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墨染民国by决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7

然后因为她这本小说发表后,反对者比支持者多的缘故,暂时没人想着要封掉这本书。
这就很好。
《上海日报》的做法,也让桑景云很满意。
《上海日报》那张专门刊登这部小说的报纸一直没有加广告,现在甚至连标题都不加了,以便可以塞下更多的文字。
《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他们每天都刊登五千字,按照这个进度,二十天就能刊登完。
桑景云觉得,这本书有机会全部刊登出来,毕竟这会儿
至少这会儿,上面的人还没有什么反应。
桑景云对这本书很关注,倒是对《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关注不多。
毕竟这会儿,已经没人骂《穿成包身工》了,报纸上的腥风血雨,都是冲着《梦游莫斯科》去的。
有东兴帮她挡灾,还挺好!
桑景云很淡定,黄培成却不同。
《新小说报》的销量其实并未减少,但现在都没人谈论云景了,都在谈论东兴,这让黄培成很生气。
他每天都在自己的报社骂高汉林。
骂归骂,《上海日报》他却还会买。
高汉林作死,连这样的文章都刊登,《上海日报》迟早出问题。
这报社搞不好就开不下去了!他出于同情买几份报纸,真的不算什么。
“这高汉林的脑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被他自个儿拉掉了,这种文章都刊登,我记得他家很有钱,还有很多地,这会儿,他爹他哥,怕是想要掐死他……”黄培成念叨个不停,已经想好在《上海日报》被封掉以后,要如何取笑高汉林了。
另一边,高汉林却找上了几个能帮人印刷报纸的印刷社,拜托他们帮忙印刷《梦游莫斯科》的后续。
他将这本书的后续分开找人印刷,全都印刷八千份。
高汉林也怕自己的报社被封。
不,他不是怕报社被封,他是怕自己没办法把这篇小说刊登完。
所以,快点印刷好,以后他的报纸每次送两张三张,那也是可以的!
甚至一次送十张,直接送完五万字都可以。
这日一大早,一些喜欢买报纸看的人,又去了报摊选购报纸。
一个衣着富贵的年轻人站在报摊前,开始看各个报纸的头版。
《申报》真要说的话,是一份商业报纸,以追求盈利为目标。
所以这报纸挺好看的,很多人来到报摊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拿这份报纸。
这个年轻人就伸手拿了一份。
《申报》已经买了,《新小说报》也可以来一份。
《穿成包身工》这部小说,越来越好看了,里面的未来世界非常有意思,曹可欣的创业史,也让人看得痛快。
而最后……
这人的目光落在《上海日报》上,纠结要不要买。
而这时,那个卖报的人开口:“今日《上海日报》特别厚,多送了三张报纸,特别划算。”
“多送三张?”这个年轻人被惊呆了。
卖报的人却认真点头:“对,多送三张,这报纸现在特别厚,买了也划算,报纸可是好东西,拿来糊墙再好不过,还能拿来包东西……”
这个年轻人一咬牙,到底还是买了一份《上海日报》。
其实他也想知道,莫斯科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书写得是真好。
算了,他不想太多了,就当普通小说看。
他看的,只是俄国的未来。
想是这么想的,这个年轻人看完之后,心中却升起一股冲动。
大同世界啊!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的追求?
而这时候,另一些人,却拿着《上海日报》,开始给那些穷人,普通人读。
他们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小说。
他们想在别人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
孤儿院里,姚同丰就在给孤儿们读《梦游莫斯科》。
东兴曾经指责云景的事情,姚同丰没跟孤儿院的孩子们说,这些孩子也就不知道东兴和云景有矛盾。
他们只专心听《梦游莫斯科》。
听完,孩子们纷纷开口:“这书里的日子真好!”
“我也想过书里的日子。”
“要是能给我分地就好了,我想要一块地。”
江来听完道:“这书都是瞎说的,不可能有这样的好日子,那些有钱人肯定不乐意自己的钱被拿走,而且那些当官的,肯定会想办法捞钱……”
姚同丰听江来侃侃而谈,有些无奈。
看《梦游莫斯科》就知道,东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江来却非常现实。
不过再现实又如何?他能看出来,江来很喜欢这本书。
在底层挣扎过的人,谁不喜欢?
这里的孩子都一无所有,怎么可能不想过书里的生活?
这个世界要是真的像书里写得一样,这些孩子也不会成为孤儿。

上海郊区。
一个年轻人坐在一把竹椅上, 拿着一些报纸,正用上海本地方言,给周围的老百姓念《梦游莫斯科》。
他念得很慢, 时不时还会停下来,给周围人解释一下书里的内容。
围在他身边的人很多, 有纳鞋底的老妇,有拿着烟管抽旱烟的驼背老头, 有流着两管鼻涕的孩子,也有打赤膊的青壮男人和抱着婴儿的妇人。
这些人都听得很认真。
《梦游莫斯科》这本书的主角, 是一个东北农民, 他是从农民的视角去看待莫斯科的种种的。
也因此, 这本小说很适合农民看。
现在,那些听这个年轻人讲故事的农民, 就听得津津有味。
“莫斯科的人的日子, 过得真好。”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过这样的日子就好了。”
“这样的日子,也就在梦里想想, 地主老爷肯定不乐意把地分给我们。”
这时, 一个老头开口:“是啊, 不指望能过这样的日子,可以不打仗就好。”
那个读报纸的年轻人听到这话,暗暗叹气。
老百姓的要求真的很低,只求不打仗。
可惜, 现在他们国家四分五裂, 还有很多国家对他们虎视眈眈。
打仗, 恐怕是迟早的事情。
等念完书稿,说好明日再来,这个年轻人回了自己在上海县城的住处, 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抄写《梦游莫斯科》。
他觉得把这本书抄写一遍,能让自己静下心,好好体会书中的精髓。
等他将这个故事全部抄写下来,还能把报纸寄给自己的好友!
《新小说报》日销三万份,已经卖到外地,但《上海日报》只在上海销售,甚至,主要是在租界出售。
所以《梦游莫斯科》这本书,上海以外的人,并未看过。
此时,上海以外的人,倒是都在购买云景的第三部小说,也就是那部《一个士兵》。
北京的书店,又张贴出显眼的公告:“云景新书《一个士兵》到货!国内第一本以西方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一个士兵的成长和悲欢,敬请阅读!”
云景的第一部小说《无名诀》出现在上海,是去年除夕前。
当时就有许多爱看小说的人,被云景描绘的武侠世界所折服。
他们对云景的下一部武侠小说充满期待,不想数月后,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云景的小说,竟然以女子为主角。
这两部小说的背景截然不同,以至于有人怀疑,这两本书是不是真的为一人所写。
当然怀疑归怀疑,他们很清楚,此事做不得假。
这两本书的文风,是一样的。
今日,两个年轻学生一起前往书店,路上,就聊起云景的小说。
“自年初,大家都看了云景的小说起,很多人写文章时的遣词用句,便与以往大不相同,我也深受影响,写的文章是云景风的。”
“我也一样,云景先生的文字,当真好读。”
“除了文字,那标点也让人惊喜,这标点,早就该推广!”
“是啊!”
以前,国文水平不够高的人,很多古籍都难以看懂,就是因为没有句读。
在古时,若没有老师教导,没有前人添了句读注释的书看,普通人是难以学成才的。
他们甚至觉得,白话一直推广不开,标点一直不出现,就是因为某些人,不希望这世间的人,都能读书认字。
当然,想那些有些遥远了。
这些人聊着聊着,其中一人突然开口:“你说,云景先生会不会已经有新书出版?”
另一人道:“应该没有,从《真假千金》出版到现在,也没过去多久。”
“但当初,《无名诀》出版后没多久,《真假千金》便出了。”
“也是……我们反正要去书店,可以顺道问一问。”
书店老板消息灵通,若云景当真有新书出来,他肯定知道。
听说,云景的书都是先刊登在报纸上的,一些在上海有亲朋故交的人,甚至能在云景的书没有出来前,先看到报纸,一睹为快。
只是他们没有这样的门路,也就没办法提前看到云景的小说。
两人来到书店,一眼就看到了门口挂着的,云景有新书出售的招牌,顿时大喜过望。
而等他们进了书店,就见书店老板正往货架上,摆放一本本的书籍。
那些书,正好是云景的新书《一个士兵》。
“云景先生的新书这么快就出来了?”其中一人问。
书店老板笑道:“是!云景先生笔耕不辍,第三本书早已在报纸上连载完成,现如今,出版书也已经送到我这里。两位,云景先生的这本书,与之前的《真假千金》一样,会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你们可以多买几本拿去送人。”
这两人闻言便有些心动,这时,却有另一人道:“一本书想要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何其艰难?你莫要胡说。”
众人转头去看,发现说话的是个瞧着约莫五六十岁的老人。
他们都不认识这个老人,却觉得这人的气度,很不一般。
这个老人也确实不简单,他不过二十多岁,就中了进士。
他在清政府为官多年,但后来,因为不满清政府而辞官。
他支持革新,在清末时很活跃,在民国初年,又挺身而出,为政府奔走做事。
但一年多以前,因□□一事,他遭了一些罪,并再次辞官。
那之后,他就发誓再不踏入官场,现如今,他在北京抄录并整理古籍。
皇宫之中,古籍非常之多,而这些年,因为管理混乱,时不时就有古籍从宫中流出,还有一些曾经的豪门大户,因种种原因落魄后,也开始出售古籍。
他便购入或借来古籍,请人抄录,整理成册后进行保存,还将其中一些古籍出版。
今日他来书店,是想看看自己整理的古籍,销售情况如何。
结果等他来了书店,发现显眼处都是小说,而他整理的古籍,第一眼甚至看不到。
这位老人很是不满,又听那书店老板张口就说一个他不曾听说过的人写的书被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便没忍住开了口。
他与欧洲人打过交道,那些人只想向中国人传教,让中国人接受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的书和中国的思想,却是一点不在意的。
中国的书想在英国出售,何其艰难?
然而,老人话音刚落,书店老板就道:“老先生,我可不曾胡说,云景先生的上一本书的英文版,已经印刷出来,我还得了一本。”
他说着,就将一套英文版的《真假千金》拿出。
这套书是英文版的,但封面上,却也有几个中文字,老人瞧见,知道书店老板所言是真,不免愣住。
《真假千金》这名字,看着就不像是什么意义深刻的书,竟然能被翻译成英文?
“这书的中文版,能否拿来给我看看?”老人问。
书店老板一脸遗憾:“老先生,这书的中文版在昨日售罄,我这边已经没有了,不过云景先生的新书刚到,你可以看看。”
老人闻言,拿了一本《一个士兵》来看。
他刚翻开,就无比惊讶。
这本书里,竟然有标点。
数月前,他的一个学生来找他,曾跟他提起推广标点一事,他以为要过上许久才能推广,不想现在的出版书,竟然已经用上标点。
而等他往下读……这本书,写的是欧洲战场!
这书还是用白话文写的,瞧着与众不同。
老人一时间,竟是看得入了神,对这本书能被翻译成英文一事,也再无疑虑。
许久之后,他才放下手上的书,问书店老板:“这云景是笔名吧?他的真名是什么?”
听到老人的话,两个来买书的云景的读者也好奇起来:“老板你可知道云景先生的身份?”
“他的新书我看了一点,他是否去欧洲留过学?”
书店老板听闻此言,却忍不住笑起来:“云景先生的身份我确实知道,她不是知名文人,是上海县城的一个小姑娘。”
老人和两个年轻人闻言,都目瞪口呆。
不过惊讶归惊讶,云景的新书,他们都买了。
那老人买了书回家后,便看起来。
他曾经身居高位,对欧美有所了解。
按照那些去过的人的描述,欧美简直就是天堂。
但现如今,他手上的这本书,却让他意识到,在欧美也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
因为战争,这些人甚至难以吃饱。
他这一年多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因为他失了信心,失了让中国战胜欧美日本,不被蚕食的信心。
左右他在世时,应该不会亡国,他也就对很多事情视而不见,当作不知道。
可现在,这本书又给了他信心。
书里一直阳光向上的尤斯塔斯,还带给他许多力量。
他突然想去上海看看。

这个老人姓程, 名叫程蠡。
他年少时,看过一些闲书,但随着年纪渐长, 杂事缠身,就不爱看闲书了。
今天, 是他十年来,头一次看小说。
而他读这本书时, 只觉得每个句子,每个标点, 都值得推敲琢磨, 又觉得这书里, 处处有深意。
战争的残酷被刻画得淋漓尽致,鸦片的危害也写得一清二楚。
这实在是一本好书!
程蠡给了《一个士兵》这本书很高的评价, 其他人也一样。
京城的读者, 纷纷购买此书,购买之后, 又反复研读。
有人感叹这书的内容, 也有人喜爱这书的文字。
随着这本书的出售, 云景其实是女子的消息也在北京传开,只是很多读者都不相信,觉得这是流言。
《一个士兵》这本书,自然不止在北京出售。
全国各地, 都有这本书销售。
也因此, 各地都出现了对战争, 对西方世界,对鸦片,对劳工的思考。
广州一处奢华的西式大宅内。
一个年轻男子躺在榻上, 点了大烟,一边抽,一边看《一个士兵》这本书。
看着看着,他的表情变得凝重。
他年少时,因为好奇抽了大烟,然后就再也放不下。
以前,他并不把这当回事。
有人嗜酒如命,有人早起必须喝茶,也有人每天都要抽香烟。
他抽点大烟也不妨事,毕竟他不缺钱。
但此时此刻,看了书里的种种描述,他却怕了。
这鸦片,竟然会让人变成那般模样,还会损伤大脑,减少寿命?
他心中升起一股惶恐。
而这时,他父亲大步从外面进来。
“爹!”年轻人看到自己父亲,立刻叫了一声。
那中年男子看着自己吞云吐雾的儿子,表情复杂,突然开口询问:“跟汇源商行的生意,我们家只有亏钱,没有挣钱的,你为何要签合同?”
这中年男人子嗣不丰,早年得了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后,妻妾就再没有怀孕的。
也因此,他将这儿子当眼珠子疼,舍不得他受一点委屈。
数月前,他更是将手上的一部分生意交到儿子手上。
结果他儿子接手不过数月,就亏掉了一大笔钱。
他原先不觉得这有什么,年轻人上当受骗很正常,多练一练多学一学就行,但昨日,他得知自己儿子买了《一个士兵》来看,便也买了一本。
他只想着看了之后,可以与自己儿子聊聊天,却不想在里面看到了吗啡上瘾的士兵干出的种种混账事。
他原本,也觉得自己儿子抽大烟没什么关系,现在却心惊不已。
抽大烟会损伤大脑和身体!
年轻人听到自己父亲的问话,整个愣住。
他会签下那个合同,是因为大烟瘾犯了,急着去享受,而那些人缠着他不放,他就顺手签了。
他本来不想说,但想到自己刚看的《一个士兵》,却将之说了出来。
他还说起了一些别的事情。
比如他后院的两个姨太太,就是有人趁着他抽大烟抽得云里雾里之时,塞给他的。
有时候他抽大烟抽高兴了,还会给人送钱。
这个年轻人心中突然涌现出对自己父亲的愧疚,说了一件事之后,就继续开口,说起别的事情。
一桩桩一件件,他都不知道自己说了多少,只知道全是大烟引起的。
中年人越听越难受,最终咬牙道:“把少爷关在他的院子里!少爷没把大烟戒掉之前,不许放他出来!”
立刻就有人将这个年轻人关到他自个儿的院子里去。
这年轻人并未反抗。
此刻他刚看完《一个士兵》,也想戒大烟。
中年人瞧见这一幕,想到了什么,又让人给儿子送一些小说进去,儿子喜欢的姨太太也送进去,当然身强力壮的家丁也要准备几个……
他要确保自己儿子即便一个人在院子里待着,也不会无趣,也要确保有人能在自己儿子大烟瘾犯了的时候,控制住自己的儿子。
这大烟,他一定要让自己儿子戒掉!
这个中年人一心让儿子戒掉大烟,而全国各地,这么做的人很多。
《一个士兵》这本书后期,是写了戒大烟的办法的。
虽说戒了之后,可能会再染上,但试着戒一戒又何妨?
这大烟到底不是好东西!
许多地方,都有人因为《一个士兵》这本书,开始戒大烟。
而在上海,早就有人这么做了!
尤其是上海县城,桑学文戒掉大烟的事情,给了很多人鼓舞,很多家庭都将自家有大烟瘾的人关起来,逼着对方戒烟。
不过现在,上海的人关注的,已经不是《一个士兵》这本书了。
现如今上海最引人注目的书,是《梦游莫斯科》。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看的人更多,但《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刊登得太快,引发的争议太大,以至于一时间,好像所有人都在讨论这本书。
今日,桑家隔壁的女佣,就跟桑钱氏在讨论她从别处听来的,《梦游莫斯科》里的内容。
她们聊的,是基层医生。
“要是咱们这里,也有那么多基层医生就好了,最好还是书里写的女医生,之前我有个亲戚生孩子难产,她夫家找了个不靠谱的接生婆,就害得她一尸两命……”那个女佣唏嘘不已。
桑钱氏也感叹起来:“是啊!”女人因为生孩子得病的人很多,但寻常大夫都是男的,很多人不好意思请大夫看。
若是有女大夫,那该多好?
就算没有女大夫,多点医生也是好的。
桑钱氏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而当时若是有钱请医生,他们的情况肯定会好很多。
两人说起许多事情,还开始感叹生育的艰难。
多少女性,就死在生孩子上?
那本《梦游莫斯科》里,还写到了剖腹产,女人难产,可以动手术把孩子取出来。
若真的能这样,那可太好了。
桑景云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也感叹不已。
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代,女性因为生育而死亡的概率真的很大,普通人的死亡率也很高。
她觉得,后世独生子女政策能推行,很多人愿意只生一个孩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医疗条件好了。
这年代,孩子死亡率极高,只生一个孩子,是难以保证家族传承的。
现代女性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可以从事各种工作,更是要感谢医疗的进步和大家族的瓦解。
在古代,即便女子可以为官,那些家族,也不会愿意倾尽全力去培养、支持一个女子。
因为她需要生育,在没办法避孕的时代,还可能反复怀孕。
她考上状元之后,若是一直怀孕生子,怎么当官?
若是她难产去世,家族对她的投资,更是会打水漂。
而她要是不生孩子,那么这个家族的未来跟她无关,她只是家族的工具人,她又怎么愿意?
桑景云上辈子去厦门旅游时,曾经了解过中国现代妇产科的奠基人。
那位女士将剖腹产引进中国,还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所妇产医院,她接生了无数婴儿,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
而这位女士,出生在1901年,比现在的她还要小一岁。
之前桑景云跟馥郁堂的郑老板提过办女子职业技术学校的事情,当时,她就想培养一些女医生出来,现在,她的这个想法愈发强烈。
桑景云想办女子职业技术学校的时候,上海的那些医生,都在讨论《梦游莫斯科》里写到的基层医生的培养方法。
康安医院的冯胡林冯院长,最近这大半年,一直很忙。
去年,他在《双面魔君》里看到血吸虫相关描写之后,就和其他医生一起,开始研究血吸虫。
他们还夜以继日,化验上海周边百姓的粪便,控制住疫情的蔓延。
而他忙这件事忙到一半,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写到了青霉素。
冯胡林经过实验,发现青霉菌确实可以杀死细菌,但要如何提纯,要如何将之制作成药物,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为了能出成果,冯胡林写了很多信,到处求助。
不久前,一直在北京研究细菌的魏奉文带着他和他老师的研究成果来到上海,加入了冯胡林的研究所。
但他们依然没有找到提纯青霉素的方法。
幸好,冯胡林接到从欧洲千里迢迢送来的信件,几个之前一直在欧洲学医,研究微生物的人,已经准备回国。
冯胡林相信,那些人在看到他的实验室对青霉菌的种种研究之后,一定会愿意加入他的实验室!
到时候,他们说不定能提纯出青霉素。
若是青霉素能量产,那么这个世界上,将有无数人得到活命的机会!
说不定,他们国家还能借此得到一些好处。
照理说,冯胡林忙成这样,已经没空关注别的事情。
然而这时,闲暇时喜欢看小说的魏奉文,看到了《梦游莫斯科》。
这本书的作者,在里面写到了一些跟医生有关的内容。
魏奉文看完后,跟冯胡林聊了聊,然后冯胡林就萌生了一个想法。
他想带着上海的诸多医生,编写一部《基层医生手册》。
若真的写出这么一本书来,肯定能帮助到无数人。

上海的医生之间并不团结, 中医和西医矛盾颇多。
但此时此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想编撰《基层医生手册》。
西医们聚在一起, 商量此事。
“虽说很多中医都是庸医,但也有些药草是有用的, 现如今我们缺少药物,若要编撰这么一本医书, 少不得加入一些中医内容。”
“《梦游莫斯科》里,也写到基层医生会用一些植物来帮人治病。”
“是啊, 诸如咳嗽, 枇杷叶熬水确实有效!”
“我们想要编撰此书, 必须找一些中医合作。”
他们觉得中医迟早被淘汰,但也不得不承认, 现阶段西医能使用的药物太过稀少, 还太过昂贵。
普通百姓需要中医。
另一边,那些中医也在讨论此事。
“西医虽过于激进, 但也有些理念是对的。”
“对外伤的治疗, 他们尤其擅长。”
“我看过那些西医出的报纸, 里面讲到的‘消毒’之类,颇有道理!”
“我们或许可以合作,编写这么一部《基层医生手册》。”
双方都有心合作,同时, 对东兴的《梦游莫斯科》一书, 也愈发敬佩。
“这东兴目光之长远, 远胜常人!”
“之前我还当云景是一位高官,现在想想,她写的只是新颖些的小说, 这东兴却不同,他眼界开阔,非常人能比。”
“东兴极有可能身居高位!”
“即便他不是身居高位,他也必然经历过许多事情。”
在众人的议论里,《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在十天内全部刊登完成。
这书前面,写的是分田地,写的是如何让百姓获得温饱。
而这书的后面,写的是科技,写的是工业。
莫斯科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们长大后,就开始研究各种东西。
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将巨大的俄国的各个地方串联起来。
按照书里所写的速度来算,北京到上海,也只需数个小时。
除了火车,还有飞机。每个大城市都有机场,人们放假时,便可乘坐飞机出去玩。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工作,不停地生产各种物资,工业品的价格越来越便宜,普通工人的年收入,都能买得起一辆汽车。
当物资变得充足,计划经济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主角附身的工人一开始还在为拥有一辆自行车而高兴,后来却已经开上汽车。
十天,不过短短十天,《上海日报》的读者,就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崛起,看到了他们向往的未来。
与此同时,高汉林也被政府的人找上门。
只是高汉林有背景,所以政府这边倒也并未对他如何,只是不许他再刊登东兴的小说和文章,说是他若再犯,就封了《上海日报》。
高汉林爽快地答应了。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继兄折娶by雪  (韩娱同人)  高门寒婿的科  清白被毁后,  替嫁高门后死  月光予她温柔  白昼妄念by云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