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墨染民国by决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7

之前她忙着写《梦游莫斯科》,都没时间看书,现在每天只需要写三千字,正好可以抽空看点书。
“我也去!”桑景雄开口。
“那我们走吧。”桑景云道。
桑景雄见状有些好奇:“姐,谭哥呢?不用等他吗?他不一起去?”
桑景云道:“他今天上午有事,不过等忙完,他也会去南城书局,到时候我们一起请费编辑吃个饭。”
谭峥泓之前跟诺伯特等人一起,买了一块地,盖了一些“宿舍楼”打算出租。
那房子已经盖好,如今是木工在做门窗。
谭峥泓今天要和诺伯特他们一道去看看,顺便定下往外出租的日子。
桑景云今天穿的是洋装,还给自己戴了一个很漂亮的帽子。
桑景雄见状,连忙换上他那双偏长的皮鞋。
桑景云带着他,就往南城书局走去。
桑景云刚穿越时,不喜欢桑景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桑景雄已经改好很多。
这段时间桑景雄帮她誊抄稿件,更是做得很认真。
桑景雄就只是一个熊孩子,不曾违法犯罪,他干的事情跟桑学文一比,那都是小事儿。
而且在没人惯着以后,这个熊孩子已经不那么熊了,她对桑景雄,也就不再讨厌。
这会儿已经快中午了,外面特别晒。
桑景云有些庆幸自己戴了帽子。
只是,帽子能遮阳,却不能降温,因此等她来到南城书局时,已经出了一些汗。
而南城书局外面,却有许多人不顾炎热,排队买书。
“人好多!”桑景雄有些震惊。
“是啊……”桑景云也很震惊。
这本书已经在报纸上刊登过,上海的读者,在买书之前大多已经看过书,她没想到竟然还有那么多人排队买书。
好在南城书局的人已经有了经验,所以队伍不会排很长。
南城书局还开了侧门专门卖这本书,这也让那些来买《一个士兵》这本书的人,不会影响到那些来书店买其他书的人。
桑景云刚靠近,一些排队买书的人就看过来。
排队的人里,是有女子在的,他们觉得,桑景云应该也是来买书的。
然而并不是,桑景云进了南城书局的大门。
他们莫名地有些失落——这么漂亮的姑娘,竟然不来买云景先生的书!
桑景云刚进去,就看到了费中绪。
南城书局已经多招了很多人,费中绪可以轻松一点,这会儿,他就在卖普通书的柜台后坐着。
“费编辑。”桑景云笑着叫了一声。
费中绪看到桑景云,又惊又喜:“桑小姐你来了!”
他搬了个凳子给桑景云坐,低声问:“桑小姐,你是来看新书的销售情况的?”
“对。”桑景云笑道。
费中绪道:“你放心,这本书卖得特别好,我们总编已经决定,你的下本书直接做成雕版了,那样更划算。”
雕版印刷很不方便,但一直存在。
因为若是印刷量大,雕版印刷成本更小。
做了雕版之后,想要加印也会方便很多。
现在云景的书,想加印就比较麻烦。
《无名诀》和《真假千金》这两本书,又卖得差不多了,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大概率要加印。
那就要重新排版,想想就累。
桑景云和费中绪聊了聊,同时收了费中绪给她的版税。
同样是支票。
以前上海的人,都是使用钱庄的庄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会取代钱庄。
桑景云没有去看支票上的数字,她把支票放好,然后邀请费中绪等会儿一起去吃饭。
费中绪一口答应。
南城书局的总编百忙之中出来看看,瞧见费中绪在跟一个打扮时髦的女子聊天,好奇地询问:“费中绪,这位姑娘是谁?”
问完,他还朝着费中绪眨了眨眼睛。
费中绪给这个姑娘搬了凳子坐,两人明显是相熟的,这姑娘莫不是费中绪的女友?
费中绪见周围没有其他人,凑到总编耳边,低声道:“这是云景先生。”
南城书局的总编:“……”
等谭峥泓赶过来的时候,中午吃饭的人,又多了一个。
谭峥泓一点意见都没有,他跟桑景云的相处时间很多,也就不介意偶尔多几个电灯泡。
他们找了一家酒楼,要了个包厢吃饭,因为没有外人,南城书局的总编也就直接称呼桑景云为“云景”,还滔滔不绝地夸奖起来:“云景先生,你写的小说题材新颖,构思精巧,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谢谢夸奖。”桑景云笑道。
几人聊着聊着,聊起了《真假千金》的英文版。
之前乔平安从南洋带了一些书来上海,在南城书局放了几百本进行销售。
因为上海懂英文的人不多,南城书局一度以为,这些书要卖不出去。
没想到最后全卖出去了!
买书的大多是中国人,有些人买书回去是为了学英文,也有一些人买书回去,是为了装门面。
在家里摆放一套英文书,看着就高大上!
“这书听说要送去欧洲,也不知道到了没有。”南城书局的总编开口。
谭峥泓算了算时间:“那些书应该已经送到欧洲。”
“到了就好,也不知道欧洲的那些人,会不会抢购这本书。”南城书局的总编目露向往:“如果他们看了这本书,一定会喜欢。”
费中绪这时候,想起了洪永祥:“若是洪永祥在欧洲看到英文版的《真假千金》,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的表情。”
桑景云听费中绪说起洪永祥,有一瞬间的恍惚。
洪永祥是二月出发去欧洲的,现在都过去四个月了!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
也不知道洪永祥他们上战场了没有。
希望洪永祥能平安归来。
“对了,云景先生,《一个士兵》的英文版什么时候出?到时我们南城书局想买五千套。”
“五千套?是不是太多了?”桑景云有些惊讶。
南城书局的总编道:“不多不多,到时候上海留个两千套慢慢卖,剩下的可以送去其他城市。”
这些英文书做得非常精美,他觉得很多有钱人,是不介意买一套回去摆在书架上的。
五千套书听着有点多,但上海卖掉一两千套没问题,北京应该也能卖掉一千套,杭州、苏州,天津、广州……这些地方肯定也有人愿意花钱买。
把英文版和中文版摆在一起,还能带动中文版的销量。
谭峥泓道:“这套书已经全部翻译完,送去印刷了,但等印刷好再送过来,至少要一个半月。”
“才一个半月?还挺快的。”总编有些惊喜。
他们在聊天,而被他们惦记的英文版的《真假千金》,这会儿刚刚被送到欧洲。
谭家跟欧洲,一直有生意往来。
这几年欧洲在打仗,谭家更是一船接着一船,不停地往欧洲送物资。
欧洲各国打仗的时候,没少压榨那些被他们占领的殖民地。
中国派去了十几万劳工,印度更是有一百多万人参战。
各地往欧洲输送的物资,更是数不胜数。
而这会儿,又有一船物资来到英国。
经过层层检查后,英国方面安排了人来装卸物资。
“这些东西,要快点送去工厂!”
“你们加快速度!”
“快点搬!”
一些英国人指挥着一些亚洲劳工搬运船上的货物。
这些亚洲劳工有印度人,也有华人,他们低着头,默不作声地干活。
也是这时候,几个华人来到码头上。
他们是在欧洲留学的华人,最近打算回去。
看到码头上的劳工,这些人有些唏嘘:“欧洲这边,华人劳工越来越多了。”
“他们以前贩卖黑奴,现在情况没那么严重,可依然对劳工不好。”
“我们的国家太弱了,免不了受欺负。”
欧洲这边开始打仗之后,很多华人留学生都离开了。
但他们留了下来,为了完成学业,也是为了趁着这个缺人的时期,多学点东西。
现在他们已经把想学的学得差不多,也就到了该回去的时候。
“也不知道国内的情况如何了。”
“要是我们国家能站起来,能让白人做劳工就好了。”
“让白人做劳工?你还真是异想天开。”
说话间,那些正在搬货的劳工里,一个华人劳工突然摔倒在地。
负责监工的人立刻跑过去,嘴里骂骂咧咧的:“你不会走路吗?要是你敢摔坏货物,你就完蛋了!”
他说着,还拿出一根棍子,准备打那个劳工。
几个留学生瞧见,就想过去阻止,但有人抢先了。
船上的一个华人管事匆匆下来,拿了烟分给这个监工,然后用英文说:“先生,他挑的是书,摔不坏,你尽管放心!”
那个监工看了看管事,又看了看劳工,见他们长得差不多,知道他们是一个国家的,也就没有继续刁难。
管事这时问那个中国劳工:“你如何了,可有受伤?”
那劳工听到中国话特别亲切:“老爷,我没受伤,就是许久没吃东西,没力气了。”
那管事闻言,从身上摸出一个饼子给这个劳工:“你拿着吃吧。”
这是他的午餐。
在海上航行,吃得都很差,这个饼子是用杂粮做的,里面只放了一点点咸菜,又干又硬很不好吃。
这样的饼子他吃了一个多月,早就吃腻了,就没有吃,打算下船买点别的吃。
那劳工接了饼子,千恩万谢后吃起来,而这时,几个中国留学生走过来。
“几位先生,你们可有事情?”那管事笑着问。
留学生里的一个开口:“我刚才听你说,这箱子里装的是书?”
“是的,这里面装的都是书。”管事开口。
“这些是什么书?怎么千里迢迢带过来?”
现在欧洲很多物资都缺。
从亚洲送粮食过来,那都是很正常的,但从亚洲送书过来,就有些奇怪。
“这都是云景先生写的小说,在南洋印了,拿来欧洲出售的。”管事开口。
“云景先生?这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留学生继续问。
“自然是中国人!云景先生最不喜欢日本。”管事开口。
那几个留学生却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人?这些是中国人写的书?”
“对,这些是中国人写的书,云景先生是个非常厉害的作家,写了很多书,他的书连洋人都喜欢!我家少爷很喜欢他的书,就跟英国人合作,将他的书翻译成英文,印刷之后送到欧洲来出售。”
这些留学生都被震惊了。
他们许久没回国,竟然连国内出了一个这么有名的作家都不知道!
而这时,其中一人问:“这书,能否卖一本给我们?”
他们即将坐很久的船,可以买一本书在路上看,当作消遣。
那管事道:“这些英文书都是有人要的,我不能出售,不过我那边有一套中文版的旧书,若是你们要,我可以卖给你们。”
这些人自然是要的,甚至对中文版更加喜欢。
那管事回去了一趟,不多时,就拿了一套他翻看过很多次的《真假千金》下来,递给这几人,换了英镑。
这几个留学生接过书,下意识翻开,然后就被惊住了!
这书里,竟然有标点!
那些字被标点隔开,读起来特别顺畅!
等等,读起来顺畅,并非只因为标点,也是因为写这书的人,用的是白话。
国内的白话文已经推广开,标点也已经推广?
他们离开数年,国内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想也是,这几年真的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
这几个留学生跟管事道谢,拿着书一边看,一边等他们的船。
书只有一套,他们中的三个人凑一起开始看第一本,剩下的两人,则拿着第二册和第三册,随手翻看。
那个管事看了他们一眼,兴冲冲离开。
这书他卖了高价,这会儿,他可以拿着卖书得来的钱,去买些好吃的犒劳自己。

第162章 炸鸡和送报纸
桑景云请费中绪和南城书局的总编吃的是午饭, 吃完,她就和谭峥泓、桑景雄一起回家。
路上,桑景雄一直很兴奋, 说着之前吃饭的酒楼:“姐,我以前只在县城的酒楼吃过饭, 这还是第一次在租界的酒楼吃饭,这租界的酒楼真不一样, 东西真好吃!”
桑景云道:“你好好学习,若是能学有所成, 将来就不缺钱了, 可以时不时去大酒楼吃饭。”
这年头, 全国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机会接受教育, 所以受过教育的人, 可以得到很多机会,赚到很多钱。
不过将来局势会乱起来, 也不知道到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子。
桑景云记得,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日本侵略的,不止中国。
谭家的大本营,现在的英属马来亚,就曾经被日本人占领。
那会儿, 日本人是想要占领整个东南亚的。
不过现在她只是想要鼓励桑景雄, 倒也不用说那么多。
桑景雄道:“我一定好好读书!”
桑景云注意到, 桑景雄的神情非常坚定。
她并不意外,桑景雄绝对是他们家最想过好日子的那个人。
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谁不想过好日子?
桑景云到家时, 闻到了从家里传出的,霸道的香味。
这味道,有点像炸鸡。
桑景云有些惊讶:“爹,你怎么想起来要做炸鸡了?”
桑学文道:“我之前看了你写的《穿成包身工》,就一直想试着做炸鸡,今日报纸上正好刊登了配方,我就做了。”
他在帮女儿誊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想试着做炸鸡。
但看小说里的描述,炸鸡很香,味道能传出老远。
想也是,炸东西多香!
怕左邻右舍发现他们做炸鸡,猜到桑景云是云景,桑学文就没急着动手,一直到今天报纸上刊登出这部分内容,才尝试着做。
在上海县城,左邻右舍之间,来往是很多的,但租界这边的人,略有不同。
这里的人都是从各地搬来的,也就不那么喜欢跟邻居往来。
桑家左右的邻居都是年轻人,他们没怎么跟桑家人说过话,不过这两家雇的女佣,每天都会跟桑钱氏和阿兰聊天。
“桑叔,这炸鸡竟然真的能做出来?”谭峥泓有些惊喜。
他对书里描述的炸鸡很好奇,但以为那菜谱是桑景云编的。
毕竟桑景云从不下厨,桑家也从未做过炸鸡。
“自然可以,”桑学文道,“我们这边每到快过年时,都会炸‘鸡黄肉’,景云应该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写了炸鸡。我头一次看到,就知道这是真的能做出来的,不过好不好吃并不确定,刚才试了试,还挺好吃。”
桑学文对桑景云写出“炸鸡”这么个东西来,并不感到奇怪。
以前每次过年,家里就会炸一些东西吃,鸡腿也曾炸过。
至于裹了面粉炸……他们这里的人会将肉切小,裹上用面粉和鸡蛋调成的糊糊,炸“鸡黄肉”。
这炸鸡看着也差不多。
“爹,给我尝尝!”桑景雄立刻道。
他中午吃了很多,但这会儿,他觉得自己又饿了。
谭峥泓也看着油锅流口水。
这是桑景云写在小说里的食物,他想吃!
这年头没有分割好的鸡卖,卖的都是整只的鸡,个头还比较小。
而今天,桑学文买了三只鸡做炸鸡。
他们家人多,三只也是能吃完的,更何况在正式炸之前,肯定要先少做一些试验一下。
中午时,桑学文已经用半只鸡做过试验,炸出来的鸡肉跟桑钱氏和阿兰分着吃了。
现在见桑景云回来,他立刻去烧油,打算再炸半只鸡,给女儿儿子尝尝。
至于剩下的两只鸡,则等晚上再吃。
桑学文刚去厨房,桑景云就听到外面有人喊自己的奶奶:“老钱,老钱!”
桑钱氏立刻就出去了。
桑钱氏农村出生,这会儿的农村人,给孩子起名都很随意,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大丫、二毛、狗子、铁蛋这样叫着的。
桑钱氏的名字就叫钱阿大,不过她一般不这么介绍自己,所以周围人都叫她“桑家的”,现在则变成了“老钱”。
桑景云凑过去看了看,发现是隔壁的女佣在跟桑钱氏打听他们做了什么吃的。
怪不得人家要打听,他们做的炸鸡,真的很香!
桑景云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肚子里缺油水,但后来就不缺了,所以即便她写了炸鸡,也并不馋。
她觉得自己父亲做的饭菜,比她记忆里的炸鸡好吃。
但现在自家做了炸鸡,似乎不是那千篇一律的味道,桑景云也有些馋了。
桑学文把炸鸡的鸡翅膀连着鸡翅根给了桑景云,把鸡腿给了谭峥泓,剩下的鸡胸给了桑景雄。
桑景雄没觉得亏了,他分到的肉多,而且切开后,有好几块!
桑景云咬了一口炸鸡,发现这跟记忆里的味道确实不一样。
大概是没放味精的缘故,没有记忆里那么鲜,但不知道是不是鸡肉更加新鲜的缘故,她觉得更好吃。
桑景云吃炸鸡的时候,在上海,有很多人跟她一样,吃上了炸鸡。
租界那个喜欢听云景的小说的老太太,就在自己儿子的姨太太给她读完今日份的《穿成包身工》以后,馋了起来:“这里头写的炸鸡,听着就好吃,我今儿个中午想吃,你们把报纸拿去厨房,给厨子读一读,让他试着做一做。”
那些个姨太太立刻应下,拿着报纸就去厨房找人去了。
老太太想吃,厨子自然要试着做。
他让人杀了鸡,先将鸡胸切开,试着炸了炸,确定好吃之后,就在中午给老太太送去了炸鸡翅和炸鸡腿。
老太太吃着特别满意,还问身边人:“这炸鸡店租界可有?馥郁堂的胭脂水粉很好用,若租界真的有炸鸡店,他们的炸鸡肯定好吃。”
可惜,没人听说租界有卖炸鸡的,倒是有炸猪排。
老太太叹了口气:“外面没有,那只能让厨子做了,晚上让他多炸一点,大家都尝尝。”
说完,她又想到了什么:“云景这小姑娘,肯定是个心灵手巧的,所以才能想出这么个方子。”
她觉得这炸鸡,应该是云景想出来的。
反正她之前,从未吃过,也不曾听说过有炸鸡这么个东西。
老太太在吃炸鸡,洪家也在吃炸鸡。
虽然洪母不想让自己的儿女看桑景云的小说,但洪掌柜买了《新小说报》看完后,会给孙子孙女看,当然他也会说几句自己的想法,比如看《真假千金》的时候,他会说他们跟金家不一样,他们疼孩子。
总之,今儿个上午,洪旭和洪玥就都看了《新小说报》。
看完,两人忍不住流口水。
他们都胖乎乎的,而他们会这样,就是因为爱吃。
现在桑景云在书里写炸鸡多么多么好吃,他们哪里忍得住!
两人立刻就去找洪掌柜,想吃炸鸡。
洪掌柜想了想答应下来,然后让厨娘去后院抓了一只小公鸡杀了,让洪玥试着做。
洪玥是会做饭的,就是不熟练,在厨娘的指导下,她做出一大盘炸鸡。
洪母觉得太费油,一直念叨个不停,但等她真的开始吃,却喜欢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地说炸鸡好吃,连鸡胸下面因为比较细,所以炸得酥脆的骨头都吃掉了。
看了云景的小说之后试着做炸鸡的,自然不止他们。
顾教授、费中绪、黄培成、高汉林……很多人都在家试着做了炸鸡。
每家做出来的炸鸡,味道都是不一样的。
但新鲜的鸡肉裹了面粉炸,怎么都不会难吃。
炸鸡这样食物,突然就风靡了上海,还有一些聪明人,趁着这股风在租界开了炸鸡店,并在店外挂个招牌,上书“曹可欣炸鸡”。
这样的炸鸡店不止一家,以至于一个刚来上海,没看过云景的小说的年轻人,瞧见之后觉得莫名其妙:“这炸鸡,是曹可欣想出来的?所以叫曹可欣炸鸡?”
然后就有看过《穿成包身工》的人告诉他:“没错,这炸鸡是曹可欣想出来的。”
这人又道:“能否给我讲一讲这典故?我觉得这曹可欣炸鸡,味道不输东坡肉。”
然后就有人给他讲曹可欣的来历:“曹可欣是个生活在未来的人,突然穿越到咱们这里,成了一个包身工……”
这个年轻人目瞪口呆。
怎么一个菜名,还牵扯上这么多东西?
还有什么从未来来的……真是胡说八道!
这个年轻人正觉得对方瞎扯谈,就听对方开口:“对了,这曹可欣,是云景先生小说里的人物。”
年轻人无言以对,只想看看这部小说。
炸鸡风靡上海的时候,《梦游莫斯科》的读者,也越来越多。
上海的普通人,大多连俄国在哪里,莫斯科是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自然也不知道几个月前发生的三月革命。
所以他们一开始看这本书,是看不明白的。
但这部小说里写的北方很新奇,主角一睡着就来到洋人的地方,这个设定也很有意思,他们就愿意看。
而等他们看了几天,就被惊呆了。
这书里写的世界,太惊人了!
其实,对上海那些有闲钱买报纸的人来说,书里的老百姓的生活,他们是不羡慕的。
他们早就过上那样的生活了。
此时上海的有钱人的生活水平非常高,出门可以坐电车,理发店里连吹风机都有。
但如果真的全国人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那就太惊人了!
而且……还能这样?
茶楼里的说书先生每天都会读云景的小说,但不会只读云景的小说。
说书先生会挑一些有意思的小说,轮换着给人读。
最近《梦游莫斯科》火了,说书先生就开始读这本书。
大部分人就当个故事听,听得津津有味,觉得那个莫斯科的人的日子,过得挺不错。
他们这里的普通工人,可吃不上肉!
但也有人听着听着,就觉得书里的俄国太过分:“哪能这么多规定?家里竟然连多请几个佣人都不行。”
“对啊,凭什么把土地都收归国有,又分出去?”
“这东兴肯定是个穷人!”
“他自己没钱,就想分别人的钱?”
茶楼里的有钱人都很生气,毕竟真要把地平均分,那他们多吃亏?
他们的家业,是辛辛苦苦攒下的,凭什么分出去?
少收一点租,他们都是不乐意的。
这些人之前看《双面魔君》的时候,看到分地没想太多,但东兴的这篇小说,可是把情况清清楚楚写了的!
他们觉得东兴居心叵测。
有钱人这样想,那些穷人听了,却觉得书里的世界特别美好。
“那个莫斯科,真的会变成这样?”
“我要是能过这样的日子,我愿意少活十年!”
“真要能分地就好了,我也不用在这里卖命。”
而受到震撼最大的,则是那些读书人。
上海的读书人,很多都接受过新思想,对俄国的情况,也有所了解。
如果将来,俄国的农民都有地,那该多么让人震撼!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期待书里的未来。
作为资产阶级,他们肯定不愿意把自己的钱和土地分出去。
一时间,骂东兴的人,远超骂云景的人。
跟东兴一比,云景写的都是小事儿,也不过就是女人想要读个书,想婚姻自由。
但东兴,他是想动他们的命根子!
当然,也有很多人赞同东兴的想法,同时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顾书潮看着自己书房里的众多英文书法文书,整个人有些茫然。
英法等国,对苏维埃非常敌视,而他或多或少受到了一些影响。
他想推广教育,想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但他一直以来的想法,跟书里还是有区别的。
毕竟他是个有钱人。
此刻,他却开始觉得,这似乎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而现在,看着东兴的文字,他心中翻滚起激烈的情绪,一双手止不住地颤抖。
他以前,对穷苦百姓的情况,是不太了解的。
他一直想救国,但从未将这个国家的普通百姓放在眼里。
是云景的小说,让他知道了农村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也让他知道了,资本家是怎么压榨人的。
战场上的士兵可怜,包身工可怜,佃农一样可怜。
救国,只靠他们这些文人,真的能救下来?
他是不是,应该换一条路?
像顾书潮这样的人有很多,而有极少数的人,觉得东兴的这篇小说,简直是给他们指明了未来的道路。
“这小说写得太好了!”
“等这篇小说完结出版,我一定要多买几本书送人!”
“若俄国真的能这样,我们国家是不是也可以?”
“之前我以为云景跟我们是一路人,但得知她是个小姑娘之后,我就知道并非如此,但现在……这东兴跟我们,绝对是一路人!”
“《上海日报》也是!我明日就去拜访高先生,与高先生好好谈谈!”
“我想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不过有时候,越是争议大,大家越是要看。
看了之后,有些人大骂东兴,又有人力挺东兴,以至于报纸上涌现了很多相关文章,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弥漫着文人间看不见的硝烟。
外面闹得不可开交,桑景云在家待着,倒是非常清静。
她现在就担心一件事,怕《上海日报》被人封了。
但这个时候,局势好像还没有那么紧张。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继兄折娶by雪  (韩娱同人)  高门寒婿的科  清白被毁后,  替嫁高门后死  月光予她温柔  白昼妄念by云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