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大厂时髦亲妈by溜溜猪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20

汽车站这里到底还是流动的客人,不少人看到那人吐的很恶心,想买的也远远的走开了。
张玉娇在外面做了这么久的生意,也不是那么好惹的,怒道:“刚才我看你脸色就不好,是不是本身就不舒服了,你可不能乱讲,我在这里摆摊摆了这么久了,干不干净吃过的人都知道。”
那人丝毫不听她分辨,加上周围开店的人一拱火,马上就来了汽车站管理处的人,有几个看着凶神恶煞的,一上来就砸了摊子,好好的盒饭摊子,今天的饭菜还没开始卖呢,就让他们砸的满地都是。
汽车站市场管理处的人就在旁边看着,见地上一脏,就给开了罚款单子。
砸是他们砸,罚单也是他们开的,张玉娇有嘴都没处说理去。
张玉娇回到家以后,越想越生气,病了一场,家里的摊子没开,一想到借的债就压力山大,这个时候王盛跟她说起有人要租他们家做店铺的事,张玉娇把心一横:“咱们干脆自己开店。”
菊子的店就开在隔壁,楼小乔又在老房子那边起新房子了,这次的房子盖的更好一些,那边的面积要更大些,完全是对标着单身公寓来盖的,两头是一房一厅,中间是带着卫生间的单间,足以卷死这一带的房东们了。
一楼还是打算做店铺租出去的,所以门脸那里分出来两间,对着街道外面的,是个敞开的大门脸。
一楼二楼中间有楼梯,是通的,而三楼以上都是租房,这一栋房子更大一些,单层面积都有两百平,加上装修,六层都搞完,至少也要二十几万了。
房子一动工,就引来一阵轰动。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楼小乔又又又盖房子了。
再一个反应,王四顺真的是大大大傻叉。
才短短几年时间啊,楼小乔就这样出息了。
至于楼小乔家一动工,别人家也纷纷盖起楼来。
虽然说大学城的收入不是很高,但盖房子出租,对于当地人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大家都忙活着挣钱,张玉娇的心也活了起来。
自从摊子被砸,还被汽车站讹了一笔“卫生费”以后,张玉娇就没出摊卖过快餐了。
之前楼小乔也隐晦的提醒过她的,只是当时她干的好没怎么注意,现在想想看那个时候楼小乔想说的就是这个,后面张玉娇又去了趟城里,发现真的是不好做了,城管到处赶人,最开始只是撵人走,屡劝不听的,就要砸摊子没收车子了,跟张玉娇一起做快餐生意的,有好几个在她被赶走的时候幸灾乐祸。
谁知道张玉娇被赶走没几天,就轮到城管轰人,有些被抓走了还要交罚款,罚金可比“卫生费”贵太多了。
其中有个人跟张玉娇关系好些,两人撞见了泪眼涟涟:“她们还以为你走了生意会好些,结果好了好了,管市场的那帮土匪连我们都赶,后来我们去县城做生意,又被城管赶,想着晚上摆夜市,结果夜市也是县城规划了一条街摆,要收费的,摆流动摊位是到处被人撵着走,趁早些咱们也快点去找个工作吧,摆摊这件事情肯定是不成了。”
生意最好的时候是过年那个月,到处是在外面跑的人,跑的勤快一些,一个月能赚四五千,但一想到之前稳稳当当的收入没有了,张玉娇的心里就跟火烤一样。
本以为汽车站被人盯上了可以去火车站,或者去别的人口流动大的地方。
但现在看来,城管现在管的严着呢,这生意是做无可做了。
起初张玉娇还怀着侥幸心理,在城里转了一圈,结果发现那人没骗她,以前像她那样摆着摊子到处卖东西的人不少,最近是少了好多,即便是有几个,也不敢推着三轮车出来了,一看到这种车子城管就会撵着到处跑。
县里面是这样,集市上要好一些,但集市上都是本地人过去交易农产品的,谁会吃快餐呢?
张玉娇一回到家,又起了要开店的心思。
中午时候楼小乔又回来吃饭,跟她一起过来的是她班上的几个同学。
学校的食堂不好,大家都愿意出来吃,但外头的小摊小贩是不少,可这些东西都吃个新鲜,吃几顿就腻歪了,听楼小乔说出来吃,同一个班上的同学也跟着出来吃,他们跟张玉娇定了小炒,米饭管够,饭菜她以前是每天炒上几个,反正一顿饭是两块钱。
而今天张玉娇没出门,也不是在家留的饭,见楼小乔带着几个人过来了,张玉娇指着客厅说:“你们在那边坐下吧,我现在开始给你们炒。”
“你今天没出门?”
“没出去。”张玉娇今天有点蔫:“你们要怎么吃?”
今天一共来了六个人,一个个炒也不用花多少时间,再加上之前张玉娇做生意的需要,家里换了煤气灶,炒菜比藕煤灶子是要快很多的,楼小乔说了句随意,张玉娇就随手抓了点菜炒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盘菜就摆到了楼小乔面前。
跟之前留饭的炒菜还不一样,刚刚出锅的菜带着点锅气,虽然里面只加了几片肉,但闻着就很香了,再加上各种素菜搭配起来,这种吃法是以前楼小乔发明的,她自己吃过很喜欢,张玉娇也就喜欢这样给她炒。
“这样炒出来的很好吃,给我也来这样一份。”有个同学说。
一个人这样说,两个也这样说,张玉娇看了一眼,她的锅大,一次炒两份没问题,于是点了点头,打开电视机让她们先看着,就开始开大火炒起来。
大家也都不是什么很挑剔的人,等着的时候也不叫人白等,还有电视看着呢,大家一边等一边看电视,倒也不无聊,不一会儿,六份菜也都上了来,有人试着吃了一口。
“好吃,你这里面真的什么都有,每样菜我都能尝一点。”而且刚刚出锅的菜还带着点锅气,就特别好吃,比之前的好吃不要太多。
张玉娇听到有人夸,也笑了笑:“好吃下次再带人来。”
一起来的六个同学,吃过都很满意,一个个的纷纷点头:“老板娘,你以后还在家里现炒吗,菜的品种能多搞几样吗,这样吃还是有点素,偶尔我们想吃荤菜了,也能吃到荤菜就好了。”
楼小乔是喜欢吃素食,但其他人也都还在能吃的阶段,这个年纪怎么能顿顿吃这么素,偶尔一顿肉也是有必要的,但因为楼小乔自己不喜欢吃肉,以前她也没怎么跟张玉娇提。
左右现在也没事,张玉娇就跟这些学生闲聊起来:“你们喜欢吃什么肉,肉菜我也会做,就是平常家里也没人吃,如果你们喜欢,就提前跟我讲,我早上买了肉新鲜一些。”
“那你能在家现炒?”
“也不是不行。”张玉娇想到自己没了影子的快餐生意,有些黯然:“这样吧,以后我都在家里炒,你们也多带几个人过来,不然我成本都赚不到,以后多加点肉沫或者肉丝的菜,我就多收五毛钱,你们想吃小炒肉那些,钱就要多些,三块五一份,饭还是管饱,怎么样?”
这几个同学越聊越感兴趣,就着这个话题跟张玉娇聊了一顿饭的时间,临走之前还说:“你手艺这么好,不如在家门口开个馆子好了,我们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听说隔壁饭堂也不好吃,这周围的餐饮都没跟上,你要是在这里开个家常菜的馆子,生意肯定能火爆,我还没跟你说吧,我们这一届都有两千多号人,下一届还有这么多人呢,等大学四年都招满,再加上老师教职工这些,外头吃饭的人不要太多。”
张玉娇有些动心。
要真做起来,可不能像现在一样这么简单,得好好规划一下,不光店面要装修起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就成了一个挑战。
楼小乔他们走之前,她把人给留住了。
“你说,我做个餐馆怎么样?”张玉娇把人请进客厅,思索了再三才开这个口。
王盛在一旁听着,觉得自己搭不上话,他这个人有个优点,不是他能参与的话题,他就尽量闭嘴。
只干活,少开口。
家里一向是媳妇儿能干,没她这个房子都盖不起来,王盛知道自己是个笨人,笨人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配合聪明人把事情做好,就是笨人的生存准则。
这回楼小乔没讲话,只是听张玉娇说。
“我想做个家常菜馆子,我做主厨,家里有王盛帮把手,先小规模这样做着,饭菜就跟现在的定价一样,炒菜两块钱起步,如果有宴会那些我也接,好赖这店面是我自己的,也不用出租金,亏也就亏点人力而已。”
张玉娇越说越兴奋,还抓住了楼小乔的手腕,狠狠的晃了晃:“你一向有主意的,帮我想想还有什么补充的?”
楼小乔还真很认真的想了想,总结了一下:“那你就先搞个菜单,然后试营业一下吧,做个招牌和菜单的价格,大大的字贴在上面,做的透明一些,学生也是很简单的,你搞的好我们自然会带着朋友同学什么的来这边吃,像这样的客人,你一顿饭能接个二十个三十个,能有多少钱,不比你在外面卖的差吧。”
这样的快餐,一锅可以炒两个,炒起来大概就是两三分钟一锅。
稍微复杂一些的菜色不提,如果都是吃快餐,一个小时她就能炒三四十个。
按利润来算,这可比在外面卖快餐利润高多了,早晚各自卖个把小时,就能比在外头跑一天要挣钱的多。
至于房租,都是自己家的房子,她也不能把房子租出去自己不住,客厅就当吃饭的大厅了。
至于厨房那些都是现成的,一楼的房间有三间现成的,现在沈大娘住了一间,她跟王盛和孩子们住了一间,本来给小姑子留了一间的,但王凤自出去以后,就没回来住过一天,这间房间就可以拿来当包间用......
客厅里面的电视可以留着,装修都不用再装修了,直接买些小桌子摆里面就行。
楼小乔提醒她:“你得□□,开餐馆有很多证件要办理的,这些虽然很麻烦,但是不可以省。”
于是张玉娇又计划起来出去□□的事情来.......

军训一过,大一的新生们都开始忙起来。
楼小乔他们也不例外,同一届的新生有人开玩笑说走出高考这个火坑,又来到下一个火坑。
但其实比高考前还是好很多的,至少周末两天能安排下自己的事。
这个时候,菊子家的网吧生意淡了下来,白天基本上没学生来网吧玩。
菊子家不得不改变策略,把上下午上课的时段,改成低峰时段,这个时候上网一小时一块钱,这到间接的吸引了不少人来这边玩,不过都不是大学生,而是村里一些年轻无所事事的人,这样一搞,倒把这一代的人气彻底带起来了,就算是只有三十台机子,有人上网也有人在后头看着,这年头网吧也是稀罕物,跟前几年游戏厅的热度差不多。
菊子赚的盆满钵满,生意竟然比她预期的要好。
而且网吧现在属于没竞争的产业,暂时这一片也就只有这三十台电脑,县城上网除了晚上包夜,白天可没什么低峰价格。
张玉娇的餐馆,差不多花了一个多月□□准备,总算是在国庆节过后正式开了张。
规模搞的不是很大,就打算做个家常菜馆,不过里面有个小包间,可以接一桌两桌的小型聚会,如果要包场子也可以,这些要提前预定,餐馆开业前,王盛还去学校发了一阵传单,搞了个活动,等到开业那天,来的人果然不少。
大概十一点半开始,陆续有班级开始下课,就有人从学校外面出来。
有些是习惯性在这条街找吃的,从开学以后,来这里摆摊的人不少,但大部分都是些做小吃食的流动摊子,就比如凉皮凉面炸鸡柳凉菜这些,这种偶尔吃个一顿两顿也还行,但要是顿顿吃,大部分南方人还是更喜欢米饭多些,这些东西也只能做个换口味的而已。
所以张玉娇家的家常菜馆,在这些小摊子里面就特别显眼。
她宣传的早,不少人其实都知道了,本来期望值不是很高,还是被香味所吸引了。
价格且不说,味道就很吸引人,毕竟是大火现炒出来的,空气里都带着家常菜的香味,有些人是从进这个学校开始,就没什么吃过几顿好点的家常菜,毕竟这里不像省城那么方便觅食,于是炒菜馆在一堆餐饮店里面就格外显眼一些。
张玉娇笑着迎客,王盛就负责打杂,上菜打扫一应事情都是他来做,刚开始两口子还能照应的过来,但十二点一到,学校放学的大部分一出来,客人也越来越多。
“王盛,葱花没有了,切一点出来。”生意不好也愁,生意好了也发愁,看着走出来的越来越多的人,张玉娇心里暗暗叫苦,早知道就该多准备一些菜的,没想到今天有这么多人啊。
她家店里倒是坐的下,客厅摆不下了还能往包厢挪,包厢坐不下了,外面还能摆露天的桌子,客人们吃饭坐着的是小凳子,这种塑料凳子,当初她买的时候一口气买了五六十个,就算来的人坐满了也能坐的下。
问题是她没有准备这么多菜。
原本以为最多也就二三十个客人,一顿饭能接待这么多人,她都要笑醒了,可今天忙的她连记人数都来不及,刚开始她是记着的,可到了三十个往后,她就懒得记了,后面到底来了多少?
有五十个吗?
应该还不止吧!
远远超出自己接待能力的客人,让两夫妻也慌了手脚,王盛刚开始还是有章法的,毕竟他以前也跟张玉娇打杂搞了那么久了,除了做饭其他的活儿他也都能干了,可到了后来又要他收桌子,又要他扫地,厨房外面又堆了一堆的盘子没人洗,张玉娇在外头挥舞着锅铲,时不时的要叫上一声——
“王盛,菜没了,帮我切点藕。”
“王盛,盘子呢,我这里盘子也没了。”
还有客人在喊:“老板,怎么没人擦桌子呢,这桌子也太脏了,算了抹布在哪里,我自己来擦吧。”
菜当时是按照五十人份准备的,因为是中午,还算了晚上的一起切了,但大概十二点半左右,准备的菜还是不太够,王盛也忙的脚不沾地,除了端菜上菜,他还要搞卫生,就算今天赚了不少钱,他也忙的很想发火。
就在这个时候,屋内的门被推开了。
是王盛先感觉到了,他正在擦桌子,手里的抹布被人一把拿走。
王盛吃惊的看向来人,沈大娘却对他说:“你去洗盘子吧,这里有我。”
她不知道多久没出来了,自从侄子死了以后,连闹腾都不曾闹腾了,人也跟被人抽走了魂一样,儿子给她送饭她就吃,不给饿着也行,孩子哭闹她也从来不管,哪怕是家里盖房子这么大的事,两口子又要挣钱又要忙着家里,她也从没有从房里出来过。
张玉娇对这个婆婆也不做什么指望了,哪怕心里再为难,她觉得一天供两顿饭是供的起的。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时候沈大娘会出来。
王盛吃惊的看着他娘:“您怎么出来了?”
沈大娘毕竟老了,动作也没有年轻人那样利索,弯腰擦桌子的动作有些迟缓,一只手擦着桌子,一只手拿着垃圾桶,擦完了一个又换去另外一个,王盛见母亲的动起来跟以前一样,在她的催促下,搬着大盆去门口洗碗去了。
张玉娇也没有注意到后头多了个人,只觉得事情顺了很多,王盛很快的洗好盘子,摆在张玉娇顺手的地方,就开始切菜备菜,店里经常炒的那几个菜都是固定的,并不算很难准备,三人一直忙到差不多一点钟,人渐渐少了起来,张玉娇这才喘上了一口气。
经验不足,很多东西都没准备好。
“王盛,晚上多备点菜吧,我看看像豆干豆皮这种能放的,家里冰箱可以多存一些,肉丝也可以多切出来些,今天中午到后面都不够了,要是没卖完,干脆晚上自己吃了。”张玉娇拿出几个鸡蛋出来,准备中午做个西红柿鸡蛋汤。
他们家人本来是要十二点半吃饭的,结果一口气忙到了这个点,幸好十一点多的时候,王盛见情况不对,又插了一锅白米饭,不然卖到后面连米饭都不够了。
幸好插了这一锅米饭,不然全家人连剩下的饭都没得吃。
张玉娇一转身,就看见正在帮忙拖地的婆婆。
她都不知道多久没见到沈大娘了,两人互相看对方厌烦,沈大娘也不爱出门,不出门的日子,连送饭都是王盛送进去给她吃,张玉娇端着一盆西红柿鸡蛋汤,走到桌前放下,哑着嗓子跟沈大娘说:“妈,吃饭了。”
沈大娘点点头:“等我把这里扫完,你去把月月抱出来。”
月月是小女儿,现在人多,孩子们也不敢放到外面散养,大人们忙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屋里,给她垫了个草垫子,放了些玩具,这孩子能坐在上面玩很久,要是困了累了,自己爬床上去睡觉。
张玉娇这才想起女儿还在屋里,赶紧跑进去,推门进去见女儿还在拼积木。
“月月,要尿尿吗?”
月月已经快三岁了,现在讲话很利索。
“奶奶带我去尿过了。”月月很懂事,知道爸妈在忙的情况下,自己会乖乖玩,她手里举着个芭比娃娃:“妈妈,你看,我给芭比娃娃做衣服了。”
刚才月月想自己出去尿尿,打开房门的时候恰好看见了沈大娘。
沈大娘没说什么,牵着月月去尿完,再带她去房间。
张玉娇让月月把鞋子穿好,就把人带了出来吃饭。
中午来不及,就用剩下的材料炒了个炒菜,荤素都有,再打了个西红柿鸡蛋汤,份量比较大,四个人吃也够了,月月一来,就坐在桌子前看着吃的,高兴的“哇”了一声,今天的菜份量很大哦,人也很齐全哦,要是姐姐放学回来了就好了。
月月“哇”起来的样子,有些可爱。
张玉娇也坐了下来,今天她最辛苦,这种天气累的满头是汗,中午的账她没算过,也没空算。
吃完午饭她要去睡个午觉,晚餐五点钟要开始了,她得休息好。
吃完中午饭还有一堆东西要收拾,下午四点要去接孩子。
沈大娘说:“早上我休息好了,待会儿我把家里收拾收拾,王盛你洗碗切菜煮饭,等下午我去接琴琴。”
琴琴是在白云村上学,离这里不太远,骑自行车接送就可以了。
王盛一愣,顿时有些鼻酸,自从他表弟过世以后,也不知道多久了,沈大娘都不肯出房门。
现在她突然说要干活,让他这个当儿子的不能适应。
倒是张玉娇先反应过来,夹了一筷子肉给沈大娘:“还不快点应下,谢谢妈。”
王盛忙点点头,下午的时间过得很快,四人吃完了饭,张玉娇也帮着收拾了一会儿,又把晚上要准备的食材翻出来,交代好王健,就去休息了,她一觉睡到四点就开始上班,那个时候沈大娘也带着月月出门接大孙女去了。
醒来没见到孩子,张玉娇还以为月月跑丢了,吓了一身冷汗出来找,让王健看到了就说:“妈说月月整天待在家里也不好,带着出去玩一会儿,接完琴琴就回来。”
婆婆的态度一下子转变了这么多,张玉娇还是不是很放心,下午干活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的。
平常五点左右,琴琴就回来了,但今天等到过了五点,琴琴还没回来。
张玉娇忍不住问:“你妈不会乱跑吧。”
王盛知道她是什么意思,沉默了一下说:“要是六点没回,我就出去找找,她说了带月月出去玩一会儿的。”
原话是说月月太可怜了,爸妈都在家里忙,不像以前琴琴那样可以散养,这话不敢给张玉娇听到了,怕她想多了会不舒服,王盛说:“先忙吧,来客人了。”
晚餐的客人来的没有中午那么密集,刚开始零零散散的几个,到六点左右客人多起来,但没过多久,客人也就少了,一忙起来张玉娇就忘记时间,等看到婆婆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回来,她才想起这件事,再看了一眼时间,都快六点半了。
两个小丫头被带着出去溜了一圈,都非常高兴,举着手里的糖葫芦说:“奶奶给我们买了吃的。”
沈大娘脸上虽然也没什么表情,但比以前有人气多了,也不像最开始那样,总是骂骂咧咧的。
张玉娇一怔,笑着夸了两个女儿一嘴,随后问:“妈,你看吃点什么,我给你们吵。”
沈大娘以前总怕人家说她是杀人犯,但今天走出去了,看到老邻居们,大家都没提起她侄子的事,后来她发现她家那点事,别人压根没放在心里,现在村里人都在讨论谁家谁家赚了钱,谁还记得以前的沈大娘干过什么事。
那以前她总担心别人看不起她,到底是为了什么。
真的走出去以后,发现别人其实很渺小,每个人都在过自己的日子,谁还会把多余的目光放在别人身上呢?
周末楼小乔带着两个孩子去爷爷奶奶那里玩。
还没进门,亭亭就兴奋的说:“我给咪咪带了礼物。”
咪咪是刘菊花新养的猫,特别可爱的狮子猫,据说是人从北方带回来的,两只眼的眼睛不一样,颜色也是雪白雪白的,大尾巴上面的毛很蓬松,像个鸡毛掸子。
这年头宠物猫还没有那么普及,像这种颜值的猫,已经是仙女猫一样的颜值了,家里头三个孩子,尤其是亭亭,特别喜欢这只小咪。
小咪也喜欢亭亭,但不喜欢两个哥哥,尤其是比较淘气一些的小锦,每次他只要路过咪咪的面前,咪咪都会伸出肉垫挠他一下,表达自己对他的不喜欢。
但小锦毫不介意,依旧会抱着小咪一顿亲:“我最喜欢我们家的咪咪了呀。”
咪咪很不爽,但也不会伸出爪子挠小主人。
自从孙子们搬走了以后,刘菊花的晚年生活就没以前那么忙碌,也没有以前那么有趣了,这只猫陪着她度过最无聊的一段时间,现在已经越过三个孩子,成为家里最受宠的小朋友。
“奶奶,我们来啦。”推开门,三个孩子齐齐的喊了一声。
小咪总是很警惕,听到了动静就跑到门口,先是扑到了三个孩子面前,前爪着地,屁股翘起,只有摇来摇去的大尾巴告诉大家,她其实很高兴。
见到几个孩子进来,小咪又迅速的往屋里跑,假装出来狩猎的动作。
小孩儿们就欢呼起来,高兴的追着小咪跑。
或许因为这边的人来往比较多,这只猫对人类并没有那么敏感,这边的住户也不会总关着家里的门,这只猫呈现半散养的状态,下面的单元门是关着的她是出不去,但楼道里面是她的天下。
刘菊花从厨房里出来,抱了抱三个孙子,高兴的说:“坐着看电视去吧,这会儿在重播还珠格格。”
现在湖南台在放,晚上放了白天可以重播,孩子们都很喜欢看,尤其是亭亭,一听说这个时候在重播,赶紧坐在沙发前,连小猫过来蹭她,都不会搭理了。
她还喜欢买小燕子的贴纸,自己有个本子,花花绿绿的贴满了一个小本本。
楼小乔让孩子们坐下,去厨房帮忙,又被刘菊花赶了出来,让她坐着看电视就好。
每次到婆婆家才是最放松的时候。
晚上在婆婆这里蹭了一顿饭,把孩子们丢到了老人这里,楼小乔毫无心理负担的回城里去了。
她高考完以后,孩子们的作息又变了变,平常跟父母住在一起,在城里住,等到周末再来爷爷奶奶这里玩,他们以前在这里住过一年,在这里有不少的好朋友,现在还在一起玩呢,周末两个大人也想放松一下。
楼小乔没以前那么忙了,但齐老师的资料现在还在卖,尤其是今年她上了大一以后,又多了几个省的分销。
学习上的事情少了,但工作上的事情又多了。
周末她跑了一趟印刷厂,刚好碰到了杜娟:“哎,跟你说件事情。”
每次见面,杜娟就是这句话。
楼小乔:“什么?”
杜娟拉下脸说:“咱们的资料,出盗版了。”
下半年开始,这一套资料就卖的很好,印刷厂长期留了两条生产线出来,专门为了配合这个生产,还做了全厂动员的工作,一直到十月份,订购都是呈上升状态,上半年的二十五万册卖出去以后,下半年又定走了三十万册,结果到了十月份以后,上门来订购的是越来越少了。
起初杜娟没怎么在意,还以为跟上半年一样出现了瓶颈,书店一次性上太多货,就会这个样子。
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现不对劲的,这还是因为有个版本印错了,有个老师发现不对劲,打电话上他们厂里来问,杜鹃一去查看,才发现那个版本有一个版面都印错了。
盗版不光冠着齐老师的名字在卖,还很嚣张的在书上面印了他们厂的联系方式,简直是一毛一样。
钱是让那些人赚走了,售后却找他们厂。
杜娟不仅生气市面上出现了盗版,还很生气那个老师咄咄逼人的架势,不管她怎么解释,对方就是认定了他们厂推卸责任,还号称要把这件事情报到媒体上,给他们一个“教训”看看。
这个人又较真,又很固执,还真的拖来了“媒体”朋友来写采访,结果小作文写出来,小规模的震撼了一下,然后杜鹃就寻着这个老师买书的书店仔细去查,这一查就查出端倪来了,这个书店以前是找他们定过货,但这一批确实不是找他们定的。
刚开始杜娟还有些生气,以为出版社自己找了渠道印刷,结果打电话给编辑一问,才知道对方压根不知道这事,于是她这才留意起来,这册书的纸张比他们厂的纸张要差很多,也轻很多,光纸这一项,就能省去不少成本,那到渠道商的成本也就低了很多。
至于学生,刚开始他们也是在意的,不过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要学的是知识,辅导材料跟别的书籍又不一样,这种东西他们也不会拿去收藏,属于一次性用品,质量好质量差对他们影响不是很大。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万人迷小狗创  丹妮斯的重生  饥饿下的产物  万人迷穿成纯  (综漫同人)  (综漫同人)  重生后和宿敌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