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民国by决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17
桑景云和谭峥泓一起往复旦大学走去。
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天,聊得就是《全球瘟疫》。
“桑小姐,这部小说里面,有很多医学知识,我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一个西医!他写这么一部小说,应该是为了向老百姓宣传细菌……”
桑景云认真听着,时不时回应几句。
她写这部小说,确实有向老百姓宣传细菌的想法。
21世纪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有关细菌的知识,但这个时代的人,对细菌和病毒是完全不了解的。
她写这么一部小说,能让普通老百姓知道微生物的存在,这真的很好。
桑景云在书里,不仅写了了瘟疫的传播方法,还写了怎么做可以预防瘟疫,预防某些常见疾病。
在吓唬人的同时,顺便做一些科普,也挺好。
桑景云和谭峥泓到大学门口时,距离谭峥泓的第一节课,只剩下十分钟。
“桑小姐,我要去上课了,再见。”谭峥泓开口,依依不舍地看了桑景云一眼,然后就坐上他一直推着的自行车,飞快地往前骑,只留给桑景云一个背影。
这自行车,都被他蹬得跟汽车一样快了,看得出来,他是一个不愿意迟到的好学生。
桑景云目送谭峥泓进学校,然后带着谭峥泓留给她的保镖,找了个茶楼喝茶,又主动找上一个看着就和气的老大爷,问老大爷有没有听过《全球瘟疫》。
老大爷显然对这部小说很感兴趣,听到桑景云问起,他立刻就跟桑景云聊起来:“这书写得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昨儿个我听完故事回家,见我那个不争气的孙子正在舀井水喝,上去就扭住他的耳朵,把他训了一顿。我也是现在才知道,原来生水喝不得,我以前有个兄弟,出门在外突然病死,我觉得他就是喝生水喝死的,这生水里,有细菌……”
听老大爷说起这本书,隔壁也有人凑过来聊天。
一群人聊着聊着,话题就变了,其中一个人还信誓旦旦地说,曾经看到英国人抓中国人做实验。
这人道:“一些杀千刀的,骗人说去了国外能赚大钱,哄了很多人跟着他们走。我跟你们说,那都是假的!他们把人骗走,是为了送去实验室给人做实验!”
桑景云知道这人说的事情确实存在。
不过那些人把中国的青壮年骗走,不是为了把他们送去实验室做实验,而是为了把他们卖去国外当劳工。
不过桑景云没有解释。
按照谭峥泓所说,那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劳工,在欧洲过得很不好。
但这已经算不错的了。
这些劳工好歹是官方送过去的,欧洲那边不会太过亏待。
那些被卖去欧美的中国劳工,日子过得更加凄惨。
他们很多都是被骗上船的,然后就来到异国他乡的偏远地区挖矿修路,死了都没人收尸。
多点这样的谣言,上当受骗的人,肯定会少一些。
桑景云喝完茶就回家了。
而另一边,桑景雄带着今日的《上海日报》,进入自己的班级。
桑景雄并不是低调的性子,因此中学刚开学,他就把自己姐姐是云景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让他多了很多朋友,还有人给他送吃的用的。
不过桑景雄什么都没拿。
他是云景的弟弟,他觉得自己不能占别人小便宜。
那太丢人了!
还有就是,他姐叮嘱过他,让他不要收别人的东西。
吃人嘴软拿人手软,得了别人的好处,就要帮别人办事,而这可能会害了他。
不过,虽然他不收东西,但别人恭维他,他是欣然接受的,还借着“云景弟弟”这个身份,成为班长。
“班长!”班里的同学看到桑景雄,纷纷打招呼,然后目光落在桑景雄拿着的《上海日报》上。
这些中学生家境一般,大多囊中羞涩舍不得买报纸,只能跟别人借报纸看。
最近,他们就跟桑景雄借《上海日报》看。
“班长,你终于来上课了!”副班长来到桑景雄身边,目光直勾勾地看着桑景雄手上的报纸。
桑景雄将报纸递给他:“小心点看,别弄坏了,现在《上海日报》可不好买!”
这报纸是他自个儿花钱买的,金贵着呢!
“班长你放心,我一定会小心爱护这报纸……班长,你怎么不买《新小说报》,反而买《上海日报》?”
桑景雄道:“《新小说报》不用我买。”
“也是……”副班长点点头,拿了桑景雄手上的《上海日报》去看。
他对《全球瘟疫》这本书很感兴趣,要知道,他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当一个医生。
等读完中学,他是要去考医科大学的。
这本书里有很多医学知识,他觉得对他很有用。
就是石四这个人,他很不喜欢。
这样的混蛋,该早点被干掉!
副班长拿着《上海日报》,看得很认真,但看到后面,他的身体止不住地颤抖。
“副班长,你怎么了?”有人好奇地询问。
这副班长道:“今日更新的《全球瘟疫》,实在太过恐怖。”
做人体实验就算了,今天更新的内容里,写到了活体解剖!
狂风先生寥寥数语,就将整个实验过程写得特别真实,他被吓到了。
第181章 恐怖小说
中学生都喜欢找刺激, 听到副班长说今日更新的《全球瘟疫》非常恐怖,他们都凑过来。
“有多恐怖?给我看看!”
“我也要看。”
“让我瞧瞧。”
好几个人挤在副班长身边,抢着看《全球瘟疫》。
今日写的, 是活体解剖。
感染了鼠疫的唐国人还活着,就被送上实验台, 石四用手术刀剖开他的肚子,在他的哀号挣扎里, 取出他体内的器官,观察器官的病变, 和上面还活着的鼠疫病菌。
就连除石四以外的霓国的研究员, 都有点难以接受这一幕, 石四防护面罩下的嘴角,却是勾起的。
在摘除患者部分器官后, 石四还将实验台上的尸体留给其他人, 让他们用这具尸体磨炼外科技术。
有些研究员不太适应,没有动手, 但也有研究员拿起了自己的手术刀。
潘多拉的魔盒, 就这么被打开。
跟副班长一起看小说的中学生, 都受到了惊吓。
虽然早些年,上海这边也发生过战争,但近几十年,这边很太平。
上海几个棚户区住着的生活困难的人, 都是从别处逃来上海的, 上海本地人, 只要家里不出桑学文这样的祸害,日子都能过下去。
这些中学生能读书,家境更是不可能太差。
他们没接触过社会的黑暗面, 这部小说对他们来说,也就有些过于恐怖。
“狂风先生写的书,着实可怖!”
“石四就是个畜生,我从未见过比石四更可怕的人!”
“那些研究员,都不是人!”
周围人议论纷纷,桑景雄却泰然自若,正在预习今天的功课。
他这人爱面子,也要强。
他既然是班长,成绩就不能比别人差。
这段时间,他学习非常努力,在不久前的考试里,还得了第一名。
副班长见桑景雄完全没有受影响,忍不住问:“班长,你看过今天的《全球瘟疫》吗?”
桑景雄道:“自然看过。”
“那你怕吗?”副班长又问。
桑景雄道:“这有什么好怕的?”
“这你都不怕?”副班长一脸敬佩。
桑景雄一脸淡定:“这到底只是一部小说,而不是真实的世界。其实真实世界比小说更可怕,你们知道吗?上海的很多风尘女子,都患有花柳病,身上长疮腐烂,而当她们的病情变得严重,不能接客之后,就会被关起来,连个给她们送饭的人都没有,她们都是被活活饿死。”
桑景雄这话,让他的同学都被惊住。
桑景雄叹了口气,又道:“我家落败后,曾在乡下住了一段时间。当时我们住的房子的跟棚户区隔河相望。棚户区很多人,都是被地主土豪压榨,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才会逃难来上海。石四用手术刀害人,而这个世界上,多的是用其他手段害人的人,比如那姜老二,他诱使他人吸毒赌博,就是在害人。”
桑景雄把桑景云跟他讲的道理说了出来。
他以前觉得自己家里败落,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不愿意让人知道。
但跟自己姐姐聊过以后,他的观念就变了。
他们家已经败落,他们姐弟三人却能有出息,这恰恰说明他们有本事。
因此,他现在不再遮掩自己家曾经的贫穷,自己去糕点铺做工的事情,也能坦然说出。
他觉得自己一个大少爷不得不去做糕点,是令人羞愧的事情,现在却已经不这么想。
他小小年纪就为了养家出去做工,这是值得称赞的事情,不是吗?
说着说着,桑景雄忍不住就说得更深入了一些:“其实我们国家现在,阶级压迫极为严重,老百姓都不被当人看,我姐书里写到的包身工,那些少女就如实验台上的实验品,被人抽筋剥皮喝血吃肉压榨个干净!”
桑景雄说完,外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说得好!”
桑景雄一愣,一抬头,就看到自己的老师,正激动地看着自己。
桑景雄突然觉得有些不妙。
老师的想法却跟他相反,老师觉得桑景雄是个可造之才,值得好好培养。
在他跟桑景雄聊起《梦游莫斯科》,发现桑景雄不仅对这本书的内容如数家珍,还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之后,更是如获至宝。
这就是他想培养的继承人!
桑景雄被老师看重,不仅多了许多学习任务,他的老师还整天跟他讨论各种新思想。
这让桑景雄也满脑子新思想。
而这个时候,《全球瘟疫》这本书,越写越恐怖了。
说书先生说这本书的时候,茶楼里甚至有人被吓哭,尖叫起来。
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明明大家被吓得不行,还是愿意听说书先生说这本书。
桑景英就很喜欢,他不止自己看报纸,还喜欢大早上去附近一家茶楼,听说书先生讲这本书。
他觉得说书先生讲的,更加有意思。
桑景雄觉得自己哥哥没苦硬吃,桑景云倒是知道原因。
恐怖作品能刺激观众或者读者的交感神经,让这些人分泌肾上腺素。
而肾上腺素会让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给人一种独特的快感。
人们看恐怖电影和恐怖小说,就是为了追求这种快感,玩过山车海盗船,参加蹦极这样的极限运动,也是为了这种快感。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
这个时代,恐怖小说很少,恐怖电影更是没有,也因此,这部小说吸引了很多好这一口的读者。
随着故事的推进,关于这部小说的议论,也越来越多。
顾书潮喜欢云景的小说,也喜欢东兴的文章和小说。
因此,他订购了《上海日报》。
《全球瘟疫》这部小说,他越看越心惊。
他觉得这小说里写到的事情,就算现在没有发生,继续这么下去,也迟早会发生。
他们国家大体上是和平的,但内里,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几年,地方上各自为政,甚至一些地方,会铸造独属于自己的货币。
在这样的情况下,地方上收的税,自然不可能如数送去中央。
所以,老百姓交了重税,但中央政府没钱。
政府没钱,但必须养军队,因为若是没有军队,他们根本压不住地方。
无奈之下,政府只能跟那些有钱的国家借钱。
借钱需要有抵押,于是很多矿产,很多权利,就被抵押出去。
这样的一个国家,是难以发展科技的。
真要有人在他们国家做丧心病狂的实验,政府也无力阻止。
顾书潮清晰地认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
以前,因为自己是有钱人,他对《梦游莫斯科》这本书,多少是有些排斥的。
但现在,他希望他们国家,也能如书中这般。
只有这样,他们国家才能发展工业,发展科技。
只有这样,他们国家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而顾书潮有这样的认知,跟云景的小说不无关系。
《穿成包身工》这部小说,普通读者看了之后,只觉得曹可欣的赚钱过程非常好看,但顾书潮从中看出了很多东西。
曹可欣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想要强大起来,必须有自己的工业。
他深以为然。
若是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工业都没有,若是武器全都从国外进口,那打仗肯定打不赢。
打仗打不赢,又哪来的独立自主?
顾书潮想了很多,最后,目光又落在了《全球瘟疫》这本书上。
工业重要,科研也重要。
据他所知,上海有人在研究细菌。
他手上有一些余钱,不如就捐出去?
正在研究细菌的冯胡林,又收到了一笔捐款。
而这,已经不是他收到的第一笔捐款了。
自从《全球瘟疫》开始连载,他的实验室,就越来越受重视。
不过也有人捐款的时候,特地来看一眼,就怕他跟石四一样,也做人体实验。
冯胡林觉得他们真的想多了。
他的实验室建在医院里,总共就一丁点大,他哪来的地盘做人体实验?
更何况,他研究的不是如何将瘟疫扩散出去。
他研究的,是如何将青霉素里的青霉菌提取出来。
这很难,但冯胡林暗暗发誓,一定要攻克这个难关。
《全球瘟疫》这本书,写得太可怕了!
他每次看更新,都会冷汗直冒,而等他冒过冷汗,也就坚定了要把青霉素研究出来的想法。
他们做过实验了,青霉素能杀死鼠疫病菌!
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只要有用,这就是一个喜讯。
只可惜,他们虽然找出了一个青霉素的提取方法,但没办法保证纯度,也没办法量产。
冯胡林、魏奉文,还有刚回国的那四个留学生,全都熬红了眼睛。
因为忙着实验室的事情,冯胡林差点忘了编写《基层医生手册》的事情。
一直到那所女子学校建成,乔平安问起教材的时候,他才想起这件事。
好在这教材虽然是他牵头编写的,但并不是他亲自编写的,所以他的遗忘,并没有影响教材的编写进度。
第182章 《全球瘟疫》登完
在《梦游莫斯科》这本书里, 有很多关于医生和医疗系统的描写,那本《基层医生手册》,作者更是花了很多笔墨去写。
上海的医生, 或许没有看过整本书,但肯定听说过《基层医生手册》。
这是一本用来培养基层医生的书。
如果他们能参与这么一本书的编写, 在编者里加上自己的姓名,那全国的基层医生都将知道他们的姓名。
这不仅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还能让他们流芳百世。
如今在上海,一些老中医争着抢着想要参与编书。
西医那边, 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他们想要推广先进的医学理念, 而这本书, 将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他们把正确的医学知识写进书里,让全中国的基层医生去学, 可以造福全中国的老百姓。
冯胡林联系了负责编写这本书的诸多医生, 然后就收到了一堆医书,有西医写的, 也有中医写的。双方都坚信自己编写的医书更胜一筹。
一群医生在康安医院吵得不可开交, 差点打起来。
西医那边多是年轻人, 一个个中气十足:“中医总是讲些玄虚的理论,什么五行生克、经络气血,全都没有实证依据,诊断也大多凭经验, 用药更是稀奇古怪。药引一会儿要用‘经霜三年的甘蔗’, 一会儿要用‘灶心土’, 还有什么‘原配的蟋蟀’,真是莫名其妙!”
“就是,甘蔗是一年生的, 经霜三年的甘蔗还能吃吗?至于蟋蟀,谁能保证是原配的?”
“中医还不分科,那么多病症,全由一个医生看,哪看得过来?”
“中医在疗养方面,确实有些作用,但其中很多理论都是糟粕!”
那些老中医却不慌不忙:“中医传承千年,若无实效,怎能延续至今?经络虽肉眼难见,但确实存在,艾灸也确实能治疗多种疾病!”
“常有病患,西医各种检查都无果,我们开了方子,却能药到病除!不久前有位妇人产后虚弱,西医束手无策,我用八珍汤加减调养,不到一个月,她便面色红润,身体康复。”
“不久前还有个西医得了伤寒,自己久治不愈,最后还是我帮着治好的。”
“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
冯胡林听着双方的争论,感到十分无奈。
他虽然是西医,但并不排斥中医。
正如一些中医所说,常有西医治不好的病人,最后被中医治好了。
但也有些病人,中医治不好,只有西医能治好。
冯胡林认为,双方应该取长补短。
冯胡林没有理会那些正在吵架的医生,简单翻看了医书后,他皱起眉头。
看得出来,这些医书是大家伙儿花了心思编写的。
但上面的内容过于深奥,难以理解,不符合要求。
尤其是一些老中医,他们本就有编写医书,这会儿,更是将自己编写了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医书,直接拿了出来。
冯胡林先夸奖了他们一番,给予肯定,然后说道:“我们这次要编写的书是给基层医疗工作者看的,必须简单易懂,治疗成本也要低……”
冯胡林认为,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能治病就行,所以这本《基层医生手册》,不应该分西医中医。
它得按照各种常见病来分类,然后将那些成本低的治疗方法都写上去。
写书用的文字,还必须是白话文,这样才能让基层医生看懂。
书需要组织一些人重新编写,书里提到的治疗方法也必须全部核实,冯胡林觉得,这本书短时间里,怕是编写不出来。
这个会议一开就是一整天。
会议快结束时,冯胡林提到了《全球瘟疫》这本书:“诸位,最近我一直在看一本书,它刊登在《上海日报》上,叫作《全球瘟疫》。这本书里写了许多医学知识,大家都可以看看。看完后,也可以思考一下,如果有人在我们国家建实验室投放瘟疫,我们要如何应对。”
听到冯胡林提到这本书,在场的西医都安静下来。
他们都看过这本书,看完后既害怕又愤怒。
那些中医年纪较大,有半数没看过这本书,而那些看过的,原本也不怎么在意。
他们还以为这本书里的内容都是胡编乱造的。
现在冯胡林郑重提起,这些大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时,那些西医已经开始讨论。
老中医们听了西医的话,也开始发愁。
如果真的有人在他们国家投放瘟疫,他们要怎么办?
原本西医和中医互相不待见。
但在冯胡林提起这部小说后,大家不再争吵,转而同仇敌忾,议论起这部小说来。
得知冯胡林在研究细菌,他们还纷纷提出要捐钱。
他们都是医生,擅长临床治病,但对科研不太懂,所以只能捐钱,无法参与研究。
冯胡林感谢了这些医生,更加坚定了研究出青霉素的决心。
另一边,桑景云捐钱创办的女子学校已经开始准备招生。
虽然教授医术的课本还没编写出来,但他们打算招收的那些出身贫困的女子,都是没有机会读书的,所以最初需要教授的是认字。
至少先教一年文化课,才能开始教授医学知识,现在开始招生正合适。
乔平安将招生公告贴出去,然后开始面试那些来参加孩招生的孩子。
学校招收十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少女,不收学费,包吃住,但女生入学时要与学校签订一份长达八年的契约。
在这八年内,学生不能结婚生子,必须听从学校安排,而她们要是达不到学校要求,学校可以让她们退学。
前五年,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知识,后三年则要接受学校安排,去学校指定的地方帮人治病。
这时间是冯胡林制定的,他认为用五年时间,应该能学会认字和基础医学知识,再用三年实习,这些女生就能处理一些常见病症了。
至于那些得了大病的,即便他们前往大医院看病,也未必能治好。
最先来学校面试的是谭峥泓手下那些工人的女儿。
这些女孩子家里都很穷,但对她们学医术这件事很支持。
一来上学不要钱,二来么,如果学成,就有了一门手艺。
至于总共要学八年,这八年里不能成亲,这也正常。
家里的小子去当学徒,也要当个十年八年。
至于成亲要晚一点,有了手艺,还怕成不了亲?
更何况,这年头,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工人们把家里适龄的女孩子都送到了学校。
其中有一些女孩子明显不到十岁,但乔平安还是把人收下了。
在正式入学前,这些女孩子都要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才能成为学校学生。
这些年纪小的孩子,如果能完成考核,让她们入学也没关系。如果完不成,就跟其他人一起送回去,等她们长大一点,可以再来报名。
考核很简单,就是乔平安安排她们做一些诸如做菜这样的工作,当然要做的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菜式。
那些做事麻利、听得懂她吩咐的人可以入学。
那些比较笨的,或者做事马虎不仔细的人,就不能入学了。
他们要培养的是医生,还是要挑选一下的。
学校的事情主要由乔平安负责,桑景云只给乔平安出了一些主意。
她最近又忙了起来。
《穿成包身工》这本书已经连载了很久,开始收尾,因为收尾比较麻烦,所以她都写得很慢。
同时,她还在琢磨新书。
构思新书很花时间,桑景云自然顾不上学校那边的事情,本身她也不懂办学校,就只偶尔去看看。
因为太忙,桑景云甚至没怎么关注《全球瘟疫》的连载。
不过她不关注这本书的连载,却很关心它的后续。
这天是周日,谭峥泓来找桑景云,桑景云就问他:“谭峥泓,我觉得《全球瘟疫》这本书很适合翻译成英文,你能找人帮忙翻译出版吗?”
谭峥泓说:“这当然可以,不过翻译这本书需要征得作者的同意。”
桑景云说:“你可以去《上海日报》问问,如果能翻译就再好不过了。不过这本书的出版你不要插手太多,我觉得后续可能会惹来一些麻烦。”
这本书里的霓国指代日本,这一点很多人都看出来了。
但毕竟没有明写,甚至石四等人的名字都是中文名,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像《梦游莫斯科》一样被禁。
《上海日报》也没有急着将它刊登完,而是非常稳定地每天刊登四千多字。
今天正好是这本书刊登完的日子,报纸上刊登的,恰好是外星人来到地球后发生的种种事情。
“桑小姐你放心,我会注意的!”谭峥泓笑着答应,随后看向桌上摊开的报纸:“桑小姐,这个狂风真的太狠了,他和你完全不同。你每次都会给主角一个好结局,但这个作者……他竟然把所有人都写死了!”
狂风把全世界的人都写死了,谭峥泓看得目瞪口呆。
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小说。
今日,顾书潮也是不用去学校的。
昨天晚上,他约了几个人谈论世界局势, 早上也就起得有点晚。
他来到楼下,一眼就看到了佣人准备好的早餐, 和放在早餐旁边的两份报纸。
一份是《新小说报》,还有一份是《上海日报》。
他看到《新小说报》, 就心生欢喜,云景的小说他真的非常喜欢, 尤其是最近的剧情, 更是让他大呼过瘾。
这是一部幻想类的小说, 云景写的时候,也就非常大胆。
曹可欣女扮男装搞事业, 搞得风生水起, 开了好几家工厂。
她在有钱之后,还努力帮助各种女性。
她让被丈夫抛弃的原配给自己当助手, 也让风尘女子帮她的服装厂设计衣服。
曹老板怜香惜玉的名头, 也就传得很远, 甚至有很多人跟她谈生意的时候,会送她女人。
坊间传言,曹老板虽然年纪很小,但却是色中饿鬼。
顾书潮看到这样的剧情的时候, 差点被笑死。
尤其是, 他还看到, 书中的一些人说曹老板与曹操一样,喜欢别人的妻子。
还猜测曹老板喜欢那些个子比他高,瞧着比他壮实的女人, 是因为她本人太过瘦小。
曹可欣去跟人谈生意,听到隔壁有人议论她,都听傻了。
那些人觉得她因为自己过于矮小,就心理变态喜欢已婚的成熟女性,但她真的没有!
她矮小是因为她年纪小尚未发育,以及她是女子!
她长得就这么普通?别人都看不出她是女扮男装?
好吧,她长得确实普通,皮肤还黑,身体也没有曲线……
曹可欣郁闷极了,幸好这时,她之前帮助过的那些女性出现了,她们骂了那些说曹可欣坏话的人,还把那些人打了一顿。
然后,这些女人就围在曹可欣身边,嘘寒问暖。
她们是知道曹可欣的性别的,一个个的,其实都把曹可欣当女儿当妹妹。
曹可欣就这么被一群美娇娘簇拥着离开,周围的男人嫉妒不已,暗暗骂她“曹贼”。
顾书潮想到这剧情,就忍不住捧腹大笑。
这本书的事业线写得很好,曹可欣越来越有钱,不仅买了大宅子,还开了好几个工厂。
里面的日常也特别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