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by2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20
汪御史又站了出来“那请问许大人,你身为吏部官员,在任命官员的时候,有派底下的人员去了解过吗?”
“自然了解过。”那位许大人傲然道“这是我们吏部必走的一个步骤。”
葛广晁也站出来了,他哼了一声“那怎么会选出一个徐敏这样的贪官?看来吏部的调查了解也不过就是走个过场而已,可见你们吏部办事有多糊弄人。
就是你们在任命官员的时候没有调查清楚,找来这么一个蛀虫,害得我户部损失巨大,陛下,臣认为这件事吏部也要承担部分责任。”
怎么又扯到徐敏的身上了,许大人一时卡壳了。
吏部侍郎站出来反驳,“人是上头决定的,我吏部也不过就是发一张任命书而已,明明是你们户部失察,还要在朝会上狡辩,其心可诛。”
“哼……”户部侍郎也出列道“蔡侍郎这话可真有意思,你这话是在怪太后跟陛下以及诸位辅臣们选错了人,所以连累了你们吏部?”
吏部蔡侍郎立刻跪下“太后娘娘,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宋祯看他们就跟小孩吵架似的,一点不过瘾。
吵架还是得看鲍玹来,鲍大人出马,那真是口水与唾沫齐飞,胡须共头发一色,一个字,绝。
“好了……”太后很不耐烦的打断了对方的请罪。
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吏部官员一个个的低头不敢言语,几句话就被人抓住了把柄,回去肯定得挨训。
太后看了鲍玹一眼。
按理说诸京暑归属户部,但开封府查出来的那几十万两银子根本就没有落到户部,中间这钱谁劫走的,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这小小六品市令大家才都争抢。
太后眼睛微微眯了眯,她的人上不去,摄政王的人也别想上去。
与其跟摄政王在这里吵,不如直接让鲍玹的女婿上。
她看这个鲍玹早就不顺眼了,这人眼里根本就没把她这个太后放在眼里,要不是摄政王那边护着,这老匹夫还能活到现在?
你不是处处护着这个老匹夫吗?你养的狗要咬你了,我倒要看看你还护不护了?
想到此,太后说话了“哀家觉得这些商户们说得有道理,陛下……”
她侧身看着宋祯“就让这个范大人来当这个市令吧,这是民心所向,就如这请愿书里所说的那样,如今西市商户情绪低迷,商铺也有不少关门歇业,实在是影响税收。
大家在这里争执不下,依哀家看,不如就看看由范大人管辖下的西市,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而后又看着一直没说话的摄政王“摄政王意下如何?”
摄政王朝太后拱拱手后道“臣也觉得太后的话言之有理。”
说完他看着鲍玹“我虽然没见过这个范大人,但鲍御史为人耿直刚正不阿,我相信他的女婿也是个刚正之人。“
“如今西市低迷,我相信有这样一位商户们推选出来的大人带领西市的商户,西市的税收定能翻倍。”
摄政王跟太后说话自称我,可见他并没有把太后放在眼里。
太后心中有恨,但也无可奈何。
没看到摄政王发火,太后有些失望。
见他说的这般一心为民,太后心里嗤之以鼻,司马昭之心,还装的正人君子模样,真是令人作呕。
见摄政王都同意了,剩下反对的人也都不说话了。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敲定了。
作为吉祥物的宋祯见状就道“那就让范绰来当这个西市令吧,诸位爱卿还有何事要奏禀?”
众大臣都没说话,吵了一早上,大家都有些心力交瘁外加口干舌燥,现在只想赶紧喝一口温水缓解下。
于是随着元宝太监的一声退朝声后,宋祯扶着太后走了。
等这两人走了,摄政王宋瑾这才不紧不慢的挡了下衣服,起身朝外走去。
他的手下见他面无表情,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想法,一时间也没人敢上去搭话。
鲍玹正在跟几个熟人说话,那几个人正在恭喜他,见到摄政王来了,众人立刻恭敬见礼,而后赶紧走了,可不能待在这了。
宋瑾等人都走了后,才笑着看着鲍玹,面带笑意地道“恭喜鲍御史了。”
鲍玹赶紧躬身道“多谢摄政王,都是为大胤效力。”
宋瑾“改日有时间,鲍大人可带着您这位佳婿来王府做客。”
鲍玹依旧笑眯眯的,拱手道“多谢王爷抬爱。”
多一个字不肯说了。
摄政王也没继续说什么,只哼笑一声后就走了。
其他人也纷纷离开。
争执了一个月之久的西市市令之职,就这么落在了范绰的头上。
苏莫生,卢汉,顾二娘等七人早早就等在了樊楼。
他们都在等第一手的消息。
至于消息从哪里来,陆辛夷没告诉他们。
巳时刚过没多久,二狗子就匆匆跑了进来,喘着气进来道“定了,定了,范大人被任命为西市市令了。”
所有人都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顾二娘等人相互对视一眼后都笑了起来。
她拉着陆辛夷的手“陆东家你听到了吗?范大人选上了,选上了。”
其他人也高兴的很。
陆辛夷也很高兴,自己一手策划的事终于有了结果,心里那种成就感还是非常强烈的。
“诸位今日就别走了,今日就在樊楼,我请诸位东家。”
“好。”众人都大声应和着。
范绰接到岳父传递过来的消息后,也是高兴的,但也只高兴了一下就收起了神色。
就如同岳父所说的那样,这个市令的位置并不好做。
不过,他有信心做好这个市令之位,不辜负这些商户们的信任。
到了下午,就更多人的商户知道范绰成了西市的市令,纷纷来樊楼跟陆辛夷求证。
陆辛夷一一告知。
众人高兴坏了,问陆辛夷“那陆东家,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做?”
陆辛夷一脸懵“这位东家的意思我不太明白,如何做那是市令的事,我一个小女子,又如何敢置喙。”
问话的那人讪笑着,心里清楚是一回事,说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陆辛夷不承认大家也不意外。
说笑了几句后众人也就散了。
把人都送走后陆辛夷对桂姨道“我这几天去群贤坊看看那边豆腐坊的事,那边的事也要接近尾声了。要是有人来找我,让她们来群贤坊。至于再有人来问范大人的事,一概说不知道不清楚不晓得。”
她的目的已经达成,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赶紧从这热度中抽身出来。
不然可就要乐极生悲了。
桂姨立刻道“小娘子只管忙你的去,剩下的就交给我。”
陆辛夷点头。
收拾了下这几天的账本回延寿坊的宅子了,正好好好整理一下账本,这几天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都没时间好好算账。
好在也就几天的时间,亥时不到,陆辛夷就将这几天樊楼的账本全部都整理好了。
看着账面上的银子,陆辛夷高兴坏了。
樊楼这几天的生意是真的不错,中午,晚上,加上夜宵,一天纯利润有四五百两。
光这几天进账就超过之前的营业额总和了。
陆辛夷将账本收起来,想着按照这个速度,今年年底就能把这宅子买下来了。
啧啧啧,这挣钱的速度真的美滋滋。
第142章 豆腐坊完工
群贤坊豆腐坊这边这几天有胡管事照看着,他就腾不出时间去乡下看看那两块的情况。
所以等陆辛夷一来,胡管事把这边的事跟陆辛夷交接了下,就赶紧去巡视那两块地了,毕竟那才是他的主要工作。
那两块辣椒地,可关系他们樊楼下半年的生意呢。
幺爷等人现在基本就已经搬到这边来住了。
前段时间从樊楼那天淘汰下来的旧家具,也被他们用刨子将表皮给刨了,又刷了一层清漆。
至于那些被褥,几个老人一起将被套拆下来洗过,旧棉被也送去让弹棉花的将人重新弹过。
如今每个人都有保暖的被子,这里一下子就有了家的味道。
目前豆腐坊的主要框架都好了,等石磨以及陆辛夷定做的那些工具到了后就可以开始做豆腐了。
在这边待了两天,把账结算好后送走所有匠人们,看着焕然一新的小院子,众人都高兴坏了。
这个小院子里没有井,但做豆腐就需要水,所以之前也让人打了一口很深的水井。
如今看着万事俱备的豆腐坊,陆辛夷觉得还是得买下来,不然几年后还真不舍得还回去,毕竟前期装修打水井这些就又花掉了五十多两。
嗯,回头找杨东家,让她问问蔡徐慧,看看卖价是多少。
之前手里没钱,这几天挣了钱,她就想把宅子买下来了。
“东家。”幺爷找了过来“送石磨的人到了。”
陆辛夷赶紧过去,指挥着送货的人一起帮忙,将石磨安放在指定位置。
知道石磨今天送来,所以陆辛夷上午来的时候就让人浸泡了黄豆。
还顺便买了石膏。
她不会卤水点豆腐,但每年过年的时候在老家看到她妈用石膏点豆腐。
点出来的豆腐也浓香四溢。
让幺爷他们把石磨多清洗几遍,防止有沙子残留,到时候要是吃到嘴里可就不美妙了。
她则带着一个年纪大的婆婆一起淘洗黄豆。淘洗好了后众人就都围在了放石磨的小屋子里,陆辛夷带着几个半大孩子开始推磨。
她以前看过那种有小一点的靠人来回推的磨,但特别累。
要是想长期做豆腐生意,光靠人工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得买一头骡子。
骡子比驴壮实。
不过今天就先这样了。
众人一起搞了半天才将大半桶的黄豆都给磨完了,而后抬着好几桶的生豆汁来到了厨房。
之前帮陆辛夷一起淘洗黄豆的阿婆有点间接性痴傻,有时候脑子又很清楚,清楚的时候会说一些自己的事,但都颠三倒四的。
众人就知道她其实也才四十多岁,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大家都叫她黄阿婆。
黄阿婆在灶下生火,要先把生豆浆煮开。
等灶里的火烧起来后,陆辛夷把石膏塞进灶里,要把石膏烧熟了。
等一锅豆浆烧开后,陆辛夷将灶里的熟石膏用火钳子夹出来放在一边敲成碎末状态,而后用开水冲。
盛出来的一桶熟豆浆,需要她一边用铲子搅拌一边将熟石膏连水一起倒进去。
期间铲子要不停搅拌,等看到豆浆变成豆花后就可以静置。
一般也就一刻钟左右,一桶豆浆就变成了豆花。
看着这一桶豆腐花,陆辛夷喊大家拿来碗,给他们一人舀了一碗热乎乎的豆花。
哪怕里面只简单的滴了几滴酱油,众人也吃的心满意足。
众人很想再吃,但又不舍得,陆辛夷让他们放开肚皮吃,吃个够。
幺爷也道“这是陆东家的一片心意,大家吃吧。”
于是众人这次不再矜持,唏哩呼噜的,一桶豆腐脑都给吃光了。
人多,一桶也就一人两碗的样子。
这边吃好,第二桶豆浆也煮好了。
阿二跟阿三今天都没去樊楼,他们以后是做豆腐的主力军了,得跟着学。
“这一桶里你们来试试。”
两个人不敢。
陆辛夷笑“要是做失败了,大不了大家今晚就喝豆浆。”
两人傻笑,而后阿二先开始。
在陆辛夷的现场指挥下,阿二顺利的做出了一桶豆腐花。
阿三也顺利做了一桶出来,还剩下一桶生豆浆在刷锅后继续煮。
陆辛夷对阿二道“叫个车,把这两桶豆腐脑送去樊楼,让桂姨给你三十文钱。”
三十文能买十来斤的黄豆,这两桶估计也不超过三斤黄豆,加上柴火,一共十文差不多,结果就要桂姨给三十文,一桶挣十文。
那他们一天做十桶,不就能挣一百文了吗?
阿二高兴坏了。
“让桂姨当成一道点心送给客人们,甜的就放糖,咸口的话,用萝卜干切碎,加上酱油,滴几滴芝麻油。”
阿二记住了。
两人也不雇车了,雇个驴车还得给人五文钱呢。
于是直接拿着扁担,将桶口用纱布包起来,又扣上筛子,挑着就往樊楼去了。
为了晾晒后期的豆制品,也打了不少筛子簸箕这些竹制品。
最后一桶被陆辛夷做成了豆腐。
幺爷他们都围着看,陆辛夷一点没藏私。
豆腐做起来简单,就是用筛子,上面铺上老布,老布要大,然后将豆腐脑一碗一碗的舀出来放在上面。
而后用老布把豆腐全部包起来,在放上重物压着,水被压出来通过筛子的孔流走。
慢慢的就成了豆腐了,想要豆腐嫩,时间就短点,想要吃老豆腐,压的时间就长点。
“幺爷,等下去看看有没有卖鱼的,今晚我给你们做一个鱼头豆腐,算是庆贺。”
幺爷立刻喊来小六,给了他十五文钱,让他去买,这钱还是上次帮忙跑腿的时候陆辛夷给的。
京城附近有河,有时候下午也能买到河鲜。
桂姨等人正在忙晚上的饭菜,看到阿二挑了两个桶进来,立刻上前。
两人中途换着挑,不然还真有点够呛。
他们虽然是乞丐,但真没挑过东西,也没啥技巧可言,两人走这么长的路,真的全靠年轻硬扛。
这还是这段时间在樊楼吃了有油水的食物,不然就他们以前的小身板,是真的想扛都扛不住。
“这是东家让我们送来的豆腐脑。”阿二把陆辛夷的话转达给了桂姨,说到要给三十文钱的时候,阿二十分不好意思。
桂姨则很十分大方的给了他们三十文“来,拿着,这是你们辛苦挣的,你回去跟小娘子说,以后中午也送点来。”
鸡蛋糕好吃,但真的废手。
要是能有豆腐脑来代替,帮他们缓解下压力也很不错了。
第143章 四狱友再见面
这边阿二他们挑着豆腐刚离开不久,汪明慧就带着薛燕妮跟一个妇人一起打听着找来了。
三人站在门口,看着里面都是一群小孩,面面相觑。
“是这里吗?”汪明慧不确定的问。
“应该就是了。”薛燕妮不等她们俩再说什么,站在门口就喊“陆辛夷,老四……”
正在厨房教他们做豆腐的陆辛夷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直到又听到喊声,这才起身出来一看,看到她们仨,顿时就高兴坏了。
“快进来。”陆辛夷喊。
看到老大,陆辛夷终于放心了。
虽然那天已经从秦大人嘴里得知老大已经出狱了,但还是忍不住的担心。
正好桶里还剩下一些豆腐脑,陆辛夷手脚麻利的给三人弄了三碗甜口的。
三人也没客气,端着碗吃的很是满足。
薛燕妮道“又嫩又滑,比我在别家吃的要好吃一些。”
这就是石膏的功劳了。
等她们吃好,陆辛夷带着她们来到客厅,看着刘乔儿道“老大,你的事都处理好了吗?”
刘巧儿点头“谢谢你,老四,我欠你五十两,以后就把这条命卖给你了。”
说着就要给陆辛夷磕头。
陆辛夷赶紧把人拽住“我可不要你的命,但你这几年得给我干活。”
“这不用你说。”刘巧儿道“只要我能做的,不管让我干,干什么都愿意。”
陆辛夷把人拉着坐下后道“先说说你前婆家跟娘家吧,我这里是作坊,涉及到一些技术问题,所以你要是好给我做事,可不许你跟他们还有牵扯。”
刘巧儿顿了下才道“你给我的那五十两银子,我赔给他们家了。在燕妮的帮助下,我顺利拿到了和离书。”
说着还拿出来和离书给陆辛夷看。
陆辛夷看上面盖着开封府的印章,心里才彻底放心下来。
大胤是允许男女和离得,和离后男方要归还女方的部分陪嫁,女方也要归还男方的部分聘礼。
毕竟生活在一起肯定要花钱,这一部分得扣除。
如果育有儿女,还要酌情扣押部分财产留给抚养儿女的那一方,还是很人性化的。
但有儿女的,基本都不会和离。
“你收好了。”她道。
刘巧儿把和离书收好,就继续道“我是听我娘家大嫂说的,说拿到钱的那天,那家就买了个十六七岁的丫头,说是要照顾他。”
刘巧儿“我就是有些内疚,害了那个姑娘一辈子。”
薛燕妮打断“内疚什么啊,她父母都不内疚你内疚什么?你都赔了五十两了。”
汪明慧也点头,老大就是心太善了。
陆辛夷道“他们家以后跟你没关系,他们买人也好还是怎么样,你都不要过问,大街上倒霉碰上了,也要装作不认识。”
刘巧儿点头“是,我也是这么跟他们说的。”
而后又有些不好意思的看着陆辛夷“至于娘家那边……”
“至于娘家,以后也不来往,我会跟他们说的,我把自己卖了,以后跟他们就没关系了,但娘家肯定要找我要钱,还得麻烦你借我十两,我把这十两赔给他们,也算偿还了养育之恩,而后我就给你当牛做马偿还债务跟恩情。”
虽然自从她能干活后,基本都是靠自己干活来养自己的,但前面两三岁的时候,要是没有母乳跟米汤,她也是活不下来长不到这么大的。
陆辛夷也懒得纠正她了,只道“可以,你回去收拾下,明天就搬到这里来,我在这里搞了一个豆腐作坊,以后这里会卖各种各样的豆制品。”
“这里的人以前都是乞儿,他们帮了我不少忙,我出钱开了个豆腐坊,雇佣他们干活,他们也能干活养活自己。”
“但这里都是老人跟孩子,没个大人不行,我自己那边也忙得很,所以老大,我需要你来帮我。”
刘巧儿二话不说“行,我明天就来,能有个地方给我一份工作,又让我有片瓦遮身,我已经很满意了。”
薛燕妮顿时有些羡慕起来,她现在也还没工作呢。
“老四,我也来帮你呗,不要钱,只要给口饭吃就行。”
她从小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也从来没缺口饭吃。
这次因为自己,家里赔了那么多钱,哥嫂给她脸色看她都受着,因为是她欠的。
但还是不太想在家待着,也想早点帮助娘家重新振作起来。
陆辛夷也知道她的难处“可以,那你跟老大一起搬来,正好能做个伴,我不需要你帮我干活,不过倒是可以给你豆腐脑,你每天拿去卖,技术跟成本都是我出,挣的钱扣除成本后你四我六。”
“真的?”薛燕妮高兴坏了。
每天哪怕有个十来文的收入,那也是很不错的了。
“真的,明天你过来,我教你配一些配料,你可以每天早上,半下午出来卖豆腐脑,人勤快点,一天两桶是没问题的。”
“一碗豆腐脑两文钱,一桶最少能卖三十碗,因为有甜口的,再加上配料,成本大概在三十文左右,那这样算下来,一桶的利润也还能有三十文,你得四成,那就是十二文,卖两桶就是二十四文,一个月下来,也能挣个六七百文呢。”
听陆辛夷这么一算账,汪明慧都心动了。
她婆婆这几天也在说要去给人浆洗衣服,不能让她一个人这么累,还说要给她攒嫁妆,等过几年让她招赘一个。
要是婆婆也能卖豆腐脑,一天哪怕就一桶,也比浆洗衣服轻松,挣得也多。
“老四,我……我婆婆可以吗?”汪明慧赶紧问。
“当然可以。”陆辛夷道“只要你们卖得掉,我这里都可以供应。”
三人高兴坏了。
来之前还各自有各自的愁苦,跟陆辛夷这么一聊天,对明天忽然就无比期待起来。
当天晚上,三个狱友以及幺爷等人吃到了陆辛夷做的鲜鱼炖豆腐。
众人一只手里拿着粗粮馒头,一只手端着一个碗,里面是奶白色的鱼汤,吃的所有人都出了一身汗。
刘巧儿吃着吃着就想哭,她今年二十一,至今没有吃过这么一顿饱饭,饱的她都打了一个饱嗝。
但想到哭不是一个好兆头,就忍住了,于是又多喝了一碗鱼汤,化悲愤为食量。
吃过晚饭陆辛夷吩咐幺爷他们明天继续浸泡豆子,从明天开始,这边就要正式的开始营业了。
幺爷等人很高兴,今天挣了三十文,虽然基本都花掉了,但能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对他们来讲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东家放心,明早我们就早早起来磨好豆浆,我们自己先试着做豆腐脑。”
那会儿陆辛夷跟她们说的话他也听见了,觉得很有赚头。
“这个不着急,明天等我来了再说,那个豆腐脑,我要升级一下。”
就这样的豆腐脑,京城很多人卖,而且只要一文钱一碗。
想要卖到两文钱一碗,那必须要升级。
幺爷也不知道她说的升级是什么意思。
“你明早买一只鸡来。”她吩咐道“再买点萝卜干,干木耳,要是有水芹菜,芹菜或者芫荽,香菇,小葱,都买点,对了,要是有土豆也记得多买一些。”
已经五月末了,这个时候已经有土豆了。
陆辛夷了解的历史,土豆是明朝末年才有的,但大胤已经有土豆跟玉米了,应该也是那位太祖搞的。
这就很好嘛,前人栽树她这个后人乘凉。
“好,土豆多买点,可以当粮食。”
土豆上市的时候比粗粮都便宜。
陆辛夷没多说她要土豆干嘛,给了幺爷一两银子“这是买东西的钱。”
幺爷不肯要“还有钱。”
陆辛夷“这个是要算在成本里的,你拿着,上次那钱是你们自己挣得,要分开。”
幺爷点点头,拿了。
见陆辛夷要走,立刻喊了阿二跟阿三过来送她回去,不然这天都黑了,他是不放心小东家独自离开的。
陆辛夷答应了,大晚上有人护送肯定是要安全很多的。
六人离开豆腐坊,在岔路口分别的时候陆辛夷道“明早过来,来了就好好干活,其他的事情不要多想,交给时间,我愿意帮助你们,是因为我们在牢里认识,也是一种缘分,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了本事后还立不起来。”
刚才还有其他人在,所以她不好说,阿二,阿三站在路口,所以她才说的。
这话其实主要是对刘巧儿说的。
刘巧儿也知道,只不过是牢房里的萍水相逢,陆辛夷就这么帮她,她要是再不努力站住,那她这辈子就真的是活该了。
“老四,我知道的。”刘巧儿道“我娘家虽然不管我了,但在我出嫁前的那十八年他们没有饿死我。
做人要懂得感恩,跟你借的这十两银子我给他们,再加上我成亲的时候那边给的十两聘礼,这二十两算是我刘巧儿孝敬他们的,以后,我得为我自己活了。”
陆辛夷点头,为人子女,不管父母是个什么德行,该自己尽的那一份孝心得尽,这是做人子女的基本责任。
履行完了这份责任,就问心无愧了。
“好,那你今晚回去好好想清楚,如果后面你在我这里学了技术,你娘家知道后又来找你,找你哭诉,你要如何做,明早来告诉我。”
刘巧儿点点头。
薛燕妮道“老四,我懂,我回去会跟父母说清楚的,我现在就想学一门手艺,把我欠娘家的钱早点还清。”
陆辛夷点点头。
汪明慧道“我家就我跟婆婆,我是婆婆早些年买来的,所以这辈子就跟她相依为命了,我婆婆是个明事理的,老四你放心。”
陆辛夷点头“不是我小气,而是这个生意本就是薄利多销,方子一旦外传,那你们就挣不到钱了。”
“我们懂的。”三人连连点头。
该说的都说了,陆辛夷是真希望她们仨能好。
四人在路口分别,她们三一起陆辛夷倒也放心,大胤虽然不宵禁,但晚上巡逻的武侯比白天会多很多。
目送她们走后,阿二跟阿三送陆辛夷回延寿坊。
晚上等桂姨等人回来她都已经睡着了,早上桂姨她们还没起来的时候,陆辛夷又去群贤坊了。
桂姨想到已经连续两天都来的钱二东家,想想也不是太着急了。
陆辛夷去群贤坊,绕道去了铁匠铺。
要了一块巴掌大的铁皮,让铁匠用工具将铁皮弄了好多的洞。
“把背面这翘起来的皮剪掉,剩下就这样留着。”
“中间弄鼓起来,四角打孔,找块木头固定上就行了。”
那铁匠看着稍微修饰了下但还很扎手的铁皮,十分不解“这要干什么?”
老铁匠实在不理解这样一个粗糙又没什么用处的东西她买来干什么。
陆辛夷做的就是一个简单粗糙的刨子,也不需要太好。
“一种工具,我先拿回去试试看,要是好用,到时候我们倒是可以合作一下。”
老铁匠懵懵的,不知道这玩意有什么好合作的。
他按照陆辛夷的要求把铁皮中间弄鼓起来,又把四周固定在木板上,递给陆辛夷“给十五文就行。”
陆辛夷给了钱,拿着这个粗糙的刨子就往群贤坊去了。
等陆辛夷到的时候,幺爷他们已经把昨天她说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等陆辛夷来后,幺爷道“东西都准备好了,要怎么做?”
陆辛夷“把鸡杀了,炖汤,土豆去皮。”
继而又问“昨天那三人来了吗?”
“还没呢。”幺爷答。
陆辛夷没多问,只道“来,我们先做豆腐脑。”
众人都跟在她身后。
黄豆已经磨了一半了。
陆辛夷让阿二提着磨好的豆汁,按照昨天做的做了一桶豆花。
这期间,陆辛夷提着新出炉的刨子,将去皮的土豆用刨子来回搓,下面有个纱布做的袋子,搓成了泥状掉进袋子里,然后用一个缸接着,反复用水清洗搓揉袋子里的渣,清洗的水静置,等下沉淀下来将清水倒掉,下面的就是土豆淀粉,她勾芡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