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by2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20
一来在没有化肥农药的年代,种双季肥力不够,二来水不足,会适得其反的。
别到时候人忙的要死收成还不够种子的钱。
等稻谷收了后,她打算种一批黄豆。
黄豆不需要太多的肥跟水,哪怕秋天枯水期后也够它们生存了。
套种还能增加地里的肥力,减少病虫害。
目前这些水田都已经犁过了,还撒了不少粪沤肥,所以走到哪里,都能闻到一股子臭味。
陆辛夷打算寻找一种草,他们老家就叫草籽,学名叫红花草。
这种草一般都是秋天稻田里的作物都收割后撒在田里。
等春天一到,这些草籽就会发芽开花。
也叫紫云英
嫩的时候人也可以吃,不过老家那边都是喂猪喂牛喂鸡鸭,等大了后会开紫色的花,老了后有四到五个黑色的角,里面藏着籽。
一般农民会在开花前后就直接犁田灌水,将草籽在压在土下面,被水浸泡腐烂沤肥,等插秧的时候,就是秧苗的养分。
一般会留一小块草籽养老留籽,明年继续。
在化肥还不普及或者买不起的年代,农村种田都这样。
后来化肥普及了,农民们也懒得弄了,田间地头就很少看到草籽了。
陆辛夷知道长什么样,回头在山里找找,或者让鲁掌柜在江南一带找找。
现在嘛,水里都是各种动物跟人的粪便,还有油菜籽的渣滓,经过水这么一沤,臭的很。
她下乡的时候可没少闻,这会儿闻了也没什么感觉,反倒是商陆他们,从小在敬王府长大,比一般人家的小姐还要娇贵。
但主子没有什么表情,她们也只能忍着。
陆辛夷看着这大片的水田,她不打算种植双季稻,但可以试着种一批杂交稻。
杂交稻具体怎么搞不知道,但她知道水稻是雌雄同体的。
人不能近亲结婚,不然就会有痴呆或者缺陷的下一代。
水稻雌雄同体,结的稻子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她下乡的时候村民都买杂交稻种子了,所以没看到过。
她忘记在哪里看到过,那人说只要等稻子杨花的时候,用绳子在稻花上来回的拉扯,让这棵稻子的花沾到别的上面授粉,就算是杂交了。
陆辛夷打算拿出十亩水稻试试,反正试试总是没坏处的。成不成的再说。
她也不贪心,杂交稻每一亩哪怕多收个一二十斤,这一百亩下来也能多收不少。
要是能成功,还可以科普给其他人。
嗯,秦砚那边她可以说说的。
看完水田,又去看地。
目前地里大部分目前种的都是冬小麦跟油菜,辣椒想要种植的话,得先收割了这些才能种。
不过还有五十多亩空着,本来是打算开春后种植春小麦的,被她叫停了,她要拿来种辣椒的跟西瓜。
这五十亩地是庄子上的人自己种,正好,交给佃户她还不不放心呢。
她已经亲自下了一批辣椒种子种,还有西瓜、南瓜、葫芦的种子,足足忙了四五天,就等着移植了。
第411章 赈灾册封
三月三一过后田地里的虫子都复活了,一到晚上,青蛙就呱呱叫着,每天听着虫鸣哇叫入睡,再加上每天的锻炼,吃的又好,陆辛夷的身体肉眼可见的圆润了一些。
到了四月开始忙了起来。
春天已经过半,气温升高,地里的植物那是一天一个样。
辣椒已经长到一拃长了,西瓜、南瓜、葫芦这些也都可以嫁接了。
于是整个四月陆辛夷都带着庄子上的人以及雇佣的佃户们忙的热火朝天的移植辣椒。
她把这事交给了庄头后就不管了。
然后又找了几个心灵手巧的小媳妇跟婶子,带着她们开始嫁接西瓜。
每一个切好的口子都要沾点草木灰,这是防止植物感染,提高存活率的。
去年没有这一步,死了不少。
等西瓜这些全部嫁接好后,陆辛夷腰酸背疼的。
按理说她都是地主婆了,动嘴就可以了。
但这边的人都是第一次种,她不放心,怕耽误今年的收成,只能劳心劳力亲自带着人干活。
虽然累,但那种满足感还是很强烈的。
只要想到大片大片的瓜田里长出大大的西瓜,这些都换成银子后,她就充满干劲儿。
连续几天她都亲自查看,好在嫁接后的成活率比去年看着要高了不少。
期间还散养了不少鸡,又抓了一百多头羊跟五十多头猪放养在山上养着,其中五头母猪,其他都是公的。
这些猪抓来都有十几斤了,陆辛夷找了一个大夫来,在她的指导下给那些公猪骟了。
骟了后的猪不但长的快,味道也不会太骚,要好吃不少。
养猪是为了吃肉,为了肥料。
四月下旬,嫁接成活的西瓜二次移植,一共也就种了十五亩。
主要是秧苗不够,只有这么多了。
这边刚忙好没两天,管家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两一封信。
管家道“这是桂掌柜的,这一份秦大人给您的,鲁掌柜已经回来了,信是由鲁掌柜带回来的。”
一听说是秦砚来的信,陆辛夷心里还是有些期待的。
虽然这段时间忙的根本没时间想他,但不代表不想他,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想他现在在干嘛,有没有想她这种无聊的问题。
管家还在,陆辛夷也没着急看信,问了一些京城最近的事。
她得知道,也好做出一些应对措施。
管家道“城南那些危房都已经修缮好了,倒塌的居民房也快了。不过想要全部修建好,估计要等到六七月份了。”
“城南现在也焕然一新了,朝廷在主街道竖了四座牌坊。上面篆刻着为城南募捐的商户姓名。
还有些捐了款没名字的,也特意竖了一块碑。就有那老百姓,给那碑挂了红披,在那烧纸祭拜,搞得不少人照着学。”
陆辛夷道“大部分的老百姓还是淳朴的,那些人捐款相当于给了他们一次再生的机会,磕几个头也没什么。”
“是啊,王爷也是这么说的。”管家道“大家一起捐了那么多钱,受他们几个头也是可以的。”
“摄政王那边没闹什么幺蛾子吗?”陆辛夷问。
“暂时没有。”管家道“城南那边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但这次募捐不但解了朝廷的难,还帮助了那些灾民,就连剩下的钱,也没有给户部而是把城南那边整体修缮了一次。”
“赈灾银还剩下不少,户部想打这笔钱的主意,被王爷给拒了。开封府那边撒下去不少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将城南所有的住户都统计了一遍。”
“之前还藏着不少黑户呢,这次朝廷出了政策,所有住户都可以根据房屋的情况得到朝廷一到三两银子的修房补贴,为了这钱,不少人还分了家,虽然也闹了不少事出来,但也让一些饱受家里压榨的老实人成功分了家。”
“整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想来今年要是还有雪,不会再出现去年的那种情况了。”
陆辛夷闻言也点头“这就很好。”
管家滔滔不绝“咱们陛下这次可算是打了个翻身仗,不但获得了民心跟民生,之前那些摇摆不定的朝臣们现在也坚定的站在了陛下这边。之前跟摄政王走得近的一些大臣们,最近也开始交好王爷了。”
“如今陛下的很多政策也都能顺利的离开京城下到地方了。”
管家絮絮叨叨说了不少,最后总结“现在京城形势大好,摄政王派系都龟缩了起来,一些学子动不动就拿明喆郡王偷盗赈灾款来说事。搞得摄政王府的人再也不像之前那样耀武扬威了。”
可算是解了不少气。
明明都是亲王,摄政王府的人出门在外都要压他们敬王府的人一头。
“还有一件事。”管家高兴地说,“陛下亲口说的,要不是你出的这个主意,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呢,保不齐就要在摄政王他们的推动下造成民变了。所以陛下本来要封你一个郡主的头衔。”
反正都是虚衔,没有实际的封地。但被敬王拒绝了。
“王爷的意思是您不能出风头,免得又招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次对外说也都是说您这次捐了不少钱,又让你的戏班子唱戏募捐,你搞的哪些美食摊子也募捐到了不少。
王爷统计了下,就您自己捐的,以及戏班子跟美食那块募捐到的物资加在一起也有小二十万两。
是捐款的商户中女性捐的最多的,男的既然封了县候,给您这个捐款最多的女商户封一个县主,也是情理之中的,朝臣们也觉得应当如此。”
陆辛夷闻言还是有些高兴的,但也不是那种特别的高兴,大概是早知道了答案,所以没了期待。
“那我要做什么吗?”毕竟第一次受封,
“你就等着接圣旨就行,最后陛下给您册封的是荣和县主的封号,圣旨过几天估计就送来了。到时候少不得有人要来这边看看,您要做好心理准备。”
第412章 送信
管家过来主要就是说这些事的,再就是怕庄子里的人不听她的耽误耕种,所以过来看看。
说完这些时候也不早了,商陆喊吃饭。
一行人吃完了饭,管家临去休息的时候说那个八部功还真有点用,他按照陆辛夷说的,教会了王爷。
但敬王目前要上朝,早上没办法锻炼,只能晚上练。
不像他,天天早上太阳初升的时候沐浴着阳光练习九遍。
一开始就放屁,放不完的屁,但他的腰疼确实好了不少,精气神感觉也好了一些。
平日里三四月他还觉得冷得很,如今才四月,他感觉自己手脚都热乎乎的。
“小东家说的这个养生功法,还是很有用的。”
“那您就继续练,每天那么多事,多练练,强身健体。”陆辛夷笑道。
管家点头,他现在已经养成习惯,天天早上起来就先来个就便、
说了会儿话,一行人去吃饭。
吃过饭洗过澡陆辛夷刚准备看信,商陆进来,手里还捧着一个盒子,对她道“这是管家送来的,说也是秦大人带回来给您的,之前忘记了。”
“放着吧。”陆辛夷道“你们也去休息。”
本来本敬王府养着娇俏的丫头,这一个月跟着自己,晒黑了不少。
之前弱柳扶风的,现在看着一个个健壮了不少。
两个丫鬟已经习惯了陆辛夷的性格,也没客气,就下去了。
陆辛夷先看了夹子,里面放的东西还挺多的。
最上面的是一个荷包,还挺精致的。
她拿出来一看,里面是一张平安符。
她将这个放在一旁,拿起一个长长的匣子,猜测里面应该是簪子之类的。
拿起来一看,是木头的,上面还有一些黑黑的地方,簪子的尾部看着像是一道闪电。
闪电的尾部镶嵌了一块不知道是玉还翡翠的珠子,不大,就是点缀用的。
她将簪子放到匣子里,再次打开下面的盒子。
又是一个差不多木头的无事牌。
正在看着呢,半夏跟商陆又抬进来一个大木箱子。
陆辛夷放下手里的匣子问“这又是什么?”
“是桂姨给您准备的夏天衣服。”半夏道“管家说这是音娘给您做的,知道你在庄子上住,所以衣服都是挑选耐磨的。”
两人说着将箱子放下,看到桌上的东西,商陆嘴快的问“这就是秦大人送你的礼物?”
随即又抱怨一句“看着都是木头的,这也不值钱啊。”
半夏瞪她一眼,真是几个月不待在王府就忘记当丫鬟的规矩了。
商陆吐吐舌,“东家,我就是觉得您对秦大人那么好,还给他那么多钱,他就送你这些不值钱的玩意儿,我觉得秦大人有点小气了。”
陆辛夷“傻丫头,这是雷击木。”
至于是哪种木头,她分不清。
“雷击木?”商陆不懂“这是什么木头?”
陆辛夷拿起簪子,指着黑黑的部分道“这是被雷劈过的木头,这种木头很难遇到。道家有很多雷部天神,很多道法都和雷有关,所以根据道家的说法,这种木头是可以辟邪的。”
商陆闻言看着那有些黑黑不起眼的木头,顿时又觉得高大起来。
“看来秦大人还是很用心的。”半夏道。
“嗯。”陆辛夷嗯了一声,“你们早点去睡,有什么事明天再忙。”
两人明白,她这是不让打扰的意思。
两个丫鬟立刻将门关上,不打扰她了。
陆辛夷去看了下桂姨给她准备的衣服。
都是男款的。
“还是桂姨懂我。”陆辛夷笑着道。
而后将箱子盖上,重新看匣子。
最后一个礼物她还有点期待。
打开后是一个玉镯。
镯子整体看着十分透亮,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里面似乎还有一丝一丝类似于血丝一样的东西。
不能久看,久看就觉得那血丝在里面游动似的。
不过整体十分好看。
陆辛夷很开心的将这个镯子戴在手腕上。
只是她最近又晒黑了,戴上这么好看的镯子,并没有显得十分好看。
但没关系,她自己喜欢就行。
不过她下地干活的,戴在手腕上容易碎。
于是又摘了下来。
本以为没有了,结果感觉匣子底部鼓鼓的,看着还像有什么东西。
陆辛夷打开一看,又是一个信封。
拿出来看了下,厚厚的。
怎么还有一封信啊?
她把信拿起来,就发现最下面还有东西,拿起来一看,居然是银票。
两张五百两的银票。
于是她先打开管家送来的属于秦砚的那封信。
很薄两页信,简单的说了下送的礼物是雷击枣木,其中包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属于道家厉害的一种法器。
这个簪子跟无事牌,都是开过光的,叮嘱她出门的时候随身携带。
尤其是簪子,里面是空心的,尾巴可以拔出来,是一根锋利的玄铁,可以很小的力气就能贯穿敌人的身体。
陆辛夷看完很是意外,赶紧放下信拿起簪子。
捣鼓一阵后找到了关键地方,轻轻一拧再一转就感觉到了松动,一扒,一根木头被抽了出来。
簪子大概有一半拃长,里面那根玄铁有一半长,在烛光下闪着寒光。
陆辛夷有点不信邪,她看了一眼那不算长但绝对尖锐的一头,不知道戳一下桌子会不会给戳断。
最后还是没试,怕自己给弄坏了到时候没地方哭去,既然秦砚说可以洞穿身体,那肯定就是可以的。
嗯,到时候可以在这上面沾点让人手脚发软的软筋散之类的,也好防身。
顿时对这件礼物满意的不得了,小声道“算你还有点心。”
说着小心的给安装上。
她的发髻已经散了,明日就给戴上。
这根簪子很中性,她穿男装也可以当束冠的簪子。
而后又把块无事牌挂在了脖子上,顿时感觉安全感满满。
做完这些,坐下继续看信。
信里就简单说了辣椒种植的情况,他已经将辣椒普及到了以隆兴府为中心的周边县城。
而后就是简单的问候,没了。
陆辛夷轻笑,拿起旁边另外的信。
秦砚这厮,现在也有心眼了,肯定是怕敬王会拆他的信,所以信里写的东西都规规矩矩,没有任何不该出现的字眼。
结果敬王根本没打开,因为她刚才拆信的时候封口地方完好无损。
第413章 第二封信
陆辛夷不知道的是,这信敬王还真打开过,只不过人家技术高超,在不破坏信封的情况下也能打开再封上,她看不出来而已。
秦砚藏在匣子里的信封很厚,掏出来有十来张。
陆辛夷坐在那,一字一句慢慢的看。
她上一次收到异性写的信时候还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候高年级刮起了一股子交笔友的潮流。
她那时候出于好奇以及流行,也在故事会上找到了一些交笔友的信息,还写了信。
一般石沉大海的概率很大,她写了四五个,就收到了一封回信
主要写的就是分享学校以及她的家乡,吐槽学业的压力。对方的内容也是这样,但只维持了两年,初三后就没时间写信了,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这会儿看着秦砚写的信,心里还是有些甜丝丝的。
前面几页还算正常,详细说了她走后他都干了什么。
后面几页就开始不正常起来。
但古文表达思念的话没有现代人直白,但却能让人心口的甜。
什么“送君归去愁不尽,又惜空度凉风天。”
什么“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什么“”天长路远魂飞若,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催心肝。“
什么“笑向卿卿道,耽书夜夜多”。
陆辛夷放下信,也不知道他怎么记得这么多诗词。
最后又继续看。
最后更是来了一句“今夜洪州月,院中只独看。”(注原文是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鄜(fu,鄜州,现在陕西的富县)。)
看的陆辛夷只觉得牙疼又好笑,当然了,心里也甜滋滋的,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说开了后的秦大人“闺怨”如此重。
看完信后不由的又把秦砚写的那些诗词拿出来反复咀嚼了一遍。
她的文字造诣一般,也不知道出自哪里,但读起来就给人一种心里甜滋滋的感觉。
看完后将信放下,接着看桂姨写的。
桂姨在信里叮嘱她不要太劳累了,有什么事让下人去干,好歹以后也是县主了。
看来敬王跟桂姨说了。
后面就是一些店里琐碎的事情,感叹她现在出息了,娘子跟崔大人地下有知,肯定也是替她高兴的。
还不忘提醒她,等册封下来了,最好回来一趟,一起去祭拜一下。
年前她去了徽州,没有祭拜,但桂姨去了。
陆辛夷觉得桂姨说的对,等册封下来,她肯定是要去陆羽绮的墓去看看,还要好好的修缮一番。
又说了一些其他人的琐碎事,总之大家现在日子都不错。
最让陆辛夷意外的是桂姨说芸娘跟大力两个人有点不对劲,因为前几天芸娘想跟她借钱,说是想买个小宅子,跟陆宅同一个坊,就隔了两条路,是个一进的小院子,要一千五百两。
她去年攒了一些,还有一些夫人小姐的打赏加上,但也远远不够。那宅子很好,她不想错过,也不想跟大家隔的太远。
桂姨就问她买宅子干什么,芸娘就红着脸说想有个家。
秦砚去年帮他们都恢复了良籍,他们现在都是自由身,可以置办田产自然也可以婚嫁。
桂姨自然没意见,还觉得她这么想是对的,也才二十五岁,以后有的是大把日子,不能就这么蹉跎了。
当下就借给了芸娘五百两,这还是陆辛夷给她的。
这一年陆辛夷没少给她钱,她都攒着,自己没怎么花,万一哪天小娘子需要用到钱了,这些多少还能买点东西的。
所以一直存着没花,她管着樊楼,也没花钱的地方。
结果没想到,晚上打烊的时候,大力也扭扭捏捏的过来也要跟她借钱,也是要买宅子。
桂姨没直接问,只说钱已经借给芸娘了。
看大力当时红着脸有些惊慌的样子,她猜测这两人肯定是有点问题的。
但这俩人要是在一起,她是肯定高兴的,大力是个好小伙子,芸娘也是个苦命人,大家知根知底,才能走的长远。
桂姨最后在信里灰暗的问她什么时候回来,之前的旬校尉来过几次,还问起了她。
这就是变相的催婚了。
果然,催婚这种事,古今中外都不例外。
陆辛夷失笑,将信小心放好,秦砚这件事还没跟桂姨说呢,得跟她说一声。
本来还想着写封信,但桂姨说的对,她要回去祭祀,那就等册封下来后她回去祭祀的时候再跟桂姨说。
桂姨这边她过几天就要回去,就不写信了。
但秦砚这边她得赶紧写。
管家明日可能就要回去,到时候信还需要他带走。
信是通过什么渠道的,她不知道,反正交给管家信肯定是能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秦砚手里的。
陆辛夷来到书桌边研墨后拿起毛笔沾了一点墨汁,又刮了刮后开始书写。
她现在的字谈不上好看,但也规规矩矩的,比之前好多了。
陆辛夷也简单的说了一些自己在庄子上的事,中间还说了庄子上的趣事,而后感慨了一句“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接着又说了自己可能要被册封为县主的事。
最后又绞尽脑汁最后写了一句“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写好后还认真检查誊抄了一遍,主要是写着写着又写成简体字了。
誊抄好后自己又读了一遍,被自己肉麻的打了个激灵。
虽然嫌弃肉麻,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感觉跟文化人通信,自己也变的文绉绉的了。
两人虽然不能见面,那么信中的情绪价值得给到位,这样也能维系感情。
写好信已经快到子时了,已经习惯了早睡早起陆辛夷连续打了两个哈欠后吹灭烛火赶紧睡觉。
第二天管家将管事跟庄头又召集起来说了一些话,主要还是给陆辛夷撑腰。
训完话后陆辛夷又带着他看了一下他们种植下去的辣椒以及西瓜。
“西瓜就种了十五亩,主要是太麻烦了,想种多也忙不要过来,明年会好点。”
管家压低声音道“李家出了事了。”
陆辛夷有些茫然,李家?谁?
“他们怎么了?”陆辛夷问。
“别看李家跟我们王爷还沾点亲,但他们家一直依附摄政王那边,之前跟李家联系的就是那个被抓到的管家。听说很多依靠摄政王的商户都出了事。”
管家继续道“我们分析他是缺钱了,想把这些人榨干呢。”
那些商户,不过是他养的钱袋子罢了。
陆辛夷想起秦砚说摄政王养私兵,军队花钱那就是流水啊。
这件事敬王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她也不多嘴。
“那我得多种点粮食。”陆辛夷道“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发疯。”
管家点头“今年王爷名下的庄子,也都种了粮食,就连那些官宦人家家里的庄子,种的也全部都是粮食。”
以前不觉得,去年粮食上涨,朝廷想压都压不下去,粮食被摄政王的人操控,那可是很危险的。
要是去年没有那么多钱及时赈灾去买粮食,那个年大家谁都别想过的顺遂。
粗略的看了一眼,管家就要走了。
现在已经进入四月中旬了,路况好,天黑的也要迟一些,现在出发还能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回去。
此刻也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庄子上也没什么新鲜蔬菜。
不过最后陆辛夷还是给管家二十来斤韭黄。
这是她三月底的时候看到菜地里蓬勃的韭菜后突发奇想弄的。
用遮光的东西给韭菜照上,韭菜没有阳光惊醒作用,叶子就变成嫩黄色。
菜市场吃的韭黄就是这么搞的。
“您带回去尝尝,再分一些给樊楼,可以用肉丝或者豆腐干炒,也算是增加个新菜。”
管家点头,随即一拍脑门“隋班主那边说了,来听戏的客人们都听腻了,让你这边想点新的戏,那个包青天就不错。”
管家最喜欢的就是包青天系列。
“好,麻烦你跟隋班主说一声,下次回去就把新的本子给她。”
管家想了想,没遗漏什么后带上陆辛夷写的信就上了马车离开了。
时间匆忙,陆辛夷也没时间给秦砚准备什么礼物,就只能是一封信了。
管家走后,陆辛夷的种田日子还是要继续。
尤其是西瓜跟辣椒,她得定期去看。
辣椒要及时打岔,西瓜也要及时掐掉多余的头,这样西瓜才能长大。
她得教会这些人,不可能明年她还亲力亲为。
因为知道朝廷那边的封赏这几天可能会来,所以陆辛夷每天都不会走太远。
这日,庄头开禀报发现了辣椒叶子上的蚜虫,她立刻就跟着去地里看。
结果刚到地头没多久,半夏就坐着马车来找她。
“东家,刚才有快马来报,说册封您为县主的圣旨快要到了,让您赶紧回去。”
陆辛夷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上了马车。
杨掌柜闻言也赶紧跟上,一边的庄头们听到后纷纷侧目。
“走走走,咱们也去看看热闹。”
这是东家的喜事,肯定会发一些赏钱的。
陆辛夷赶回家,麻溜的洗了个澡换上她带来的最好的一身衣裳后,商陆重新给她梳妆,而后就在屋子里等着。
没等多大会儿,外面就传来了锣鼓的声音。
整个庄子包括周围的村民都跟在后面看热闹,队伍拉的老长,显得很是隆重。
等一位白面无须的中年公公从马车下来后,陆辛夷也已经站在了门口。
那公公看了陆辛夷一眼,很友好的冲她笑了笑,才道“荣和县主陆辛夷接旨……”
众人跪下接旨。
公公在那大声宣读她为城南赈灾做的贡献,陛下感念她的仗义以及忠良,特册封她为荣和县主。
陆辛夷有些走神,等感觉有人碰她一下后才回了神,看着已经将圣旨合起来笑眯眯看着她的公公,陆辛夷立刻以头触底磕头谢恩“臣女陆辛夷接旨,谢陛下隆恩。”
谢完恩后高举双手接旨。
公公将圣旨放到她手上,轻轻托了一下她的胳膊,陆辛夷就在商陆半夏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恭喜荣和县主。”
陆辛夷知道,这是要讨封红呢。
商陆立刻将一个荷包塞到公公手里,那位公公一入手就知道是银票,因为轻飘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