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墨染民国by决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7

国外的科研环境更好,他们本打算一直在国外搞研究。但冯胡林到处托关系找到他们,他们考虑过后,就结伴回国。
他们想用自己学到的内容,来报效祖国。
他们一共四个人,正好住在一个狭小的船舱里。
这个船舱总面积不过五个平方,中间一条狭窄的过道,两边各一张上下床,此外再放不下别的。
他们四人已经跟着船在海上飘了两个月。船上缺水,他们没办法洗漱,身上也就有了臭味,船舱里的味道也很难闻。
但他们已经习惯,倒也能接受。
此时,其中一人叹气:“也不知道我们能不能在国内一展所长。”
他们之前,一心想回国。
但现在自己的祖国近在眼前,他们却又有些近乡情怯。
在国外时,他们被人歧视,过得远不如想象中那么好。
也不知道回国后,情况会如何。
毕竟按照其他人所说,国内的科研环境很不好,什么都缺。
“兴许国内已经大变样。”另一人开口,然后拿出那本他们在欧洲上船前,跟人换来的《真假千金》。
这本书给了他们许多惊喜。
书里的文字是好懂的白话文,还用到了标点。这一切,能让知识更容易推广。
这部小说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还都是全新的思想。
他们觉得,他们的国家,应该已经变了。
其他人看到这本已经快要被他们翻烂的《真假千金》,纷纷开口:“也是,国内应该已经变了。”
“也不知道这书的作者是谁,我们认不认识。他的小说竟然被翻译成英文出版,着实了不得。”
“这书陪我度过了漫长的两个月,里面一些内容我都快会背了……若作者在上海,我一定要去拜访一下他。”
这四人,以前是看过小说的。
但《真假千金》是他们看的第一部有标点的小说,还陪着他们在海上航行了两个月。
这部小说对他们来说,是不一样的。
几人聊着聊着,很快睡着。
他们的船虽然已经靠岸,但还在接受检查。经过必要的检查之后,他们才能下船,基本要等到明天。
第二天是周日。
桑景英、桑景雄等人都不用上学,谭峥泓也不用上学。
因此,今日吃早餐的时间比平日里要晚一些,桑学文还花了更多的心思来做早餐。
他煮了一大锅茶叶蛋,又煮了一锅粉丝汤。
这边的粉丝汤,味道很清淡。清水煮的粉丝汤里只加了猪油和盐,盛出后,撒上葱花、榨菜末和肉沫,就能吃了。
桑景云很喜欢,吃了满满一碗,外加两个茶叶蛋。
谭峥泓也吃了两碗,外加三个茶叶蛋。吃完就开始跟桑景云说自己学校里的事情。
说着说着,他还邀请桑景云跟他一起出去逛逛。
桑景云欣然答应。
今天她是肯定要出门的,毕竟今儿个,是《全球瘟疫》第一天刊登的日子。
也不知道这次,高汉林会不会又一口气,用几天的时间把这部小说登完。
两人到了外面,谭峥泓突然低声对桑景云道:“桑小姐,你知道吗?陆政安租了我建的房子住!”
桑景云微愣,随即问:“怎么回事?”
谭峥泓就说起陆政安的事情。
前段时间,陆政安家里又被砸了一回,只能跟学校预支薪水,另外租房。
正好前段时间,谭峥泓跟诺伯特他们合伙盖的、由桑景云设计的“宿舍楼”已经竣工,开始出租,陆政安就租了一间,一家人住进去。
谭峥泓问桑景云:“桑小姐,需不需要我把他赶走?”
桑景云想了想道:“不用。”
陆政安不是什么好人,但到底是陆盈的亲弟弟。
他日子真要过不下去,说不定陆盈会心软,会想要帮他。
让他在外面这么过着吧!
“也行。”谭峥泓开口,又道:“桑小姐,那块地盖了房子出租,收到的租金着实不少,比盖成商铺出租更划算。”
“那是必然的。”桑景云开口。
谭峥泓盖的房子类似六七十年代的工厂宿舍,全是不到五十平的小房间。
他们建了好几栋楼,每栋楼还有足足四层外加一个小阁楼,再加上租界的房租很贵,这些房子收的租金,怕是跟盖一家工厂赚的钱都差不多了。
两人正聊着,就听到了报童的呼喊声:“卖报卖报!《上海日报》又送小说了!”
桑景云听到这话,就想去买报纸。
结果她周围的几个人抢着上前,把报童手上的《上海日报》全给买了。
《全球瘟疫》这部小说,今天是第一天刊登,怎么就有这么多人抢着买?
桑景云很不解,然后就听到那些买了报纸的人在聊天:“之前那部《梦游莫斯科》,很多人集齐全套报纸之后,高价卖出。这部小说我们也可以将之集齐。”
“也不知道这次的小说,是不是东兴所写。”
“希望这次的小说,跟《梦游莫斯科》一样好看!”
桑景云知道前段时间,有人高价收购集齐的《梦游莫斯科》全套报纸。
据说到后来,一整套报纸的价格,都涨到十元了!
没想到现在,因为这个原因,竟然让很多人在对《上海日报》刊登的新小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购买《上海日报》。
桑景云找到一个报摊,才买到两份《上海日报》。
至于谭峥泓,他家订购了很多报纸,报商会安排人往他家送。
而这个时候,上海码头上,四个浑身发臭的留学生从船上下来。
他们有些受不了自己身上的气味,就花钱找了个旅店洗漱,同时打算买几份报纸看。
《申报》这样的报纸,肯定是要买的。买报纸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抢购《上海日报》,他们便也买了一份。
这《上海日报》,对他们了解上海,肯定有很大的作用!

他们买了《申报》和《上海日报》,就分别看起来。
这两份报纸, 跟他们出国前的报纸比,已经大变样了——报纸上全都有标点!
看来, 如今标点在国内, 已经普及。
《申报》和他们在国外看的许多报纸一样, 上面有新闻,还有很多广告, 中规中矩。
而《上海日报》……
看到“日报”两个字, 他们还以为这跟西方的那些日报是一样的,上面会有很多跟上海有关的信息, 有很多新闻。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这《上海日报》的头版头条, 叫《牡丹演电影知名度大增, 蝉联花国状元》。
上面说的,是一个叫牡丹的风尘女子因为演了一部电影的缘故,受到上海许多有钱人的追捧,又一次当选花国状元。
这样的新闻, 竟然是头版头条?
看报纸的人有些失望, 但他继续往下看, 又愣住。
报纸后面提到,牡丹拍的电影叫《大头菜流浪记》,而牡丹决定将自己拍电影获得的收益捐出, 用来建造一所女子职业学校。
后面还大篇幅介绍了正在建造的那所女子学校,又提到牡丹曾经给孤儿院捐款。
“这新闻挺有意思,看标题以为只是一篇博人眼球的文章,但继续往下看,却发现又是宣传孤儿院,又是宣传女子技术学校。”
“确实。”另一人开口,继续往下翻,然后发现这样挂羊头卖狗肉的文章有好几篇,其中一篇文章叫《小开为追牡丹参演电影》,也跟《大头菜流浪记》有关。
说的是租界几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对牡丹一心一意,其中一人还曾为牡丹闹自杀。
在牡丹对云景表白之后,他们更是结伴前往《新小说报》,想跟云景先生一较高下。
而现在,他们跟牡丹一起,参演了云景先生和她弟弟一起写的电影。
后面还有一小段话:“据闻,这数名小开当年为了解‘敌情’,看了云景先生的小说,自此一发不可收,将云景先生视为偶像。不仅给孤儿院捐钱,还差人抬了四头猪赠予孤儿院。因天气炎热,猪肉不能久放,孤儿院工作人员连夜分拆肥猪用盐腌制,忙了两日。孤儿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夏季时,最好不要一次捐赠孤儿院大批肉类。”
一同看报纸的两个留学生看到这段话,都忍不住想笑。
这几个纨绔还挺有意思!
这两篇报道都很长,别的有意思的新闻也有一些。总之,这是一份可读性很强,读着还挺有意思的报纸。
而这份报纸,除了刊登这类新闻外,竟然还有一张专门的报纸,用来刊登小说。
“这《上海日报》,真的不伦不类。”其中一人有些好笑。
这不是一份新闻报吗?为什么还刊登小说?
换作以往,他们不一定会看报纸上的小说,毕竟他们很忙。
但今天他们有空闲,也就看了下去。
这部小说叫《全球瘟疫》,而他们研究的东西,恰好跟瘟疫有点关系。
这样的小说,看看挺好的。
这人看了下去,然后就被震惊了。
《上海日报》今天赠送的报纸上,刊登了大概四千字的内容。
字数不多,但因为情节很紧凑的缘故,已经有很多信息。
上来就是石四陷害同事,害同事废了一只手。
这段不过一千多字,写完这段,就有人来找石四,说石四之前提出的,在唐国建立实验室研究细菌并将之用于战争的申请被通过了。
最后,又简单介绍了一下唐国和霓国的情况,说明细菌战的情况。
那些普通读者,看了这四千字,不会有太大感触。
内容太少了,真的看不出什么。
但他们这几个留学生不同。
他们在国外,专门研究微生物,研究由细菌引起各种的病症。这次回国,也是因为冯胡林想要找几个帮忙研究细菌。
他们对细菌这方面的内容,比较敏感。
也因此,在看完这个开头之后,他们瞬间就想到了德国。
如今正在进行的那场战争,德国为了胜利无所不用其极,已经在战场上使用毒气。
而按照他们得到的消息,德国是想过要使用细菌来作战的,只是细菌太不好控制,所以没有实施。
这是有人知道了这件事,还拿来写小说了?
“虽然只有短短数千字,但这个作者对细菌,似乎很了解。”
“没想到国内的小说,竟然已经开始写细菌!”
“国内的情况,确实跟我们以前想的,已经大不一样!”
四人轮流看了《全球瘟疫》这部小说,对在国内研究细菌一事,充满信心。
他们昨晚上睡得不错,一点都不累。本打算洗漱完之后,先去其中一人家中,但现在……他们找了四辆黄包车,前往康安医院。
康安医院,冯胡林正在发愁。
虽然因为他和魏奉文的话,研究所的那些研究员不再想着要离开。
但实验一直失败,到底还是让他们卸了心气。现在实验室的气氛不太好。
若是这样下去,他们很难出研究成果。
他们的研究内容,说不定还会被泄露出去。
正这么想着,冯胡林就注意到魏奉文一副干劲满满的样子。
现在实验室里,也就魏奉文跟其他人不同。
“小魏,你过来,我们聊几句。”冯胡林朝着魏奉文招手。
魏奉文来到冯胡林面前:“冯院长,你要聊什么?”
冯胡林问:“小魏,实验不顺利,你怎么还干劲满满?”
魏奉文道:“冯院长,我每天都会看书激励自己。”
冯胡林不解,看书怎么激励自己?
魏奉文道:“冯院长,你可以去看看《穿成包身工》。曹可欣面临的境地,比我要糟糕很多,但她从未放弃,一直在努力!她是这样的,孟佑和金月季也是这样的。我每次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他们,就觉得我可以坚持下去。”
这些书冯胡林都看过,他仔细一想,还真的是这样。
“冯院长,还有一点,”魏奉文再次开口,“《穿成包身工》的主角,是从未来穿越到民国的。她面临乱世,但并不悲观绝望,还不止一次提到,她生活过的国家,虽然也曾有类似的遭遇,但最终变得强大起来。我觉得中国的未来,也一定会变得强大!”
他们国家在历史上,遭遇过很多危急。
在某些王朝末年的战乱时期,人口十不存一。
但最后,他们都站起来了,都统一了!
大宋烂成那样,被元朝灭亡,但后来呢?不还是有朱元璋横空出世?
他们国家确实面临危难,但保不准,就有天骄降世,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曹可欣对未来有信心。
他仔细阅读那些文字,便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冯胡林闻言笑起来:“看来,以后要让研究所的人,都去看一看云景先生的小说!”
他刚说完,就有人来找他,说是外面来了几个人,要见他。
冯胡林听到那几人的名字,激动万分,连忙往外冲。等他看到那四个留学生,表情更是无比激动:“你们愿意回来,真的太好了!”
他带着这四个人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跟这四人聊了聊,然后就意识到,这四人,都是心系祖国的。
想要把这四个人才留下,需要筹码。冯胡林也不隐瞒,将他们实验室对青霉菌和青霉素的研究成果说了出来。
按理,这些研究成果,是要保密的。
但这本就是别人告诉他的,冯胡林觉得,国外的研究所,怕是早已研究出这些东西了。所以他虽然做了一些保密措施,但并不严格。
那四个留学生,在看到《全球瘟疫》这部小说以后,就已经打算留下做研究。
他们担心自己的国家,会被别的国家,用瘟疫来攻击。
其实那些西方国家还好,他们早期会占领土地,但现在已经慢慢变了,改为掠夺资源。
他们不会想要杀光中国人,只会从中国人身上,压榨走源源不断的金钱。
但日本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这从《真假千金》这部小说里,都能看到苗头。
若是日本对中国动用细菌战,以中国现在的情况,怕是难以抵抗。
他们已经做好决定,但一直在琢磨,到了冯胡林的研究所以后,要研究什么。
结果,冯胡林突然告诉他们,他发现了一种能杀死细菌的物质。
国外的实验室,已经发现了一些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但青霉素这样神奇的东西,尚未被发现。
这四人一时间无比激动,他们猛地站起,恨不得马上进实验室才好!

四个留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着打听实验室情况, 想要加入冯胡林的实验室。
冯胡林看到这四人激动的表情,有些惊讶。
他还在绞尽脑汁, 想多说点什么留下这四个人,结果这四人, 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进入实验室了?
看他们的表情, 他们对青霉素很感兴趣?
冯胡林问:“青霉菌里的青霉素能杀死细菌一事, 你们之前并不知道?”
据他所知,这四人曾经加入欧洲顶尖的研究所。
如果国外已经开始研究青霉素, 他们不至于一无所知。
这四人道:“我们从未听说过此事!”
“如果我们制作出可以杀死细菌的药物, 这将引起全世界的轰动!”
“冯院长,你没有对我们进行审查, 就将这么机密的事情告诉我们, 太不应该了!”
双方一番交流后, 冯胡林才知道,国外的研究所,至少欧洲那边的研究所,还没有开始研究青霉菌和青霉素。
“这怎么可能?青霉素能杀死细菌一事, 是别人告诉我的, 我还想着, 将之告诉我的人,说不定就是你们。”
听到冯胡林这么说,四人中的一个开口:“我们从未听说过跟青霉素有关的消息, 只知道有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但我们接触的,都是欧洲的实验室,对美国还有日本的情况,并不清楚。”
另一人道:“是的,这青霉素,或许是美国的研究所研究出来的,也可能是日本,日本狼子野心,搞不好就在研究细菌,想用瘟疫来对付我们。”
冯胡林听到这话,惊讶地询问:“你们已经知道日本的事情了?”
这四人不解:“日本有什么事情?”
冯胡林也不隐瞒,将日本之前提出的,想要发动细菌战的事情说了。
这四个留学生听完,面面相觑,然后道:“那小说里的唐国,指的是中国?”
“那霓国应该就是指日本,确实能对上。”
“这篇小说的作者,兴许是打听到了日本的一些消息……”
冯胡林问:“你们在聊什么?”
那四人当即拿出一份《上海日报》,又从中找出那张刊登了《全球瘟疫》的报纸。
冯胡林看到这一幕,当即道:“这《上海日报》,又开始刊登小说了?”
一个留学生问:“什么意思?”
冯胡林就把《上海日报》之前刊登了一部名为《梦游莫斯科》的小说,结果引起轰动,报社差点被封禁的事情说了。
他订了好几份报纸,《上海日报》是其中之一,毕竟这份报纸虽然会刊登一些博人眼球的内容,但三观很正,可读性很强。
他今天是有些心烦,才没有看。
冯胡林最后道:“那部《梦游莫斯科》,我收集了全套报纸,等下可以给你们看看。”
一个留学生道:“看来这《上海日报》的主编,是个爱国人士。”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冯胡林道:“确实,这份报纸上,时常刊登新式文章。”
“不管怎么样,《全球瘟疫》这部小说,是给了我们警示的,我觉得我们必须加强对微生物的研究,以免落后其他国家太多!”
“对,我们一定要尽快将青霉素研究出来,如果我们手上掌握着青霉素,其他国家想用细菌来对付我们,也就非常困难!”
冯胡林跟这几人深入聊了聊,才带着他们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里的部分研究员不想继续研究,是因为对这个项目没信心,以及没有成就感。
他们觉得,他们研究的东西,兴许是其他国家早就已经研究出来的,他们是在做无用功。
但现在,从欧洲回来的留学生告诉他们,说国外的研究所,尚未研究出青霉素。
这太惊人了!
“我们研究的东西,处在世界前列,若我们能将之研究出来,一定会世界瞩目!而且,日本试图用细菌战来对付我们,我们一定要尽快将青霉素研究出来,这样才能抵挡住日本的攻击。”
这几个留学生很激动,一心想要将青霉素研究出来,而这也感染了其他人。
那些前几日还想着要退出实验室的研究员,现在恨不得住在研究所。
而这时,这四个留学生,又开始给实验室制定各种规定。
国外的实验室,管理都很严格。
他们进过国外的研究所,也就觉得国内的研究所的管理,实在太宽松。
康安医院研究所的诸多研究员,就这么忙了起来。
《上海日报》编辑部的编辑,同样很忙。
昨天他们忙着誊抄《全球瘟疫》,没有写新的新闻稿,只能用以前写好的稿件来凑数。
所以,今天的报纸上,光是跟电影《大头菜流浪记》有关的报道,就有两篇。
他们原本,是打算将这两篇报道分两天发的。
今天肯定不能这样,所以报社的记者,一大早就去找新闻了,报社的编辑,也忙着撰写稿件。
忙碌之余,他们免不了聊起《全球瘟疫》。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小说,作者实在太狠,竟然把地球上的人全写死了!”
“我昨晚没睡好,做了一晚上噩梦,这书里写的一些场景,实在太过可怕。”
“也不知道外面的人看了这小说会如何想。”
高汉林听到这些人的议论,开口:“今日只刊登了四千字,只有一个开头,读者肯定没有感觉。”
高汉林说得没错。
今日印刷的,一共八千份的《上海日报》被抢购一空,看了《全球瘟疫》这部小说的人,更是超过一万人。
但这些人,并未感受到这部小说的可怕。
茶楼里,说书先生见《上海日报》又开始刊登小说,就拿了念给来喝茶的客人听。
有《梦游莫斯科》珠玉在前,他觉得这部小说,肯定不简单。
这些客人听完开头,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书比不上《梦游莫斯科》。这写了许久,主角都没出来,就出来个叫石四的大恶人。”
“我倒是觉得这书不错,这个石四当真是坏到了骨子里,接下来就该是主角将他绳之以法了吧?我想看后续。”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这细菌很有意思,按照书里写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细菌才出现的,这书又叫《全球瘟疫》,那瘟疫,莫非也与细菌有关?”
“怎么还搞出两个国家来?太过复杂的小说,我不想看。”
人们议论纷纷,有些人对这本书不是很喜欢,但也有一些人对这本书很感兴趣。
毕竟这部小说,写的是他们以前不了解的西医。
不过现在只有四千字,出场的石四还不讨人喜欢,所以他们也没有迫不及待想看后续的感觉。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就过去了好几天。
《上海日报》这次,并没有像之前刊登《梦游莫斯科》一样,一股脑儿将整本书刊登完。
这部小说,《上海日报》不紧不慢,以每天四千字的速度刊登。
现在,剧情进行到了石四开始做人体实验。
那些看小说的人,看到这部分内容,都看傻了!
他们以为石四很快就会倒霉,很快就会被拆穿。
结果石四的地位越来越高,在实验室建成后,他在实验室里说一不二。
他还无视人命,用人命做实验。
这书怎么一直写坏人?
“原来那些瘟疫,都是细菌引起的。”
“这石四当真歹毒,竟然想用瘟疫害人!”
“他就不怕遭报应吗?”
普通读者没有深想,那些学识渊博又有远见的人,在看到这些内容以后,却倒抽一口冷气。
这书将人体实验写得非常真实,这些实验,莫不是真的发生过?
“这狂风是谁?”
“我之前还以为是东兴换了个笔名,现在觉得不像……这个狂风,应该是个西医。”
“他这么写,是不是遇到过西医用活人做实验的情况?”
“肯定遇到过,西医拿活人做实验,并不是稀罕事情。西方一些外科医生在年轻时,会去战场之类的地方,拿尸体和受伤的士兵来练手,等技术磨炼好了,才会为权贵和有钱人动刀。”
“那些西药,也都是找人试过的……”
“狂风写这么一部小说,是想做什么?”
这些人好奇狂风为什么要这么做,弄不明白狂风的想法,冯胡林和他的实验室里的人,却能体会狂风的用意。
“狂风先生这是在警示我们!”
“这甚至可能是现实!日本占领了我们国家一些地方,那里的百姓,说不定就被抓去做实验了!”
“我们一定要尽快研究出青霉素!”
他们实验室的人,现在每天都会看小说。
他们看云景的小说,将云景小说里一些激励人的,有力量的话截取下来,贴在实验室各个地方,用来给自己打气。
他们也看《全球瘟疫》。
每次看完这本小说,他们都会迫切地想要出成果。
若是他们厉害一点,若是他们在对细菌的研究上有所建树,日本人,肯定就不敢用细菌战来对付他们了!
桑景云并不知道冯胡林的实验室发生的事情,她这会儿,正在翻看英文版的《一个士兵》。
这本书刚送到她手上,书翻译得很好,做得很精美。
而和这本书一道送来的,是欧洲那边的消息。
谭峥泓道:“桑小姐,《真假千金》的英文版在欧洲卖得很好,很受欢迎。有这本打前站,《一个士兵》的销量不用愁!对了,我们谭家的管事去欧洲后,见到了洪永祥洪先生……”
谭家的船已经从欧洲返回,停在上海码头。
这艘船在欧洲卸货后,从欧洲购买了大量货物运到上海,打算在上海出售这批货物。
而管事到达上海以后,第一时间来到谭家,向谭大盛汇报欧洲那边的见闻。
谭大盛得到消息后,将之告诉了谭峥泓,谭峥泓知道后,又一大早来到桑家,跟桑景云说这件事。
谭峥泓说到一半,楼下传来桑学文喊他们吃早饭的声音,他就跟桑景云一起去吃早饭,同时继续说欧洲那边的事情。
说完后,谭峥泓还道:“桑小姐,洪先生托我家的管事带了一些东西回来,我们将之送去洪家?明天就是星期日了,我有空!”
桑景云道:“这些东西,你还是让别人送去洪家比价好。”
要是他们亲自把洪永祥捎回来的东西送去洪家,洪掌柜就该知道,洪永祥出国跟他们有关了。
到时,洪掌柜肯定会对他们有意见。
谭峥泓听到桑景云的话,也想到了这一点:“桑小姐你说得没错,应该让别人去送。”
说完欧洲那边的事情,谭峥泓看了看时间,就开始说别的,语速特别快:“桑小姐,我最近一直在看《上海日报》上刊登的小说,你看了吗?”
桑景云道:“我看了,谭峥泓,时间不早,你该去学校了。”
谭峥泓没说够,有些不想去:“桑小姐,时间还宽裕,不着急。”
时间要是真的宽裕,他用得着一直看手表,说话速度还那么快?
桑景云笑道:“今日我陪你一起走过去,路上我们聊聊天。”
谭峥泓眼睛一亮。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继兄折娶by雪  (韩娱同人)  高门寒婿的科  清白被毁后,  替嫁高门后死  月光予她温柔  白昼妄念by云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