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Top

穿成不良从业者后我带全员从良by2川

2023最新网址 fushuwang.top  录入时间:03-20

顿时也不心疼那四万两了。
敬王亲自扶着小老头坐到旁边,轻声细语询问“您老贵姓啊?”
“小老儿姓汪,叫春山,做的是干货生意。”
“老家哪里?”敬王问。
“老家舒州的。”小老头有问必答。
“好,来人,在龙虎榜上写上舒州汪春山,捐款四万两。”
“是。”立刻有人拿着笔蘸了墨后爬上梯子,在敬王名字下面写上了小老头的名字。
敬王拍了拍小老头的肩膀“这位汪公,大义啊,一下子为城南穷苦百姓捐款四万两,我代表朝廷,感谢汪公。本王必定会为您求一幅陛下的墨宝,还有本王的。”
看到这一幕,又听敬王这么说,刚才还暗自窃喜的人又开始懊悔起来,早知道他们就第一个上去了。
汪春山的死对头更是气得不行,嫉妒的脸都要变形了。
“多谢,多谢王爷。”汪春山也高兴坏了,刚才差点就觉得小命今日要交代在这里了。
没想到一眨眼,小命不但保住了,还能同时获得陛下跟王爷的墨宝。
这四万块花的值,值啊。
“王爷,我,我,我要捐款五万两。”汪春山的死对头立刻掏出一沓银票,捏在手里挥舞着。
“好好好,请这位义士上前来。”敬王立刻喊。
这位义士被请到了敬王跟前。
“王爷,我捐五万两,我能不能也要一份陛下跟您的墨宝?”
敬王皱眉沉思,“刚才这位汪公是第一个上来捐款的,这是对第一个的奖励,至于后面的,本王不敢做保,这事得陛下来定夺。”
“不过你们放心,陛下宅心仁厚,诸位对城南百姓的慷慨解囊陛下都知道,肯定不会亏待诸位的。”
“之前陛下还说了,捐的最多的,还要封几个县候。”
县侯,爵位的一种。
听到敬王这么一说,众人更加心动了。
要是能获得一个县侯的位置,那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都是人精,自然知道这个爵位肯定就只有那么一两个,更知道是价高者得。
众人顿时就不羡慕那位汪春山了。
纷纷掉头回去拿钱。
这可是合法买官,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有了这个爵位,还怕以后挣不到钱吗?
这只是一种筹钱的手段,敬王可不想有人为此倾家荡产。
所以他喊道“诸位,尽力而为,尽力而为啊……”
但没人听。
这可是几辈子都遇不到的事!
如果就这么错过改换门庭的机会,祖宗知道了都要爬起来给他们打一顿,还要骂他们不孝。
尽力而为,得尽,不尽是不可能的。

这一番操作效果显著,才一个下午的时间,敬王手里就有了百万两的银票。
敬王还把这些人的名字大张旗鼓的写在龙虎榜上,供人敬仰。
一下午,整个东市来来往往的人可多了,热闹的不行。
摄政王府内,摄政王宋瑾黑着脸听着管家的汇报。
同坐的还有他手下的一些心腹。
此刻听完汇报,这些人心里也很不安。
“这些商户真的该死。”世子宋广元气道“明明都打过招呼不准捐了,既然不听话,那这些狗也就没有再留的必要了。”
他们都设定好了,等朝廷募捐失败后再由他出面,到时候他振臂一呼就能筹措资金帮助城南百姓,到时候民心所向的自然是他们摄政王府。
“世子爷息怒。”管家道“这些捐款的并不是我们的,是一些平时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些商贾。”
世子爷继续愤恨“看来这些人挺有钱啊,你把他们做什么生意都记下来,接下来本世子就要让他们再无生意可做。”
“你找一些人,盯着他们,找一处错误,再给人关进大牢就是了。”
管家看了摄政王一眼“世子爷,这么做恐怕不妥,前脚他们为城南捐了这么多钱,后脚就要把人抓起来,不用说开封府不肯,就是老百姓知道了也不会肯的。”
“那就不让老百姓知道,也不让开封府插手。”
管家不说话了,低着头站在那等着他真正的主子吩咐。
宋瑾手里盘着一串佛珠,“这次应该有高人在背后给老四出了主意,不然以老四那草包脑子,是想不出来的。”
众人立刻附和,那肯定的,不然以敬王那个草包,怎么可能想到这样的法子呢。
“诸位有什么破解之法?”宋瑾问。
有个中年男人满脸不解地问“王爷,之前不是说好了开封府的通判会换上我们的人吗?这中间出了什么事?”
要是开封府通判是自己人,那他们很多事情操作起来可就方便多了。
“别提了。”宋广元气愤道。
明明跟敬王都谈好条件了,把荣喜嫁给秦砚,他们保秦砚升官外放,至于开封府通判,则换成他们的人。
结果荣喜那个小贱人居然跑了。
这联姻自然是联不成了。
他爹都跟四叔说了可以把丹阳嫁过去,结果四叔说丹阳太小,秦砚就看中荣喜了。
四叔那个赖皮的,直接不肯让位置了,说什么既然没办法联姻了他就没了保障,可不能再把他手里唯一的开封府让给别人。
就这么的,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把开封府通判的位置拿到手,还倒贴了资源让秦砚这条四叔的走狗升了官成为了一方大吏。
气得他这段时间都没睡好。
这次本想借助城南赈灾这件事扳回一局,结果又鸡飞蛋打。
见世子爷脸色这么差,那人也不敢问了。
想了想后这人又道“我觉得世子爷的办法虽然粗鲁了点,但也是最好的。”
“趁着这件事刚发酵起来,我们今晚就派人把龙虎榜上的人给杀了,明日消息一散播出去,谁还敢捐?”
宋瑾垂着眼皮不说话,乍一看就跟睡着了似的,但手里的佛珠还在不停地转着。
众人见状都不说话了。
半晌,世子爷按耐不住了,“父亲,您说该怎么办?”
宋瑾掀了掀眼皮看了儿子一眼。
世子爷不敢再说话了。
宋瑾扫了一眼所有人“既然钱已经募捐到了,就算把那些人杀了也无济于事,一个不好还能被人反向操作一波。”
“今日募捐的百万两,就已经够陛下解决城南的灾情了。一切都晚了,又何必图造杀孽?”
“是,王爷说的是。”
“那我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陛下收拢人心?”世子爷反问。
宋瑾看着这个儿子,自己从小就带在身边培养的儿子。
什么都好,就是性子急躁,不够稳重。
“既然钱募捐到了,那就直接拿这笔钱就行了。”宋瑾道“陛下跟老四的话都说出去了,你们说这笔钱要是莫名其妙不见了,城南的百姓迟迟不见朝廷动作,会不会失望,最后造反?”
“王爷好计谋。”左边坐着的一个人道。
“陛下既然把话都说出去了,那要是不兑现,到时候城南百姓反了,可就怨不得我们了,我们还能趁机操作一波,培养更多对我们忠心的老百姓。”
“到时候您再出面,百姓们自然会知道您才是他们的救世主。”
“这个办法不错。”宋广元也高兴道“还是父亲厉害。”
还得是他爹啊,直接釜底抽薪了。
“那钱在谁手里?”摄政王问管家。
“暂时应该在敬王手里。”管家道“手下的人一直盯着那边,晚上结束的时候,粮食跟被褥衣服那些都送去了城南,但银票以及一些银子是被敬王喊几个人搬上马车的。”
至于那些铜钱,不值一提。
“那就去四弟的府上取。”宋瑾道“本王这个四弟啊,怂了一辈子,兄弟们走的差不多了,他倒是敢站出来冲大个儿了。”
“是。”管家应声就要去安排。
“等一下。”敬王把人喊住“再找一些人,明日去城南以及东西两市散播谣言,就说募捐的钱丢了,再暗示引导一下,让大家都觉得这些钱都被摄政王给贪污了。”
“是。”管家立刻出去安排了。
“还得是王爷,此计甚妙。”众人开始拍马屁。
也不算是拍马屁,这计确实高。
不但倒打一耙,让陛下跟敬王吃个哑巴亏,还能把他们拉到的民心给毁了。
到时候他们再站出来,到时候钱也有了,名声也有了。
前期活儿没怎么干,想要的都有了,可不比筹钱来的舒服的多。
“行了。”宋瑾起身“不早了,诸位大人都早点回去吧,想想明日早朝该怎么说。”
“是。”众人起身告辞。
丑时过半,正在沉睡的敬王卧室窗户被人轻轻打开,躺在床上的敬王毫无所觉,大概是今天太累了,还打着小小的鼾声。
窗户又被轻轻关上,黑衣人打了个手势后,悄悄的往旁边的书房走去。
敬王府里自然也有他们的内应,内应说了敬王把募捐的钱都放在了书房的密室里。
怎么开密室,内应也说了。
三个黑衣人亲手亲脚的避开巡逻的禁军后潜入了书房。
来到多宝阁前,将那个临江撑伞的那幅画移开,手伸过去摸索了下,就摸到了一个凸起。
那人用力一按,就听到机关转动的声音,多宝阁忽然朝两边一动,一道只供一人进出的暗门出现在三人眼前。

其中一人开始捣鼓那锁,但半天锁都打不开。
这个时候外面隐隐有人说话的声音,吓得三个人顿时不敢再制造声响了。
“应该就是这个了,先抬出去再说。”其中一个黑衣人用气音说着。
“万一不是呢。”有个黑衣人很谨慎“这样可就打草惊蛇了啊,再想得手可就难了,没办好这件事,我们的小命可就不保了。”
另外两人一听同伴这话说的也有道理。
一番协商,最后决定继续捣鼓锁。
于是两人在外面守着,一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木箱打开了。
一打开就看到了白花花的银锭子放了一层,露出来的空隙能看到下面的是银票。
其中一人连续抽几张一看都是银票,票面分别是五十两,一百两,五百两的。
“应该就是这个了。”其中一人暗喜道。
另外两人听到声音后也心里大定,任务完成还没惊动敬王府的暗卫,他们就是暗卫中最顶尖的。
那人掏出准备好的袋子,不要银子,银子太重,背着还容易发出声音,会打草惊蛇的。
三人麻利将那些银票全部都装进了袋子里。
银票轻,方便携带。
将银票全部拿空了后,其中一人将银票背在背上,一个人将箱子盖上,又将密室恢复原样后小心翼翼的离开了敬王府。
全程没有惊动任何人。
第二日敬王早早醒来,满面春风。
吃早饭的时候他问管家“你觉得今天还能募捐多少?”
管家给他布菜,笑道“应该还能有几十万两。”
敬王估摸着还能募捐到二三十万两。
大头基本昨天下午都来捐了,今日继续捐的,肯定是抢不到陛下的墨宝了,没了动力钱自然也就少了。
但名字能被刻在忠义牌坊上也是一件荣耀的事,更何况到时候还有朝廷发的嘉奖呢,这个应该还能吸引一波小商贾。
毕竟这个拿出来也是很有面子的,在京城没啥用,但离开京城去了外面,还是能撑一撑场面唬一唬人的。
“也不知道那丫头此行能不能买到足够多的粮食。”
城里的粮食贵,他可不愿意拿募捐来的钱去买那些贵的要死的粮食。
平日里能买一石的粮食,如今只能买一半。
这冤大头他不愿意做,于是就想让人去产粮的地方去买。
江南的徽州府,舒州府,顺昌府,这些地方都是产粮食大户。
虽然说去年江南秋收遭了虫灾,但江南太大了,据他所知这几个府虫灾并不严重,应该是能买一些粮食的。
管家笑道“昨日下午才离开的,哪里有这么快啊。”
“丫头说的对,可惜不是个小子,不然在这朝堂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敬王道“要不是听她的,把那些还没焐热的钱就给花了出去,夜里肯定损失不少。”
“也损失了的。”管家道“那个箱子里我也放了一万两的银票,太少了怕他们不相信。”
敬王喝了一口粥,又吃了一块腌制的青瓜,嘎吱嘎吱的声音很是好听。
“这钱就花的值得。”一万两让他的好二哥栽个跟头,值。
昨日大家纷纷募捐后,陆辛夷就托人来给他传话了。
说这么多钱肯定有人盯着,与其留在身边提心吊胆,不如直接从这些捐款的人里找那卖砖瓦的,卖粮食的,卖棉花布匹的商户谈谈。
谈好了这钱一倒腾就又回到那些商户手里,人家心里也高兴不是,没第一次合作愉快,下次有需要肯定还会积极响应的。
敬王当时就觉得这主意不错,他们这么大张旗鼓的筹款,他那好二哥不可能就这么看着不管的。
而且这钱本来就是要花的,这些商户们捐了,再从他们手里买,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于是当下从来捐款的人里分批找了一些小的商户,把生意谈好,直接大手笔的把钱直接就给了,限定他们多少时日必须把物资送到城南。
都有登记,也不怕他们跑了,更不怕以次充好,不然他这个敬王可是要大开杀戒了。
所以明面上的百万两,已经被他当场花了五十多万两。
剩下的钱他打算用来买粮食。
以京城目前这情况来看,年前粮食肯定还会涨价。
得有一大批的粮食充盈进来,才能把京城的粮食价格给压下来。
他让人去跟陛下汇报了,陛下也赞同他的办法。
得有一批粮食来压低价格,让京城老百姓过个好年。
敬王手里就有卖粮食的铺子,陛下同意后他就打算让他的掌柜去江南买一批粮食回来。
结果不知道陆辛夷怎么知道了,跑来找他,说她正好要回当年崔少保跟她娘暂待的地方。可以顺道帮买粮食,正好也避开这个风口浪尖。
毕竟她能做的都已经做完了,也怕留下来到时候被摄政王查到到时候对付她。
所以还是避开比较好。
敬王觉得她言之有理,就让她带着他的粮铺掌柜一起去买粮食,还把身边一半的贴身护卫都给了陆辛夷。
要不是他现在有事,其实他也想赶着陆辛夷去看看崔允当年住过的地方。
所以昨天下午,他们手里的钱就都花的七七八八了。
剩下的二十多万两,他也早就另外放着了。
昨天他就跟府里的护卫吩咐过了,前半夜一定要警惕,不能放人进来,要在丑时过半后再放松警惕好让人进来,这样再在他这里耽误一下,他那好二哥就要上朝了,没时间看那些钱。
“等下安排一下,给我那好二哥找点事,让他忙点儿。”
既然钱丢了,他的二哥肯定有后手,他现在就等他放大招了。所以越迟发现那些钱有假,对他们就越有利
“是。”管家应声道。
啧,计划很完美,就是有些辛苦他二哥了。

第373章 诸位大人都很无能
当敬王正在敬王府悠哉吃着早饭的时候,流言蜚语早就在城南这一块散播开了。
“你知道吗,听说昨天敬王在城东那边募捐了一百多万两。”
“这么多?”城南的老百姓高兴坏了“那什么时候给我们建房子,什么时候有个家?”
“对啊,什么时候能帮我们建房子?”
“还建房子呢?”那人双手插在袖口里,缩着脖子“我二姨家的小叔子的表哥的妹婿在开封府当差,听说昨天那么多钱全部被搬到了敬王家里去了。”
“什么意思啊。”有人惊慌的问“钱没了?”
听到他这么说,更多的人慌了“钱没了?”
“谁知道呢。”那人也没把话说死“反正古往今来,你们看过那钱进了当官的口袋里还能给咱?”
说完这个吸了吸鼻子“反正我是没见到过。”
大家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办了。
“不可能的。”有个老婆婆站出来,鉴坚定地道“听说昨日陛下还来过我们城南,陛下承诺会让我们年前住到新房子里去。”
说完又看着那个散播谣言的小伙子“你不是我们坊的,你是哪个坊的,我怎么没见过你。”
“我是隔壁坊的。”小伙子道“我就是听到消息来通知你们一声,信不信随你们。”
说完小伙子就走了,只留下一群人在那惊慌失措。
大娘坚定地道“大家不要慌,这个人不知道哪里冒出来,我们要相信陛下,相信开封府。”
“不是有开封府的差役吗?”有个中年男人道“等下他们来了我们去问问。”
“问他们有什么用。”又有人站出来反对“敬王就是开封府的府尹,他们肯定都帮着敬王的。”
“这可如何是好?”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行,我一家老小好不容易活下来了,可不能在这大冬天冻死的,我要找官老爷,我要找官老爷。”
这人说着就跑走了。
相同的情况差不多在城南大部分的坊间流传着,只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就将整个城南搞得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御史们也没闲着。
有人攻击敬王打着赈灾的名义搜刮民脂民膏,还有胆大的字里行间责怪陛下不该答应给那些人墨宝。
一个老御史仗着自己快要退休了,有点倚老卖老“陛下的墨宝那是圣物,怎可流落民间呢。”
宋祯气得不行,但这么多年也已经学会了如何隐忍了。
“赈灾自古以来就是朝廷的事,自然该由朝廷拨款,这样从民间筹款只会让人以为我大胤国库空虚。”
“这要是被哪些不安好心的传扬出去,只怕边境不稳啊陛下。”
见宋祯脸都气红了,林御史表示还没说完呢。
只听他又道“陛下,恕老臣直言,这番操作虽然能解眼下的困难,但难免会给后世之人留下不好的话语,也会影响陛下您的一世英名。”
“如果后世子孙效仿,有点事就要在民间搞募捐,那给老百姓带来的压力也太大了,我们朝廷的威严又何在?”
这老头站在制高点上来说,让宋祯想发火都发不出来。
敬王因为还要去东市继续筹赈灾款,今日没上朝。
崔胜想站出来,但他一只脚才迈出来,就听有人已经站出来,喊了一声陛下了。
“陛下……”鲍玹站了出来。
“鲍爱卿有话只管说。”宋祯话里都带着一股子压不住的喜悦。
他就喜欢看鲍玹怒怼群臣。
没想到鲍玹开口便说“臣以为林御史说得有道理,自古以来,赈灾都是朝廷的事,不该把赈灾这件事压在老百姓身上,这样会显得朝廷无能,朝廷无能,自然就是诸位大人都很无能了。”
一句话攻击了所有人。
鲍玹还嫌不够“微臣觉得,这捐款的钱可以从诸位朝臣的俸禄里扣,首先就要扣林御史的,省的他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在这里放臭屁。”
鲍玹再次一句话得罪全部大臣,全朝堂的大臣们都不干了。
御史大夫回头怒斥鲍玹“鲍御史,这里是朝堂,你说话要注意点。”
鲍玹道“大人说的是,这里是朝堂,是解决问题的地方,不是给某些人扯那些没有意义的废话的。”
说完他继续对着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林御史发难“既然林御史觉得这个办法不妥,不该从老百姓的身上要钱,那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林御史愿意慷慨解囊?”
“诸位都是读书人,其中很多都出身寒门,当初入朝为官的时候,应该也说过要一心为民的话。
如今就有为民的机会摆在诸位面前,那么我请问诸位大人,昨日为城南百姓募捐的时候,你们捐了多少?”
宋祯心里痛快了,决定这事一解决,就给鲍玹升官。
林御史哑口无言,他昨日自然没有捐款。
鲍玹又看向其他人“我再次问诸位大人,昨日有谁捐款了吗?又捐了多少呢?”
崔胜站出来“下官捐款三百两,其中一百两是下官的俸禄,剩下的是下官跟内子借的。”
一个武官站了出来“下官捐了一百两,一半是俸禄,一半是平日里藏着想买酒喝的。”
他这么一说,好几个武官都笑了。
“微臣捐款两千两。”说话的是薛岳“这钱是微臣卖了一对玉瓶一幅古画换的,还捐了三十套棉衣,一千斤粮食。”
作为皇后的娘家,自然是要做一些的。
这个时候压力给到了赵贵妃的娘家威远侯府,众人都看着赵侯爷,就连宋祯也看了他一眼。
结果赵侯爷站在那一动没动。
陆陆续续,又有几人站出来说捐了款。
但都不多,也都是百两左右。
当官的可不敢捐太多了,毕竟他们的俸禄都摆在那呢,要是没有祖产支撑,这些钱的来历可就令人寻味了。
这一下就把那些没捐款的给衬托出来了。
宋祯看着那些人,仿佛要把他们一个个记在心里似的“捐款是自愿的,朕从来没有强制要求,但你们几位能忧国忧民,朕很欣慰。”
那些没捐款的头低的更低了。
鲍玹继续开炮“林大人,您一个铜板都没捐,哪里来的脸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啊?
怎么,人家给灾民捐款惹到你了,触动了你的什么利益了?你这种行为,简直丢我们御史台的脸。”
“你,你放肆……”林御史恼羞成怒指着鲍玹喝骂。

第374章 朝堂争分
“我这就叫放肆了啊?”鲍玹悠哉游哉的“那你作为一个御史居然当着全朝文武百官的面指责陛下,请问你这又是什么行为?你放不放肆?”
说这句话的时候那手指头都快戳到对方脸上了。
没人说就没事,但有人说,林御史的行为就是触犯了圣上。
林御史赶紧跪下来“陛下,老臣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啊。”
宋祯不说话,就让老头跪在那里。
御史大夫想要求情,但想到刚才陛下看自己的眼神,最后也没敢站出来。
摄政王一看自己派出的第一个人就要落败了,他咳嗽一声。
于是又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鲍玹,不要仗着你是御史,就敢乱说,哪怕你是御史,说话也是要负责任的。”
鲍玹来者不拒,谁来喷谁“孙大人说的话真是下官想说的,某些人不要仗着御史的身份就各种给人戴帽子。”
“如今城南百姓受灾,户部拿不出银钱,作为御史,你们不参户部官员不作为,反倒怪起那些捐款的老百姓怪陛下不该卖墨宝募捐。
要不是你们无能,陛下需要这么做吗?简直本末倒置滑天下之大稽。”
“林御史之前口口声声说陛下不该让墨宝流传出去,有损陛下威名,会让后世子孙效仿等等,下官倒是认为,只要能解城南之困,这墨宝就值得。”
“陛下平日里也没少赐你们墨宝,请问你们谁给了这么多钱?”
“在户部拿不出钱诸位大人又不肯慷慨解囊之下,陛下不从民间那些义士们手里募捐点钱来,那城南的百姓该如何?等着老天爷下钱下粮食吗?”
“诸位大人如此冷血也很正常,反正户部再没钱,诸位大人的俸禄都是没少过的,也不愁吃喝,城南那些百姓的死活关你们什么事呢?”
“鲍玹……”宋瑾终于忍不住了“就事论事,你不要扯那么多。”
“摄政王。”鲍玹冲他一拱手后才道“微臣就是在就事论事,这是林御史的观点,据微臣刚才观察,林御史在说那些话的时候,不少同僚都深以为意,所以下官才要辩一辩的。”
“微臣也觉得鲍御史言之有理,”这时候有人站出来“户部掌管天下税收,怎么一到赈灾户部就没钱,那么请问户部诸位大人们,这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户部侍郎站出来解释“去年江南秋收遭遇虫灾,当时就拨款拨粮……”
“还没入冬的时候,边关将领就写信来催了,军队的各种粮饷都要钱,还有战士们的棉服棉被,这些难道不要钱?”
“我们户部是掌管天下税务,但整个大胤有多少支出诸位大人知道吗?”
“你们就看到钱进了户部,怎么看不到那些钱我们户部都没捂热就又都花了出去呢?”
“既然诸位大人问到了我们户部的头上,那我到时要请教诸位大人,是边关将士们的俸禄不该发,还是维修武器的钱不该发,亦或者是战士们的棉衣棉被不该发?
只要诸位大人说一句,老臣立马派人将这笔银钱追回。”
这几句话户部侍郎说的很是义愤填膺。
户部的一番话,倒是把众人都给说闭嘴了。
之前质问户部的那位大人退回了队伍里。
鲍玹可不惯着“据微臣了解,去年大胤税收有七千五百万贯左右,这么多钱都给了江南赈灾,都给了边关将士们?”
说完鲍玹又问赵侯爷跟薛岳“赵侯爷,薛大人,两位都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薛将军更是驻守边疆多年,请问,这棉服跟棉被是每一年都换新的吗?
如果是的话,那老朽觉得边关的将士们日子过的还挺好的,至少每年都有新被褥新棉袄,这放在一般人家也是做不到的。”
薛岳立刻站出来“鲍御史有所不知,这武器维修是每年都要拨款的,但棉被棉袄这些,一般是三年一次。”
鲍玹冲他一拱手,看着户部侍郎“我怎么记得去年已经有一笔经费是拨给边军更换被褥棉袄的,怎么今年又拨款?”
“看来钱将军跟户部的关系不错啊。”
前将军是顶替薛岳驻守边关的大将。
鲍玹说完这句,就退回去了。
2023最新网址 www.fushuwang.top 请重新收藏书签

推荐福书 横滨的硝子医  万人迷小狗创  丹妮斯的重生  饥饿下的产物  万人迷穿成纯  (综漫同人)  (综漫同人) 

网站首页最新推荐浏览记录回顶部↑

福书搜索: