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by2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20
差役也道“陆东家放心,崔大人说了,这边事情听您的。”
陆辛夷“好,等他们吃好了把这块空地整理出来,主要就是清理。这些粮食够他们吃三顿的了。”
“陆东家仁慈。”差役道“我代替这些百姓感谢陆东家。”
“别说这些了,等把这个难过过去了再说感谢的话,我先走了。”
“东家慢走。”
陆辛夷摆手,又跟里正说了一声有事找差役后,就坐上驴车赶往西市。
结果没走多久就有人来请她,不远处的巷子里,宋祯跟薛星禾都站在那看着她。
陆辛夷小跑着过来“见过陛下,见过皇后娘娘。”
膝盖还没挨地就被薛星禾给扶了起来。
“辛夷……”薛星禾感激地道“刚才多亏你了。”
“皇后娘娘言重了,我也是大胤的子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说的好,我大胤的子民就应该团结起来。”宋祯说完还是感谢“今日多谢你。”
“这是民女应该做的。”陆辛夷道。
“朕听说西市那边还有什么活动?”宋祯问“这些都是你出的主意吗?”
肯定不是四叔,要是四叔的话,一开始四叔肯定就安排了,不会在他们被二叔逼的无法之后才忽然提出这样的法子来。
陆辛夷没承认也没否认,只道“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我在西市那边还有安排,主要号召大家慷慨解囊,您跟皇后可以先看,带头捐点款就行。”
宋祯点头“朕知道了。”
“走。”
说完这句众人也不废话,直接往西市去。
他们到的时候,戏台子上已经演了起来了。是陆辛夷熬夜写的本子,台上的演员们正抱着哭成一团。
一个老妪抱着怀里的小孙孙,喊着老天爷睁开眼睛看看,帮帮他们吧。
这时候一个身着戏服龙袍的男人走了出来,他亲和的将那老妪扶起来,而后看着大家,嘴里说着台词“你们是朕的子民,朕不会看着你们受苦的。”
“老天爷,你要是有怒气就朝朕来,不要伤害朕的子民。”
为了赶时间,又要让大家听明白,所以台词非常直白,直白的让她这个作者面对真龙天子的时候觉得尴尬的想原地消失。
她也没想到皇帝会真的来啊。
第367章 募捐赈灾款(1)
“陛下,之所以让这优伶扮演皇帝,就是想借他的口,把您想说的话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您没有放弃他们。”
陆辛夷必须得加上这一句,毕竟这个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
“我知道。”宋祯说话的时候就看着台上的人,看着他将他心里想说但不方便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也不知道是演的好,还是台词感染,或者都有,或者是心疼城南百姓,围着戏台的老百姓们在“皇帝”说出“应元盛,大胤兴”后,有人带头跪下大喊“应元盛,大胤兴”。
应元是宋祯的年号。
陆辛夷也跪下大喊“应元盛,大胤兴”,于是周围的百姓也都跪下跟着大喊“应元盛,大胤兴”。
薛星禾等人也跪下了,只有宋祯一个人站在那里。
但老百姓包括戏台子上的人都跪下了,没人看见。
宋祯看着这一幕,心口再一次被塞的满满的。
台上扮演皇帝的人这会儿自然不敢站着,也是跪着的。
他道“前几天的雪灾大家都知道,城南房屋被压塌很多,死伤将近千人,所以我等在此举办义演。”
“今日还会有其他戏班子在这个台子上演戏,不用大家花钱买票,如果你们觉得好看,可以往两边的木箱子里放钱、或者物品,粮食。”
“一文钱我们不嫌少,一百两我们也不嫌弃多。一把米一件衣服都可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物。”
“除此之外,两边的摊位上等一下还会有各种美食,大家也可以用粮食,钱,物品来交换。”
“这些钱将会全部用在城南救灾上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你们的善举开封府的大人都会禀告给陛下的。”
“陛下还承诺了,到时候会在城南建忠义牌坊,以后城南的百姓都会铭记诸位的恩情。”
说到这里,皇帝的扮演者起身走到台前,拱手冲所有人九十度作揖“拜托诸位了。”
这个时候,一身绯袍的崔胜从旁边的铺子里出来登上台。
他冲众人拱手“各位,我是开封府通判崔胜。这次城南遭灾,朝廷会全力求助,但也希望大家慷慨解囊,共渡难关,拜托诸位了。”
周围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差这个时候也拱手冲周围的老百姓道“拜托诸位了。”
宋祯看着这一幕,手握成拳头在轻微的颤抖。
薛星禾担心的抓着他的胳膊“陛下。”
宋祯“你说我现在上台表明身份,百姓会如何?”
“您不能上去。”薛星禾道。
宋祯也知道。
这会儿,有个老者颤颤巍巍的拿出一串铜钱。
“老朽就这么多,希望不要嫌弃。”
崔胜赶紧跳下来,亲自搀扶着老者来到木箱跟前“老人家,一文钱我们也不会嫌弃的,您这最少有百文,已经不少了,我代替城南的百姓感谢您。”
老百姓们何时见过当官的这么亲民啊?
一时间不少人都开始掏腰包,有个小孩手里拿着几文钱要投,但够不着。
一个官差将他抱起来,小孩这才将钱放了进去。
又有大娘提着一袋小米问“这粮食放哪里?”
“这边。”差役道“您倒进这里就行。”
大娘将小米倒了进去。
渐渐地,有人开始捐几两的银钱了。
有个看着就是富户的男人从怀里拿出一百两“我是个生意人,我为城南百姓捐献一百两。”
“好。”有人叫好。
“我捐款两百两。”有一个少年公子站了出来,将银票显摆了一下后放进箱子里。
而后半天没人动了。
陆辛夷怕后面的人不太好意思捐,赶紧说“你们谁拿一些铜钱去捐。”
一个侍卫从怀里摸出百来个铜钱,一句话没说就放了进去。
陆辛夷又让赶车的车夫扛着一袋粮食,倒进了放粮食的大斗里。
周围的人开始排队往里面捐献物资。
等捐献的人少了后,台上的演员换了一批,正是隋班主的人,开始唱《白蛇传》了。
于是,众人又开始看起了《白蛇传》来。
等白蛇传唱了一小半的时候,两边的摊贩也开始了。
大力带着人在那烤肉,吆喝着“烤肉串了,烤肉串了,来尝尝香喷喷的烤肉串。”
刘巧儿带着人也忙个不停“炸串,好吃的炸串。”
小四他们也在喊“煎豆腐,里嫩外焦的烤豆腐……”
宋祯问陆辛夷“这些摊贩卖的也不收钱?”
“要的,”陆辛夷道“用钱或者粮食或者衣服被子换才行。”
不然谁来都给,她可供应不起。
“走。”宋祯说完这句就去了摊贩那。
从第一个卖烤串的开始。
大力烤肉的地方早就有人围着了,有人说“我刚才捐给戏台子那边了,能来吃吗?”
大力解释“您捐给戏台子那边是您看了戏的钱,所以吃不了。
您要是想吃,随便给个几文或者给点粮食,放在这个箱子里,这些回头也都会捐給城南那些遭灾的百姓。”
那人想说不是这不是又要捐一份吗?心里不高兴,有种被骗了的感觉,但没说出来。
人家也没说错,那边捐的是看戏的钱。
这时候宋祯走了过来,“给我来几串。”说着直接塞了一百两在旁边的箱子里,给围着的人都看待了。
不是他不舍得,要是一下子给太多就显得太假了。
大力“好咧,客官稍等。”
说着就开始卖力的烤串,等烤串快好的时候问“要辣吗?”
“来点。”
大力撒了点辣椒粉又烤了一会儿,给了宋祯一把。
宋祯拿着一把烤串分给薛星禾,再要找陆辛夷就发现她不见了。
薛星禾道“陆东家去别的摊位了。”
宋祯“嗯,你也尝尝。”
说着一行人就走了。
周围那些还想说他们骗人的人见状也都把话咽了下去。
人家给一百两,也就吃了这么一把串儿。
人家烤串也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给城南百姓捐款。
“我这里有一件小孙子穿的小褂子可以换吃的吗?”有个大娘不好意思地问“我小孙子想吃。”
“可以的大娘。”大力道“您放在旁边的簸箕里。”
大娘把一件小褂子放了上去。
大力给了两串。
大娘也不敢嫌少,毕竟那小褂子也没多少布料。
其他人见状纷纷回去拿东西来。
钱不舍得给,但家里孩子小时候穿小了又不舍得给别人的衣服还是有一些的。
也有大方的,给了几两银子,也只吃了一些烤串。
换下一个摊位,再给几文或者几两再吃点。
还别说,这些食物可真好吃啊。
第368章 募捐赈灾款(2)
宋祯一圈走下来后道“这些摊位有一大半都是陆东家的,这次她肯定垫了不少钱。”
薛星禾道“台上的那些戏班子也是陆东家花戏楼里的,我之前去看过。”
宋祯早就找不到陆辛夷了。
旬然道“陛下,咱们得走了,往这边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我们去东城看看。”
于是一群人离开西市前往东市。
东市这边一大早也来了不少普通老百姓。
第一场戏结束,敬王作为开封府权知开封府尹,上台说了一些感激跟号召的话。
大家也知道这是为了城南募捐的,也纷纷慷慨解囊,城东的老百姓大部分也都是富户,起步都是一两银子。
更多的普通人家拿来了家里用不上的旧被褥衣服鞋子之类的。
也有一些人搬来了粮食,但这种的比较少。
因为这一场大雪,城里的粮食价格上涨了不少。
但也只引来一些普通人跟一些小官,敬王知道的那些大头,一个没来。
戏台上咿咿呀呀还在唱,倒是吸引了不少老百姓来看戏。
大家看了免费的戏,有些人不好意思,又捐了一些钱。
这边没有那些卖小吃的,毕竟陆辛夷手里的人也就那么多。
本来说分一半的人来这边,但敬王说这边都是富贵人家,不缺那点吃的,就都让摊贩去了西市了。
等了许久,都没大官来捐。
敬王看着箱子里也才两千多两,脸色很不好看。
虽然说捐多少大家随意,但这些人也太随意了,尤其是那些当官的,平日里喝花酒出手就几十上百两,让捐款都没了影子了。
真的是一点没把他这个敬王放在眼里啊。
管家见他气鼓鼓的样子,连忙安慰“大人们都在上朝呢,估计忙,咱们等下午。”
敬王很生气,又等了会儿都没人来,就想着要不要去让管家多捐点带个头。
自己都捐了这么多了,那些人再不捐,他就带着衙役上门了。
敬王虽然很不耐烦,但这期间也有老百姓不停地过来。
经过最早一批人的散播,更多的人都知道这边真的有唱戏的,唱的还是之前花戏楼二两银子一张票的《白蛇传》。
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募捐,所以后面来的人也都带了一些东西来,听一场戏也不亏的。
来的人根据带的东西不同放在不同的容器里,然后就站在那看着台上的优伶们唱戏。
唱到精彩的地方,不少人鼓掌。
宋祯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一幕。
他蹙着眉站在那。戏台子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倒是没见到两边卖小吃的。
跟西市那边比起来,东市这边倒不像是募捐的,这些人反倒像是专门来看戏的,显得很悠闲。
他们也没惊动人,就站在人群里看戏。
陆辛夷将西市那边安排好后,也来东市了。
来东市纯粹是为了看看这边能捐多少。
之前那些钱都给秦砚带走了,后来挣的,估计这几天也都全搭进去了。
不仅如此,之前囤的不少粮食,估计也要搭进去不少。
要是这些能给她换来一张护身符就好了,她就有身份了,不用一直依靠敬王了。
倒不是她不相信敬王能护着自己,还是那句话,别人有不如自己有。
她看见了坐在那边的敬王,脸有点黑,估计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们最初设想是从东城这边募捐大头,西市那边能募捐到小头就算不错的了。
陆辛夷在人群里寻找了一番,终于看到了旬然。
因为他个子高。
她在紫裳的帮助下顺利的挤了过去。
看到是她,旬然点了点头。
陆欣然也点了下头,“我有话要跟陛下说。”
护卫们将宋祯跟薛星禾都围在中间了,想要跟他们说话,得先过护卫们的这一关。
旬然让出一个口子,陆辛夷钻了进去。
薛星禾看到她也来了,很高兴“陆东家。”
宋祯也看了过来。
“陛下……”陆辛夷道“我看四叔的脸色,估计这边的募捐不太乐观。”
宋祯点头“我也看出来了。这边的人都比较冷静,没有西市那边老百姓淳朴。”
陆辛夷心道那是因为这边人比较有钱,读书的人多,读书多了心眼子也就多了。自然就淳朴不起来了。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城南的百姓还等着粮食跟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呢。”
宋祯直接道“陆东家有什么办法只管说,我让人去做。”
他,包括他身边这几个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但这一上午看着陆辛夷的各种操作,这会儿又来找自己,宋祯估摸着她有什么好办法。
“东市不能像西市那样操作。”她道“有钱人都有个毛病。”
“什么毛病?”薛星禾问。
“喜欢攀比,也就是要面子,在他们的范围内不允许别人比他们更有面子,不然心里就会不平衡,会想方设法的找回场子。”
宋祯等人想了想,还真是。
他们这些人有钱惯了,平日里出门要是遇到有人拿钱来压他们,必然是要狠狠压回去的找回厂子的。
“所以东市这边募捐,就必须以张贴捐助数量的方式来。”
陆辛夷道“但凡来捐钱的,都要登记姓名,然后张贴在显眼的位置,到时候在跟大家说这些榜单会呈现给您看。”
“对于那些有钱的富户来说,他们不缺钱,但缺被陛下您知道的这份荣誉。”
“捐款五千两以上的,您可以写几个字给他们,他们肯定会作为传家宝保存的。”
“一千两以上四千两以下的,到时候麻烦礼部给一个嘉奖的文书就行。一千两以下的,可以把他们的名字刻在牌坊上。
剩下那些到时候您派个宫里的公公来,辛苦一下在募捐最后一天当着所有人的面在台子上念出来。”
“这样一来,能捐五千的,绝不捐四千九,能捐一千两的,绝不捐献八百两,能捐一百两的,也绝对不会捐九十九两。”
宋祯一拳砸在自己的手上“这个办法妙啊。”
“不仅如此。”陆辛夷道“如果这些富户们都捐了这么多,那那些大人们能好意思不捐吗?他们还不如富户,这不是赤裸裸的打他们的脸吗?”
“他们要是能认下他们不如富户,那倒也无所谓。”
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真不用跟他们客气。
这一举动无疑是告诉那些摄政王派系的官员们,那些富户们都捐了,你们反倒不捐,能说得过去吗?
真不捐,那也在陛下这里挂了号,虽然摄政王权倾朝野,但他毕竟不是皇帝,皇帝真找个由头给他们办了,还是能行的。
第369章 募捐赈灾款(3)
众人在一块又说了一些话,相互补充,将这个事可能会出现的漏洞都给填补上了。
薛星禾表现的都有些激动,她是第一次参与这种谋划,她也经尽自己的一份力。
两刻钟左右,众人觉得计划很完善。
宋祯“来人,去跟四叔说。”
他暂时不露面。
跟城南那边不同,他们是受灾群体,陛下出现那是关爱他们,是亲民,这种行为会被视为皇帝有大爱。
但如果陛下出现在东西两市还要大家捐款的话,只要被有心人一带节奏,那皇帝就要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首先就要质问皇帝的能力,一个城南受灾就要靠全城人捐款了,户部的钱呢?
大家可不管户部之前是太后的人这种事。
要是说出来就更荒唐了,一个皇帝连权力都旁落,说明能力有很大问题,会失去民心的。
如此种种流言只会让宋祯的皇位更不安稳。
君王可以在百姓面前表现的亲民,但不能在官员面前表现出这一面。
尤其是宋祯这种坐了好些年龙椅都没掌权的皇帝。
敬王听到护卫的话后也没东张西望,只坐在那安静等待。
等戏台上的戏告一段落后,敬王上台了。
台下的老百姓们看的正得劲儿呢,见一个富贵逼人的中年上来,有人就问下一场什么时候。
敬王也不搭理这些人,大声喊“我是大胤敬王宋勉。”
他先自报身份。
不少老百姓闻言吓得就跪下了。
他们刚才居然敢冲一个王爷不耐烦。
后面的老百姓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见前面的人跪,有些人稀里糊涂的也跟着跪了。
但也有不少人没跪,所以宋祯一行人也不显得突兀了。
“都起来,本王不需要你们跪。”敬王说道。
众人闻言还是犹犹豫豫的起身了。
他道“你们都知道,这戏是为了给城南募捐的。”
“我们已经捐了啊。”底下的老百姓喊。
敬王“是,本王知道你们都是大善人,刚才本王接到了赖子陛下的叮嘱。”
他说到这里冲皇城方向一拱手。
“陛下都知道你们给城南捐款了,夸你们都是良善之人。”
“陛下真的说了这话吗?”有人不相信的问。
“本王的话你们都不信吗?”敬王反问回去。
“信的信的。”
“陛下还说了,捐款的人,回头他都有嘉奖,决不能让你们做了好事不留名,要让你们青史留名。”
众人闻言纷纷激动起来,一个青史留名就太有诱惑了。
有些胆子大的就问是什么嘉奖。
敬王没立刻回答,他要把话里能被人反攻的地方都给自圆其说上。
“虽然这次募捐是大家自愿自发捐款的,但朝廷也不能不为你们考虑,毕竟你们捐献的钱跟物,都是你们辛苦劳动获得的。
所以陛下说了,等城南这次受灾的地方重新建好后,要在那里竖忠义牌坊,会把你们当中一部人的名字写在上面。”
“以后城南百姓每日进出都能看到,看到他们就会念你们的好,祖祖辈辈如此循环。”
人群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交头接耳了。
他们长这么大,也就知道考上进士朝廷会给他们在老家建进士牌坊。
再就是贞洁烈女,在获得陛下认可后,朝廷也会给一个贞节牌坊。
他们这群普通人,想要把名字写在牌坊上那是一辈子都不可能的,更不可能会青史留名。
但现在忽然就可能了……
大家都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听到敬王说到这里心里就明白了。
部分人才能得到,那肯定是捐钱捐的多的部分人才有资格把名字写在忠义牌坊上青史留名了。
敬王给了众人交头接耳的时间。
觉得差不多了后,敬王又大声道“还有一些表现特别突出的人,陛下会亲手写一份字盖上印章,让侍卫们亲自送到你们的家中。”
嚯,这个诱惑更大。
牌坊也就是供别人瞻仰的。
但要是家里能有一幅陛下的墨宝,那必然是留给子孙后代的传家宝啊。
陛下的亲笔手书,谁不想要?
将最大的诱惑抛出来后,敬王率先表态“这次城南受灾,本王作为大胤的王爷,作为开封府的府尹,理应要出一份力量。”
“我带个头,捐款一万两。”
说着敬王从怀里掏出厚厚的一沓银票,毫不犹豫的全部塞进了一旁的木箱子里。
看到那么多钱,有人惊呼,有人惊叹,还有人转身往家跑。
京城有钱人可多的很,跑慢点那忠义牌坊上可就写不上自己的名字了,跑慢点可就得不到陛下的亲笔手书了,青史留名跟他们可就没关系了。
聪明人很多,于是那些富户们,或者是富商家里的下人们,纷纷离开这里回去拿钱的拿钱,禀报的禀报。
看着一下子就跑走大半的人,宋祯很是满意。
人群走了一大半,他们再不走,也容易被看出来了。
于是宋祯决定回宫了。
临走前他对陆辛夷道“之前四叔就说你是一个聪慧的女子,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算是相信了。”
陆辛夷“那是四叔爱屋及乌罢了。”
宋祯也是知道他四叔跟那位崔少保之间的友情的。
虽然是他的父皇夺得了皇位,但面对崔少保的后人,宋祯并没有觉得她是自己的敌人。
这次要不是她,募捐这事肯定没有这么顺利。
“等这件事结束,朕要赏你,你想要什么?”
陆辛夷知道敬王不想暴露她在这件事里有参与。但她的戏班子,她的酒肆都参与了,她顶多只能掩盖自己是出主意的,其他的是撇不干净的。
“我听说可以花钱买县主的位置,这次赈灾,我出的钱算起来应该会超过一万两,要是超不过,那我也会捐满这么多,不知道能不能买个县主的虚衔。”
宋祯是知道她还给了秦砚不少钱的。
当即表示“不用你花钱买,朕给你封一个。”
“不,这个县主只能是我花钱买。”陆辛夷道“四叔一直不太想让我掺和太多。”
宋祯瞬间就明白了。
“那行,到时候朕再设置两个虚衔,给那些捐款最多的人家,这样你花钱买个头衔也就不显得被朕特别关照了。”
闻言陆辛夷立刻福了个礼道“多谢陛下,多谢皇后娘娘。”
第370章 捐款龙虎榜
有了陛下的墨宝,以及名垂青史的忠义牌坊在前面吊着,一群有钱的驴……啊,不,是富户,开始回去扒拉钱了。
对于很多商贾来说,他们不缺钱,几千上万两很轻松就能拿得出来,但陛下的亲笔墨宝,那是花十几万两都买不到的。
只要有了陛下的墨宝,不但有面子,不但能传家,还能一下在同行里面脱颖而出,倍有面子。
这件事对商贾来讲,不管怎么说都是不亏的。
只是这敬王也没说捐多少钱才能得到陛下的墨宝,这让他们心里有点没底。
万一捐了上万两都没得到墨宝,那可就划不来了。
比起刻在忠义牌坊上的名字,他们更想要墨宝。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捐多少呢?
这可把这些地主老财们给难为坏了。
捐多了心疼,捐少了又怕被死对家给截胡了。
一想到死对家拿着陛下的墨宝来跟自己炫耀嘚瑟的样子,那气现在就存脚板心往头顶窜了。
不行,这种情况坚决不允许出现。
于是一番权衡后,不少人都多带了一部分。
先看看别人捐多少,要是死对头比自己多,那必然是要往上加码的。
就这么的,午时过半,本来已经散的差不多的东市戏台子顿时又涌现了不少人。
跟上午那些老百姓不同,这会儿有坐轿子来的,有坐马车来的,一个个满面红光衣着豪华,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看到这些人出现,敬王悬了一上午的心可算是下来了许多。
敬王坐的位置的身后,多了一面墙,墙高一丈,上面已经糊了白纸,白纸的最上方写了三个字龙虎榜。
旁边还有一个梯子,看样子是为了登高书写做准备的。
上面只有一行字,敬王捐款一万两。
难道这期间没人捐?
不是,是捐的太少的没资格上龙虎榜,只能上旁边的本子。
这会儿来了不少人,大家都不想做第一个,既怕给太多亏,又怕给太少被人嘲笑。
这可难为死人了。
敬王摆着王爷的架子,目光扫射众人。
但凡跟敬王目光对上的,立刻避开。
终于,有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走上前“王爷……”
后面的话还没说呢,敬王冷冰冰丢出一句话“打算捐多少?”
那人刚说了个三,后面的单位还没说呢就听敬王问“三百两?”
“不不不,是三……”
这人的话再次被敬王给打断。
就听敬王道“本王刚才决定,谁第一个捐,并且捐的我满意的,本王不但要为他讨要陛下的墨宝,本王还附赠一幅本王的亲笔墨宝。”
“你是做生意的吗?回头本王就给你提个‘日进斗金’。”
听到敬王这么说,老头心中大喜,把千字吞了下去,“万,小老儿捐款三万,只希望城南百姓能早日脱离苦海,重建家园。”
敬王猛的站起身,一拍桌子“来人……”
这一下给小老头吓一跳,第一反应就是敬王嫌自己捐少了。
其他人一看敬王者态度,吓得都后退了好几步,小老头的对家则心中暗喜,看来死对头这次真要死了。
小老头也吓得不轻,两股颤颤,可怜巴巴地道“我,我,草民再、再拿一万……”
四万真的是他能拿出的最多的了,还要的话就要卖宅子跟铺子了。
小老头后悔做了这个出头鸟,果然,当官的就没好人。
呜呜,这下要害死全家了。
小老儿眼泪都下来了。
结果就听敬王喊了一声好。
敬王一个好字说出口,小老头瞬间就感觉自己花四万买了自己一条命,还有全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