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by决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7
正在吃面的人,大多不识字,可即便如此,他们也好奇起来:“他的新书主角竟然是个洋人?真的假的?”
“云景先生还会写洋人?”
“这新故事,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中有个识字的人,更是忍不住掏钱买了一份报纸:“我看看!”
他虽然识字,但认识的不多,读的也就特别慢。
黄培成见状开口:“你把报纸给我,我来读!”
这人闻言,将手上的报纸给了黄培成。
今天刊登的这三千字内容,黄培成已经看过不止一次,读的时候,也就非常顺畅。
毕竟他不是参加朗诵比赛,只要意思对,读的过程中稍微出点问题是没有关系的。
而当黄培成开始读,周围人都安静下来。
还有几个一大早出来拉黄包车的车夫,停下来听他读。
桑景云这个故事还是很好懂的,开篇就是主角身处战场,然后故事就开始跟着尤斯塔斯的视角往前。
等他读完,周围人都议论起来:“后面怎么样了?”
“这个名字古怪的洋人,他活下来了吗?”
“原来洋人打仗也这样。”
“原来洋人也有吃不饱的。”
这时的中国人,对国外那是真的好奇。
也因此,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黄培成问:“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众人纷纷表示故事很好,还有人可怜那个死在战场上,没能把家书寄出的年轻人。
连普通人都喜欢这本书,其他人更不用说。
黄培成非常高兴,然后去了茶楼。
茶楼里静悄悄的,所有人都在听说书先生说这本书。
说书先生是专门干这一行的,读故事时,也就很有感情。
他的声音还好听……茶楼里很多人被他感染,落下泪来。
黄培成站在门口,认真听着,等说书先生说完,立刻去看茶楼里的人的反应。
茶楼里的人在安静了一会儿之后,立刻就爆发出各种声音,人们议论纷纷,都在说这本新书。
“怎么停在这里了?那个什么斯的哥哥,活下来了吗?”
“尤斯塔斯后来怎么样了?”
“云景先生是不是打过仗?他写得像是真的。”
黄培成见这些人讨论得这么激烈,就知道《新小说报》的销量稳了。
他放下心来,要了一壶茶,一边笑一边喝。
而这个时候,谭峥泓和谭大盛已经起床。
谭峥泓今天恢复了惯例——他下楼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在餐桌前,打开《新小说报》。
“爹,云景先生的新书今日刊登!这本书非常好看,你一定要看一看!”谭峥泓大力推荐桑景云的新书。
谭大盛近来,也已经习惯每天早上看云景的小说,接过报纸就看起来,看了几页后,他惊讶万分:“这书跟别的书,不太一样!”
谭峥泓道:“就是不太一样!云景先生写的是欧洲战场!”
他们家还有佣人,因此谭峥泓还是像以前一样说“云景”,免得桑景云的身份被泄露出去。
外面有很多人骂云景先生,他怕桑小姐的身份被泄露出去后,会有人对她不利。
“写得真不错。”谭大盛道。
这书只刊登了三千字,暂时看不出什么。
但他已经开始好奇后面的内容。
谭大盛觉得这书不错,上海的其他读者也一样。
云景又写了一个截然不同的题材,这让他们很惊讶。
非常喜欢云景的小说的顾教授,就在看到这本书后,面露惊奇:“没想到云景先生,竟然会写欧洲战场,这可不好写!”
他的夫人坐在他身边,跟着看了小说,道:“他写得当真不错,像是去过欧洲。”
“之前就有很多人猜测云景先生留过洋,现在看来是真的。”
顾教授这么觉得,其他人自然也一样。
“怪不得云景先生的小说能被翻译成英文,他应该留过洋,在英国有人脉。”
“这本书将来,说不定也能在英国出版。”
“我在报纸上看过一些欧洲战场的消息,没想到真实的战场,竟然这般残酷。”
“肯定残酷!想来就是他们伤亡的人太多,才会想要从我们国家带走劳工。”
“现在他们就连自己的士兵的食物都不充足,那些劳工去了欧洲战场,能吃饱吗?”
“我记得有些劳工是从上海出发的,也不知他们现在如何了……”
人们惦记起那些离开故土的劳工来。
而大海上,胡子拉碴的洪永祥,正带着一群劳工唱歌。
海上的生活非常无聊,他们还居住在狭小的舱房里,环境更是压抑。
洪永祥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待久了,人会疯掉。
此外,人和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若是有人受不了这个环境心情抑郁,他身边的人受到影响,可能也会受不了。
总之,带着劳工们多做点事情,调节他们的心情,很有必要。
洪永祥就带着他们唱歌,什么歌都唱,好听就行。
当然,讲故事和教他们读书,也是必需的。
洪永祥手上有很多谭家给他准备的食物。
坛子肉、咸肉、咸菜、咸鸭蛋、绿豆之类,应有尽有。
他将这些拿来当奖品,而这无疑激发了这些劳工的学习热情。
他们甚至还跟着洪永祥学了一些法文。
而洪永祥除了教导他们外,还会抽时间跟船上的法国人聊天,努力提升自己的法语水平。
他若是不会说法语,也就很难帮到船上的劳工。
等唱歌结束,洪永祥就开始教他们认字,之后,又开始处理别的事情。
“洪先生,我今天不知道为什么,脚特别疼!”
“洪先生,我拉血了。”
“洪先生,跟我一起住的人欺负我,我想换舱房!”
这些人不管啥事都找洪永祥。
洪永祥脾气好,也不生气,就一一帮人处理。
他们志愿者团队里,大部分是医生,而这,着实让这些劳工的日子好了很多。
现在,这些劳工已经将志愿者们当成他们的领头人,啥都听志愿者的。
忙了一天,躺在床上的时候,洪永祥也忍不住想念家乡。
不过他想念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累得沉沉睡去。
《一个士兵》刊登的这一天,桑景云一大早,就迎来了谭峥泓。
谭峥泓熟门熟路进了她的房间,然后就坐在她的书桌对面,翻译《真假千金》。
这本书,谭峥泓已经翻译得差不多了,再过个四五天,就能全部翻译完,只是翻译完后,还要找人润色,等出版,就需要更长时间。
谭峥泓这天,在桑家待了一整天。
而接下来几天,他也一直待在桑家。
几天过去,当桑景云整理好稿件,准备再次去交稿的时候,《一个士兵》这本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随着剧情的进展,人们对这本书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桑景云不关注外面的评价,也让谭峥泓别告诉自己,以免影响自己的写作状态。
谭峥泓想到自己以前曾把别人的负面评价告知桑景云,很不好意思:“桑小姐,我现在也是啥都不知道的,我整日跟你在一起,都没空去跟外面的人说话。”
确实如此,桑景云笑起来。
谭峥泓这时问:“桑小姐,你明日要去交稿?什么时候去?我能与你一道去吗?”
桑景云道:“自然可以,只是我去得比较早,你得早点过来。”
谭峥泓立刻道:“我起得很早,一定能赶上,桑小姐你等着,明日早上我来找你。”
谭峥泓这日,照旧在桑家吃晚饭。
桑景英见谭峥泓天天过来,有些无语,但谭峥泓态度很好,他对谭峥泓的态度,就也很好。
至于桑景雄,他在谭峥泓面前倒是很乖巧,还努力跟谭峥泓搞关系,只是他太小了,谭峥泓没怎么把他当回事。
谭峥泓的注意力,都在桑景云身上。
吃过饭,谭峥泓就回了家。
而另一边,黄培成正在收拾东西,也准备回家。
他今天又加班了,但他甘之如饴。
他的报纸,现在销量已经达到每日两万份!
云景先生的新书特别受欢迎,还引起了很多讨论。
当然,因为到现在为止,刊登的字数都不多,所以讨论不算激烈。
不过等接下来几天,讨论可能会很激烈。
在明天刊登的内容里,尤斯塔斯意识到,自己的哥哥詹姆斯,吗啡上瘾了!
同时,他也深刻地意识到,吗啡不是什么好东西,它甚至比鸦片更可怕!
书里的尤斯塔斯,开始厌恶吗啡。
现如今,他们国家种植鸦片的人非常多,有无数人靠着鸦片生意发家致富。
云景先生这么写,可能会被骂。
但黄培成并不觉得云景先生这么写有错。
鸦片一直都是害人的东西。
今天下小雨,黄培成也就撑了伞,慢慢往家里走。
此时此刻,在上海县城的码头上,姜老二的手下,正顶着细雨,从一艘船上往下搬货。
不远处的茶水铺里,姜老二正坐着喝茶。
姜老二的心腹对姜老二道:“姜爷,今日下雨,天也有些冷,你早些回去休息吧,这边有我看着。”
“无妨,我也在这边看着。”姜老二道。
之前给谭家赔罪,他损失了一万元。
之后,怕上面的人生气,他又给上面送了两万元。
这么一折腾,他整整损失了三万元!
姜老二赚钱多,但损失这么多钱,依然让他有些难受,迫不及待想要赚回来。
因此,对今日的这批货,他非常看重。
从码头上往下搬的货物,是鸦片和吗啡。
鸦片是从印度送来的,虽然他们国家鸦片产量早已超过印度,但在上海,印度产的鸦片更贵,据说比国产的要好。
这应该是有点道理的,印度那边用来提炼鸦片的设备更好,那些鸦片的纯度也就比较高。
这些鸦片,在上海可以卖高价。
至于另外的吗啡,那是欧洲货,据说是从鸦片里提炼出来的东西,能止痛。
“你们小心一点,别弄坏了我的货!”姜二爷见一个挑货的人滑了一下险些摔跤,愤怒地开口。
他手底下一个小喽啰见状,立刻一鞭子打在那个挑夫身上:“小心点!若是把东西摔了,卖了你都赔不起!”
那挑夫连连讨饶。
姜老二的心腹,这时却问起吗啡。
吗啡对他来说是个陌生的东西,他想知道这是什么。
“欧洲战场上,这吗啡可是供不应求!我费了老大的劲儿,才托关系弄到五十箱,到时候这些东西,可以卖给那些手上有兵的人!”姜老二开口。
他打算把这东西高价卖出去,狠狠赚上一笔。
他这可是从军队流出的好东西!
而这时,姜老二的另一个心腹开口:“姜爷,这吗啡确实是好东西,那云景的小说里,就写到了吗啡,欧洲战场上,医生都是用这东西给病人止痛的!”
这人喜欢看小说,看过《一个士兵》。
要是没有吗啡,医生给詹姆斯动手术的时候,詹姆斯说不定会被痛死。
现在,看这本书的人,都觉得吗啡是好东西。
姜爷道:“小说里还写了吗啡?”
“写了!”那人肯定地开口。
姜老二有些好奇:“那我可要看看。明日,你把报纸拿来给我。”
他飞快地穿好衣服, 又用梳子沾水,梳了一个三七分。
他现在已经不抹头油了,桑小姐说她喜欢清爽一点的头发。
打理好自己的外表, 谭峥泓就飞快地下楼。
整个世界漆黑一片,但谭家厨房里的灯已经亮起。
谭峥泓飞快地进去, 问正在忙碌的张妈:“张妈,馄饨包了吗?”
张妈笑着开口:“包了, 小少爷你带走吧。”
包好但没下锅煮的馄饨被放在食盒里,除了馄饨以外, 食盒里还放了一碗张妈昨儿个做的牛肉丸。
“谢谢张妈!”谭峥泓喊了一声, 拎着食盒就往外走。
他将食盒挂在自行车车把手上, 脚一蹬,自行车就飞快往前。
去桑家的路, 谭峥泓已经非常熟悉, 纵然天还黑着,他也不会骑错。
十分钟后, 谭峥泓来到桑家。
现在时间有点早, 但桑家的烟囱已经开始冒炊烟。
谭峥泓见状, 推着车上前敲院门。
桑家院子很小,有点响动屋里的人马上就能听到,很快,桑钱氏就出来, 给谭峥泓开了门。
门打开后, 桑钱氏无语地看了谭峥泓一眼。
谭峥泓来得越来越早了。
“奶奶早!”谭峥泓笑着开口, 熟门熟路地去厨房:“桑叔早!阿兰奶奶早!”
打完招呼,他就把手上的食盒打开,往外拿东西:“桑叔, 我带了一些生馄饨过来,还带了一些牛肉丸。”
桑学文开口:“我这就烧水煮。”
桑景云今天要去交稿,打算给费中绪带点吃的,桑学文做的早餐,也就跟往日不同。
他做了一些馅饼,有咸菜肉末豆腐干馅的,也有小葱肉末馅的。
这样的馅饼,就该配上汤汤水水一起吃,桑学文本打算让桑钱氏去买点豆浆回来,现在有小馄饨,也就用不上豆浆了。
谭峥泓本想帮忙,但厨房里已经有三个人在,用不上他,他也就回到餐厅里。
这时,桑景英从楼上下来。
看到谭峥泓这么早过来,他有些惊讶,但还是跟谭峥泓打了个招呼,然后坐在桌边,整理自己这一周写的水浒传的稿子,还有昨日从洪掌柜那里拿来的,洪玥的画稿。
《西游记》的连环画,谭峥泓一本不落全买了,一直很喜欢。
见桑景英在整理画稿,他凑过去看,又对桑景英道:“景英,你真厉害,竟然还能编写连环画!对了,这位洪明先生是谁?”
桑景英看了谭峥泓一眼,道:“洪明是洪家人,洪永祥的晚辈。”
“原来如此!”谭峥泓以为洪明是洪永祥的侄子:“他画得真好。”
“是很好。”桑景英笑了笑。
画连环画这事儿,一开始是他姐主导的,那时的他还只想着赚钱,也就对此事不太上心。
但后来,他姐专心写小说,而他继续画《水浒传》连环画,他对画连环画这事儿,也就越来越上心,还一直关注连环画的销量。
值得庆幸的是,连环画的销量一直很好。
两人聊天时,桑景雄从楼上下来。
桑景英和桑景雄的关系不错,瞧见桑景雄,他立刻就道:“景雄,你快来早读!”
桑景雄来到桑景英身边,拿了桑景英的课本读上面的课文,又时不时看谭峥泓一眼。
谭峥泓却一直在看楼梯。
桑景英瞧见开口:“我姐早上起来后,会点了灯,先写几百字,要吃早饭的时候,她才会下来。”
谭峥泓当即夸奖起来:“桑小姐真勤奋!”
早饭很快做好,桑景英就让桑景雄上楼去喊桑景云、陆盈和桑景丽下楼吃东西。
陆盈和桑景丽早上起床后,也不会马上下楼。
她们会一起复习昨日学的内容。
陆盈会把课文全部背下,早上就带着桑景丽一起读,一起背。
吃完早饭,她们还会预习没学的课文,等预习好,再去学校上学。
当然,今天是周日,她们不用上学。
很快,桑家人就都在桌边坐下。
谭峥泓带来的小馄饨是虾仁的,馄饨皮还很薄,看着就好吃。
桑景云近来饭量增长不少,她吃了一碗馄饨,又吃了两个馅饼,吃完就对已经吃了一碗馄饨四个馅饼的谭峥泓道:“我们去交稿吧!”
馄饨不好带,桑景云就只给费中绪带了四个馅饼,又另外装了一些卤猪耳和卤猪鼻。
阿兰想吃猪头,昨儿个就买了个猪头回来卤。
猪耳朵和猪鼻子是猪头上的精华,她就都切了一些,给费中绪中午加餐。
两人带上东西,就往费中绪住处走去,路上,桑景云又拿着陶瓷杯,买了一杯热腾腾的豆浆。
他们到费中绪住处的时候,天刚亮。
费中绪给他们开门,看到谭峥泓和桑景云走在一起有些吃惊。
这么一大早的,谭峥泓竟然跟桑景云一起给他送早餐!
这两人的关系,怕是比他想象中更亲近。
虽然早已放下桑景云,但费中绪心里还是酸溜溜的。
不过他面上并未表现出来,热情地招呼两人进去。
“费先生,我爹今天做了两种口味的馅饼,我每样都给你拿了两个。”桑景云开口,这馅饼每个都有成人手掌大小,里面还装满馅料,成年男人吃四个也够了。
费中绪拿了一个馅饼咬了一口,立刻道:“这馅饼好吃,里面的咸菜味道很正!”
桑景云又把豆浆给他,这才拿出稿件。
费中绪一边吃,一边跟桑景云聊天:“桑小姐,你是不知道,黄培成这些日子都乐疯了!《新小说报》的销量达到两万份,他在上海报刊界,已经成了赫赫有名的人物。”
桑景云笑了笑,又问了一些别的问题,比如《真假千金》的出版情况。
费中绪道:“《真假千金》这本书,下周应该能装订一批出来,到时我拿几本给桑小姐你。”
谭峥泓立刻道:“我也要!”
费中绪答应下来,又道:“谭少,桑小姐是作者,我给她的是样书不收钱,你的书可是要收钱的。”
“没关系!”谭峥泓立刻开口,出钱真的没啥,能提前拿到书,就算让他出双倍价钱,他也愿意。
费中绪还要去工作,桑景云和谭峥泓稍稍坐了一会儿便一起离开。
谭峥泓跟在桑景云后面,对桑景云道:“桑小姐,今天天气很好,我们要不要去附近逛逛?”
桑景云答应下来:“好!”
谭峥泓见桑景云答应,马上开始推荐适合逛街的地方。
费中绪跟在两人身后,听见两人的谈话,心里更酸了。
算了,不想这件事了。
他还是想想,加印的《无名诀》以及首版的《真假千金》出售后,自己能拿多少提成吧!
之前他一直得过且过,总是将钱花个精光,但这几个月,却有了攒钱买房的想法。
仔细想想,一直住别人的马棚楼,确实是不合适的。
费中绪出门上班的时候,很多人已经看完今天刊登的《一个士兵》。
现如今,绝大多数人在拿到《新小说报》后,都会第一时间看上面刊登的,云景的小说。
而等他们看完今天的小说,就被惊住了。
“那吗啡竟然是从鸦片里提炼出来的,还比鸦片更容易上瘾?”
“以前洋人嘲笑我们国家那些抽大烟的士兵,结果现在,他们自己的士兵用上了吗啡!”
“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个士兵》这本书,已经连载好多天。
书里描写的世界,让很多读者惊讶。
这跟他们想象中的西方世界不一样!
那些洋人看起来那么厉害,结果他们的士兵,竟然也饿肚子?
他们的军官,竟然也贪污?
一些人甚至开始反思,觉得以前一直神化西方的行为不对。
但也有一些人,觉得西方什么都好,觉得云景这么写,是故意抹黑西方。
此刻,张庄茂读书的中学里,就有几个对西方非常崇拜的学生,觉得云景乱写:“云景这是故意抹黑!”
“我们国家不如对方,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而不是依靠贬低对方来获得尊严。”
“西方一直在提倡自由民主,都把国王送上断头台了,肯定不会这样!”
“南洋的大片土地,都被西方人管着,听说他们种了许多粮食,肯定不会缺粮。”
“云景还抹黑西医!”
只是,这样的人总归是少数,其他人并不这样想:“都说云景先生是去国外留过学的,他懂的肯定比你们多。”
“西方确实在南洋殖民了,也确实在南洋拥有大片种粮食的庄园,但那些庄园,都在有钱人手里,难道还指望他们把粮食白送给军队不成?”
“报纸上都写了,俄国那边特别缺粮。俄国与英法是同盟,英法真要不缺粮食,肯定会支援俄国,而不是任由俄国自生自灭!”
“云景先生写得非常好!之前我一直觉得,西方的制度是完美的,现在看来也不是。”
学校这样的地方,人们什么想法都有,大家也就争论起来,但普通民众,不会想那么多。
桑景云将这个故事写得很真实,他们也就坚信这些内容是真的。
“没想到洋人打仗,也会死那么多人!”
“那些洋人真不是什么好东西,鸦片就是他们弄出来的,现在他们又弄出来吗啡。”
“唉,我很喜欢这个詹姆斯,他现在的样子,怪可怜的。”
“吗啡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上海县城。
姜二爷和心腹昨晚上装卸货物,折腾到了后半夜,今天也就起晚了。
虽然昨天念叨着要看《新小说报》,但姜二爷对这件事并不上心。
他现在,只想将手上的吗啡快些卖出去,换成钱。
因此,吃了点东西之后,姜二爷就带着一些样品,去找自己的靠山了。
他想将这东西卖给军队,但他没有门路,想做成这生意,还是要靠自己的靠山。
姜二爷找到自己的靠山后,就将吗啡的来历和用处仔细说了说。
他的吗啡,是西方战场上一些军官扣下后卖掉的,这种东西肯定不能在欧洲本土销售,就被送到东亚。
“这可是好东西,在欧洲那边供不应求,我也是花了大价钱,才能抢到……”姜老二诉说着自己的辛苦,又把自己购买吗啡的价格,翻了倍往外说。
姜老二的靠山听了很是满意。
西方的药品,在他们国家一直都是紧缺的,售价也高。
他将这些药品送去军队,不一定能赚到钱,但肯定能跟军队打好关系!
这年头,谁手上有兵,谁就是大爷,他一直想讨好那些人,可惜找不到法子,现在总算是有了办法!
“小姜,我就知道你是个能干的,这事若是成了,你要记大功!”这人很是高兴,夸了姜老二一番,最后道:“你回去等消息吧,等我找到买家,就让他们与你商议。”
姜老二喜滋滋地答应了。
谈完这件事,姜老二便回到自己住处。
办成了一桩大事,他心情很好想找点乐子,就将自己的心腹找来,让心腹把报纸拿来给他看。
那心腹当即回房间,将自己收集的前几日的报纸给姜老二,又道:“姜爷,今日的报纸还在门房那边,我这就去拿。”
他这报纸不是买的,而是让报摊摊主免费送的。
那报摊摊主,每天早上都会将报纸送到门房那里。
“去吧。”姜老二挥挥手,开始看手上的报纸。
姜老二是识字的,不过他对小说兴趣不大,以前也就从未看过《新小说报》,只看《申报》《时事报》这样的报纸。
现在难得看小说,他看着看着,很快就看了进去,还非常喜欢。
很多人看战场描写,都忍不住落泪,姜老二却只觉得兴奋。
而在他看了一些后,他的心腹拿着今日的报纸回来了。
姜老二没有理会心腹,继续往下看。
那个心腹见状,就翻开《新小说报》,看今天的更新。
看着看着,心腹手指轻颤,身上冒出冷汗。
他昨天跟姜老二说,这报纸上写了吗啡,还把吗啡写成了能救命的药,这是事实。
但他没想到,在今天刊登的内容里,吗啡成了害人的东西!
这心腹,已经看了云景很多小说,他知道云景的小说有多么受欢迎。
之前,云景在小说里写到血吸虫病,写到钉螺,这几个月,上海郊区的那些老百姓,就一直在灭杀钉螺。
现在云景写吗啡不是好东西,还会有人愿意买吗啡吗?
这个心腹对姜老二的脾气很了解。
姜爷并不是好脾气的人,等看到云景今天写的东西,肯定会大发雷霆,到时他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但不让姜爷看,也不现实。
心腹咬咬牙,对姜老二道:“姜爷,姜爷,今日这报纸上,又写到了吗啡。”
“嗯。”姜老二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他已经看到军医给詹姆斯动手术的剧情了,见上面果然有吗啡的描写,心情很好。
他不知道写这书的人是谁,但这人明显对西方战场有所了解。
而他写的内容,分明就是在帮吗啡打广告!
“姜爷,今日的报纸上,写了吗啡的害处。”
姜老二皱眉:“吗啡的害处?是什么?”
说完,他接过报纸看起来,看着看着,姜老二眉头皱起。
他知道这书上写的,应该是真的。
一来这书写得真实,二来……他一直做鸦片生意,对这方面,也就有些了解。
姜老二问心腹:“这报社能不能封掉?”
他不想别人看到这份报纸上的内容。
心腹道:“报社开在租界,怕是封不了。”
“封不了就想办法把报社烧了,或者把报社的负责人绑来,总之,不能让太多人看到这报纸!”
姜老二不怕那些老百姓看到这个故事,他怕那些大人物看到。
他想把吗啡卖给手上有兵的人,可要是对方知道吗啡到底是什么玩意儿,肯定就不愿意买了!
姜老二觉得,英法等国应该知道吗啡的害处。
只是他们在打仗,不能没有这东西,就只能给士兵用。
但他们这里的情况不同。
现如今,他们国家也有一些地方在打仗,但上海周边还算安定,这里的军队,是没有仗要打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必要购买吗啡饮鸩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