。
桑景云看了一会儿之后,就去了厨房,跟钱表姑聊天,同时也从钱表姑那里,得知孤儿院的孩子又多了两个。
一个是从外面捡回来的,头大身体小瘦骨嶙峋的三四岁女孩儿,另一个则是刚出生的男婴。
这年头的人一般不扔男婴,那男婴是的母亲,是一个做皮肉生意的女人。
桑景云想到这时上海数量庞大的,从事风俗业的女子,心情有些沉重,但她能做的事情很少。
这个时代,对底层百姓,实在太不友好。
正聊天,谭峥泓来了。
“桑小姐!”谭峥泓笑容满面地朝着桑景云挥手,顺便将手上热腾腾的糖炒栗子递给桑景云:“我专门拿了火炉温着的!”
“多谢。”桑景云笑着接过那包栗子,拿出一颗吃。
谭峥泓又道:“桑小姐,我帮你打听了英文报纸的事情,已经有了眉目,有一位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姓顾的教授,他一直在研究西方,收集了很多西方的报纸,以及跟战争有关的资料,只是他的这些资料不外借,我们若是要看,得去他家。”
“我们可以上门拜访吗?”桑景云问。
“当然可以!顾教授在自己家中设立了一个阅览室,对他藏书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看,但要注意,不能损坏。”谭峥泓道。
桑景云觉得顾教授有这样的要求是应该的。
这些西方的报纸,放在此时的中国,绝对是很珍贵的。
“谭峥泓,多谢。”桑景云笑着道谢。
谭峥泓见桑景云笑了,很是高兴,和桑景云约定,第二天就去拜访顾教授。
第二天是元宵节。
在现代时,元宵节前,到处都能买到汤圆,但在这个时候,卖汤圆的地方很少,毕竟现在的汤圆都是纯手工制作,还不易保存。
桑家就是自己做的汤圆,分肉馅和豆沙馅两种。
因为是手工做的,个头都很大,桑景云觉得那肉汤圆不能叫汤圆,其实就是肉馅的糯米团子。
桑景云两种都吃了点,然后就跟桑钱氏他们一起去县城,准备前往租界。
桑钱氏把桑景云送到电车站,看着桑景云上了电车才离开。
等电车到站,桑景云从车上下去,就瞧见谭峥泓在不远处等着。
“桑小姐,我以前的国文老师认识顾教授,他已经帮我们打好招呼,我们直接就能过去看报纸。”谭峥泓开口。
上海顶尖的知识分子,相互之间都认识。
之前教他国文的张老师又是个喜欢跟人交际的,这时上海有名气的读书人,他七弯八拐都能扯上关系,都能找熟人介绍认识。
谭峥泓在得知桑景云要找英文报纸后,一开始想去找诺伯特,但考虑过后,先去问了张先生,这才知道有个喜欢收集报纸的教授。
谭峥泓叫了两辆黄包车,让车子拉着自己和桑景云,往顾教授的住处赶去。
到了地方后,桑景云着实被惊了惊。
这位教授住的,竟然是一栋小洋楼。
这房子的地段不是特别好,但它真的很大,价格肯定不便宜!
不过想也是,顾教授要是没钱,那能去留学?又哪能买那么多英文书?
谭峥泓带着桑景云,就去敲了敲门,而门刚打开,桑景云就听到里面的人在议论自己,不,议论云景。
“从《无名诀》这部作品,可以看出云景是个关心底层百姓的人,他这书里一些情节很有意思,比如带领底层百姓,反抗压榨百姓的武林人士。”
“他新书里的一些观点也与众不同,就不知道他到底是谁。”
“不管他是谁,我都是他的书迷。”
过年期间,大学放假的时间远比中学和小学长。
主要是一些在上海读大学的学生,老家不在上海,而他们需要回老家过年。
此时,学校还没开学,顾教授就邀请了一些朋友来家中过元宵节,顺便聊天。
他们不可避免地聊到了这个新年非常火的《无名诀》。
毕竟这是顾教授最喜欢的作者之一。

桑景云和谭峥泓被佣人领着进去, 正在聊天的人瞧见他们,便不再说话。
谭峥泓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国文老师张先生也在场。
张先生笑着给在场的人介绍了谭峥泓, 说这是自己教了一段时间的学生,从南洋那边过来的:“我这位学生, 想要组织一个志愿者队伍,帮助那些前往欧洲的劳工。因为他对欧洲战场的情况不了解, 我便介绍他来老顾这里看书。至于他身边的小姑娘,是上海县城的一位小姐, 最近一直在跟着他学英文, 学得非常好。”
顾教授早已知道这些, 并未多问,在场的其他人里, 却有人问起组织志愿者队伍的事情。
谭峥泓道:“这其实是桑小姐的主意。”
桑景云见谭峥泓看向自己, 就知道谭峥泓是想把这个机会让给自己。
她很感激,当下说了自己的想法:“我看过那些国家许诺的, 给劳工的待遇。不管是医疗住宿还是食物, 似乎无一处不好, 但据我所知,如今战场上医疗资源紧缺,即便他们自己的士兵,受伤后也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更不要说我们国家的劳工……”
这些劳工去了欧洲后, 别说生病后得到医治了, 都不一定能吃饱穿暖。
若有志愿者队伍跟着,应该能给他们一些帮助。
桑景云面前的这些人,都是上海很有名的新式文人。
但桑景云一个都不认识, 也就不至于情绪激动。
她上辈子年纪不小,面对这些人时,也不会胆怯。
侃侃而谈说了很多,桑景云最后道:“我对西方不了解,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桑景云只简单说了说,张先生顾教授等人,却对她刮目相看。
谭峥泓找张先生帮忙时,就说了桑景云要一起来的事情,还将桑景云夸了又夸。
但张先生并不相信谭峥泓那些夸人的话。
在十几岁的年轻人眼里,心上人肯定处处都好,但现实不见得如此。
不过他不反对谭峥泓带人来这边,让小姑娘长长见识也很好。
因此,他对顾教授说起桑景云的时候,也夸奖了一番。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桑景云竟能表现得这么好,在他们面前说话时不卑不亢,说的东西也有理有据。
顾教授道:“你说得确实有道理,现如今,即便欧洲各国从全世界抽调物资过去,物资依旧紧缺。”
顾教授对西方的这场战争非常关注,他觉得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其他人对欧洲,就不那么了解了,只能听顾教授说。
说着说着,顾教授提到了俄国,说最近俄国那边的工人正在闹罢工。
关于俄国,桑景云还真知道一点情况。
她记得的历史事件不多,但今年俄国会爆发十月革命这件事,她是记得的,在十月革命前,似乎还有个二月革命。
现在就是二月。
桑景云道:“据我所知,现如今俄国国内矛盾异常激烈。如今的沙皇独裁而又腐败,因为参战的缘故,俄国经济情况也非常糟糕,老百姓已经快要过不下去,依我看,俄国怕是很快就要结束沙皇的统治。”
桑景云说这些,是为了给面前的这些人留下好印象。
“我也这么觉得,桑小姐觉得俄国将来会如何?”
桑景云笑道:“那我就不清楚了,我对欧洲的情况并不了解,等我看了顾教授收藏的报纸和书,说不定我能给出答案。”
顾教授道:“也是!我这就带你去看我收藏的报纸和书。小姑娘,你能看懂吗?”
桑景云大方开口:“不一定能全部看懂,但应该能勉强看懂。”
她的英语水平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口语不怎么样。
但在阅读这一块还可以。
就算有些单词不认识,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上辈子知道的历史猜一猜,也能猜出大概,要是实在看不懂,就问谭峥泓,
“不错!”顾教授很高兴,带着所有人一起前往他的“阅览室”。
这里有好几个书架,还有整理好的报纸,里面,两个年轻学生正在看书。
顾教授介绍了一下,桑景云才知道他们是顾教授的学生。
“他们语言天赋很好,我正在教他们英文,培养他们的翻译能力,我这边有很多英文资料需要翻译成中文。”顾教授开口,又指了指旁边的一些报纸,说那些报纸上,有很多跟战争有关的信息。
桑景云道谢后,就拿了一张报纸看。
顾教授见状,问桑景云能不能看懂上面的报道。
大约是这时的欧洲,也不是人人识字的缘故,报纸上的文章内容简单,并不难读。
桑景云胆子还很大,不怕说错,就将自己看完后理解的意思说了说。
顾教授很惊喜:“你竟然真的能看懂!你的英文水平很不错,学英文多久了?”
桑景云道:“我小时候跟着我爷爷学过一些,近来又跟着谭峥泓学了一段时间。”
谭峥泓道:“桑小姐跟着我学英文也就一个月!”
顾教授更加惊喜:“你在学习语言方面很有天赋,要不要来跟着我学英文?等等,我能教你的时间不多,还是让谭峥泓教你更好。桑小姐,等你将英文学好,可愿意来我这里,帮忙翻译英文书?”
桑景云道:“顾教授,我若有空,一定帮忙!”
这时,张先生开口:“小谭,看着这些东西,我算是理解你看不懂文言文时的感觉了!”
张先生并未去国外留过学,他国文造诣很深,但对洋人的文字,那是一窍不通。
谭峥泓笑道:“张先生,那我比你还好点,我好歹认字。”
张先生哈哈大笑。
顾教授他们很快离开,桑景云就跟谭峥泓一起看报纸。
同时,她也说了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拜托谭峥泓帮她找。
而一旦看到有用的信息,桑景云就会拿出纸笔,将内容记下。
只是看着看着,桑景云不免无奈。
这些报纸上的报道,很偏颇。
比如据她所知,这时候的俄国士兵因为缺少粮食,饿死了很多人,俄国国内的情况更是一团乱,这从顾教授说俄国发生了大罢工,就能看出。
但英国的报纸上,对这些绝口不提。
上面刊登的,大多是对他们协约国有利的内容,一直在粉饰太平。
纸媒时代,民众能看到的信息,都是被筛选过的。
不过上面也有一些有用的内容,比如能看出来,从去年开始,英国国内反战情绪就非常浓烈,一些不那么官方的报纸上,还有人在骂被打得节节败退的猪队友俄国。
也是看了报纸,桑景云才知道,这个冬天格外冷!
一些报纸,甚至呼吁民众捐衣物给前线士兵。
桑景云看着这些,脑海里瞬间就冒出一个开头,寒冷的冬天,主角在战场上剥下尸体的衣服给自己穿,然后在衣服的口袋里,看到了一封信……
这部小说,不见得就只能写毒品的危害,还可以写反对侵略战争,写战争的残酷。
看着资料,桑景云脑海里冒出一个又一个片段,同时,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各种信息。
谭峥泓看了一眼桑景云的笔记本,有些不解。
他以为桑景云找资料,是为了帮助洪永祥。
但桑景云看的这些资料,似乎对洪永祥没什么用?
不过他很快就没时间想这个了,因为桑景云拿了报纸,开始问他一些问题。
这些报纸,谭峥泓都能看懂,能把意思讲出来。
至于那些不好翻译的地名或者政党的名字,就音译。
比如俄国国内,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很多工人在罢工之类。
桑景云努力为新书做准备的时候,《申报》副刊的助理编辑,将一封信给了汪编辑:“汪编辑!那位之前向我们投稿,写下血吸虫病的传播方式的人,又来稿件了!”
汪编辑有些惊喜:“快拿来给我看看!”
他之前,就觉得这人来历不凡,应该有特殊的消息渠道。
这人既然能提前知道国外研究所的成果,说不定就能给他们国家,提供一些有利信息。
这么想着,汪编辑将信拆开。
然后,他就发现自己看不懂信纸上的内容。
青霉菌可以杀死细菌?青霉菌里提炼出来的青霉素,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汪编辑并不是学医的,他连细菌是什么都不知道。
但当他看到信件末尾的字,就觉得这上面的内容,搞不好又是从国外研究所流出的珍贵信息。
在信件末尾,对方让他将这封信转交给那些正在研究血吸虫病的研究人员。
他一定要尽快将这东西送到科研人员手上!

若是不早点回去, 容易还未到家,天就黑了, 那会很危险。
谭峥泓闻言道:“桑小姐,我送你回去。”
“好。”桑景云笑着答应。
桑景云以为谭峥泓说的送自己回去, 是送自己到电车站,不想谭峥泓竟然上了电车。
桑景云惊讶地看着谭峥泓。
谭峥泓笑道:“桑小姐, 你一个人回去很危险, 我送你回家。”
他平日里都回租界, 但在孤儿院住一晚上,也不是不行。
总不能让桑景云一个人回去。
桑景云笑起来:“谢谢。”
谭峥泓年纪小, 但真的很会关心人, 这应该是他在自己家中耳濡目染学会的。
谭峥泓送桑景云到家时,天还没黑, 桑学文正在准备晚饭。
桑景云见状, 邀请谭峥泓和跟在谭峥泓身边的两个保镖到桑家吃饭。
谭峥泓道:“他们去孤儿院吃就行, 我就却之不恭了。”
桑家的米饭已经做好,若是他两个保镖在桑家吃,米饭大概率会不够吃。
但他一个人在桑家吃,却不至于出现食物不够的情况。
这么想着, 谭峥泓又给了保镖两角钱, 让他们去附近农家买点鸡蛋加个菜。
那两个保镖很快离开, 而他转过头,眉眼弯弯地看着桑景云。
谭峥泓真的很细心……桑景云一边感叹,一边招呼他进门。
桑学文看了谭峥泓一眼, 多炒了一盘鸡蛋。
谭峥泓之前来桑家吃饭都是中午,今天却是晚上。
桑家人很齐全,他平常见不到的桑景英和桑景雄也在场。
桑景英没怎么跟谭峥泓说话,桑景雄倒是一脸好奇地问了很多问题,谭峥泓一一回答。
他离开桑家时,挺高兴的,桑家人明显不排斥他,陆盈、桑景丽和桑景雄,还对他很有好感。
他觉得追到桑景云,指日可待。
至于今天晚上……他只能在院长办公室凑合一晚。
谭峥泓让人搬了张床到自己的办公室,又找来多余的被褥,裹上以后躺在上面。
这个晚上,他睡得并不好。
晚上有点冷,还有婴儿在半夜哭,哭声此起彼伏。
谭峥泓被吵得睡不着,有些不高兴,干脆起来看看。
孤儿院的小婴儿都住在一个房间里,由雇来的几个奶娘看着,而今天有个婴儿病了,啼哭不止。
这到底不是自己的孩子,奶娘哄了哄就不耐烦了,任由那个孩子在床上哭得声嘶力竭。
瞧见这一幕,谭峥泓更不高兴,但那个奶娘抢在他面前抱怨起来:“我一个人要给两个孩子喂奶,他们整天吊在我身上,我的奶水都被吊干了!大晚上的他们还不好好睡觉……”
谭峥泓记得自己的母亲,时常说养孩子辛苦,说他刚出生时,晚上要吃三四回奶,让她睡不了一个整觉。
现在他被吵醒,觉得不高兴,奶娘一晚上被吵醒好几次,还每天晚上都被吵醒,肯定更辛苦,更不高兴。
这么一想,谭峥泓就不好怪怨奶娘了,开口:“对不住……我给你加钱。”
奶娘的抱怨声瞬间消失。
谭峥泓抱起那个婴儿,发现有人抱着,这孩子就不哭了,想了想道:“这孩子我抱走照看,你好好休息。”
这奶娘他是认识的,瞧着跟陆盈差不多年纪,其实才二十岁。
她已经生了两个孩子,其中老二刚满十个月。为了挣钱,她让婆婆照顾自己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孤儿院这边奶别人的孩子。
她每天都吃很多,但还是很瘦,想来是真的很辛苦。
谭峥泓把孩子抱走,这情况,倒是让奶娘有些不好意思。
谭峥泓把孩子抱走之后,才发现孩子有点发烧。
他心里不免着急,大人发烧都容易出问题,别说孩子发烧了。
虽说现在西医已经有退烧药,但价格昂贵还很难买,至少他手边没有。
他只能抱着孩子来回走,让孩子别哭,再时不时喂点水或者羊奶。
孩子哭闹是耗力气的,他怕孩子哭多了或者吃不够,病情会更严重。
桑景云并不知道谭峥泓大晚上的,主动给自己找了个活儿干。
她在吃过晚饭后,就回了自己房间,点上油灯,开始写自己的新书《一个士兵》。
“炮火已经将大地犁过一遍,碧绿的草地焦黑一片,空气里弥漫着硝烟的味道,尤斯塔斯趴在一个弹坑边,瑟瑟发抖。”
“他的身上趴着他的哥哥,尤斯塔斯可以感觉有鲜血从他哥哥身上落下,混入泥土。”
“这里的泥土浸润了不止一个人的鲜血,也不知道将来还能不能种出粮食。”
“尤斯塔斯的关注点有点歪,但这不能怪他,毕竟两个月前,他还只是一个农民,一个未成年农民。因为3月义务兵役法正式实施,在他满18岁的当天,就不得不离开家里,来到这满是死亡和伤痛的战场。”
“他背着为了保护他而受伤的哥哥躲进一个弹坑,在炮火里落泪,但他不能一直哭,他哥哥的体温正随着失血流失,急需治疗!”
后面的剧情很简单,那就是尤斯塔斯爬出弹坑,想找治疗自己哥哥的办法,结果看到一个敌人趴在自己一个死去的战友身上,从他的战友身上摸出一块黑面包吃。
尤斯塔斯上战场前,并未接受多少训练,上战场后,也没有杀过人。
但为了活命,他对那个敌人开枪,杀了对方。
那是个跟尤斯塔斯一样的年轻人,看着甚至比尤斯塔斯还要小,最多十六岁。
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手已经被冻伤,但还是死死抓着那块硬邦邦的黑面包。
尤斯塔斯从对方手上抢过那块带着血腥味的黑面包塞进嘴里,努力咀嚼。
这个冬天很冷,尤斯塔斯也很冷,而他的哥哥,更需要保暖。
尤斯塔斯剥下对方的衣服,包裹住自己的哥哥,然后发现对方的口袋里,有一封信。
那不是他们国家的语言,但尤斯塔斯的祖母是德国人,他认识上面的字。
“亲爱的妈妈,我过得很好,这里有足够的食物,也有保暖的衣服,您不用给我寄东西,也不用担心我……”
尤斯塔斯忍不住落泪,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他们家的粮食已经不够吃,哪怕是水煮土豆,也不一定能吃饱。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继兄折娶by雪  (韩娱同人)  高门寒婿的科  清白被毁后,  替嫁高门后死  月光予她温柔  白昼妄念by云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